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枪自杀的海明威和《老人与海》

元元

<p class="ql-block">  记得习近平主席第一次访问美国的演说中,热情赞扬了美国大文豪海明威,并高度评价了海明威的经典小说《老人与海》。这部小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后来由好莱坞改编搬上了银幕,于1958年摄制,片长90分钟,导演:约翰•斯特奇斯,主演:斯潘塞•特雷西,荣获1958年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p><p class="ql-block"> 古巴渔夫圣地亚哥年迈孤独,老伴早逝,靠打鱼为生。村上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经常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并一起出海。他们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男孩被父母安排别的船上。然而老渔夫不舍不弃,只身驾船到人迹稀少的墨西哥湾,终于在第85天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18英尺长)。老人与这条鱼周旋了两天,最后叉中了它,但这条受伤的鱼在水中留下了血腥味,引来无数鲨鱼的挣抢,老人一面与鲨鱼搏斗,一面竭力赶走它们,但马林鱼的肉却早被鲨鱼吃光,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将马林鱼骨架拖回渔港村时,已筋疲力尽,倒在了地上。那个小男孩又来看望老人,他决心跟随老人再次出海。 </p><p class="ql-block"> 《老人与海》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经典电影,原小说曾被数次搬上银幕,还有个动画版本,是俄罗斯动画大师佩特洛夫于1997年在玻璃上用油彩绘制而成的。这部几十分钟的动画短片曾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p> <p class="ql-block">  电影文学性,主要是指人物、思想、语言、情节、结构(或者说叙述的方法),其中心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影片成功塑造了一个“硬老汉”的形象。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三天三夜的捕鱼经过中,表现了他凭着个人的力量,捕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又凭着个人的力量,与争食马林鱼的鲨鱼群进行了博斗,最后还是凭着个人的力量,将只有尸骨的马林鱼拖回了村庄。圣地亚哥老人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他具有硬骨头精神,不愧为一个“硬老汉”,他决不向厄运屈服,在连遭失败后,又独驾孤舟,一个人到茫茫的大海里去寻求他要捕获的鱼类。他面对死亡无所畏惧,尽管筋疲力尽,而且面对鲨鱼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马林鱼的肉虽然被凶恶的沙鱼吃光了,只剩下了骨架,但那个小男孩认为老人并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老人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非洲狮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老人圣地亚哥的一生信念,也是影片《老人与海》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p><p class="ql-block"> 这部影片通过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热情歌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男孩准备与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代代相传。这位“硬老汉”的坚强,勇敢,不怕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也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神,值得人们敬佩与赞赏。</p> <p class="ql-block">  《老人与海》拍摄得非常美,早霞、晚霞、蓝天白云,碧蓝的海水,飞翔的鸟,颠簸的小船,波涛的海浪,海上风暴等等,影片节奏由慢到快,隐喻老汉平稳到紧张的海上生活。</p><p class="ql-block"> 小说《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晚年代表作,作品是海明威根据古巴当地的一个老人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摄制成的影片采用了内心独白、旁白,第一、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通过画外音叙述老汉动人的故事,有头有尾,交代清楚。</p><p class="ql-block"> 海明威对圣地亚哥老人的生活与形象有着深刻的认识,在20世纪20年代末,海明威定居在佛罗里达州,期间去西班牙看斗牛,非州打猎,古巴钓鱼,对于钓鱼的心态和经历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因此海明威对圣地亚哥这位人物形象塑造得如此栩栩如生决不是偶然的。名著写于1952年,过了6年后的1958年,好莱坞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导演约翰•斯特奇斯将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幕。</p> <p class="ql-block">  海明威是美国战后“迷惘的一代”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成就的作家。他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父亲业余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海明威是一个经历丰富的作家,他当过工人,做过记者,也当过兵。</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一战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 </p><p class="ql-block">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以战地记者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二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州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二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p><p class="ql-block"> 海明威晚年患有各种疾病,身上有237处伤痕,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2岁,全世界读者纷纷叹息这位巨匠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p><p class="ql-block"> 二战前后,海明威创作出版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代表作有20年代的《太阳照常升起》、《别了武器》(汉译《战地春梦》)、《没有女人的男人》、《在我们的时代里》和《春潮》等,30、40年代的《丧钟为谁而鸣》和《第五纵队》等,50年代的《老人与海》等,有些作品被搬上了银幕。1954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巨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海明威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彩。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世界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