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锄云山庄的庄主张丕龙,对他退休后回归田园的快乐生活羡慕不已,于是写了一篇游记《锄云山庄》,在美篇网络空间和朋友圈中,引起许多人的关注。<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几年过去了,还有人打问,这位古稀老人还好吗?</span></h1><h1><br></h1><h1>我退休之后,周游江湖,五年前辗转山西,去拜访“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龙”故里。于成龙是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著名官员,山西永宁州即今吕梁市方山县人。他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早年当过广西罗城县令,三年后接任四川合州知州,由于政绩突出,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大学士等职。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民间留下很好的口碑,自然也是吕梁山人的榜样。</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离开于成龙故里,途经吕梁山脉的凤凰山时,发现一个山洼处,有个农家小院,门口耸立一块巨石,上书“锄云山庄”四个红色大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好奇心驱使我们走入院子,迎面一排棚架,绿影婆娑,悬挂着丝瓜,豇豆,黄瓜,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蔬菜瓜果。棚架后面的菜地,被分割成若干方块,种植的各种蔬菜,生气盎然。几个躺臥在地上的南瓜特别惹人眼目,主人说这是从非洲引进的巨型品种,每个能长到一百多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靠山的一面,有三孔黄土高原上常见的窑洞。在一间窑洞的墙壁上,一幅书法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吕梁山里一条龙,锄云戏雨腾凤凰。瓜果蔬菜梯田绿,红彤晚霞照中阳”,一看就知道是书家对主人的赞誉之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主人张丕龙,一直忙着照顾我们这群不速之客。他个头不算高大,但身板结实,目光有神,典型的山里人。真没有想到,这“山里人”还是他在网络空间的昵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锄云山庄坐落在凤凰山的半山腰上,放眼望去,吕梁山脉沟壑纵横,绵延逶迤。在这片黄土高原上,曾经演绎过多少悲壮的故事。抗日的烽火也在这里燃烧过,马烽、西戎的经典之作《吕梁英雄传》就诞生在这苍凉的大山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小就生活在吕梁山的张丕龙,虽然没有于成龙的官位显赫,也没有抗日英雄的传奇,但他没有忘记吕梁山水的滋养,继承了先辈的光荣传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就任过县教育局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也算勉力尽责,平易近人,赢得了不错的口碑。60岁那年,他从吕梁市中阳县政协副主席的岗位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退休后到北京带了五年孙子。回到中阳后,因不会打麻将,也不会玩牌,多少还是有点无聊,就到处闲转。后来发现离县城不远的凤凰山有三孔窑洞转让,于是便受让下来,从此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养老生活。</span></p> <h1>好在老张年轻时就喜欢几种乐器,在几十年的工作期间,</h1><h1>无暇顾及,如今有空来重操旧艺,也不失情趣。加之老伴喜欢唱歌和地方戏剧,于是冷清的山庄充满了歌声和琴弦的和鸣。</h1><h1>网络时代的到来,沟通没有障碍,只要愿意结交朋友,心灵并不遥远。于是夫妻俩在劳作之余,除了吹拉弹唱,也在网络上与外界联系,上QQ,玩微信,老张用“山里人”的昵称,老伴自然就是“山里夫人”,情投意合,不亦乐乎。他们的故事也感动了全国各地的网友,常有朋友来到锄云山庄,和他们在这里团聚。久而久之,朋友络绎不绝,山庄不再寂寞,有个中秋节,上海来了一个27人的团队,拉开横幅在窑洞前办起了中秋晚会,并且现场直播。</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反正园子里有的是菜,客人们可以自己动手,在地里择取,用的是山泉水,不用说,饭菜是环保的,心情是愉悦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意思的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他们夫妻俩的影响下,一大批有共同爱好的老年人和年轻人聚集在他们周围。这几年,又开始流行玩“抖音”,玩“快手”,老张夫妇也不甘落后。如今,“山里人”在“快手”的粉丝快5000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张也快奔八了,但他比过去更忙了,忙着为一帮老年人实现年轻时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吕梁山区的历史文化也十分厚重,汾孝秧歌,临县道情,孝义碗碗腔和皮腔都被列入中国戏曲剧种,其中的临县道情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戏曲剧种,起源于道教文化,它的音乐比较古老,轻快活泼,开朗优美,是晋西地区人民十分喜爱的艺术形式,盛行于吕梁山区的临县,分布于方山,离石,柳林及陕北的佳县,米脂,吴堡等地,现在民间也有很多高手,爱好者众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丕龙这老爷子也真有心劲,他为这些高手或爱好者拍视频,配乐,并把这些视频发布到网络上,从上面这张截图就可以看出来,这几年仅在“快手”上就发布了370个作品,既传播了传统文化,又让这些爱好者过了一把瘾,做了一个明星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适当的忙碌也是一种健康的养老方式,忙碌着,快乐着,享受着美好的晚年生活,这样的人能随便说他老了吗?只有那些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兴趣的人,才会老之将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