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朦胧的过去与明丽的现在

丘陵

<p class="ql-block">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府马尔康市是座古老过千岁,但又年轻不足七旬的县级单位。它坐落在大渡河上源之一的梭磨河峡谷中,城市随河流蜿蜒西去,高楼鳞次栉比象河里涌起的波涛。</p> <p class="ql-block">马尔康原本是一个活佛的名字,后来有一座寺庙叫马尔康,这个藏语的意思是“火苗旺盛“引申为“兴旺发达的地方“。大概是因为马尔康的意义太好,所以1956年正式建了马尔康县。现在走在马尔康街上,到处都让人感受到兴旺发达。</p> <p class="ql-block">活佛早上了西天,马尔康寺在什么地方呢?知名作家阿来从马尔康寺当年的当事人那里得知,现在体育场和民族文化宫所在地过去就是马尔康寺。它原来是苯教寺庙,乾隆平定大小金川之乱后, 下令嘉绒地区,尤其是大渡河流域的苯教寺庙,改奉佛教,马尔康寺里的苯教祖师像才被释迦牟尼和宗喀巴取代。现在它留给当代人一个不太清晰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市区南边半山的土墩“婆陵甲萨“就更模糊了。一说唐天宝八年(749年)在梭磨川设保宁督护府。“婆陵“是藏语“保宁“的音译,“甲萨“是“官寨”之意。一说“婆陵”与“哥邻”近音,即隋唐古籍所载的“哥邻国“。因此婆陵甲萨或是保宁督护府城,或是哥邻国王都,但起于何时亦无定论。唯一知道有千年以上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幸好马尔康市政府在2013年建了婆陵甲萨遗址公园,将古城遗址保护起来,不让其湮灭于历史长河。</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婆陵甲萨遗址公园,是一月上旬的一个下午,先过梭磨河索桥,从公园东面沿栈道从阿木果溪汇入梭磨河处上山,前面不远溪水从亭台下流过,水动转经筒不紧不慢地吟诵着佛经。</p> <p class="ql-block">蜿蜒曲折的栈道盘旋而上,把人带进时空隧道,走进一个个独立千年的土墩。从当下走回千年前,竟然会花掉约一个小时的光阴。</p> <p class="ql-block">土墩之间的栈道旁,一只黄牛寻觅地上可以果腹的枯草。有点像我在古城遗址的土墩间徘徊,想找些联系土墩的蛛丝马迹。</p> <p class="ql-block">婆陵甲萨遗址现存大小土墩23座,绵延一里多长。土墩由泥土内加十几厘米粗的原木条夯筑而成,不同于嘉绒地区的传统片石建筑,显然是在唐王朝派遣的工匠指导下建成的。</p> <p class="ql-block">现存土墩大的为边长约12米的近似立方体,小的也近10米。这些独立土墩本身不是围墙。土墩之间是一些什么建筑?有人将土墩叫堡。堡应是空心,类似碉楼,那么平顶的土墩上还有建筑吗?据说顶上没有发现别的建筑遗存。</p> <p class="ql-block">  古代建筑,一般都会就地取材,河边的几级阶地上梭磨河没有时间沉积足够的泥土供婆陵甲萨取用,也确实没有发现大规模取土的:痕迹,建筑用土来自何方?</p> <p class="ql-block">有人发现梭磨河北面山上有长约千米,宽深各近30米的人工开挖的深沟,从土质和取土规模看婆陵甲萨用土可能来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公园西面的路返回,这时马尔康市区尽收眼底。回望高耸的土墩,俯瞰梭磨河底,不由感叹古人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建城,保护民族走廊的平安是多么重要。那么它怎么被毁了呢,毁于何时?</p> <p class="ql-block">下到河边,经婆陵甲萨广场,广场一端一组雕塑,他们是哥邻国的武士还是保宁府的兵丁?他们至今还在这里,是因为他们保嘉绒藏区无恙做过的贡献已记入青史。</p> <p class="ql-block">走出广场越过婆陵甲萨大桥回到住地,深感马尔康对婆陵甲萨再三呼唤,是期望它远去的背影变得清晰,是铭记祖先创下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入夜,华灯初上,在市区里遥望婆陵甲萨公园,象在梦幻之中。</p> <p class="ql-block">上山栈道变成了一条条游龙,从梭磨河里升起,向天上飞去。它正是腾飞的马尔康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辛劳一天的藏汉等各族居民,围着路灯,跳起了广场舞式的锅庄,抒发愉悦的情愫。</p> <p class="ql-block">或者漫步在灯火辉煌的河岸,听着梭磨河欢快的歌声,享受这如歌的岁月。这些就是我看到的明丽的马尔康!</p> <p class="ql-block">马尔康还有许多值得去的地方,比如举世无双的斜体碉楼,比如《尘埃落定》故事的发生地等。这些以后再说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