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品立习、向善向美,减负提质、同心同乐

孤云墨客

“双减”政策之下,学校何为,教师何为?“减负”的同时就要“提质”。“减负提质”,从根本上要求教师立足课堂,备好课,上好课,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作业。为强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确保教学常规环节的扎实推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校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全面落实“双减”要求。 一、突出重点,精准发力<br> 健全了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校内各科作业总量,课外分层设计作业类型,比如:阅读类、实践类、劳动类、探究类、体育艺术类等,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学校先后制定了《宁江小学作业管理办法》、《宁江小学作业公示制度》、《宁江小学作业批改制度》、《家庭作业布置要求》等,在修订制度的基础上,宁江小学进一步抓好制度的落实。学校教务处、包级领导定期不定期对学生作业进行抽查反馈,对于问题及时整改。对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班级建立以班主任为主导的作业统等管理小组,汇总各科作业内容,严把作业总量关和质量关。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实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平均不超过60分钟,学生晚上9点后不写作业,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因材施教”分层科学合理设计和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自主进择、渐进式完成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彰显特色,提升内涵<br> 学校本着“强化源头治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多措并举,积极开发设置多种课后服务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保证了学校课后服务时间与质量,落实了“校级社团+师生共读+作业辅导”的课后服务模式,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切实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根据课后时间安排,精心制定了课后服务课程表。一、二年级安排了阅读、棋类、动手制作、劳技、体育等活动,三至六年级学生作业总量不超过一小时,重点帮助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减轻学生作业压力和家长负担。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同时各班级开展高年级的主题阅读、低年级的绘本阅读、中年级群文阅读,为丰富学生阅读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定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每期新购置适合各学段阅读的书籍发放到班级供学生阅读。各班级都设有读书角,每学期都向学生推荐一些课标要求阅读的课外阅读书目,采取逐班交流图书漂移的方式开展全班共读一本书,学生阅读后填写读书卡以激励学生阅读。本期在特教楼二楼新增设读书长廊,环境优雅、书类齐全、适宜学生在闲暇时间阅读。校园设置书屋,增设了电子阅览室,学生随时随地都可读书。学校还采取赠书、奖书的方法激励师生阅读。鼓励学生自愿选择,自愿订购中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课外阅读书目。学校要求学生不得将自己及家长自行购买的其他图书带入校园。鼓励优质读物进校园,营造学校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发挥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营造良好品质和健康人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课后拓展活动开设了阅读交流、阳光体育、科技创新、管乐演奏、绘画书法等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聚焦课堂,提升质量<br> 全面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实施“六环节”备课,“四步式”主题教研和“学点练展”教学模式,开展每天都听课评教,每周都教学研讨,每月都课堂教学竞赛,每期都课堂专题研讨,全面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效益。并利用校内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升。<br> (一)专业引领示范,架构有效课堂<br> 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以教师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为着眼点,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以“三新一德”(即: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培训内容,搞好学校的专业引领工作。<br>1.要搞好以老带新的专业引领<br>新老教师结合成教育教学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无论在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班主任等工作中老教师都亲自指导,在计划中进行,在过程中积累,在反思中提高。<br> 2.搞好教研组、年级组的专业引领<br> 以教研组为统领指导,以年级组为单位,人人参与磨课,同时新进入教师上好汇报课。包级领导参与、积极开展同课异构等课堂教学展示,互相评课,共同提高;组织有效课堂教学上课活动,以上促教,以上促改,推行问题教研研讨活动;加强反思总结。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效益这一主线,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激发潜能,张扬个性,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促进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努力转变教学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br>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和专题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高效课堂操作技能,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活动辐射作用,促进高效课堂建设、有效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有效的学生辅导,快步进入内涵提升发展。<br> 3.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br> 总结、推广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每个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学期都必须上示范研讨课,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展示的机会,让青年教师有观摩学习的机会。<br> 4.校长、主管教务的副校长、包级领导、教务主任专业引领<br>校长、主管教务的副校长、包级领导、教务主任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理论及专业知识、工作表现进行指导。<br> (二)深入课堂调研,规范课堂教学。<br> 深入课堂调研,坚持问题教研,架构规范课堂,落实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突破口,开展问题教研,引导教师把精力集中到研究课堂教学上来。学校在前期开展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引领的基础上,针对各学科教学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规范课堂、落实课堂教学效益。第三周:体育、社团;第四周:科学、社团;第五周:美术、社团;第六周:音乐、社团;第七周:品社、社团。每周在规范素养课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语数英三科教学。<br> (三)开展联片教研,携手有效课堂<br> 落实了“三优+”工程,加强校际合作,优势互补,切实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着力构建片区联动教研模式,打造联动教研共同体,实现联片教研校共同学习,共同研修、共同发展、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做到教育资源共享,教学优势互补。<br> 9月,开展了“优秀教师+”主题教研活动,主要听评6节课,语文研讨“小学语文阅读课应该怎么教”、“如何上好学习园地”;数学研讨“数学概念教学”、“应用题教学”;英语研讨“英语单词的教学及积累”、“如何在语境中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核心语言并开展有意义的语言交流”。<br> 10月开展了“优秀校长+”活动,着力解决《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命题策略》、《“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新形势下的评价机制—学生评价》,本次联片教研围绕上面三个命题,展开课堂教学研讨,形成共识。<br> (四)用专业阅读的方式,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br>强调老师认真读好校长推荐的书籍及自己教学需要的书籍,引领教师形成“自学习机制”,要求做到:<br> 1.用深度阅读理解根本性问题<br> 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建立在对教育教学的根本性的理解的基础之上。如何去理解根本性的问题,如何形成丰富的知识背景呢?自然,浅层次的、碎片化的阅读是不能抵达的。唯有深度阅读。但如何进行扎扎实实的深度阅读呢?“在内容上强调读经典,在方法上强调啃读,在效果上重在理解透彻而不在阅读数量。”<br> 2.用“为解决问题而读”来解决眼前问题<br>提倡老师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而读,在阅读中联系实际教学问题,不断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逐渐完善课堂生态,向课堂深处漫溯。 四、善美教育,彰显特色<br> 让每一个孩子“学会爱、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是宁江小学的育人目标。学校构建了结合学校“善美教育”的办学理念,对标相应的核心素养,并让每个学科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学校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坚持学校、家庭、同伴共同评价,坚持在评价上引导学生多样发展。<br> 1.注重协调,激发学习兴趣。“善美教育”学业评价改变了以往单纯的学习成绩评价或孤立考虑智力发展规律的倾向,把改善非智力因素作为重要目的。并且竭力谋求教育各因素的协调发展。在进行听说、朗读的分项测试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既是应试者,又是评判员,将学生被动地应试过程中变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br> 2.挖掘潜质,促进全面发展。传统的学习成绩评价,过分重视分数而忽视了其他素质的培养。“善美教育”学业评价不仅重视知识教学,更重视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将语文测试分为字词、朗读、阅读、听说、写作五大块,数学测试分为数与计算、操作应用、思维能力,然后再进行综合评定等级。这样的评价既全面又正确。<br> 3.“善美教育”学业精细化评价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以学备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细化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基于评价数据,通过纵向和横向分析学生有待提高的最近发展区,更有针对性地了解教学起点,实现以评促教,让教学更有的放矢。教师不再单一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评价,而是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教师更多注重教给一些学习的方法,注重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br> 新的评价体系,既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又让学校对学业质量有更科学的认识。学校的“课程、教学、评价”改革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使学校教育获得长足的发展。

学生

教学

课堂教学

教师

阅读

课堂

教研

作业

评价

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