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映像之十——红色双辽

双辽文旅

<p class="ql-block">文旅小胖丫话双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晨,一声问候,是希望的开端;一声祝福,是快乐的起点,我们把问候和祝福化作美好的祝愿。祝愿你幸福阳光,快乐无限!早安!我的工友朋友们!文旅小胖丫来向你们问好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双辽的历史发展中,红色文化底蕴丰厚。那么,今天小胖丫就带你们一同了解一下红色双辽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放战争时期,郑家屯(今双辽市)风云际会,国共鏖兵搏杀。而中共名将和重要军政机构的迁入,更使其扬名载誉,留下了一段光彩夺目的史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5年9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先后由冀东、冀中和山西派遣干部到郑家屯,使郑家屯日后成为西满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和解放东北的兵力集结地及重要的支前后勤基地。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中共辽西省委、中共辽吉省委、中共辽吉省委前委、二地委,中共辽北省委、省政府,中共辽北省委二专署、地委和中共辽西、辽吉、辽北机关报《胜利报》报社都先后在郑家屯组建或迁驻。双辽成为了东北的革命老区,也是东北解放的策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5年9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并派出二十几位中央委员和一百个团的排、连、营、团干部进入东北工作,东北局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分别成立了东满、西满、南满、北满四个分局。中共东北局西满分局是我党设在郑家屯的最高领导机关。1945年9月,李富春一行来到西满地区以后,经过考察,觉得郑家屯是四洮铁路、郑通铁路的交汇点,地处要冲,战略意义重大,就给彭真、罗荣桓、林彪发电,提出要把西满分局设在郑家屯。得到批准后,于1945年12月6日西满分局成立,机关设在郑家屯,驻石公馆院内。机构设有:组织部、宣传部和民运部。西满分局的权限很大,管辖范围为中长路(沈阳—哈尔滨)沿线以西的洮南、开鲁、阜新、双辽、扶余、乌兰浩特和齐齐哈尔以北的北安、黑河等广大地区,设有嫩江、黑龙江、辽吉、兴安四省。分局书记李富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常委张平化,其他成员有陶铸、邓华、倪志亮、郭述申、曹里怀、郭峰、孔原。其间,黄克诚曾任西满分局副书记、代理书记,1946年3月,任命黄克诚为西满军区司令员。当时东北局任命陶铸为辽西省省委书记、军区政委,邓华为辽西军区司令;任命倪志亮为辽北军区政委,郭述申为辽北军区司令;曹里怀为洮东军区(扶余为中心)司令,孔原任洮东军区政委,郭峰任副政委。但事实上这项具体任命并没有真正执行。因为当时辽中、辽南已被国民党占领,辽宁不复存在。辽北省刚从四平撤销,当然也不能派人上任。只能视根据地开辟情况另议。所以陶铸、邓华等同志虽任在辽宁,却干在辽西。后来又因西满分局距离敌占区四平太近,从安全考虑,西满分局于1946年3月向北撤到洮南,白城,最后撤至齐齐哈尔。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胜利发展,北满和西满连成一片,1946年6月,李富春、黄克诚同志向东北局提出撤销西满分局,由东北局集中统一领导的建议。1947年9月,东北局批准撤销西满分局。西满分局在党中央和东北局的正确领导下,领导全西满地区人民,在肃清土匪,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斗争,发展生产,解决自给,培养输送干部,解决粮食,扩充兵员,支援解放战争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为解放全东北和解放全中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著名的四平、辽沈和平津战役的胜利,以及百万大军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都是与东北解放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前沿阵地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中共辽北省一地委</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先在郑家屯组建的党组织是中共辽北省一地委,也称辽源地委。我党我军进入东北后,拟在四平组建辽北省,特派栗又文、韩健到四平接收日伪政权,主持省委、省府筹建工作。1945年10月4日在四平成立了中共辽北省工作委员会,11月建立了辽北省委和省政府。省委书记郭述申,省政府主席阎宝航,副主席栗又文。下辖辽源、怀德、安西三个地委。一地委即辽源地委,于1945年11月在郑家屯成立,驻万字会院内。书记薛少卿,组织部长区梦觉,保卫部长安达仁,常委(专员)赵北克。但当时正处于国共重庆谈判时期,为表示和谈诚意,我党我军主动让出了四平。于1945年1月,东北局决定撤销辽北省委,同年3月初,一地委也随之撤销,把中长路以西的辽源、怀德两个地委所属的8个县(旗)划归辽西省二地委。一地委虽仅存四个月,但效率很高,不但建立了各县(旗)的县委和民主政府,反霸、锄奸、剿匪、建立武装等工作也搞得如火如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中共辽西省委</b></p> <p class="ql-block">1945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辽西省委、辽西行政公署在法库成立。陶铸任辽西省委书记,陈郁任省委副书记,曾固、李初黎、朱其文、邓华、孔原为委员。朱其文兼任辽西行政公署主任。辽西行政公署辖北宁路以北、中长路沈阳到四平段以西22个县(旗),即现在的辽、吉、蒙交界地区,划分为辽西一、二、五和阜新专区。后因形势变化,1946年2月下旬迁至郑家屯,驻天主堂院内。辽西省下设一、二、三地委,这时辽源县、双山县隶属于二地委。同年5月,因国民党大举北犯,辽西省委被迫向北撤往洮南、白城子。辽西省委成立后,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立即组织广大干部、军队深入到农村。在铁路沿线的农村,建立坚持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在较远的各县建立有回旋余地的连片根据地,到远离铁路沿线的蒙族地区建立可以长期坚持的后方基地。与此同时,在各县、旗,展开了接管政权的工作,并积极扩大武装力量,补充主力部队,建立县大队和区中队,清剿土匪,从而初步建立了根据地。进入1946年,省委根据东北局的指示,肃清敌伪残余,开展清算运动,颁布了《租佃条例》和《处理敌伪地产的决定》。通过反奸清算斗争,减租减息,分配敌伪土地,一方面使群众得到了一些实际的经济利益,改善了生活,提高了群众的觉悟,扩大了影响;另一方面有效打击了敌伪残余势力,削弱了国民党的社会基础。为适应开辟工作的需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大力培养新干部,从省委建立到1946年5月,辽西地区共发展党员4000余人,建立起一批党的基层组织。在此期间,还建立民主学院、教师训练班、工人大学、军政干校、党校等,培养千余名干部,充实了干部队伍。为宣传党的政策,1946年1月,省委创办了《胜利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中共辽吉省委</b></p> <p class="ql-block">1946年初,由于国民党军队不断向解放区进犯,相继占领铁岭、开原、法库、昌图、四平等地,并向郑家屯逼近。辽西省党政军机关实行战略转移,沿平齐线(四平至齐齐哈尔)北撤,同年5月到达洮南。鉴于中长路沈长线地区大部分城镇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四平保卫战之后,为加强西满根据地建设和边沿区的工作,1946年6月1日,东北局和西满分局决定,将辽西行政区与原吉江行政区和嫩江省各一部分县以及内蒙古东部的突泉县合并,成立辽吉行政区,撤销辽西行政区。将辽西省委改为辽吉省委。辽吉省委仍由陶铸任书记。1946年9月,省委机关由洮南迁至白城子,1948年2月迁驻郑家屯。辽吉行政区成立时辖36个县旗,划分为5个专区。</p> <p class="ql-block">辽吉省委成立时,辽吉地区北部、西部、南部及中部县城大部分被国民党军队占领。解放区内的潜伏特务、敌伪残余、汉奸、地主也乘机捣乱和破坏,同时又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生命的鼠疫和霍乱等疫病。面对极其困难的严峻形势,辽吉省委领导全区党政军民坚定地贯彻了中共中央在1946年5月4日发出的《关于土地问题指示》和东北局关于《东北形势和任务的决议》,深入发动群众,进一步实行土地改革,镇压敌特反动分子,坚持边沿区斗争和创建敌后游击根据地;发展生产,保证军需民用。同时,省委又发出《关于党政军民紧急动员防疫灭疫抢救生命的决定》,在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支持帮助下,组织大批医疗队到鼠疫流行区,扑灭疫病,挽救群众的生命。通过大量的工作,巩固扩大了根据地,为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及支前任务需要,1947年9月,在郑家屯设立了辽吉省委前方工作委员会。辽吉省委率领各级党委在坚持辽吉根据地的斗争中,付出了很大代价,先后有一地委书记吕明仁等100多位党政军优秀干部为人民解放事业光荣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辽吉省委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为建设一个能领导根据地建设及支持长期斗争、有战斗力的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在对敌斗争中具有三敢(敢斗争、敢要地、敢武装)、三不怕(不怕地主、不怕国民党、不怕死)精神的积极分子,秘密吸收进党内来。1948年4月,省委又指示,在老区、较老新区采取了自报、公议、党批准的方法,公开接收新党员。省委还始终注意培养干部,提高干部素质,特别重视在斗争中培养干部。为了在斗争中培养干部,1947年6月,省委作出《关于开展立功运动的决定》,1947年10月又发出《关于固本立功运动的补充指示》,强调立功运动要固本,固本是固无产阶级之本,通过查阶级、查立场、查思想(反省忘本思想),达到认识自己,提高阶级觉悟之目的。由于辽吉省委领导全省党政军干部,深入敌后和边沿区,坚持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主力部队正面作战,特别经过1947年秋冬季攻势,辽吉行政区的绝大部分辖区获得解放,省委机关由白城子迁返郑家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中共辽北省委</b></p> <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24日双辽全境解放,年末,辽吉省委迁回郑家屯,驻靖公馆院内。为改变因战争需要而建立的跨省区域,1948年7月6日,东北局决定将辽吉省委改称辽北省委,陶铸任省委书记,副书记郭峰,秘书长傅雨田,组织部长曾固,宣传部长刘放,社会部长程平,妇委书记安建平,常委聂鹤亭、高鹏、赵杰、黄欧东,军区司令员聂鹤亭,辽北省政府主席阎宝航。将原辽吉省委所辖白城子地区10个县(旗)委划归嫩江省委领导,原辽吉省委所属的26个县(市、旗)委和原辽宁省委所属的7个县委划归辽北省委领导。此时省委下辖5个地委、33个县(旗、市)委。1948年秋,正值辽沈战役的前夜。辽北地区不仅是辽沈战役的战场,而且是联结西满、北满的军需运输和电讯往来的主要通道和战争勤务的重要基地,支援战争的任务十分繁重。1948年8月,辽北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亲自领导的辽北省支前委员会,县、区、村也成立了支前组织。在辽北地区形成了由县县、区区、村村相联结,统一协调的高效运转的战勤基地。在辽沈战役中,辽北地区全党全民总动员,为保证辽沈决战的胜利,总计动员了100多万民工,近6万副担架,出动大车6万多辆,有数千名干部日夜战斗在支战第一线。辽沈战役结束后,又派千名干部带领几万民工和大批担架、车辆随军入关,支援全国解放战争。辽吉地区有9万多优秀子弟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北省委在此期间,继续积极抓紧党的组织发展和建设工作。到1949年3月,全省建立基层党支部1877个,发展党员22700多人。辽北省委于1949年2月3日发出《关于抽调干部进关的指示》。全省抽调进关干部1453人,其中县级以上干部142人,随军南下参加开辟新区工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的痕迹,在漫漫长路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印记,窥视古今四季的浪漫,独享今朝无尽的繁华。小伙伴们!红色双辽之旅就到这里结束了,明天小胖丫将为你们介绍双辽的四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友朋友们,明天见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资料由郑家屯博物馆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