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的三句话,陪我走进山东金融文学

张宜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娘的三句话陪我走进山东金融文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宜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东金融文学创立十年,走出了一串闪光的脚印,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文学团队。三年前,娘的三句话陪我走进山东金融文学,让我看到更美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写娘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十一岁起,我就想写娘,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刚刚学习写作文。由于写娘的笔太沉,一直没有拿动,这一放就是半个世纪,但是始终是我的一个梦想、一个使命。</p><p class="ql-block">六十多岁的时候,我八十多岁的娘已经在轮椅上度过了六个春秋,医生告诉我娘的日子不多了,我有了紧迫感,因为写娘这个梦,我做了五十年。一想写娘,娘说的话、娘做的事,桩桩件件一大堆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不知道怎么下笔,思考再三,那就先从小事写,写娘的三句话吧。</p><p class="ql-block">也许是想的太久,也许是对娘太了解,我看着娘、流着泪,一个小时就在手机上写出了《娘的三句话》。刚刚写完初稿,我就迫不及待地念给娘听,让娘知道她在女儿心目中的分量。娘听了我的小文,一句话也不说,只是若有所思,眼里泛光。我问娘您还记得这些事吗?娘从往事中回过神来,认真地点点头说记得记得!娘的泪眼带着滿足、含着笑意,这是娘对我最大的肯定、最好的赞赏。我长出一口气,了结一个大心愿。</p><p class="ql-block">《娘的三句话》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娘。我又有了第二个愿望,发朋友圈,让朋友们知道我有一个平凡的娘,了不起的娘,虽然她一个字都不识。</p><p class="ql-block">发朋友圈前,心里没底,求助于我上班时的同事,把文章发给了侯炳光、张本存、焦丽萍,他们竟然异口同声鼓励我投稿。</p><p class="ql-block">2017年初,文章经过多次修改,我壮了壮胆子,深呼一口气发给了《齐鲁晚报》时任财经版主编的周爱宝,希望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p><p class="ql-block">出乎意料的是周爱宝第一时间发了《宝眼看金融》他的公众号。他的评语是:“这篇文章是农行退休干部张宜霞大姐写的,我只改了几个标点,改动了几个字。我诧异一个干了这么多年银行的老朋友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有情怀,有感悟。可想而知,退休金融业人士有多少精彩故事。”</p><p class="ql-block">2017年2月16日,齐鲁晚报副刊青未了栏目向读者推送了《娘的三句话》,并迅速在多个网站和读者中传阅,不少朋友给我发信息、打电话祝贺,省行的一位处长把报头剪下来和娘的三句话粘在一起,拍下照片传给我。我跑到门口报摊,把这一天的齐鲁晚报全部买了回来。</p><p class="ql-block">至此,有娘三句话的《齐鲁晚报》一直不离娘的身边,娘时常拿起来看一看。如果有熟人来了,娘就会给我使个眼色,我知道娘是让我告诉人家,她的土话上报纸了。每当人家看报纸的时候,娘的那个自豪、那个幸福、那个欣慰、那个满足全都溢在了脸上。晚上睡觉的时候,娘让我把报纸放在她的枕边,她说睡不着觉的时候就摸摸。女儿用笨拙的笔给了娘一份尊严、一份敬意、一份孝心、一份厚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第一次与文学结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东金融文学让我与文学结缘,李会启是我的推荐人,林毅把我拉进了创作群,这之前还有一个小故事不得不提。</p><p class="ql-block">李会启的妻子是个热爱文学的贤妻良母,她去山师新村门诊陪孩子输液时,顺手看看报纸,她发现了《娘的三句话》,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把《青未了》那一张带回家给李会启。李会启看到文章后,为我做了好几件事。一是千方百计打听我,后来通过周爱宝知道了我的电话,第一次通话我们讲了40分钟,我介绍了我的写作经历,他主要是鼓励我继续写下去;二是他写了一篇文章《一张报纸牵出的友情》详细描写了我们通过报纸相识的故事;三是把我推荐给山东金融文学,林毅加了我的微信,并把我拉进了山东金融文学群。至此,我与“文学”这个神圣的字眼有了联系,我这个徘徊在学校门口想上学,又怕不够格,不敢进校门的小学生有了自己的学校——山东金融文学。这件事,是我人生当中的一大幸事,令我异常高兴,梦里想想都能笑醒。</p><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5日《娘的三句话》、3月15日《大大教我打算盘》走进了山东金融文学公众号。林毅用满屏的语音在群里推荐了我的文章,他说的话我现在记忆忧新,他特别表扬了我文章中的一句话:“<b>邻居奶奶说,你大大这个人啊,用扫帚从头顶扫到脚后跟,也扫不下来一个孬心眼。”</b>他说这样的语言接地气,感动人。他还在语音中提醒我,写散文要避免公文的写作方法。他大段大段地说,我反反复复地听,入学的第一课让我收获满满,信心倍增,我打心里喜欢上了山东金融文学。</p><p class="ql-block">《大大教我打算盘》获得了近三千的阅读量,我当时还不认识的刘徳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东平日报》,半个版面全文转载,又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和感动,我拿着他从东平给我寄来的报纸久久不愿放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b>、第一次参加笔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13--14日,泉城济南丽日蓝天,大明湖畔,迎来了金融文学爱好者的一次团聚。</p><p class="ql-block">笔会前几天,我接到林毅秘书长的微信,通知我参加笔会。64岁的我,能参加文学方面的笔会,有点胆怯、忑忐、激动、兴奋,还有一分自豪。我开始考虑穿什么衣服比较得体?自我介绍时应该说点什么?</p><p class="ql-block">笔会报到的那天,我提前吃过早饭、化了淡妆、穿上了工作时自己满意的衣服、背了自己喜欢的包、准备好记录本和笔、查好了公交线路。在公交车上,我想象着笔会的场景、想象着在群里知道而没有见过面的人,反复熟悉着在笔会上的发言。说实话,我一直以为自己年龄大、起步晚、底子薄、读书少,能参加这样的笔会,是人家对我高看一眼,其实,心里很虚,一点自信都没有。</p><p class="ql-block">一走进酒店,见到李会启、林毅在报到处忙碌着,登记、发书、热情接待着陆续到来的文友。李会启见我进来,主动给林毅介绍说:“这就是张宜霞大姐,这是林毅秘书长。”第一次见到林毅,四十多岁,个头不高,浓眉大眼,<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很像我舅家的表弟,</span>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真诚厚道,因在微信上有联系,并没多少生疏感。他说:“我带您去看看会议室。”会议室里,只有贾善耕主任自己,他正在来回的走动,一会试试麦克风、一会检查一下坐签,生怕有什么疏忽。我俩进来后,林毅给我们作了介绍,贾主任主动地对我说:“你在山东金融文学发表的文章我都看了,你的那些素材都是“海参鲍鱼”,写的也不错,多年以后,大家都不记得你是行长,可《娘的三句话》会传下去。”他温文尔雅、面带微笑,我像刚入学的小学生见到了校长,紧张、拘谨、激动,赶紧说:“谢谢、谢谢贾主任。”</p><p class="ql-block">下午2时30分,简约明亮的锦江之星会议室座无虚席,来自省内外的近40多位金融作家、金融文学爱好者聚集一堂,以饱满的热情和期待,开启了本次笔会的议程。</p><p class="ql-block">待到温涛老师讲课时,他以《老崔的面馆》开启了本次课程的主题——“如何发现并写好一篇好故事”。我是第一次听文学方面的课,感觉讲得真好啊,我如饥似渴地听,认认真真地记,第二天梳理出温老师写作语录三十二条,如获至宝,收藏起来。对于柴行长的总结、贾主任的讲话、文友们的发言,我都觉得新鲜、珍贵、受用。</p><p class="ql-block">后来,我又参加了山东书城、聊城、教师之家的笔会,每次都有新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温涛老师在《山东金融文学》笔会上讲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山东金融文学,让我看到更美的风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人的高度基本取决于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山东金融文学,经过十年的积累,吸引了一批高素质的人,热爱文学的人,值得我学习的人,和这些人在一起,我仿佛年轻了,我每天都在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山东金融文学是一所学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学校里老师很多,同学也很多,每天都有新知识、好文章分享。在这个学校里,有写大部头书的金融作家冯衍华;会写广播剧、小说的刘德民;在长岛成长起来的女作家马素萍;写村庄的刘太义;用文学讲故事的田茂国;章丘三杰;德高望重的高老侯老;才华横溢的山东媳妇杜敏;诗文图皆美的崔方春;有酷爱文学、自学成才的杨延斌;山东黑龙江的友好使者佟凤奇;写鸭绿江的小雨;勤奋笔耕的孔庆贵…….他们都值得我学习,这里的学制是终身制,岁月不老,学习不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山东金融文学是一座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桥四通八达,通向远方。我庆幸我在桥上走过,看到了更美的风景。</p><p class="ql-block">从这座桥上,我走进了齐鲁壹点,有了自己的壹点号“霞思云想”。2019年6月起,到目前已发文60多篇,总点击量3000万,关注人数10.5万,列个人号第九位。</p><p class="ql-block">从这座桥上,我走进了山东散文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山东作家协会。我成了《齐鲁晚报》副刊《走向世界》杂志的签约作者。</p><p class="ql-block">从这座桥上,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了解到我的家庭,认识了我平凡的爹娘。</p><p class="ql-block">这座桥给了我太多太多,是我文学梦开启的地方,它让我的退休生活有意义、有价值、有光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山东金融文学是一个大家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家庭里有热乎乎的感觉,大家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语言,对一些问题能产生共鸣。</p><p class="ql-block">这个大家庭里,文学氛围浓厚,创作氛围干净,大家互相支持,互相成就,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山东金融文学的文章,点赞并写下自己学习后的留言。</p><p class="ql-block">来到这个家是我的幸运,感谢李会启的引领、感谢贾主任、柴行长的接纳、感谢林毅秘书长的指导帮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山东金融文学有一种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是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贾主任、柴行长身上、在林毅、刘素萍两位编辑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贾主任、柴行长十年如一日,为山东金融文学操劳。林毅、刘素萍两位编辑每天为团队奉献3小时的时间编辑文章,修改文稿,一年365天,几年下来,一天没有停歇过。</p><p class="ql-block">在他们的带动下,这个团队里,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怕困难,永往直前的精神;有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一辈子做好人好事的精神。</p><p class="ql-block">这个团队里没有铜臭气,没有商品味。大家不为名利,只为文学,只为爱好,只为社会奉献正能量。路越走越宽,人越聚越多,团队越来越有影响力。</p><p class="ql-block">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我也想做点什么,除自己积极投稿、参加各项活动外,介绍同学、同事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他们有:王建安、张本存、侯炳光、陈玲、魏勉、杨凤荣、付彦玲、侯玉德、杨维娜等,都有不少的收获和提高。2021年10月济南教师之家笔会上,济南农行离退休党支部就有6人参加了笔会,成了会议的一道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庆祝金融文学创刊十周年的日子里,回顾自己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我想真诚地说一句:感谢山东金融文学、感谢文友们一路相伴、感谢娘的三句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幸运,我是山东金融文学一分子;</b></p><p class="ql-block"><b>我庆幸,我和山东金融文学共成长!</b></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济南农行离退休党支部六人参加《山东金融文学》笔会,由左至右:陈玲、张宜霞、高强、侯玉德、杨维娜、魏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