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何理解,意境、境界、意象?先说第一个话题,意境,诗词是艺术,只要是艺术,都要讲意境,只是形式不一样而已。意境是艺术的内涵架构,没有意境的支撑,就不存在艺术了。</p><p class="ql-block">一、意境</p><p class="ql-block">就是思想,就是作者要说明什么,告诉人们什么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意境,就是作者用其思想营造一个感觉氛围。从而在艺术作品中形成一个环境,让看客的思想进入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一个好的作品,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个不只是诗词。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等,都一样。</p><p class="ql-block">二、境界</p><p class="ql-block">举个例子说,大家都知道圆锥体,把一个圆锥体锥尖向下,如冰嘎,先看圆锥体的中心有个轴,再随着轴的位置的上下变化,所看到的范围就会发生变化,越往上去,范围越大,越往下来,范围就越小。界,就是横向所涵盖的范围。境就是在那个高度上的环境。所以境界是有高低的。越高的部分环境越宽越大,往下越来越小。</p><p class="ql-block">而这个境界又是指人的思想境界,所以说,境界是指人思想高低的一个标志,人的思想境界越高,心胸越宽广,志向越高远,心里能容下的东西越多。智慧也越大,反之亦然。“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艺术有阶级属性。</p><p class="ql-block">三、意象</p><p class="ql-block">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诗之语,什么是诗的语言?是用景来说话,景就是物象,物之形象。物的形象是会变的,是随着作者的思想活动来移动的。同样的一个物象,不同心境的诗人,可能用此物象表现的也不同。同一景,即同一个物象,在前者眼里可能是豪放的,在后者眼里可能就是忧伤的。“感时花浅泪,恨别鸟惊心”,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注入在物象中,就形成了意象,把这个意象引入到了诗中,就形成了诗的语言。人悲山亦悲,人喜水亦喜。其实山会悲吗?水会喜吗?当然不会。都是诗人的悲,诗人的喜。在诗人眼中,那山水也有了和自己一样的感觉。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注入到了物象中,形成了意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