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的人生回望(重修稿)

了翁寅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一我读《凡路》所忆所思以及其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文/钱寅卯</span></p> <p class="ql-block"><b> (一)</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50后这代人已经垂垂老矣,大多都是步入古稀之年的老翁太姥了。当然,拘儒常态者亦大有人在,有的返老还童,行游天下;有的含饴弄孙,安享晚年;有的为儿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亦有百病缠身,久卧病榻的;更有风烛残年,命染黄沙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而我的老战友潘黎明却宝刀不老,老当益壮;笔耕不辍,挥笔动杆;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创作了一部27万余字的自传体著作《凡路》。作品发表后,获得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的广泛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让年老长者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思索,让年青人颇感启示教益”一一海军中将王继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凡路》是战友潘黎明以回忆录形式所写的自传体著作。书名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所书,并墨赠“平凡人生路”勉力题词。叶辛的作品耳熟能详,其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当为《孽债》和《磋砣岁月》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2012年12月潘黎明与著名作家叶辛题写书名及题词时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王继英中将和上海影视剧作家胡惠英等为其作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王将军在序言(一)中殷切深情的写道“让我感动的是,他不管身在何处,身处何位,都踏实敬业,全心全意。身处基层,又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为人处世,不管高低大小,都能热心尽心。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完全在于官大官小,钱多钱少,名大名小。更重要的是看他对国家、社会、百姓、家人、亲友是否尽了心,尽了责。只要努力了,尽了心,即使平平常常,同样美好,同样出彩,同样幸福,甚至同样伟大和高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一位身居高位的智慧长者,对其优秀部下语重心长的殷切教导和鼓励。也是对年青一代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胡惠英在其序言(二)中写道“潘黎明以其不是作家胜似作家的身份,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饱蘸生命之笔,真实而生动的记录了其追求和实现人生理想、成长经历和心理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文如其人,潘黎明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质朴,自然,不乏幽默,清淸淡淡之中自有一股动人的力量。人生历程的画卷在他笔下一幕幕展开。其中有恣意粗犷,意境深远的水墨画,也有细致入微,纤豪毕现的工笔画。而所有的画面都围绕着一个“情”字展开。这一幅幅触动人心灵的寻常生活画面,向读者传递出作者朴素的人生感悟:世间最可宝贵的是人间真情,生命的本质是爱。爱无垠,爱无疆。这就是《凡路》最大的魅力一一真实真情!以真为镜,以情为魂”。</span></p><p class="ql-block">(胡惠英,影视剧作家,上海电影集团高级编剧,上海市电影电视剧审片专家,中国电影学会理事。曾发表小说,电影,电视剧《江城奇事》、《女人的战争》等百余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和地区奖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凡路》图文并茂,洋洋大观约27万余字,由中国文史出版发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2012年7月潘黎明与海军中将王继英夫妇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潘黎明近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潘黎明,上海闵行人。1953年出生于上海西南郊区上海县北桥乡。1973年应征加入人民海军行列,与我同属一个部队。不过,我比他早当两年兵,且长其三岁。那时,我们相逢不相识。半个世纪后,战友搭桥,网络牵线;隔屏相遇,书信往来。而今,我们由战友而笔友,再以同路,荣幸之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前不久,收到潘黎明从沪上快递过来的著作《凡路》邮件时,急不可待地拆开邮件,美侖美奂的书籍装订,清美新颖的扉页设计,行云流水的赠书签名字体,让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丢下手中的家务活儿,连忙翻阅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近段时间以来,我除了侍候读小学二年级的外孙女,做完必须做的家务外,在战友群,同学群,同事群,亲友群、朋友圈以及其它网站平台上都处于潜水状态,中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只为潜心贯注地品读潘黎明的作品。先是走马观花地翻看;再是观其大略地浏览;最后是通读全书。断断续续,反反复复地阅读了三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潘黎明虽非文坛宿将,也并非文坛名人,但其自传《凡路》却十分耐看。它的作品拨动了我的心弦,引起我的心灵共鸣。或许,因为我们都是50后生人,老家都居住在大城市近郊,都有过农家子弟的辛酸过往,共同拥有过一段难以难忘怀的军旅情怀,还有着别样的人生经历以及心路历程的原因。竞让我如此专注地三读其书。这在我的阅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潘黎明的《凡路》,真实地记录了自己从沪西郊区农家一步步走出来的人生经历,先是因文革而离校回乡战天斗地,接着是参军入伍,立功受奖,提干晋级,成为一名正团职军官。当时,部队首长再三希望并挽留他留队,继续为国防事业多做贡献。可他坚持决定要求转业回上海(这段经历,王将军在其序言中说得清楚明白,作者亦在其著作中有过其心路历程的叙述)。就这样,他便转业回乡,先后担任区人大办公室副主任,七宝镇党委副书记,吴泾镇和马桥镇人大主席等职。他以其精准的记忆,细腻的文笔,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串联起与之相关的人物与事件,并广泛触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人生之路,只有探索过,方会有出路;只有努力过,方会有希望;只有执着过,方会有奇迹;只有坚守过,方会有未来;只有拼搏过,方会出精彩。潘黎明的人生之路既平凡又精彩。他以其平凡的脚步走完伟大的行程,以其平凡的事业编织成为伟大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实,潘黎明的军旅生涯,才是其人生经历中最为耀眼的篇章。我从其自传中选择几幅珍贵的照片,以飨各位战友与朋友们,还有我的粉丝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潘黎明军旅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潘黎明从19岁入伍当兵起,至1995年转业,在北海舰队历经了23个春夏秋冬。从士兵干起,先后历任助教,干事,股长,科长,政委,政治部副主任等职。特别是在南泉教导团(训练团),青州402医院,舰队机关都留下军旅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足迹,所有这些都是其人生旅途中最为难得的际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间,相处过无数战友,从士兵到干部,从同事到首长以至将军。且这些军界大佬中有少将,中将,上将以及中央委员,国家领导人等等。其军旅人生中这些自己拭不去的过往痕迹,是他自己生命中的一座里程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潘黎明当年“北海舰队一支笔”名不虚传。其《凡路》纸间抒真情,笔下见功夫;静心潜读,余味绵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北海舰队训练团创建于建国初期,是人民海军中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素有“天下第一团”的美誉。1970年3月,在刘公岛训练团的基础上组建北海舰队教导团,教导团驻地在青岛市即墨县境内的南泉。其后,经历了多次改制,现为北部战区海军训练基地二大队(团的建制)。</span></p><p class="ql-block"> 首任团长庞殿臣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任上甘岭战役指导员,获特等功臣称号。第二任团长赵连科,解放战争中为“太原攻城战”的尖刀连连长,荣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第一任政委孙庆恩和第二任政委关怀远也都参加过解放战争。我们部队不愧为一所大学校,一座大熔炉。自建团以来,培训了数以万计的水兵,培养了不胜枚举的军政军官,其中,中校、上校、大校衔的团长政委数拾人之众。而且,涌现出为数众多的名人大咖。如,著名作家,著名书画家,著名艺木家等等,可谓群贤毕至,精英荟萃。<span style="font-size:18px;">习近平总书记,刘华清上将等曾先后来到部队视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与这些部队首长,以及大多数战友虽然素未谋面,但神交已久。他们多为后起之秀,人中俊杰。在此,我仅举几位文坛艺苑垂青载史的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王朔(左中),1977年入伍海军,在我们训练团受训。中国当代作家、编剧。著作剧本无数,由其策划编辑的《编辑部的故事》精彩纷呈,至今记忆犹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张光 北(右上),1976年12月入伍海军,在南泉训练团曾任过广播员。中国内地男演员。参演 过多部著名影视作品的主演,想 必大家并不陌生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毕福剑(上中),1978年2月入伍海军,在南泉训练团学习航海专业。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导演、制片人。曾主持过多档央视节目,由其主持的《星光大道》倍受年青一代人的亲睐与追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段跃中(右下),亦在南泉训练团当过兵。著名文化工作者。曾任中国青年报记者、编辑。在日本创办《日本侨报》及日夲侨报出版社等多家文化机构,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陈宝树(中右),在海军南泉训练团服役并提干,后至西安政治学院深造。中国现代书画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自幼学书,现以草书见长,书体多样,风格迴异。其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全军奖项,人名入列《中国书法篆刻摄影艺术家辞典》和《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以及《湖南文艺家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王利军(下中),1980年入伍,曾在南泉训练团历任文书,电影放映员,美术员专业创作员。现为海军政治部文化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2010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人物)画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张明川(左下),曾任南泉训练团文化干事,著名军旅画家。现为北部战区政治工作部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徐文国(左上),徐文国泰州(原杨州)兴化人(郑板桥的故乡)。1979年入伍,在南泉训练团17队任实验员,1982年退伍。徐文国现为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世界华人书画家专家教授,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学术编委会委员。徐文国退伍后,在家乡本地乡镇企业曾任两家企业法人代表。于2009年以其深厚的书画天分独闯深圳。曾首次以国画形式在深圳、珠海等大剧院、音乐厅与“二胡皇后”闵惠芬同台《国乐丹青》演出,引起巨大轰动。并先后在香港、深圳、新疆及扬州等地举办画展。目前,应法国《欧洲时报》邀请即将前往。徐文国现任深圳人大干部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并在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大讲堂开讲《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浅谈书法艺术》课程。已出版发行《徐文国书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老朽本命年之际,特求陈宝树老战友赐吾墨宝一幅,以祈虎年顺遂。未曾料到,他欣然应诺,即刻相赐,让我感动万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陈宝树为吾所书“从戎御风雨,万里载歌行”墨宝一幅,装裱后悬于陋室以添书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除了以上文坛名家,艺苑大腕和书法大师等战友外,我的战友中还有许许多多天资聪颖的同志,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孙文陵(上左一),68届初中生,1969年入伍,1973年提干先后任区队长,大队干事。其间上电大自学考试。1988年电大毕业后任团部文化教员。1984年调南京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3年退休,文3级,技术6级,大校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刘庆胜(右一),1968年入伍,1971年提干,任军务股书记员。1973年南开大学(工农兵学员),1976年毕业归队。先后任宣传干事,中队指导员。1981年调大连政治学院,在大连政治学院以副教授之职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陆永嘉同志(左下一),1966年的高中生,退伍三载后,恢复高考时,一举考上南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赴美游学20余载。2007年,以教授高级工程师职称退休回沪定居。他文理皆通,文思敏捷,著文以“快”见长,现为我们海魂战友群群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董志刚同志(左下二),部队转业后,摄影爱好依旧,作品亦佳。现为全国公安文联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省市区三级会员。其《蓝梦鹅影》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暑摄影展,并获得“清水奖”,在中国科技馆展出,《摄影与摄像》杂志2005年第11期作为封面刋出。其多件品在中国公安及地区获奖及收入《中国摄影报》、《人民公安报》、《大众报》,及载于《公安出入境管理年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关龙勤同志(左下三),其书法功底厚实,记得我退伍时,他特地以篆、隶书体书写了两幅毛主席诗词赠送于我留念。前不久,有战友在群里讲,关龙勤在部队营房建筑物上挥毫书写的大字仍然依稀可见呢。关龙勤转业后,在古城西安某央企任职公安科长,或许是由于工作等原因而放弃了其书法爱好,着实令人扼腕。最近与我私聊说,他已在秦岭脚下的家中布置了一间书房,重拾爱好,我赞赏有加,并贺其早日挥毫笔墨,落纸云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罗云成同志(上中),1984年入伍,历任实验员,学兵队副队长,政治处干事,基地干部科科长,后勤部政治协理员,政治部副主任,第一、第二大队(团级)政委等职(注,此为军改后的建制,第二大队即我们老部队教导团,训练团,其为第十任政委)。在其任政委期间,参入创作了海军第一部描写学兵生活的电视连续剧《水兵》。2009年作为人民海军60周年的献礼片在央视6套栏目播出。受到部队官兵一致好评。2011年转业地方,现仍在工作岗位。喜文爱书,曾在军内外报刋发表文学作品数拾篇,“爱好文学,喜浸书香,亲书法于血脉,近文路渐入幽径。”他善于积累,勤于笔耕;文思泉涌,才情斐然;只要坚守初心,实现作家梦想指日可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孟繁鑫(右下一),山东淄博人,1973年入伍。在南泉训练团曾先后任战士、区队长、副指导员、指导员、组织股长、教员(副团级)。转业至青岛市房地局,曾任局纪委书记,以副厅级退休。业余爱好书法,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山东省和青岛市书法协会理事。 因其在本篇中见到潘黎明老战友所著《凡路》一书介绍时,即刻挥笔洒墨,为潘黎明老战友书赠“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幅,其书法作品如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孟繁鑫赠潘黎明书法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南泉,之所以让我们这些曾经的老兵们魂牵梦萦,是因为我们都在这同一摇篮里成长壮大,在这驿站码头上起锚扬帆,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同时,我们也将自己的青春芳华留在了这里。我们大家都有训练团的经历,但也有着各自不一样的情怀和刻骨铭心的故事。在此夕阳晚霞瑰丽的时光里,临窗凭栏,品茶忆昔,共同回望那段人生中激情澎湃的岁月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退休之后,近几年间,先后曾收到同事友人赠送的自传,诗词及其它集子读物不下十余本。不过,大多是自费出版物,有些甚至连书号都没有。既然人家看得起咱,那就热忱收下并表示感谢吧!其实,大多也只是浏览一下而已,便束之高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唯有我的老同事张万鹏所著的《张万鹏诗词选》(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2018年12月14日相赠于我,我爱不释手,常置于案前,搁在床头,夜寝之前把玩品读。2000年,他又出版了续集,他以微信转发于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张万鹏,是我在东西湖区委机关工作时的同事,湖北黄陂人(现为武汉市黄陂区),1945年出生,1964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成份之故而未进入大学深造,在家乡磋砣经年。恢复高考的次年,他搭上了未班车,以高龄高分考进湖北财经学院,即现在的中南政经政法大学。1982年,分配到东西湖区委机关,与我同事两年。其后,我调至市级机关,他在东西湖先后任干事~科长∽副场长~处长等职,此后,各自忙碌,联系渐少。退休后,再度重逢,常以诗文为话题,相谈甚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张万鹏阅历丰富,学识渊博,学养丰厚。工作期间撰写了大量的调研文章,发表在《中国农垦》杂志上。同时,兼顾诗词爱好,写作了为数可观的诗词作品,发表在各级各类诗刋杂志上。尔后,编辑成册,在“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张万鹏先后被国家有关研究院所特聘为教授和研究员,人名被编入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的《中国专家大辞典》和《中国百科学者大辞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天妒英才,他于上年末不幸去世。每当我寝前品读把玩其诗词作品时,睡梦中常常梦见其作者一一我的老同事张万鹏同志。并黙默地为他祈祷,愿他的灵魂得到安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前不久应友人相邀,乘公交车前往南京路上的美庐时尚餐厅相聚。听说这家餐厅的湖北菜很有特色,便欣然赴约。原来,这是民国一代枭雄吴佩孚在汉的公馆。而今,改建装饰成了一家私房莱餐厅。我便向老板询问其详,老板亦不知所以然。我不禁仰屋窃叹,唏嘘不已,诺大的公馆私宅已经物是人非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蓦然之间,想起了梦阮老先生在其《石头记》中的“好了歌”。其实,人生充其量不过百年,我们到底应该给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问他,问你,问大家,也问问我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或许潘黎明老战友的大作《凡路》,已经给了我们的答案和诠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2年3月19日于汉口二七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