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卢·吉卜林曾提到:“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米·伊林便将其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为自己的新作品赋名。</p><p class="ql-block"> 米.伊林的作品是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对我国科普创作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老一辈的科普作家和20世纪50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从米·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 米·伊林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文艺的笔调、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作品活泼而又逻辑严谨。</p> <p class="ql-block"> 利用午自习时间,我班同学进入热烈的阅读中。有些同学阅读的是米.伊林的原著译本,也有同学阅读中国版《十万个为什么》。包罗万象、融合古今,向儿童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知识世界,《十万个为什么》引领儿童渴望求知,让他们在求知路上快乐前行!</p> <p class="ql-block"> 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阅读的印象,在脑海建立系统的个性化特征。</p> <p class="ql-block"> 好的阅读,要有好的笔记。做好笔记,有利于思考;做好笔记,有利于巩固印象。</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多月的阅读,我班同学已全部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根据本册推荐书目,还有同学买来了《看看我们的地球》、《灰尘的旅行》等科普读物并主动阅读。</p> <p class="ql-block">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充满着希望与幻想,也充满着好奇与求知。所谓读书可以使人开茅塞,除鄙视,得新知,养性灵。希望同学们能在科普文里了解大千世界,带着未知去求知,带着希望去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