<p class="ql-block">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p> <p class="ql-block">中国铸造银元的时间比铜元要早。</p><p class="ql-block">清代机械自铸银币始于吉林,之后,机制银币在中国近现代社会曾经流通和使用了一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年(1884年),中国第一套机制银币在吉林机器官局铸造厂诞生,全套共五枚,面额分别为一钱、三钱、半两、七钱、一两五种,是中国最早的机制币,后因试铸不佳而未正式流通于世。</p> <p class="ql-block">当时,在市场上流通的形形色色的银币,包括本国制造的各种银币,还有几十种在中国的市场上流通的外国银币,品种共计达九百多种。银币的流通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起到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中国大规模正式开始机制银币于广东。在吉林始铸行银元后的第5年,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清政府批准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局铸造“光绪元宝”银币。这种银币因为铸有蟠龙,俗称“龙洋”。</p> <p class="ql-block">银元周围饰以汉、满两种文字,印有“光绪元宝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字样。</p> <p class="ql-block">民国银元</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天津造币总厂先后铸造孙中山开国纪念币、黎元洪开国纪念币、袁世凯共和纪念币。到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一月停铸。</p> <p class="ql-block">而后,民国政府公布《国币条例》,仍以“元”为单位,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流通全国。</p> <p class="ql-block">1914年十二月,财政部天先在天津造币总厂首铸 “袁头币”,计有壹圆、中圆、贰角、壹角、五分共五等币值。</p> <p class="ql-block">至1918年时,新币已在除甘肃、广西、云南、湖南、新疆、西藏、黑龙江之外的各省区流通。而且信誉很好,颇受欢迎。“袁大头”铸额据不完全统计,仅民国初期十余年间,各地所铸达14亿元之巨。</p> <p class="ql-block">银元放在身上,锵锵有声,白花花的光泽更是炫眼,所以携带大量银元容易发生事故,俗语“财不露白”,“白”便是指银元而言。</p> <p class="ql-block">1927年北伐胜利,改铸一面为孙中山、一面为帆船的银币,从此外国银币逐渐被淘汰,“袁头像银币”和“孙头像银币”广为流通。1935年以后,国民党政府推行法币后,才禁止银币流通。</p> <p class="ql-block">上海中央造币厂根据“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草案”规定,开铸币值为壹元之新版银本位币,其正面 有孙中山侧面像及纪年,背面 中国双桅帆船图案和币值,俗称“船洋”曾大量发行流通。</p> <p class="ql-block">光绪年间,银元大量铸造,上面有一条龙,称为“龙洋”。民国初年,先后铸造有孙中山侧面头像和袁世凯侧面头像的银元,俗称“孙小头”和“袁大头”,重量均为7钱3分。100个银元的重量有73两。</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一个银元可换128-140枚铜元;一个银元可买鸡蛋150个,或150根油条。</p> <p class="ql-block">新疆银币有个独特的称谓—— 天罡。</p><p class="ql-block">同治六年(1867年),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占领以喀什为都的南疆部分地区,成立哲德沙尔国,在喀什葛尔铸造了天罡银币。</p><p class="ql-block">所铸造的阿古柏天罡五分银币,直径12.5~12.9,厚1.3~2.0毫米,重约三钱。</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疆铸造了种类繁多的银币,但当地民众将后铸的银币统称为“天罡”。</p> <p class="ql-block">新疆民间使用白银货币历史悠久,且是多民族聚居地,因此新疆所流通的银币版别种类繁多,各色斑斓,在艺术风格上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天罡”一词为维吾尔语音译。“天罡”一词在清代史上作“腾格”,两个词为一音之转,它本是南疆传统称量单位,与“天罡星”含义无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