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言:</p><p class="ql-block"> 人们想当然的以为重要的东西人们一定会关注,其实不然。人有一个毛病,只要习以为常的东西,就会本能地无视,哪怕它再重要。就如人们无视赖以生存的空气那样,人们往往会忽视语言之于我们的重要性。但总有善于观察思考的人,普罗大众的我们也会在某个瞬间,某个时段,有所观察,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警醒。来到世上我们就面对语言,来到世上我们就离不开语言,那么,在你或长或短的生命历程中,你对语言本身有什么感悟、认知或发现?本期主题是“语言之我见”,文学社文友们提笔分享他们关于语言的所见、所闻或所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1. 桥</p><p class="ql-block"> 作者:罗阳富</p><p class="ql-block">2. 语言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作者:玮仁</p><p class="ql-block">3. 中文有三美</p><p class="ql-block"> 作者:罗阳富</p><p class="ql-block">4. 闲聊上海独特的语言文化</p><p class="ql-block"> 作者:龚如仲</p><p class="ql-block">5. 浅议语言一二</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今中</p><p class="ql-block">6. 一个关于语言的小笑话</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今中</p><p class="ql-block">7. 图画文字漫谈</p><p class="ql-block"> 作者:童仕唐</p><p class="ql-block">8. “孙子”趣事</p><p class="ql-block"> 作者:伊人在岸</p><p class="ql-block">9. 控制舌头</p><p class="ql-block"> 作者:Sally</p><p class="ql-block">10. 天桥</p><p class="ql-block"> 作者:罗谨平</p><p class="ql-block">11. 电报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作者:周全</p><p class="ql-block">12. 法语情结</p><p class="ql-block"> 作者:薰衣草</p><p class="ql-block">13. 远离语言暴力</p><p class="ql-block"> 作者:原野</p><p class="ql-block">14. 国力与文化传播</p><p class="ql-block"> 作者:罗谨平</p><p class="ql-block">15. 孩子,我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作者:马向阳</p><p class="ql-block">16. 浅谈说话</p><p class="ql-block"> 作者:晓霞</p><p class="ql-block">17. 语言之于理工人</p><p class="ql-block"> 作者:黄彭年</p><p class="ql-block">18. 良言一句三冬暖</p><p class="ql-block"> 作者:一米阳光</p><p class="ql-block">19. 话说会说话</p><p class="ql-block"> 作者:刘俊民</p><p class="ql-block">20. 关中方言的土与雅</p><p class="ql-block"> 作者:张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阳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前</p><p class="ql-block"> 爷爷用石头</p><p class="ql-block"> 在两个村庄之间</p><p class="ql-block"> 搭起一座小石桥</p><p class="ql-block"> 让两岸乡亲</p><p class="ql-block"> 汛期也能自由来往</p><p class="ql-block"> 今天</p><p class="ql-block"> 爷爷的善行</p><p class="ql-block"> 还在河边的风中传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前</p><p class="ql-block"> 爹娘用身躯</p><p class="ql-block"> 在山村和城市之间</p><p class="ql-block"> 架起一座连心桥</p><p class="ql-block"> 让我从贫瘠故乡</p><p class="ql-block"> 一步跨入繁华贵阳</p><p class="ql-block"> 那时</p><p class="ql-block"> 我常在皓月当空的深夜</p><p class="ql-block"> 对着乡愁吟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而现在啊</p><p class="ql-block"> 我用汉字</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和加拿大之间</p><p class="ql-block"> 筑起一座语言桥</p><p class="ql-block"> 让加国青少年</p><p class="ql-block"> 沐浴五千年华语之光</p><p class="ql-block"> 明天</p><p class="ql-block"> 他们将飞越关山</p><p class="ql-block"> 在东方文化的海洋里</p><p class="ql-block"> 寻根</p><p class="ql-block"> 徜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语言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玮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话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同时也是最难的一件事。会说话的人,只言片语就能说服别人;不会说话的人,滔滔不绝却说服不了任何人。很多时候,言语上的说服力又决定了事情的成功或失败,甚至有不少人就是借助语言的力量打开成功人生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有一段风靡全球的短片,讲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双目失明的老人在路边行乞,身旁的纸板上写着:“I’m blind,please help!”(我是盲人,请帮助我!)可是,从他面前经过的路人极少施舍,以致装钱的罐子里收获很少,老人的脸上显出一副惆怅的样子。这时,一位年轻的女子走过来,她蹲下身,把纸板翻过来,写了一段文字,然后把她写的这一面朝向行人放着。很快,投钱给老人的施舍者越来越多,老人好奇地问女子在纸板上写了什么?女子回答:“我写了一样的东西,只是用了不同的话。”她写的是:“It’s a beautiful day and I can’t see it.”(这真是美好的一天,而我却看不到。)短片结束前,出现两行字:“Change your words. Change your world.”(改变你的文字,改变你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年轻女子只用了一句简单的话,就把老人的处境描述了出来,并让路过的人感同身受,使老人博得了他人的同情,获得了施舍。一样的意思,不一样的文字,收到不一样的效果。“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和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人类的进步与文明就是从拥有语言沟通开始的。”我们通过语言,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情感情绪,立场观点,以赢得他人的认可。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它可以让一个人功成名就,也能让一个人穷困潦倒。</p><p class="ql-block"> 此外,我们每天对自己输入不同的语言,生命的质量也会完全不一样。正能量的言语,激发人进步向上,负面的语言,让人消沉颓废。有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群青蛙比赛爬铁塔,围观的动物们耻笑它们:爬这么高的塔,真是太难了,你们不可能爬上去!青蛙们听到这话以后都陆陆续续地退出比赛,只有一只青蛙坚持爬到塔顶,原来它是一只聋子青蛙,它没有听到那些泄气的话,所以一直坚持爬到终点。这就提醒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或是做家长的,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因为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就毁掉一个人的前途。</p><p class="ql-block">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人与人相处,更是从语言的世界而走向心灵的世界,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语言的力量如此强大,我们都要善用一言一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文有三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阳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说到中文之美,我想起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中的一句歌词: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p><p class="ql-block"> 是的,可以用这一句歌词来形容中文之美。具体来说,中文之美体现在汉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三方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字形美如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文字。古人造字有“六书”之说。其中,象形造字法是根据物体的形象来造字的,如:山、水、日、月、田、火等。在教学中,我接触不少外国学生,他们常常感叹:汉字难,最难在书写。我想说:汉字美,最美在书写。拼音文字由字母组成,其的字母是左右排列,而汉字由笔画组成,笔画有点横竖撇捺等,笔画组成偏旁部首,笔画组合变化多端,偏旁部首的组合,既有左右结构,又有上下结构,还有包围结构等,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如果你不曾写过汉字,你很难体会汉字的字形之美。因为汉字天生丽质,所以汉字书法有其他文字书法不能比拟的魅力,书法是汉字特有的艺术瑰宝。行云流水的草书、秀丽的楷书、稳重的隶书、端庄的大篆小篆。一字一幅画,一字一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字音美如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汉字是读音最动听的文字。汉字字音有阴阳上去四声之变化,加上轻声,有点像音乐里的乐谱。在韵文中,还讲究平仄对仗和双声叠韵,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转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一部中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韵文史,楚辞、华丽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充分体现汉字的音乐性。</p><p class="ql-block"> 很多老外说,汉字难学,除难写,还难读。其实,汉字读音比很多语言简单易学。汉字的音节很少,如果大家用过字典的音序查字法,你会发现汉字总共才413个,加上四声共1211个音节,也就是说,所有汉字的发音都在这些音节里了。</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也带来了汉字的一个特点:同音字多。同音不同字,音近义不同等令初学者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感叹曰:汉字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同音、谐音现象也是汉字的魅力所在。许多经典诗词、许多幽默笑话、许多精彩对话,都离不开同音或谐音。例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写爱情,晴天的晴,与感情的情,同音。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写离别,古人有折柳送人的习俗,因为柳树的“柳”与留下来的“留”谐音。再看一笑话:一小学生感冒了,便给老师写请假条:老师,今天我头婚,请假一天。老师一看,写下批语:“头婚一天不够,给你七天假。”原来,感冒头昏的昏与第一次结婚的头婚同音。精彩对话:很酷吗?其实很苦!有一位大学教授学而优则士,弃教从政。其老师既高兴,又不舍和可惜。学生青出于蓝,到更高平台实现理想和抱负,又可惜少了一位优秀学者。老师感叹:可喜?可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字义美如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何谓诗?从言,寺声。也就是在寺庙里说话、念经那样轻声细语、有美好情感的场景。毛诗序写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汉字记录人的语言、人的情感,其义浅显易懂。有的字可能你不认识,但可以通过观察其字形来推测其意义。这在会意字最为明显。例如:尖、灭、卡、明、鲜等。有的还可以通过听字音来推断其意义。为什么?因为有的汉字是模仿人声、自然或动物的声音来发音的。例如,猫、河、草、铜、痛,等等。发音为hong的字大多有“大或多”意思。洪水、宏观、鸿雁、轰隆隆、彩虹、红色等。此外,由于90%左右的汉字是形声字,只要认识了200个左右的基础汉字,就可以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字族或字群记忆,这样再认识新字就容易得多了。例如,青字歌、羊字歌。</p><p class="ql-block"> 此外,汉字在表义上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一个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只要具备基本的识字能力,就能读懂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能读懂一些的唐诗宋词: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p><p class="ql-block"> 汉字在运用上具有极强的组合性、开放性、包容性。汉字数量不多,但由汉字之间组合成的词语十分丰富多彩,有时位置稍稍调整词序,意义也有所区别,甚至截然相同;例如:不大一样,大不一样;辣不怕,不怕辣,怕不辣。汉字能根据时代发展需要造出新的词汇,完全能满足表达需要。如手机、电脑等。</p><p class="ql-block"> 汉字是世界上独有的复脑文字,越学越聪明。拼音文字主要是音码在大脑左半球上发生作用,可称为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形码、音码、意码在大脑左、右两半球上同时起作用,可称为复脑文字。可见学习汉字这种复脑文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智力,有利于提高儿童智商。</p> <p class="ql-block"> 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闲聊上海独特的语言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龚如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上海,算得上的一个地道的上海人。在我少年时的经历中,我深深感到上海人有其特有的生存状况和奇妙的语言文化,或者更明确地说,上海人有其独特而奇妙的本土色彩。我之所以说它独特,是因为早在民国时期,这个城市就成了外国冒险家的理想乐园,外来租借式的风水宝地和西方列强们的侵占梦乡。解放之后,城市回归于人民,而这个本来就相当发达的城市还得以以一日千里地高速度发展着、进步着,成了中国最为发达和最为先进的大都市。正是因为上海的巨大魅力,便使得这城市中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永久性居民们天生出一种优越感。在上海人的眼里,这个靠近东海口,面向黄浦江的大都市是中国最棒的城市,而作为上海人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在我少年时代,那时候的上海人不但对外地城市表现出自鸣得意的优越感,而且就是在上海本土之内,生活在不同城区的上海人也是彼此间斤斤计较、纠缠不休。从大处看,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就粗略分类,上海居民中除了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之外,最多的移民是来自于浙江、广东和江苏南部(苏州、无锡、常州)的“南帮人”和来自于江苏北部和少许安徽南部的“北帮人”。当然,这种分类的说法是不够精确的。比如,来自于江苏南通的移民,你就很难将其算入“北帮人”或“江北人”之列,因为虽说南通地处长江之北,但从“吴语文化”的角度来看,南通话是典型的南方话,而非江北腔调。所以,南通人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江北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隐隐约约地有一种“差别感”:春风得意的上海人是“南帮人”, 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干着体面的工作,比如金融、航运、厂家、店主、外贸等等。当然,“南帮人”当中也有“穷光蛋”,那些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山阴路等较高档的“石库门”或“小洋楼”是属于他们的居所。次之,就是包括我家人在内的“北帮人”,也被骄傲的“南帮人”称之为“江北人”。“江北人”多以干苦力为主,比如,蹬三轮、扛大包、修马路、纺织工等等。当然啰,“江北人”当中也绝不缺乏腰缠万贯的大商巨贾或企业大亨,而其居住的地方,不是弄堂里狭小的“亭子间”,就是进出房门必须弯腰低头的“三层阁”,或者是位于贫困地段的“棚户区”。遗憾的是,上海地位最低的居民应该是包括一江之隔的“浦东人”在内的、散居在周边城郊的“乡下人”。当时的黄浦江看起来似乎是一条“上等人”和“下等人”的分界线,因为浦西住的是城里人,而浦东则是住着被“城里人”看不起的“乡下人”。</p><p class="ql-block"> 作为在这独特城市里生活的“江北人”中的一员,我必须使用三种不同的语言:在家里面说苏北话,在社会上说上海话,在学校里说普通话。说起上海本地话,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趣事,而这件趣事在外地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也是很独特奇妙的。</p><p class="ql-block"> 上海方言发音中的一大特色,就是“王”和“黄”不分,“铅丝”和“开水”不分。叶老师曾经在语文课上调侃道“如果用上海方言说出‘王老师向黄老师要开水,不要铅丝;而黄老师只有铅丝,没办法给王老师开水’,你们怎么分别?”这个问题永远得不出结论,因为用上海方言来讲,任何人讲不出也听不出这其间有任何的差别(可惜我无法当面用上海话来表演给读者诸君听)。</p><p class="ql-block"> 我家所居住的虹口区,既比不了上等地区的黄浦、长宁,也比不了中等水平的静安、徐汇,但比起处于同等档次的杨浦和普陀,虹口还是要略胜一筹的。在香烟桥路上一条住户拥挤的弄堂里,我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出出由我左邻右舍所上演的“好戏”:不是张家夫妇二人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就是李家姆妈和王家阿姨恶言相骂,声震环宇;或是正在下棋的赵伯伯和钱叔叔突然间推倒期盘,撸起袖子,立马就要老拳相加。但最为奇妙和不可思议地是,邻居们打归打,吵归吵,但彼此间绝不记仇。刚刚吵完驾、骂完娘,过不了一会儿,他们又“你好、我好”地和好如初了。</p><p class="ql-block"> 说句心里话,我有时很惊叹上海人用本土方言吵架时的语言词汇之奇妙和独特。他们语言使用的激烈程度绝不比任何其它方言来得逊色。如果说用诸如“小赤佬”、“小瘪三”来骂小孩子只是小菜一碟的话,那么文化不高的妻子骂丈夫为“氽江浮尸”(氽,发音为tun)那就相当刻毒了。把人形容成漂浮在江面上的尸体,也只有面临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上海人能够想象得出来。而浦东“乡下人”骂起人来就更加直截了当。他们骂大人,叫“老浮尸”;骂孩子,则叫“小浮尸”。上海人形容都市里的晚睡族的面色不好时,就会用一个“隔夜面孔”来表达。您想想,隔了一夜未曾休息的面孔(脸庞)当然是非常不耐看的。上海人骂贪吃者时往往会用“触祭”来显示他们的厌恶,意思是说,连供着的祭品都要吃,此人实在太贪吃。而形容馋鬼时,上海人会用一个“馋痨”来称之。倘若得意地把别人反驳得哑口无语时,就可以说此人“闷脱”。形容数量多多时,那就用个重叠词“交交关关”。夸一个人机敏、灵光,那就叫做此人“灵额”,意思是此人额头(脑子)够用。我读中学时,有两个当时觉得“挺酷”的词儿也值得一提。我记得,一个叫“扎台型”(上海话发音叫“则代应”),是“很风光、很有面子”的意思;另一个词儿叫“淘浆糊”,是说话乱说乱扯,和稀泥之意。</p><p class="ql-block"> 好了,足够多的例子可证明上海这个城市的独特语言真地是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淺议语言一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今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语言的功能和目的在于沟通和表达信息。当一个人听到和想到语言时,在他的脑海里必然或是一个五彩缤飞的美丽世界,或是秋天里一片静谧的湖水而平淡无奇,还或是暗淡无光而漆黑一片。这点反映了语言之魅力。</p><p class="ql-block"> 二、通过一个人的语言,你可以看出他的精神世界,判断出他的学识、修养、内涵和气质。但一个人的教养,和他的文化教育水平也可能无直接关联。文化教育水平的高低,只反映了他在语言表达上所用的技巧,以及词藻之华丽与否。</p><p class="ql-block"> 三、语言的表达都是帶着情感的,这点无容置疑。俗话说得好,话要好好说。本着善良的願望,那么就会是和风细语,如浴春风。人们都知道”恶语伤人六月雪,良言一句暖三冬。”既然与人为善,仁者善,那就应该是说得令人心悦诚服,贊美之语要令人感到欢心鼓舞,教育之言要令人甘拜臣服和服从真理,忧虑的话语要令人感到真诚至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关于语言的小笑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今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疫情前,全家多去小肥羊火锅店就餐。服务员中有一些是勤工俭学的女大学生,勤恳、热心。我对这些年青人敬佩、尊重,爱和他们说话,问她们来了几年、学何专业等等。</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见一新的女服务员,依然向她问了些事,后来问了一句:“你多大?”她很不好意思地没回答。此时我也顿时感到不对劲了。赶快补了一句:“你是多伦多大学的吗?”这才化解了这尴尬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从此后我再也不向女大学生问这句简略的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画文字漫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童仕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现在发表科研论文,投稿要求很清楚,必须提供一个概念清楚的图画文摘。它就是用一幅画把一项科学研究的主题思想、方法、创新性和意义用线条和色彩简要地表达出来,以此博得同行读者瞟一眼就能被吸引,而去读完文摘乃致全文。</p><p class="ql-block"> 教授上讲堂,适当地采用一些图形,有利于把复杂的概念简单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讲课的内容更生动、通俗易懂,还能妙语生辉。多伦多大学化工与应用化学系 O. Trass 教授讲授《传递现象》这门课,给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Trass 教授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麻省理工获博士学位,是多伦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资深教授,美国化学工程学会资深专家,因为他在化学工程学科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于 2020 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终生成就奖。《传递现象》这门课程是很多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科的基石,把自然界的物质传输现象,宏观地扩展到宇宙天体,微观地小至生物细胞、分子和离子,用非常抽象的数理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过程的基本规律。在每年学生选课之前,不少担心课太难,犹豫不决选还是不选时,负责选课咨询的老师最后总能说服他们作出选课的决定。因为历届学生反映 Trass 的课讲得特别好,不听他的课将会带着遗撼走出学校,甚至是终身撼事。所以每年高徒满座,200 多人的大教室,差不多总是座无虚席。</p><p class="ql-block"> Trass 教授讲课不指定教材,但指定内容。要求学生上课之前先预习,并适当完成一定份量的作业。开始讲课之前,在黑板上画一幅图,把一个复杂的物理现象,用物理模型表达出来。然后就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们举手作答。同一个问题,鼓励多位同学来回答或讨论。只要围绕题目发挥,不论对错,暂不作评判,随同学们发挥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进行辩论,由他掌据讨论的节凑。一串问题自易而难,如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深入到中心。最后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分析,总结出过程的基本原理。对预留的跟踪作业,拣与课程重点相符的习题,扼要地做一些提示,给学生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一堂课下来,课堂很热烈,没有人开小差,节凑紧密,好比演绎一埸话剧,而教授成了导演。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结束,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无趣。从看图说话,用剥洋葱的技法,聊出隐藏于深处的科学道理,从传授知识的角度看是非常值得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看图说话,本是一个很熟识而通俗的交流方式,只有画家把这种作用发挥到极致。作为人际沟通的媒介,人们用得还是不那么娴熟。或许需要别出新裁的方法,引领潮流。多年前有一次,我请 Trass 在华人餐馆吃饭,看到菜单,他直摇头,不会点菜。他表示实际上很喜欢中国菜,每次陪家人去中餐馆,就是不知道点什么好。那次他还抱怨,为什么不在菜单上把菜的样子印个照片呢。现在所有餐馆都有了印有菜的图样的点菜单,还有实物展示台。现在无论顾客会不会中文,都可以点出合口的菜肴来。这是一种进步,是市埸需要所推动的生活在高度国际化的社会,简单易懂的交流方式更值得人们去尝试和发扬。</p><p class="ql-block"> 汉字本是图画文字,造字六书中以“象形法”为首,是最为原始的造字方法。由于事物的抽象性导致象形法造字</p><p class="ql-block">的局限性,出现后来的指事法等其他造字法,极大地丰富了汉字字库。无论采用哪种造字方法,都具有图画文字的特点。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成现在的样子,说是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也许我妄言,从无文字至甲骨文时代,那史前文化又经历了多少个千年?如果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年代去看看,那是很好玩的事。是我们把那时的人们当傻子,还是他们把我们当成傻子呢?</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壬寅年二月二十一日于旺</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网络,对原创作者致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孙子”趣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伊人在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是北方人,讲普通话;先生是南方人,讲粤语。相伴这些年,先生的日常口语被我“拐带”成了普通话。但因为两种“语言”在发音、用词上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常常会有一些说话的趣事。</p><p class="ql-block"> 上个月,先生不小心滑倒,胳膊肘脱了臼,石膏、绷带地把胳膊挂在了胸前。少了一条胳膊、一只手的配合,很多事都不方便或不能做了,得要我帮忙。总是照顾我多些的先生突然就自怜得不行了,把我照顾他,比如说帮他擦后背、抹护手霜等等的时刻当成了幸福的享受。没几天,还自贬身价,说:“嫲嫲照顾小孙儿就是这样的。你就当是实习当嫲嫲,反正你也快了吧!”边说边摇头晃脑的,很得意!</p><p class="ql-block"> 于是,只要我在家,他就像个影子一样缀在我身后,絮絮叨叨,看我空闲时,还会拽着我的袖口摇两下:“嫲嫲好,嫲嫲真是好!”</p><p class="ql-block"> OMG,这cosplay!!!</p><p class="ql-block"> 这天下午,一起下午茶,我问他好点了没有,还摆出一副刻薄相:“好点儿了赶紧开始干活儿!”</p><p class="ql-block"> 他往椅子背上一靠,作洋洋得意状:“你要多耐心一点。嫲嫲对孙儿都是很耐心的呀。”</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就想恶作剧了:“你知道我们北方人管孙儿叫什么吗?”</p><p class="ql-block"> “叫什么?”</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说‘孙儿’,我们说‘孙子’。”</p><p class="ql-block"> “那你照顾孙子要多耐心一点嘛!”</p><p class="ql-block"> “那,你知道我们管大人叫孙子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吗?”</p><p class="ql-block"> “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 “那就是骂人啦。”</p><p class="ql-block"> 先生瞪大了眼睛,噎住了。呆了半晌,开始辩解:“我说的是孙儿,不是孙子,我们说的孙儿,不是那个意思,我们……”</p><p class="ql-block"> 他开始滔滔不绝。正絮叨着,门铃突然响了。先生去门口看。</p><p class="ql-block"> “谁呀?”我问。</p><p class="ql-block"> “没有人,”他张望了一下。回过头来,看着我,又愤懑地说:“不知道是哪个孙子!”</p><p class="ql-block"> 我一口茶喷了满桌子:“孙儿可教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控制舌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ally</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人都要说话 </p><p class="ql-block"> 说话就会用到语言 </p><p class="ql-block"> 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p><p class="ql-block"> 会说话是人在世上行走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如果会说很多语言 </p><p class="ql-block"> 走遍世界都不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会说话 懂一种语言</p><p class="ql-block"> 是出生就注定的基本功</p><p class="ql-block"> 孩童三岁就会流利表达</p><p class="ql-block"> 聪明伶俐者口若悬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怎样说话 </p><p class="ql-block"> 却要一生学着控制舌头</p><p class="ql-block"> 《圣经》“雅各书”3.5节说</p><p class="ql-block"> “舌头在百体里也是最小的</p><p class="ql-block"> 却能说大话”</p><p class="ql-block"> 可见舌头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在世 </p><p class="ql-block"> 不在于说得多么动听</p><p class="ql-block"> 巧言令色 鲜矣仁</p><p class="ql-block">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p><p class="ql-block"> 虚伪假言终将被戳破</p><p class="ql-block"> 因而谨记 敏于行 讷于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恩上帝赐予的舌头</p><p class="ql-block"> 能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p><p class="ql-block"> 学会说话 说真实不虚夸的话</p><p class="ql-block"> 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和德行</p><p class="ql-block"> 彰显自己的智慧和善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言多必失 祸从口出 </p><p class="ql-block"> 快快听 慢慢说 学会控制舌头</p><p class="ql-block"> 说鼓励造就人的话</p><p class="ql-block"> 让听到的人得益处</p><p class="ql-block"> 不言引起嫉妒纷争扰乱的话</p><p class="ql-block"> 清洁和平 温良柔顺 多结善果</p><p class="ql-block">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4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谨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昨夜王老(王今中)有金句“读书翻几页,世上已千年”,有群友大赞,并补成小诗相互打趣,我亦附和:“读书翻几页,世上已千年。只恨书无门,我不在里面。” 今再改,戏成全权新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下谁是仙?</p><p class="ql-block"> 请看书里面。</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非字,</p><p class="ql-block"> 还在书外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10日于多伦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电报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8年母亲带着二个班的中学生大串联,在北京接受了伟大领袖第八次的红卫兵检阅。据母亲讲,当时北京的电报大楼门前排队打电报的长龙有一里多长,激动万分的学生给家乡亲友发电报就八个字:“我们见到毛主席了!” 这被称为用红色电波把最大的喜悦传遍大江南北。</p><p class="ql-block"> 如今资讯便捷的时代,移动通信的手机在手,短信、电话、视频信手拈来,极大地方便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然而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就是在京城,座机电话也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只有局级以上干部才有,手机更没人听说过。全国上下,凡遇到急事,整个50年代至80年代,电报便是老百姓与外界沟通最重要的通信手段。</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家家户户最怕听到的话就是“有电报”。人们只要一听说来电报了,不是激动就是紧张,因为电报不是让人大喜就一定是大悲。内容大概率是:火车接站、结婚生子、病逝速归……等内容。</p><p class="ql-block"> 因为电报按字收费,起初四分钱一个字,一封电报内容加地址怎么也得20个字,也就是8毛钱。可那时候大白菜5分钱一筐,一封电报够买一车菜了。而从80年代以后又涨到每字一毛三分五,即便大家工资涨了,一封电报开销也不小。所以除非家里有大事发生,否则不会轻易发电报。每一份惜字如金的电报,都传递了一个家庭的牵挂与急迫信息。</p><p class="ql-block"> 在依靠汉字电报码传送信息时,每个汉字下都对应着4个阿拉伯数字。我见过父亲有一本手掌大小、泛黄的册子,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汉字和相对应的四个数字。一个报务员相信都必须能熟记常用汉字的电码。如果是英文电报,也许效率会更高。</p><p class="ql-block"> 72年我随母亲去北京看外婆。买好回新疆的火车票后,便去电报大楼发电报给家里。记得电文上写着:xx日乘69次xx车箱x座位xx日xx时到乌接。父亲和哥哥到车站月台接了我们。兴奋之余,父亲不忘就电文字数发表意见:“可以省去不必要字呀。” 他说电文可缩为“69次xx车箱xx日抵”。</p><p class="ql-block"> “家有急事速回”、“儿安好勿念”、“平安抵家”……,这类文字是最常见的电文,没有时态,没有过多装饰用的形容词和副词,更少见到"得、地、的",甚至省略了主语。这大概只有汉语才能做到吧。</p><p class="ql-block"> 有电报的年代一去不返了,随着汉语文字输入的进步,效率也有了优势,但文字传递中也少了很多精致和推敲,更少了那种想像的空间和回味。虽然微信、视频、短信可在亲人和朋友之间随时随地频繁地使用,可效益往往是在递减,饱和式的传递,和不断重复的信息,再美的文字都难找回当年几个字的电报带来的激动了。</p><p class="ql-block"> 试想一下,当你在山区的地头,收到一封从千里以外的女婿发来的电报,内容是“今晨得子母子平安”,你当时的快乐和惊喜,绝对不比如今通过手机打来的视频电话小,也许随着电报的投递,整个村子都知道你己当外公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5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法语情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薰衣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那句“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激发了我学习法语的兴趣。我曾参加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法语初级班学习,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广播法语老师,有时会到现场授课。在上海万体馆,人头攒动,参加的学员小至八岁,大至八十三岁,那年我正好八岁。学过的法语字母歌和儿歌等,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时光荏苒,几十年匆匆而过,远渡重洋的我,来到了陌生的枫叶之国。由于英语和法语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我才有了进一步学习法语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拥有最多法国移民的后裔,主要的语言是法语。魁北克老城被誉为世界上前二十个最浪漫的目的地之一,欧洲的历史和文化魅力、法式风味餐饮,都可以在这里被发现。世界闻名的酒店Chateau Frontenac被认为是地球上最上镜的酒店。在魁北克省有不少政府资助的项目,帮助新移民适应新的环境。免费法语学习,也是其中一项,旨在提高新移民的法语水平。</p><p class="ql-block"> 加国大多数以英语为主的省份,公共标识大都英法双语。电视频道里有不少的法语节目供选择。只要稍加留意,法语时时处处都在身边。这些都为我学习法语,提供了良好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2020年疫情肆虐期间,恐惧不安笼罩着整个世界,加拿大也无一例外。封锁令、居家令的接连出台和颁布,人们不得不选择居家上班。学校提供远程教育,学生上课改为网课。在三个月的全面封锁期,政府颁发紧急补助金,帮助百姓渡过难关。生活仿佛来个急刹车,紧张的工作突然停顿了下来,感觉有点不知所措。</p><p class="ql-block"> 窗外依旧是寒冷的三月,春天姗姗来迟。望着以前搬家时没舍得扔掉的一堆旧的法语讲义,我心头一动,想到终于有时间处理掉那堆‘废纸’了。那是儿子在中学参加法语学习时带回家的讲义和练习资料。儿子中学时,受我的影响,参加了学校法语强化班的学习。从零基础开始,一直学到高中,由一开始的不喜欢,到慢慢感兴趣,他的法语兴趣是在学习中培养的。看着儿子写的歪歪扭扭的练习题答案和老师的批注,感觉孩子真地不容易。他来加拿大二年时,英语还磕磕绊绊,就要开始学习法语,我也曾为他捏把汗。好在小孩子接受语言的能力很强,过不多久就跟上了班级的学习节奏。这些学生的教材,简单易懂,由浅入深,正好适合我自习法语。所以那些天我开始每天捧着一大堆零零散散的学习材料,有点吃力地啃那些基础语法。</p><p class="ql-block"> 我在准备参加一个zoom讲座时,无意中发现了Zoom法语中级班,一下就被老师声情并茂的教学吸引,老师讲解相当细致,把难点解释得十分透彻。于是我积极要求参加这个班级的学习,从零散的自习到系统化的学习,让我的法语,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老师还创办了《唱歌学法语》,学员在练习琅琅上口的歌曲时,无形中掌握了法语听力和发音。老师还经常鼓励学员参加社区互动,和当地人练习法语对话,了解文化和习俗。</p><p class="ql-block"> 我学过的法语歌曲《在清澈的喷泉池》中有这样的歌词:“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这意思是“我已经喜欢你很久,至今难以忘怀。” 对这首歌曲,每个年龄段的人理解都各不相同。我比较喜欢这种诠释:本不该失去的,终会回来你身边。是的,会的,无论是在梦中,还是现实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远离语言暴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中至关重要的元素。语言表达是一门艺术,不同的语言表达所产生的结果会大径相庭。正是“话有三说,妙说为佳”,“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得体的语言,会使人内心温暖如春,相反,恶毒攻击的语言,统称为“语言暴力”,会让人浑身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 所谓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尖酸刻薄、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在某种程度上,语言暴力远远不亚于对肉体的直接伤害,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p><p class="ql-block"> 语言暴力,说到底是极端垃圾情绪的发泄,无论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还是蓄意挑衅,以强凌弱,毫无疑问,都会对对方造成内心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隔膜和敌视。</p><p class="ql-block"> 在社交过程中,实施语言暴力者,通常拥有病态的操纵控制欲,即不择手段地一切以自我为中心,TA自以为是,居高临下,用恶毒语言对无辜的受害方出言不逊;TA不懂得与人为善,不理会“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我行我素,无所顾忌。赤裸裸的语言暴力充分暴露了施暴者缺乏最起码的同理心和个人修养,暴露了其内心的自私 、阴暗和邪恶,像这样的人,谁愿意靠近?</p><p class="ql-block"> 语言暴力具有超乎寻常的杀伤力,它常常会导致亲朋好友反目为仇,夫妻儿女飞道扬镳,老师同学形同陌路,同事邻居刀兵相见,有时甚至会闹出人命。</p><p class="ql-block"> 去年冬天,美国的一对隔街邻居男女,在门口铲雪时发生口角并产生激烈争吵,从录像资料看,女方不断使用不堪入耳的“F” words 来发泄情绪并刺激对方,男方停止了恶语相向,然而女方仍不依不饶,后来男方二话没说,到家里取出了双管猎枪并在瞬间扣动了扳机,女方应声而倒,顿时,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地上洁白的积雪......</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多行不义必自毙”,一意孤行,不听劝阻,信口开河地实施语言暴力,常常会被“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受害人奋起反击,以毒攻毒,要么“防卫过当”来个“君子动手不动口”,撕了TA的嘴,卸了TA的腿,要么就像上面的邻居,放了TA的“水”,都很难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一念之差,阴阳之间,何苦呢?可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多么重要。</p><p class="ql-block"> 英格兰文艺复兴作家丹•琼森曾说“语言比镜子更能反映人的真实面貌”。凡是心地善良,真诚而有修养的人总能透过他们得体的语言表达及行动展现其“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纳于言,敏于行”的境界,与之相处也会享受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愉悦和欣喜,何乐而不为?</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武林高手,不单单在于他拥有厚积薄发的高强武艺,更重要的是优秀的武德,即“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同理,真正的语言大师和社交高手,德“语”双馨,弘扬积极健康的社会主流意识,在他们眼里,张牙舞爪的语言暴力,只能是令人不齿下作行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p><p class="ql-block"> 生活实践告诉我们,遇事好商量,有话好好说,拒绝语言暴力。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道 :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不择手段。这个观点,请恕我无法同意。”</p><p class="ql-block">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愿身边的人远离“以语言暴力为手段,以伤害弱者为己任”的施暴者,用得体的语言与人为善地相处,让生活更加美好,让社会更加和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5于Oakville</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力与文化传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谨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国力或地区实力的风向标。港台歌曲风靡一时,是因为港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曾经高于大陆,经济红火,文艺也成了风向标。外语流行歌曲中,我们当代所熟悉的基本都是英文歌曲,偶然能听到还有个别法语歌曲,还有之前的个别日语歌曲,近年的韩语歌曲,德语歌曲都基本听不到,为什么?因为英语是当今世界的最普及的语言。为什么英语最普及?是因为英语最好学,最完美?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先有英国横扫全球无敌手,后有美国独霸世界难匹敌,英语的流行靠的是实力,方式有直接了当的强推,有滚滚而来的影响。那么,为什么个别法语、日语甚至德语、韩语歌曲也偶然走出这些国家,在域外流行过呢?还是实力,因为也是它们经济实力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但这些国家的流行歌曲人们所知很少,也恰恰反映了它们国力虽强,其影响力还无法与顶尖的国家相比。即便作为英语的母国,英国的流行歌曲我们今天又想得起说得出几首?为什么英语流行歌曲中几乎全是来自美国的,而来自英国的少而又少,人们几乎说不出名字?说到底还是实力,因为当今世界的世界老大是美国,不再是英国。</p><p class="ql-block"> 从文学角度看,十九世纪曾经影响世界的是欧洲文学,包括英、法、德甚至俄罗斯的作品,尤其是英国作家的作品,二十世纪以来美国文学则开始显山露水,成了人们的关注点。为什么有那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欧洲国家的作家和文学作品?因为欧洲率先进入了工业化,大变革催生了思想碰撞,思想碰撞撞出很多思想和情感火花,催生了精彩的文学作品;同时工业化让欧洲实力超群,把自己的文化传播推广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尤其是英国,利用其巨大的实力优势满世界推行英语殖民教育,更是让英国文学家喻户晓。为什么后来会有那么多美国作家崛起,进入世界视野,风头渐渐盖过了欧洲,甚至英国?是因为美国作家水平更高?美国经济的急起直追和后来居上,美国从欧洲借去的工业化和后来的电气化突破和本世纪计算机化的划时代进展,自然催生革新时代的人才辈出,让美国文学出现了不少亮点,但二十世纪以来美国文学更被关注,恐怖未必是因为美国文学成就更突出。真正的原因恐怕是,美国取代英国作为世界新霸主的超群实力牢牢抓住了人们的目光,同时美国依靠这种超群实力有意无意推动了美国文化的传播,人们主动、被动地把美国的一切,包括文学,视为了标杆。强大的国力意味着强大的势力,强大势力必然产生强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左右政治和经济,也左右文化。论世界的知名度,曹雪芹肯定是远远不如莎士比亚的。但我有时会想,论文学水平及其作品的价值,曹雪芹显然不比莎士比亚差;其知名度之所以比不了莎士比亚,根本原因在于近代以来国家实力乃至东西方实力的巨大变化决定了明显不同的文化影响力。我们之所以只见欧美文学,几乎不见亚非拉文学,只听到美国流行歌曲和我们邻国的个别流行歌曲,恐怕不是大多数国家实在没有好作品,而是它们实力弱,影响力往往被忽略不计。</p><p class="ql-block"> 实力决定着文化影响力。日本至今使用着汉字,韩国、越南等曾经长期使用汉字,这是中国古代长期实力超群决定了文化影响力深远的见证。当今可以验证实力决定文化影响力的,还有近年汉语在世界的开始流行。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做翻译去欧洲,主动搭讪的当地人会说“偶哈腰狗砸一马死”,问我是不是日本人,现在遇上洋人搭讪的,他们会用中文说“你好”,可见世道已经在变。想当年日本人大包小包到西方买买买,近年来中国人满世界看看看。尽管西方主流媒体一直在步调一致很默契地屏蔽着当今中国的繁荣的一切,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和中国的实力已无法掩盖得住,他们不断发明的“中国崩溃论”他们自己都开始不信了。影响所及,主动学中文已在世界渐成风尚。恨死了中国的特朗普,他孙女却在学中文,想来这世界还真是奇妙。近年的贸易战和科技封锁战让我们从人为制造的市场竞争公平完美的神话叙事中走了出来,重新想起了竞争的残酷。但我坚信,只要趋利避害,斗而不破,保持中国发展定力,走自己的路,中国一定会更加强大。而中国实力的进一步增长,必将扩大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必将让中国文化进一步传播,让世界认识中华文明的社会智慧和人文之美,让中国文化更加惠及世界,让中国文学、文艺,包括当代文学、文艺逐渐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6日于多伦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我的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向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孩子,我说文字是心底涌出的泉。澹荡涟涟。那妆镜,照余妍妍。又如天上的虹,绣缣帛。晨曦中,木桥上,握着手,念她。直到飘笺熠熠笑: 我爱。</p><p class="ql-block"> 孩子,我看文字是禅坐剥脱的籽。葡萄小院,黄昏挽着泪花。声声细雨耳畔朗。朴实断章,岂慕城中姚魏芳。若无香草韵,确觉知一颗寻求真神的灵。</p><p class="ql-block"> 孩子,骨中血红何须动植读。但有长河懂。我的文字、本为至敬献活祭。不争鸣,不上景点频。缮性不熟怕误君。惟愿我的文字、不亏欠好牧人的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浅谈说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晓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p><p class="ql-block"> 能看出情商高低</p><p class="ql-block"> 会说话的别人喜欢听</p><p class="ql-block"> 忠言逆耳利于行</p><p class="ql-block"> 而大多数人侃侃而谈</p><p class="ql-block"> 只发表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他人的意见只当耳旁风</p><p class="ql-block"> 说话唠嗑有时很冲动</p><p class="ql-block"> 并不真正过脑子</p><p class="ql-block"> 如果经过深思熟虑谈话</p><p class="ql-block"> 不适合芸芸众生</p><p class="ql-block"> 生活本就很累</p><p class="ql-block"> 有几个好友发泄一下情绪</p><p class="ql-block"> 何乐而不为</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话要对人</p><p class="ql-block"> 互相了解的言论自由</p><p class="ql-block"> 萍水之交说话要小心</p><p class="ql-block"> 一不留意就会惹火烧身</p><p class="ql-block"> 聪明人能处理好情绪</p><p class="ql-block"> 较真儿容易失控</p><p class="ql-block">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p><p class="ql-block"> 每每有争执</p><p class="ql-block">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p><p class="ql-block"> 也不知道公婆的秤砣星在哪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6日于旺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语言之于理工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彭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打出生时接触人类文明始于语言,咿呀学习的语言称之为母语。大凡大些的民族都会有自己的语言,口语的,文字的。实际上人类的语言的涵义远比人们熟知的广泛,它可以是有声的,如说活,朗诵,也可以是无声的,诸如文字的,肢体的,与每个人紧密联系。还有形形色色的专业语言,音乐的语言、画家的语言、数学的语言、计算机语言……不胜枚举。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是人类的约定,能使别人听懂,看懂的都是语言,它是人类赖以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文明起始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提起语言,人们也许联想起文科生、语言学家或文学家。语言对于文科生、政治家、律师、文学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政治家需要用言语说服、鼓动民众,律师需要通晓晦涩的法律条文,能言善辩,文学家需要优美准确的语言吸引读者的心。殊不知,语言对于理工科学生,对于理工人,也是至关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前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强调了数理化的重要性。但要真正学好数理化,语言,或者说文学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细心考察一下,大凡好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他们的语言能力,写作功底都不差,为什么?因为科学家、技术专家起步于学习,学习能力对于后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能力首要因素是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这些都是语言能力的要素。我太太反对我写作时总以自己为例,因为有自吹的嫌疑,但往往亲身感受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我以前提到过,由于大学只读过一年基础课,78年考研究生时全部五门考试课程是报名后的三个月工作之余自学完成的。我得感谢高中语文老师对我的精心培养,也得益于对文学的爱好,语言阅读理解能力才使我在短时间内啃下五门考试课程成为可能。</p><p class="ql-block"> 除了学习,语言对于科学家、技术专家的重要性还在于交流。理工人,科学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写项目申请,这就需要准确理解项目招标书,需要用语言,用包括学科语言在内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赢得审阅人的理解、认同,从而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同样要与项目提供方互动,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汇报。在包括国际会议在内的讲台上,把你的目标、技术路线、遇到的问题、产生的结果、对未来的展望,娓娓道来,从而得到认可。我在职业生涯中有幸参与过美国能源部重大项目申请,并承担了项目协调,定期写作进展报告的任务,深知口头语言能力、文字语言能力对理工人是何等重要。</p><p class="ql-block"> 虽然语言对理工人事业的成功也至关重要,但理工人的语言与文科生,与文化人的语言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我自称爱好文学,不时写点东西,同学朋友读了我的习作,最经常的评价是,情节感人,但文字朴实无华。我也想虚构些情节,用上华丽的辞藻,最终都因违背自身的意愿而放弃,不知道这是不是理工人写作的通病。科学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重严谨、逻辑、条理、因果,这是长期职业惯性,这些语言习性用于文学创作不免乏味。</p><p class="ql-block"> 与文科生、文学家一样,理工生、科学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这些理工人也需要用语言交流、写作。所有人,不分文理,都需要享受优美的人生,并用精彩的语言描述美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良言一句三冬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米阳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这句话出自《荀子·荣辱》,意思是: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我们时常听到与之类似的一句话就是:“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p><p class="ql-block"> 语言是一门艺术,说话是一种技巧,艺术需要技巧去表现。对于不同的人,对其说话有不同的要求。同样一句话,出于那些文化素质偏低的人之口,人们大抵不会与其斤斤计较。若是出于一个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口中,那就不是计较不计较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他自身的形象。也就是说,语言的艺术处理直接影响到说话者在人们心目中是提升高度还是打折扣降低身份。</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指说话的对象,有些话对有些人可以说,而对有些人是不可以说的,这就要看说话人的身份了。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什么场合不该说什么话,这不一定就是世故,而是避免使自己成为一个让人耻笑或讨厌的人。</p><p class="ql-block"> 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做人,不能多说话,而是要会说话。王阳明曾说过:不懂时,少说话;懂得时,说少话。宁可无言,也别贪话多,一不小心说错话,两两相对就尴尬。宁可沉默,也别说破。祸从口出的道理谁都懂,有些话只适合藏, 不适合说。看清一个人,没必要拆穿;看透一件事,没必要说破。心里明白,嘴上不说,这才不会伤到自己,得罪别人。</p><p class="ql-block"> 我自己曾经就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很多时候就是出于热心肠,想给人家提个醒,或者对看不惯的现象出于爱打抱不平的心理,仗义执言。这样,往往会得罪人,给自己招惹麻烦。慢慢地,我就学会了沉默,尽量少说话,甚至不说话。这有什么呢?谁也不能把自己当做哑巴卖了吧!</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心直口快不一定是好事,但是学会闭嘴一定不是坏事。”任何情况下,少说话,多观察,准定没错的。生活中多半的人都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往往说话的人不经大脑,而听话的人却入了心,然后不同的理解,便有嫌隙和矛盾。一片好心往往事与愿违,这又何苦呢?我们左右不了别人,总还可以管住自己的嘴巴。</p><p class="ql-block"> 少管闲事,事不关己时学会闭嘴。闲聊八卦似乎是每个人都会想参与的事情,今天说张三的家长,明天说李四的里短,整天在那咸吃萝卜淡操心的,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当然,这种情况和学历没多大关系(有些人就是有文化没素质),而是取决于他(她)的做人和性格,往往这种人女性居多,尽管我也是女人,却对这种人非常不屑。我自认为自己很热心肠,但是我平生最讨厌的就是那些长着一张乌鸦嘴的人,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就爱扯闲话,很令我不齿。</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一个木讷的人,但也不是一个伶牙俐齿的人。很多场合,我喜欢保持沉默,因为我实在不会说一些违心的客气话。我不太懂得外交辞令,所以就很羡慕人家把语言掌控得恰到好处的人。但是我特别不欣赏那种八面玲珑,口蜜腹剑的人。尽管他们知识丰富、了解人情世故,我一样不喜欢,也做不来这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在人际交往中,不俗不媚、端庄得体、宽容大度、低调随和、通情达理的谈话方式,这是我最欣赏的语言交流。我想,这也应该是所有人都喜欢的语言交流方式!</p><p class="ql-block"> 最近一段时间,闲着无聊时经常上网看一些像快手、抖音之类的小视频,那里真地是五花八门,什么层次的人都有,也看到一些视频下面的留言,谩骂、嘲讽的话语很是不堪入耳。我看完之后就想,有些人拍的视频无底线,但是官方却允许播放,那些网民也是够可以的,你不想看可以划过,干嘛非得留下那些污言秽语,是想显示你自己多么高尚吗?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和生活方式不一样,包括地域差异,就算再不堪,人家也是这个世界一份子,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限量版,只要不违法,不违规,谁都无权干涉。这个地球不属于你一个人,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载体,谁有权力把你看不惯的人踢出地球?所以,还是先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吧!</p><p class="ql-block"> 言语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和温暖,也能给人带来深深的痛苦和仇恨。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却又不得不与这个世界休戚相关。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希望我们都能以“善言”与他人交流,而不要用嘲笑、讽刺、挖苦,或者一些绝情的话语,在别人的心上刺下一道道伤口。多学习说一些暖心的话吧!</p><p class="ql-block"> 还是那句老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让我们切记,与人为善,善言善行,才是真正的善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7日</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话说会说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俊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总是说我从小就嘴笨,不会说话。小学时就是如此,要么不说话,要么一开口就把老师给顶到南墙上。母亲总说,老师批评指责你,那是为你好,那是苦口良药。当时我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从未觉得说话还有会说不会说之分。不过,良药苦口我是接受的,因为治病的中药基本都很苦。</p><p class="ql-block"> 直到上了大学,才发现话还真有会说与不会说之分。有个沈阳来的女同学,说话不仅仅温柔,而且用词用语也很耐听。即便是十分严肃地批评别人,也让人没啥可挑剔的,不令人反感。于是,我暗中做了一番调查分析。我发现这与家庭和谐很有关系,即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原来,她从来没听到过父母间的争吵,甚至脸红。她所耳闻目染的都是那些和谐的词汇,柔和的语言。所以,即便批评别人,也不会让对方感到有苦口之处。良药不必苦口。</p><p class="ql-block"> 其实,她说话的可亲性并非她自己意识到的,自然也并非她刻意去挑拣那些温柔可亲的语言和语气来说话,而是脱口而出的。我曾经刻意地去学那些听起来入耳的话来说,但是,枉费心机。那些话在我的脑子里,但不在我的舌尖上,没法脱口而出,除非停下来想一想,该用哪些词或话来表达。但在正常生活对话中,当你停下来挑拣用词用语时,语境已经变化了,真地是时过境迁,你刚准备好,人家已经进入下一个主题。</p><p class="ql-block"> 我们很多人可能和后来的我一样,明白什么是动听的话,什么是难听的话。可以上下五千年引经据典,也可以说出一大堆道理和实例来,证明好话赖话效果不一样。可几乎都是用来劝导别人的,好像自己懂的自己都做得到。可一般的规律是,擅长于做某事的人不那么屑于去说理。“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孟子·离娄上》)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我们习惯于说教,尤其有了网络及社交媒体的方便。我们那些看起来很明白道理的说教,我们自己做得到吗?我们自己生长在一个和谐友爱的家庭吗?我们后天曾经努力地去改善我们说话的可亲度吗?不仅如此,我们是否自恃清高,我们是否有某种优越感?当我们有所傲慢时,不仅仅表情体态,言语口气中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不是我们不想好好说话,而是即便我们在努力去说好听的话,我们自己并没有能力去辨识自己要说的话是否可亲,是否动听,是否听起来尊重他人。我们以为自己的话已经说得不错了,没觉得哪些地方会得罪对方。但是,对方却被得罪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自己是不是很喜欢去谴责别人?谴责那些我们认为没有道理的人,或者没有所谓良心的人?或者让自己感到不快的人。谴责,或者指责,或者暗示性的指责,都应该归类为“赖话”,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良药为什么非要苦口,还自以为是,自以为理应苦口?逼着别人吞下苦口的“良药”(不见得真有效),说实在的,属于一种霸凌。中药若一直苦口下去,只能说明自己的落后。落后不自觉,却还觉得有理。如今,大量治病救命的药不再苦口。为什么非要让自己的药一直苦口下去,还理直气壮地说,只有苦口,才能治病呢?</p><p class="ql-block"> 语言不仅是思想感情的外在体现,也是心态情绪的传递媒介。说话听声,锣鼓听音。会说不如会听,会演不如会看。这些俗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说实话,说诚实的话,别表演。于是,有那么一个时期,很是有那么一些人信口开河,口无遮拦,说是要做诚实的自己。于是,这些人把自己拉回到西周之前的野蛮粗俗的社会之中,搞得整个社会都那么野蛮粗俗。生出些狼性重的人来也是必然。还以为只要讲心里想讲的话,就是直率,直率就是诚实,诚实就是好人。</p><p class="ql-block"> 只对了一半。另一半,是礼仪,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交之后需要去做的。这就是西周开始所努力去做的,尽一切努力去让人们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对自己的约束。“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吕氏春秋》)。人,不仅仅只以好人坏人来区分,不仅仅只以诚实与否来辨别。人还要懂得分清场合,言行还要追求体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首先需要尊重,相互的尊重。对别人尊重与否,会不自觉地流露在使用的语言之中。</p><p class="ql-block"> 其实,言语的蒙蔽性是强大的,而人又是最容易被语言蒙蔽的。哪怕假装的尊重,也会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人际间的和谐,固然与生俱来的甜言蜜语最理想。但是,后天的自我努力和约束,包括开始令自己不舒服的装模作样,也一样有效。</p><p class="ql-block"> 说来说去,小时候那些发自心肠的话,那些能把老师顶到南墙上的话,不就是属于不懂规矩,不知礼仪的结果吗?假如尊重老师,恐怕就不会那么做了。可那样一来,是不是又被看作冷暴力了呢?嗨,其实很难做。像我这种不会说话的人,总是感觉左右为难。还须努力。母亲虽然总是说我,可后来母亲也承认,她自己就不擅长说人家喜欢听的话。生性难改,我认。不过,对母亲坚持认为的良药苦口,我觉得还是得改改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中方言的土与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国企工作时,有次到延安附近的工地,陪同项目经理去当地派出所办过事。出来后,项目经理一脸惊讶:“你的关中话很地道!” 我尽量谦逊地笑一笑:“关中话是我的母语!”</p><p class="ql-block"> 是的,关中话至少是我爷的爷说过的话,我十八岁之前也只会说关中话,语文老师只有朗读课文时才用普通话,讲课时又拐回到方言。</p><p class="ql-block"> 那时,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觉得关中话很土气,乡下人把普通话称为“文明话”,好像自己的语言不“文明”一样!</p><p class="ql-block">今天看来,关中话其实是非常雅致的一种语言。</p><p class="ql-block"> 它的很多词汇很文雅、含蓄,即使想让某个人滚开,关中人不说“滚”,而是说“避!”(陕西话读pi,四声)。如果留心一下古装戏,过去的官员尤其是重要官员出场时,有随从举着写有“回避”的牌子,意思是大领导本来日理万机,因为公务在身,今天到此,闲杂人员暂时回避一下。这样显得既合理又礼貌。</p><p class="ql-block"> 理论上来说,历朝历代,各级官员都是人民公仆,委婉地请大家退让几步,比赤裸裸地说“滚开”要好得多。</p><p class="ql-block">分析一下关中人用“避”,看谁碍事或干脆看他不爽,就让他先“避”一下。</p><p class="ql-block"> 说某个人可怜,关中话是“惜惶”,每次我听到有人说“惜惶”,就感觉比“可怜”至少要可怜十倍。譬如我看到逃离家园的难民小孩,就很感慨:“把娃惜惶滴!”</p><p class="ql-block"> 反过来,说谁家的日子过得好,一个“朗然”就比富裕、殷实都要好,有古文言文的意境:朗然,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豁然开朗的样子,绝不会是紧巴巴的窘态。别忘了,这可是关中乡下人都会用的词汇,而且用得极其自然。</p><p class="ql-block"> 珍视、宝贝某人,称为“稀罕”某人,往往有宠爱的含义,譬如我有些同学已经开始稀罕他们的孙辈了,各种没原则的行为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很流行的“大大和麻麻”,在关中话里分别是叔叔和婶婶,而且是本家的叔叔婶婶。称得上大大和麻麻的,应该是很亲的关系。不怕有人嫉妒,我自己就有很多个大大和麻麻,我父亲的弟弟们,是我大大;我爷的弟弟们的儿子,当然也是我的大大。</p><p class="ql-block"> 读了很多夸女子长得好看的诗文,都没有我敬爱的祖母一句“像花骨荳一样”传神。她老人家说的当然也是关中话。</p><p class="ql-block"> 唐诗,始终是诗词中的经典和巅峰之作。唐诗为什么读起来优美、典雅,意境无限?学者们引经据典,众说纷纭,我以为最关键的是唐朝的文化中心在长安,长安也正是位居关中。除了大唐的文化氛围,唐诗的杰出应该和关中语言有关。大胆推测一下,在长安街上走过的盛唐诗人,多少都会说几句关中话,就像我所有的外地朋友,一边嘲笑着老陕(老陕土老陕笨),一边学几句陕西话,我也听过在西安的非洲留学生踢足球时能用陕西话大骂队友!</p><p class="ql-block"> 总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种方言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上次回家, 发现我侄儿只说普通话了,是因为学校要求必须讲普通话,孩子干脆就一直说普通话,校内校外一个样,省得切换来切换去,都不知道怎么甩舌头了!</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想起前些年的广东,不少人忧心推广普通话会使粤语消失,也是情有可原,每个人都挚爱自己原来的语言,那些他爷的爷说过的话。</p><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间,有空重读了《唐诗三百首》,又经常喟然长叹:“卖炭翁”惜惶滴很,见了“石壕吏”要赶快避,杨贵妃一定是长得像花骨荳一样,所以唐明皇才会非常稀罕她等等。</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现在工作用英语,家里说普通话,但又土又雅的关中话,才是我永远的母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2年3月29日于弗吉尼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