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No03篇:蓝天白云下的旅行,选自“《网球、飞舞》 生命与 运动的旅行!”

Harvey(黄班长)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网球、飞舞》2009年蓝天白云下的旅行(上)</b></p><p class="ql-block"> 不知到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就清晰地记着在梦里经常去到两个熟悉的地方,一个是海边另一个就是高山,山的地形景色好像是大学一年级在清华的培训基地:既八达岭关沟三堡对面的牛头山;而海的景色是我未曾去过的地方,好像就是类似2007年去泰国普吉岛攀牙湾那样的地方,反正山和海都是从小就在梦中向往的;2008年十一长假,打网球的朋友王川约我去锡林格勒草原,从此在我的梦里又加上了一个地方:草原。</p> <p class="ql-block">  北京周边的山、内蒙古的草原和印度洋的海边构成了三项户外旅行的题材,其实<引子的空中草原游记>也是一篇高山草原的户外记述,本章要讲述的是与第一章"乒、羽、网"所不同的"草原、高山、海边",是用文字与图片描述的户外运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蓝天白云下的旅行</b></p><p class="ql-block"> 在《网球飞舞-我的运动与生命之路》中, 我从小学的兵乓球讲起,到足球,篮球,排球等等自己在学生时代喜欢的球类运动,又叙述了自己如何从打了将近20来年的羽毛球转向网球的经历,用了2年的时间迅速提高自己的网球水平,跻身到业余网球高手的行列中,创立黄埔网校…… 在我的生命之路上充满了运动,健康,向上的梦想与运动。</p><p class="ql-block"> 最近我经常在想:自驾游是否也是一项运动呢?至少是介于旅游和运动之间的项目;自驾车虽然不像F1方程式赛车比赛,充满速度和惊险,但是它的长途跋涉,经过各种风景和路段却是有点像汽车拉力赛,挑战驾驶员的驾驶和耐力;记得去年十一长假,我开着新买的SUV瑞虎3去内蒙锡林格勒的达里诺尔湖,然后经克什克腾旗到乌兰布统的红山军马场,再经木兰围场,承德返京全程1800公里,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行驶,就像驾船在大海上开着飞机在蓝天上一样,让自己的心灵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旅行;从那以后再一次驾车去草原成为了自己旅行计划中的一部份,自己内心里的一个小小的梦想和愿望,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加上三天年假我终于实现了这个计划与愿望,当我全速行驶在穿越葛根塔拉的S101省道上感受着日落,当我开过横穿内蒙古南北大通道的S304省道看到草原和湖泊,当我骑在坝上孤石军马场的马背上奔向山梁,我毫不犹豫地知道自驾游将像网球一样,将在今后的时间里伴随着我,记述在我的的运动与生命之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天:乌兰察布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天:北京经张家口到乌兰察布市,全程360公里,用时3小时30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8月9日(周六)下午3点出发晚6点30分到达。</b></p> <p class="ql-block">  2009年8月9日(周六)下午三点,我开着已经行驶了2万零500公里的瑞虎3沿着八达岭高速路向着张家口-内蒙古草原的方向出发,受莫拉克台风的影响一路上都是多云的天气,多少为这次筹备已久的“蓝天白云下的旅行”蒙上一丝阴云,但是自驾车出游的兴奋与激动让自己的心冲出了城市的包围,在许巍和朴树的音乐声中前行,周六下午的路况很好,在快行道上车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行驶,一会儿就把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留在了后面,驶在横穿宫厅水库的桥上时,看到了水库两岸的风景和风力发电的“大风车”,在宫厅水库的南岸就有一片草场地带,那就是离北京最近的“康熙草原”;驶过风景区沿线后到了河北的怀来,宣化和张家口,再往西去就进入了内蒙古的境内,来到了旅行的第一站:乌兰察布市。</p><p class="ql-block"> 进入乌兰察布市时已经是晚上6,7点钟,由于是周末所以这个小城市还是比较热闹,我们先在中心广场的周边找到了了住处:乌兰察布市宾馆,大厅里草原景区的介绍吸引了我,其中葛根塔拉草原的九曲河和牧场的风景图特别耀眼醒目,就是这张图引导了我们第二天调整行程,开向葛根塔拉;出了宾馆来到中心广场散步吃饭,在广场边上的一家书店里买了两样东西:一本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图和一套3张的草原和高原歌曲的CD,无疑这两件在当地掏出的“宝物”在后面见天的旅行中起了特别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天:格根塔拉草原</b></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从乌兰察布市经呼和浩特到四子王旗葛根塔拉草原,然后再经苏尼特右旗回察哈尔右翼后旗,全程540公里,开车用时8小时。8月10日(周日)上午8点30分出发晚10点到达。</p> <p class="ql-block">  2009年8月10日(周日)上午八点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小店吃完早点,看了看天空继续阴沉着,决定调整行程,放弃上午去辉腾锡勒草原的计划,而先去路途较远的葛根塔拉草原,把阴天的时间花在路途上。</p><p class="ql-block"> 从乌兰察布市出来走G110国道往呼和浩特市的方向行驶,开出市区G110国道就与京呼高速路并行行驶,不远处望在山丘上的高速路蜿蜒辗转,与路边的油菜花和绿草地交织在一起,是一道动态的风景线,时而天空中下起阵阵的小雨,从东到西路过卓资县到了呼和浩特边上的巴彦镇,车向北右转驶入S101省道,继续向着四子王旗葛根塔拉草原的方向行驶。向北行驶了7,80公里开到四子王旗的乌兰花镇时天开始放晴,远处向南望去呼和浩特方向的上空黑云密布,呼和浩特一定有雨,而大草原的广阔天空上透过云层的缝隙蓝天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  穿过乌兰花镇时还出了一个小小的意外,在我的车上用于导航的是灵图5的旧版软件,道路指引有些偏差,在出镇的岔路口错误地驶入了一条新修的道路,发现后立即往左手西侧的省道上开,这时显示出了SUV高低盘的优越性,从正在建的路基上下坡进入草地,然后穿过村庄,再加大马力开上S101省道的路基,然而就在这行程调整的横向移动中,发现了在内蒙古大草原的小村庄里,在普通破旧的民房后面,还有一个圣洁的天主教堂,真是有些意外,虔诚的教民们是到教堂里去洗礼,忏悔,祈求天主的保佑,我则是到蓝天白云的草原天堂的自然中净化心灵,从不远处的车上把教堂拍下来,一定是一个独特的景色,民房涂鸦式的红墙落在破乱的土地上,教堂圣洁的建筑和十字架溶在蓝天中,愿天主也庇护草原的生态环境,保佑这片昔日牛羊遍野的肥沃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半左右我们终于来到了到内蒙后的第一站:葛根塔拉大草原,在到葛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之前,先转下主路来到葛根塔拉草原的最大的敖包,札萨克敖包,在敖包前的碑石上写着这样一段话:</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以其之石,祭其敖包”</b></p><p class="ql-block"> 此乃蒙古族谚语,在草原上流传很久很久。盖其传,凡有行人经常路遇众小敖包者,增添石块助其高大以表虔诚。然而,传承已久且正宗祭祀的努图克大敖包,却是从不添石块的。此四子部札萨克敖包,足具长生天威力,其神威庇荫之下的微小石子,一杯黑土,一缕小草都附有灵气,故不得随意移动,触犯忌讳。祈祷神圣的敖包与日月同辉,福泽民众,子孙绵长。 特祭此文</p><p class="ql-block">锡拉木伦庙第六世活佛嘎拉森图登伊西扎木苏题</p><p class="ql-block"> 在札萨克敖包的四周,有十二生肖图案的石基桅杆环绕,愿每一年都有神灵保佑这里的一草一木。</p> <p class="ql-block">  不是我们路过教堂,路过敖包都要故意拜托神灵保佑这里的生态环境,确实是因为这两年的大旱天气使得葛根塔拉草原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肥沃草场,蓝天和白云依旧是那样的清澈,可是在它下面的草地却稀少了很多;在标示着《葛根塔拉草原-滑草场》的山坡上,草少的可怜无法覆盖黄色的土地,无论是干旱还是游人的踩踏,真正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只能是人类自己……</p><p class="ql-block"> 尽管草不多但旅游还是给这里带来了繁荣,葛根塔拉草原旅游地正在举行一个仪式,小伙子们穿上古代士兵的服装,拿着兵器骑着战马,姑娘们也穿上了蒙古族节日的盛装,葛根和塔拉字的中间有一个三匹骏马组成的标志,(草原上的标志大多数都跟马的形象有关),伫立在蒙古包形状的建筑之上,主建筑的一楼大厅里挂着内蒙古在金国时代的版图,手缝皮制成的地图返古而艺术,二楼是一个餐厅;两侧的蒙古包厅内有着各种旅游纪念品.....除了这些带有明显民族标志的旅游和商业的信息外,最让我觉得新奇的是当地的旅游住处:蒙古包式的星级全景房,下面的照片就是蒙古包群的全景和房间落地式玻璃的近景,在宽阔的大草原上在这些充满现代化设施的“蒙古包”里,欣赏着日出的景象就像是海边的海景房一样贴近自然;不过价格不菲,每个双人标间“蒙古包”680元/ 每晚,由于当天是周日,所以所有这样的标间全被订满,我只好放弃在这里看日出/日落的想法,在葛根塔拉草原上向北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离开熙熙攘攘的旅游中心重新回到了草原一望无际的道路上,路旁的景色越来越美,CD机里的音乐越来越动听,昨晚在乌兰察布市买的CD在草原上听起来格外的好听,尤其是那首《天路》在蓝天和白云下面,一遍遍地响彻在耳边:</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i>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i>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i></b></p><p class="ql-block"> 在内蒙古的草原上,雪域高原的歌声已胜过许巍的《旅行》,尤其《天路》的前奏随着开动车播放,车在道路和白云下飞行,音乐在心灵里流动:民族式的5声音阶组成的旋律亲切流畅,到了第一乐句结尾时的 6 56 67 5 3 – 用了一个半音阶的7,滑动的56 67 轻触心灵,美妙绝伦!音乐的运动,心灵的运动和车窗外草原和蓝天白云的运动融合在一起物我合一,就像是歌词里写的一样:</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i>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i>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i></b></p><p class="ql-block"> 车一直向北开,好像是在欣赏无尽的美景,又像是在默默地寻找,</p><p class="ql-block"> 寻找画面上带有九曲河的草原,找寻那往日的葛根塔拉,路过路边上一个放牛的小伙子询问哪里有河流或是湖泊时,他告诉我们再往北开10公里,就有河流; 于是我们的车在这条长长的S105省道上又开了一个、二个10公里、到了第五个10公里后发现两侧的草原碧绿碧绿的,让我们感觉到草地的下面有着充足的水分,赶紧下来把这片草地拍了下来,在刚下路基的地方还发现了很多五彩石,这两侧可能是河道,只有被水冲刷的地方才会有那么多漂亮的小石子……</p><p class="ql-block"> 在距离碧绿草原不远的地方我们发现了一片水源,不是河流也不是湖泊,但是在穿越了将近100公里的草原上第一次见到水,好像久旱逢甘雨一样兴奋开心,干渴的是葛根塔拉大草原,假如此时此刻能天降大雨灌溉草地,我情愿用出游摄影的晴天和美妙的夕阳,落日的光线去交换;当我去拍这片“袖珍的湖泊”时,落日的光线已经慢慢地出现,夕阳把我的身影照在了水面上,我知道必须加快赶路了,不一会儿我就在草原上迎来了第一个日落景象。当太阳降落在远处草原的天边时,我们的车正急速奔向苏尼特右旗,把车停在路边,摇下车窗匆匆地拍了这张日落的照片,把一天葛根塔拉草原的景色留在了日落的印象中。</p> <p class="ql-block">  到达苏尼特右旗时已经是晚上8点钟,由于第二天要去辉腾锡勒草原,所以还要沿G208返回乌兰察布,苏尼特右旗是这次旅行到达的最北面的乡镇了, </p><p class="ql-block"> 再往北120公里的二连浩特市就是内蒙的边界了。G208国道的路况非常好,从苏尼特右旗到乌兰察布市是200多公里,我们在草原的星光月色下以90公里/小时的速度返回,在晚上10 点钟的时候到达了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查干,入住白音查干宾馆,结束了一天的旅程。</p><p class="ql-block">第三天:辉腾锡勒草原</p><p class="ql-block">第三天:从察哈尔右翼后旗经察哈尔右翼中旗到辉腾锡勒草原,游黄花沟,回程去火山遗址,然后从白音查干经商都县到化德县,全程380公里,开车用时6小时。8月11日(周一)上午8点30分出发晚8点到达。</p><p class="ql-block"> 2009年8月11日(周一)上午八点半,从白音察干宾馆出发,经察哈尔右翼中旗去辉腾锡勒草原,在察哈尔右翼后旗简称为“后旗”到“中旗”之间有一条直通的S106省道,这条路在Google的地图上没有标识,但在GPS导航上是可以找到的;周一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天气非常好,晴空万里,前两天头上的的降雨云团已经南下了。从G208国道向北走几公里左转进入S106省道,右侧有一个“白音渣湖”,这是昨晚从苏尼特右旗回来时夜幕下所看不到的,顺着“白音渣湖”的方向向北望去,看到了2个形状奇特的黑色的火上口,其中有一个山口有点像日本富士山的形状。</p><p class="ql-block"> 从“后旗”到“中旗”大部分是山丘的道路,道路两旁的油菜花铺展在山丘的坡上、坡下,构成了一幅幅的美丽的图画,远处望去,绿色的好像是草原,黄色的油菜花像一条条彩带夹在中间,黄绿色的大地与蓝天汇合在远处的山丘起伏处,令人心旷神怡,只想停在路边欣赏这一幅幅油画般的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 欣赏着路边的风景不知不觉地就到了“中旗”,过了“中旗”就开始进入了辉腾锡勒草原,“辉腾锡勒”在蒙语里的意思是“寒冷的梁”,这里是高原气候异常寒冷,但夏季却是旅游避暑的圣地;在从“中旗”到辉腾锡勒山梁的必经之路上我们首先看到了辉腾锡勒草原的标志:一匹白色奔腾的骏马,它像一个草原的勇士把守在草原的北方的入口处,骏马的双蹄腾起,向着远处嘶鸣!</p><p class="ql-block"> 辉腾锡勒草原的山梁上到处都是风力发电用的“大风车”,风力发电是草原上储备转换能源的一大亮点,在辉腾锡勒转动着的风车到处可见,是照片里面不可缺少的景观。因为风力发电是一项既环保又再生能源的工程,所以在草原推广的很多,用风造福于民,也受到了当地牧民的欢迎;在辉腾锡勒的草原上,不仅有蓝天白云、草地和牛羊,还有遍布山岗上的“大风车”</p><p class="ql-block"> 从白色骏马的入口处开上山岗,转过山坡面向南侧的山坡上有一片绿色的树林,草地、树林和“大风车”叠加在一起构成了辉腾锡勒的独特景色,树林前的这片草原很像电视剧里的画面一样,我们决定先去辉腾锡勒的自然生态园:黄花沟,然后回来再在这里野餐。</p><p class="ql-block"> 时间跳跃] 下午3点钟左右就在照片上远处的树林前,我们搭起了帐篷,支起了炭烤炉,点燃了木炭,烤上从家里带来的肉串,开始了第一顿草原上的自助野餐,在我们周围还有从天津等其他地方来的游人的车、帐篷;当地的老乡教我们把易燃的干碎松枝加入炭火中,又快又好,不一会儿肉串就熟了,我们边听着瑞虎车上放的班德瑞的《微风山谷》、《寂静山林》等轻音乐,边享受着自助午餐……</p><p class="ql-block"> 下了“大风车”的山岗穿过一片草地,我们来到了著名游览胜地“黄花沟”的入口处,在高处的山梁顶部,有一些形状特异、呈暗红色的岩石,显示出了这一片山峦的独特的地理构造,就在山与山之间的岩石下面,出现了一条凹陷进去的山谷,那就是“黄花沟”。</p><p class="ql-block"> “黄花沟”的景色还不错,顺着岩石间的小路下到谷底,有点像去河南云台山或是北京黑龙潭的游览地,没有很多草原风景固有的特色,感觉到很凉快舒服的是在沟底的那一片水潭,水潭边的小木屋有着古代中原建筑的风格,在大草原上出现这一个秀气的湖边木屋,别有一番风味,感觉好像是到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刚才还在茫茫的大漠之中,转眼就来到了江南水乡……</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小木屋的木椅上休息了片刻,就乘缆车返回了,“黄花沟”的景色虽然还可以,但不是我们自驾到草原来寻找的风景和探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回到辉腾锡勒草原上,那种开阔奔放的感觉又回到心中,在途经的一个牧民蒙古包帐篷的附近,看到了在草地上吃草歇息的牛群,是花色的奶牛,我把车停在附近,开始我的草原摄影情节:拍摄牛群。</p><p class="ql-block"> 下面照片上拍的是一头奶牛,红白色的皮肤花色很好看,当我拿起相机对着它,它便警觉地立起犄角,睁着眼睛瞪着我,实际上在我和这头牛之间是有防护铁丝网的,我把相机镜头的焦距拉近,才拍出了这张清晰的画面。而远处的牛群则是悠闲自得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阳光,咀嚼着地上的嫩草,一动不动,近处的小风吹过,远处的风车转动,我拿着相机从取景器里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迟迟忘了按快门,只是努力着把这景色记在脑海里,留在心中。</p><p class="ql-block"> 在辉腾锡勒草原上我们享受着树林前的自助餐、欣赏着草地牛群的景色、骑着附近居民牵来的蒙古马,在帐篷里歇息的时候我还在蓝蓝的天空上放起了带来的风筝,让风筝和“大风车”在白云下一比高低,在自然的环境里一切都是这么的悠然自在,比起前一天在葛根塔拉草原的经历要轻松很多;如果没有在回途中的“哈拉胡图火山口”的探险,这一天的旅行应该是最舒适最宁静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上面的照片就是我们开车登上“哈拉胡图火山口”拍的,这个有点像富士山的带有典型的火上形状的山口从远处望去非常壮观,黑色的火山灰还显得有些神秘,从S106省道上看到的火山更显得雄伟,好像有一种力量吸引着你向它靠近。</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S106省道从辉腾锡勒经“中旗”原路返回,然后转到G208国道上向哈拉胡图方向靠近,快到“牛明村”收费站时经过的国道边的路牌上写着:“国道火山石试验路段”,火山口一定就在这附近,找到一个过路的当地居民问了路,他告诉我下了国道穿过左手边的村子,翻过一个山包就可以到达火山口,顺着他说的方向穿过村子,向上攀行,火山岩石构成的山路越来越难走,走这种路SUV的宽胎高地盘显示出威力,坡也越走越陡,开足马力减到2挡冲了上去。</p><p class="ql-block"> 在驶上了山包之后神秘的“哈拉胡图火山”映现在眼前。在我们的视线中有2个火山口,一个富士山形状的完好保存,另一个则被开采火山岩灰,岩灰夹杂在砖块或是路基中,这里没有别的游客只有瑞虎3这一辆车,艰难的路段,神秘的火山口,令人惊奇的同时还有几分恐惧探险的感觉;哈拉胡图之行没在我们的计划路线中,把它加入、改变、略带冒险也是旅游的一部分,构成了辉腾锡勒草原之行的更加丰富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完成了内蒙古葛根塔拉和辉腾锡勒两个大草原的旅行之后,我们要转向坝上,转向孤石军马场了,所以第三天剩下了的时间按照计划的路线行车赶路了。在白音查干的宾馆前就有一条S106省道,它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省级大通道,我们驶上这条类似高速路的省级通道,开向商都和化德县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上图就是双通道的省级大通道,虽然是省道但是路况极好,分段收费,从内蒙古的西南边开始,一直能开到最东北边,在接近日落的夕阳下S106大通道两侧的风景美丽,一直前行的话经过正镶白旗、桑格达莱、一直可以到克什克腾旗,如果要选一条最好的路去我们去年“十.一”去过的乌兰布统乡的红山军马场的话,走张北经桑根达来转S106大通道是最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日落时分到了,这是继“葛根塔拉草原日落”后在草原、在行驶中遇到的第二个日落景象,我这次没有直接拍落日,而是选择了拍夕阳下的景色,金色的阳光照在路边的草地和树林上,让本来就非常美丽的风景涂上了一层色彩,这种效果就像是西方油画中追求的色彩一样,在赞美欣赏它的同时又使人感到一丝怜惜和淡淡的忧伤,夕阳落下这景色即将逝去……。</p><p class="ql-block"> 用尼康的D90记下这即将消逝的画面,用MSN的空间记下在辉腾锡勒草原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网球、飞舞》2009年蓝天白云下的旅行(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天:坝上草原</b></p><p class="ql-block"> 第四天:从化德县出发经德保县到太仆寺旗,然后经沽源县城到大滩镇,进入土路到孤石军马场。全程270公里,开车用时5小时。 8月12日(周二)上午8点30分出下午4点到达。</p><p class="ql-block"> 2009年8月12日(周二)上午八点半,从德县的化德宾馆出发,按照GPS找到的路线向太仆寺旗、沽源方向走,首先要经过德保县,从化德到康宝的路虽然是县级道路但路况还可以,康宝县是属于河北省,太仆寺旗又回到内蒙古,所以这条路的路况时好时坏,从康宝到太仆寺旗有一段路,以前的道路都已压坏,坏掉的路基和黄土、沙石混在一起,非常难走,这次开车出来几天了,第一次感觉到行路的艰辛。</p><p class="ql-block"> 路过康宝县城的时候在路边的小超市里买了些吃的,康宝县城不大,物价比较低,买的牛肉干又好吃又便宜,几种口味的各买了一袋,在家里的时候也不怎么吃这些小食品,但出来旅游、尤其是到内蒙古自驾游,觉得牛肉干特别还吃,开车跑路时没有准时地饭点,用它来补充能量很不错。</p><p class="ql-block"> 太仆寺旗是一个有蒙古风格的小县城,记得去年去锡林浩特、达里诺尔湖时从张北过来进内蒙路过的第一站就是太仆寺旗,那次是从南向北、而这次是从西向东,穿过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县城街道,我们的车继续向沽源县的方向前进;道路依然是破旧不堪、我们的瑞虎就像坦克车一样震动着前进…过了一个叫“张宏营子”的村庄后开始进入河北段,这里属于张家口市,路突然放宽了,路况也变得特别好,拿出在乌兰察布市书店里买的地图一查,原来在这条路的河北段是一条S241的省道,直通沽源。</p><p class="ql-block"> 路况好了,瑞虎又快速地行驶起来,心情也随着路边闪过的风景好了起来,与内蒙古大草原的景色相比河北这边的风景显得更加秀丽,由于水源相对较为充足,所以绿的颜色也更浓重,草地和种的庄稼、油菜花交织起来层次也更多,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到了沽源县城。</p><p class="ql-block"> 到沽源后遇到一个三岔口,右手方向是去赤城,左手方向是去丰宁,我们沿着去丰宁方向的道路穿过沽源县城、顺着闪电湖度假村的指示标记前行,过了闪电湖水库道路两边的度假村标记逐渐的多起来,再往前开几公里就到了京北草原第一度假村,一排排的蒙古包式度假村住房建在远处的小山包上,放眼望去,发现了在远处的山丘处有一片特别美的风景;在到达那片风景地之前瑞虎车路过了一片沙丘地,四个轮子在沙子上旋转、打滑,行进异常困难,突然走到一处低洼的路段,车子向前开不动了,前轮在凹陷的沙子中打滑,我的心一沉担心是否会陷在其中,我赶紧挂上倒车挡,倒出了那段洼路,换了一个方向从边上的一个土坡冲了过去。没想到1.8的瑞虎3的倒档马力还不错,避免了车子陷在沙路中的麻烦,克服了困难、驶过砂地就迎来了一片美丽的景色,一片典型的坝上草原风光呈现在眼前;我来不及下车就赶紧打开车窗从车里拍下了这迷人的照片,好像打开了一个窗帘,面前马上就有一片美景展现,从车的反光镜里还映照出车子侧后的景观,子母画面叠加在一起分外好看。</p><p class="ql-block"> 起伏相邻的小山丘、山下有一片深绿色的防护林、树林前一层草地、一层油菜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坝上风光。我开着车围着这片景区穿行,从各个角度拍照,希望记下它的美好、拍下它的色彩、把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叹息和感动留在心中;拍一张全景照片,感觉构图不太丰富、层次不够丰厚,再拍一张有油菜花作为近景,山丘、树林作为远景的照片,层次有了,但还是觉得少了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当我离开坝上草原,坐在电脑前看着照片写《蓝天白云下的旅行》的游记时,我才明白当时感觉少的是什么:是坝上草原的清新的空气、是再专业的单反相机也无法承载的草原上的鸟语花香。</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生活的办公室里,大家常常只能从Windows XP、 Vista的桌面风景照片上看到这样的景色,让我们瞬间走出网络看到大自然,上面这张照片我在拍的时候就想到了Vista的屏保,相信它可以超过微软公司从全球各地选来的图片,不是我拍的水平如何如何,而是尼康D90真是记录下了我们内蒙坝上不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逊色的美丽风光。</p><p class="ql-block"> 在坝上景区拍照之后从山坡上下来向前走一段,来到抬头沟村,村口的沟谷有羊群、马匹,风景还不错,沟底原有一条小河,由于干旱河床已枯干,我们在村口的大树下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前行,驶向目的地:孤石军马场。GPS导航把我们带到大滩镇,再继续走就要靠我们自己了,进入大滩镇的街道从北向南开到头,在一个丁字路口处右转,(左转是去丰宁的方向)进村后100米处有一个路牌,指向“孤石军马场”。</p> <p class="ql-block">  一路全是土路,沿途路过了3、4个村子,路越来越难走,但是风景却是越来越好,这就增加了我们向前开的信心,从大滩镇到孤石村总共有18公里的路程,虽然不远,但由于路途颠簸,所以还是花了不少时间。当我们开过一个村子边上时,看到了一个木制的指示牌,写着“有朋自远方来,孤石军马场”下面还有电话:03148283333、8283368;我们知道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了。</p><p class="ql-block"> 孤石军马场坐落在一个风景秀美的半山腰上,车子距离很远就看见孤石军马场别墅的墙壁上,画了一匹骏马并写了“孤石”2个字,我们到的时候正好是下午3、4点钟,阳光照在别墅的墙壁上,壁上的画融合在绿色的山包和蓝色的天空中,尽显“孤石”的孤傲与俊美。</p><p class="ql-block"> “孤石军马场”度假村由一幢小楼和六幢连排二楼别墅组成,从山下拍照六幢两层的别墅建在绿色的半山腰上,一幅草原度假村的美景,映在眼前;经过18公里土路的颠簸后多少觉得有些疲惫,忽然转入“孤石军马场”度假村的景区,不禁让我们面对这草原度假村的景色心旷神怡,就像孤石的主题给我们的启示一样:“放松身心、回归自然”。</p><p class="ql-block"> 我们入住,放下行装,来不及做更多的梳理就赶紧拿着相机,下楼来欣赏别墅前的度假村秀美的景区。</p><p class="ql-block"> 度假村前的停车场边设有特别的木制秋千、吊床、秋千椅和秋千床等,透过秋千向远处的山丘、树林望去,就像是一幅风景画,木制的秋千架仿佛就是相框。从度假村的休闲区到景区有一座小木桥,沿着这座木桥向前走,步入景区,感觉它好像就是一座通向自然的康桥;顺着木桥引导的方向,远处的左前方就是在秋千画框里拍到的山丘、树林和草原;走到桥头在右侧是一片水潭,在夕阳下更像一个“金色的池塘”。</p><p class="ql-block"> 我拿起相机,绕到“金色的池塘”的西侧,顺着夕阳的光线,一次次地按动D90的快门,尽可能地把取景窗中的景色记录下来。我挑选了五张在“金色的池塘”拍的照片来描述这里的景色,在落日时分的孤石草原上,色彩和光线都非常好,特别适于拍照,尼康D90的单反性能不用过多的手动调节便足以应付这片“金色池塘”的拍照,所以取景便成为这几张照片的关键。</p><p class="ql-block">“金色池塘”之一:第一张是从西向东拍的,从夕阳照射过来的光线最强,远处的绿色山丘和映在水中的倒影构成了它的远景,近景我则取了池塘边开的油菜花,金黄色的花瓣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鲜明,与嫩绿色的枝干搭配起来映在池塘的水泊之中。</p><p class="ql-block">“金色池塘”之二:第二张的位置是在池塘的西偏北侧拍的,主题变成了池塘边茅草棚的下的金色“麦穗”,夕阳的色彩更加浓重,金色阳光照在草棚和“麦穗”上的反光,使人逐渐融入了一种令人感动的“血色夕阳”之中。</p><p class="ql-block">“金色池塘”之三:第三张我是用变焦的镜头把画家和远处的景色一起拉近,我选择长距曝光的风景模式,远处的山坡上的树林、草地拍的很清楚,而相对近距的水中的倒影有些模糊,画面下半部画家手中的笔、草地上的风、池中的水与上半部的金色动静结合,那些聚精会神的画家们没想到在他们记录下山坡上金色的背后,我把他们拍在了一幅更加生动的图画之中。</p><p class="ql-block">“金色池塘”之四:第四张照片拍的是由于好奇驱使着我来到了池塘边静心作画的画家们的背后,为了不打扰他们,我用焦距把画面拉近,记录了他们的背影,同时也把他们画的风景与画架上还未完成的画一同拍了下来。</p><p class="ql-block">“金色池塘”之五:第五张是我转到池塘的东侧从东向西拍的,记录了日落的画面,逆光的照片比较难拍,但落日把“金色池塘”照得很亮,山边的夕阳和水中的夕阳在这张孤石日落的照片中,很晃眼。</p><p class="ql-block"> 连续五张的“金色池塘”让我们有些惊叹、有些感动、也有些晕眩;这是出来后遇到的第三个日落景象,与前两个不同的是这次没有在行驶的道路上,而是可以静静地欣赏着夕阳慢慢地落下西山,在美丽的“金色池塘”感受它的光线的变化,在夕阳中结束旅行的第四天,准备迎接第五天“孤石军马场”草原度假村的早晨。</p><p class="ql-block">第五天:孤石军马场</p><p class="ql-block">第五天:从孤石军马场回大滩镇,经丰宁穿怀柔走京承高速回北京。全程280公里,开车用时5小时。8月13日(周三)下午3点出发晚8点到达。</p><p class="ql-block"> 2009年8月13日(周三)清晨,孤石军马场度假村的太阳已经升起在东边的山坡上,昨晚我们住在度假村的小白楼二层的标间里,早晨朦胧之中就已经被外面传来鸟的叫声叫醒,走到阳台上看到清早去看日出的游人已经穿着军大衣回来了,我呼吸了几口草原早晨清新的空气,准备起来开始最后一天的旅行行程。在度假村的小楼的楼道走廊里,挂了很多这里的照片,仔细看看都是各种花草、植物的图片,种类还真不少,我拿起相机,在吃早饭之前,出去拍了几张。</p><p class="ql-block"> 这种象“麦穗”一样的植物在“孤石军马场”的草地上有很多,仔细观察、随处可见,枝叶上的花穗有点“麦穗”的古铜色,开放在绿色的草坪中,很好看;另外还有一种紫色的植物,也叫不出名字,像“麦穗”的花瓣一样,花枝茂盛、丰满,颜色鲜艳,紫色的花瓣给人一种高贵但又自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在木制“康桥”的两侧,还开着一片一片的野花,盛开在绿色的草丛中,蝴蝶围绕着花束纷飞,前面的两张照片拍的是属于草本类的植物,而这一片片的才是真正的花,清晨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使得这些花开放的更加绚丽芬芳,如果不是急着准备出发骑马、去坝头游玩,还真要花一些时间多拍一些周边的草木花朵。</p><p class="ql-block"> 骑马是在草原游玩的一个极好的项目,我没怎么骑过马,更谈不上骑着马奔跑,所以不曾体会到更多的骑马的乐趣,但这次在“孤石军马场”还是自己骑着马,单人“放飞”了一会儿,学会了如何使用缰绳、如何让马跑起来和停下,初次体会到了骑马的乐趣,尤其是在草原上骑马、在坝上景区中骑马,宽阔的草原、美丽的风景让人骑在马背上心旷神怡,昨天路过坝上抬头沟的老乡说,有很多城里来旅游的游客经常来坝上骑马,有的人还自己买了马,托管在老乡家里,定期来探望、试骑;我想与草原、与自己的爱马亲密接触一定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p><p class="ql-block"> 照片上的这匹马就是“孤石军马场”的良种马,与高大的蒙古马略有区别,身材匀称、俊秀,以前看过很多关于马的描写、马的绘画和照片,但是亲自近距离的观察它、拍照,还是觉得不一样,眼睛很亮、棕色的皮肤黑褐色的鬃毛,在远处风景的衬映下很精神。</p><p class="ql-block"> 我们换了行装,在当地老乡的牵引下骑马向着坝头的方向骑了一两公里,看到里面的风景很不错,但是路途很远就掉头骑马返了回来,回来的路上马可能知道是要回家了,一路小跑,比去的时候快多了,骑得也特别爽,真想多骑一会儿,但为了节省时间上午多跑一些景区,我们就回到住地换上了SUV瑞虎,加快速度向坝头里面的景区开去。</p><p class="ql-block"> 孤石军马场所在的位置是属于坝上草原,沿着度假村向南的路走,更接近坝上草原的源头-坝头,所以这边的风景是在海拔较高的猴顶山周围,是属于典型的高原草场,就像北京门头沟的灵山顶上的草地一样,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草呈现出嫩绿的颜色。</p><p class="ql-block"> 我们开着车很快就超过了刚才骑马到过的地方,顺着马蹄踩过的路向前走了几公里后开始爬上山坡,在半山腰上看到了一个有羊群和马群的小牧场:羊被圈在用木桩和铁丝网围成的羊圈里,懒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小羊依偎在母羊身边吃奶……</p><p class="ql-block"> 来到草原已经3、4天了,在草原上也看到了不少羊群,但由于草原上草缺乏的原因,羊都很瘦,像在这里遇到的肥沃的草场和羊群还是第一次,我拍下了山坡上肥沃牧场和茂密森林的画面,远处山坡上的一个小点点就是那个居住在半山腰的放牧人。</p><p class="ql-block"> 马在山坡上也像羊群一样,悠闲地吃草、晒太阳,有的刚出生的小马或是躺在地上、或是挤在马妈妈的身旁,这种放牧的马和供游人骑的马匹不一样,鬃毛特别干净,从远处看过去闪闪发亮,马群中的几匹马身形各异、姿态万千,黑色、棕色的马中还有一匹白色的马,特别醒目,与蓝天和绿色的山峰融合在一起,仿佛是一幅骏马图。</p><p class="ql-block"> 穿过了山腰上的牧场,车继续往山顶上开,坡度逐渐的陡了起来,曲折的山路也越来越考验瑞虎的越野性能,我把档位减到2档、1档并加大油门来换取瑞虎更大的动力,冲上了山顶。从山顶向周围望去才发现我们真的是处于坝上草原的源头高处,远处的草地、山丘和油菜花地都在我们的脚下,时间虽然已接近夏日的午时,但山坡上的风吹过来,还很舒服、凉爽。瑞虎车的音响里传来了草原的歌声,是一首熟悉的旋律:《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从很小的时候就听李双江老师唱,那时没见过草原,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电视、互联网传媒,对草原的印象就是它的音乐和歌中唱到的词句:</p><p class="ql-block">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p><p class="ql-block">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p><p class="ql-block">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p><p class="ql-block">在这坝上源头的草原,我们寻觅到了肥沃的草地与羊群,看到了蓝天白云下跑的马儿,在山顶上听这首歌,把儿时对草原的无限憧憬和现实的天空、大地画上了等号,我们站在了“蓝天白云下的旅行”所到之处的最高处,听着从《天路》到《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音乐,回想着这几天从《葛根塔拉草原》、《辉腾锡勒草原》到《坝上草原》的行程,沿着草原上的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p><p class="ql-block">按照GPS指引的回京之路,我们经丰宁、过怀柔回到了北京,在之后的几天里,我的脑海中不断地闪现出草原上蓝天白云的景象,人虽然回来了,好像心还在草原上,开车的时候我一遍遍地听着《天路》的歌,在工作之余我便来到MSN的空间上,整理着草原的照片,边写边回忆着在草原上经历过的一切。</p><p class="ql-block">记得在大学读书时,又一次在清华的主楼后厅,听花腔女高音的演唱会,演唱的非常精彩动听,那之后的几天女高音演唱的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的花腔旋律,还总在自己的脑子里余音缭绕,反复不断,这次草原上蓝天白云的景象又像那次一样,不停地出现在脑海中。</p><p class="ql-block">愿我这篇MSN空间上的日志,这篇“蓝天白云下的旅行”的游记,能经常把自己带回美丽的内蒙古、坝上草原,能给所有阅读它的朋友们带去草原的风光与清新的空气,从我们生活的都市中、从我们工作的电脑前能抽空想起草原,打开我们心灵之窗沿着一条神奇的天路,走进大自然的人间天堂,让朋友们的思想放飞,与我的网球一样飞舞,走进我的运动与生命之路。</p><p class="ql-block"> 旅行于2009年8月8日至8月12日</p><p class="ql-block"> 游记完成于2009年8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