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全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既要关注身体健康,也需关注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一、异常心理表现</p><p class="ql-block"> 通过家长反馈及走访发现,中小学生心理恐慌表现在:有的孩子表现出害怕、恐慌、担心、生气、烦躁、发脾气;有的孩子每天花很多时间看疫情的相关讯息,并反复跟家人讨论;有的孩子表现为话少、状态消极,食欲差、睡眠差或赖床;有的孩子生活无规律,昼夜颠倒,沉迷电子产品,生活较懒散等。</p> <p class="ql-block">二、“巧”正思维,培养积极心态</p><p class="ql-block">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减少了外出聚会和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恰恰增加了我们与家人深入交流的机会。没有其他的社交活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弥补学业上的短板等。行为能够促使态度的改变,我们要保持积极、理性、平和的心态,从而增强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和信心。</p> <p class="ql-block">三、“巧”视情绪,适时自我调节</p><p class="ql-block"> 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和传播期间,我们关心、关注疫情,对疫情发展感到焦虑、害怕、甚至恐惧,这些心理活动来源于对自身和亲人安全的关心等。但是,只要这些心理活动不严重影响你的生活,都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在疫情当下,无论我们是否生病,都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不安、恐惧、内疚、愤怒、冷漠等情绪,不要过度地在意。如果你有这些负面情绪,你可以通过自我对话、转移注意、积极暗示等方式,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也可以主动联系班主任老师寻求帮助。</p><p class="ql-block">四、“巧” 释心情,享受亲密时光</p><p class="ql-block"> 病毒致病,不良情绪也致病。大家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免疫力,也能帮助身边的人稳定情绪、缓解焦虑。越是在特殊时期,越要努力保持心情平静、愉悦。大家要自觉不聚集,减少外出,就有更多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擅长做的事情。如,观看爱国主义电影、读书、画画、室内锻炼等,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复习一下自己的课业,享受与父母一起娱乐,一家其乐融融的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五、“巧”借媒介,积极寻求支持</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要学会使用微信、qq等网络媒介,保持亲人、朋友、同学的线上联系,与其互诉心事,聊学业情况,聊日常琐事,不仅可增进亲密关系,还可获得及时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化解内心的担忧,同时也给予对方支持和关爱,亲密关系。</p> <p class="ql-block">六、“巧” 排作息,增强身心免疫</p><p class="ql-block"> 危机事件的发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手段。大家要尽可能维持正常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和规律性,放松心情,既不整天无所事事,也不要过于劳累伤神。尽量保持和平时一样的作息和生活规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适当进行运动,努力做到生活自理,和父母一起做家务,做好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自我照顾和自我负责,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 疫情让我们在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学会独处,增进亲情;安全意识,责任担当;和谐生态,敬畏自然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要在危机中成长,强大内心,热爱生活,莫让“疫恐”困扰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科学的防疫方法、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共克时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王飞</p><p class="ql-block">初审:吴勇</p><p class="ql-block">终审:陶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