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拂杏坛春意浓 学科教研正当时——记济南市高中英语优质课展评活动暨高中英语新教材课堂教学专题研会

济南市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

前言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今日之教育教学活动,‘道’已充裕,‘学’渐丰满,唯‘技’阙如。”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是一个“化理念为方法”、“从肤浅走向深刻”的有效载体,而2022年3月16日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主办的“济南市高中英语优质课展评活动暨高中英语新教材课堂教学专题研会”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优质课堂的视觉盛宴,展现了济南市高中英语教师的优秀素养。<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此次研讨会中,</span>济南市高中英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全体学员通过线上观摩,认真地学习了济南外国语学校祝菲菲、历城二中文海霞、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萍、章丘中学周玲四位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活动设计。</h3> 观课报告 <h5></h5><h3 style="text-align:right;"><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济南外国语的祝菲菲老师的课,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祝老师首先用她来到天山实验学校的见闻感受作为导入,然后高效的分析处理了文本材料的语言和结构。 Activity 1: Read for language 通过五个问题的提问(What can you see/hear/ feel/ smell/ taste?),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获取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很巧妙的将作者对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的描写提炼出来,祝老师及时的进行了写作点拨。 在学生获得有效的输入后,老师适时地给学生展示了与主题相关的有关济南的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描述图片内容,训练了学生整合信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Activity 2: Read for structure 通过对文本结构的分析,老师引导学生提炼出写作的框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写作技巧的点拨很巧妙的成为Activity 3的写作提示。通过理解,分析,梳理和信息整合,老师为学生们的写作做好了充分的输入和铺垫。写作环节,祝老师为学生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作为学生写作资源。充分的写作之后,老师即时点评。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爱国情怀。</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整节课充分体现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英语学习活动观。</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济南高新区实验中学 李倩</span></div></h3><h3><br></h3> <p class="ql-block">  文老师以虚拟的文本作者Mary和执教教师的通话内容开始,链接通话文本和音频,附以爱尔兰的美景图片,导入新课。 之后从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和赏析。然后依据文本的重要句式,进行描述济阳美景的仿写练习,同时辅以济阳的风景图片。最后基于句式,连句成篇。最后与学生一起欣赏济阳美景的短视频,给学生的写作增加更直观的素材。</p><p class="ql-block"> 文老师的课让人耳目一新,其表现如下: 1. 导课环节新颖独特,虚拟与现实相结合,音频与图片相结合。2. 仿写练习降低写作难度,为写作充分搭建支架,更有助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3. 写作学案设计精美,图文并茂。4. 课件制作精美,布局合理。5. 备课充分,对文本的挖掘和济阳本土文化的研究深入。6. 教学资源丰富,关注听、说、读、看、写的全面练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7. 板书设计重点突出,文字与简笔画相结合,形象美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inherit;">——山东省济北中学 韩艳红</span></p><h5><br></h5><p class="ql-block"><br></p> <h5></h5><h3 style="text-align: left;">  此次专题研讨会中,每位授课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自己的亮点,带给我很多触动。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算是好的?有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此次研讨活动让我明白了,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就是教学设计的标准。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当包括:1. 适切的教学目标(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适用于所教教材内容?最关键的,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2. 新颖的学习活动(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学、评一体化的活动?)3. 灵活的评价活动(是否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实现了多少?等)。</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济钢高中 李娟</span></div></h3><h3><br></h3> <h5></h5><h3 style="text-align: left;">  周老师的课以爱尔兰的短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在视频中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课堂设计清晰明了,从文章结构到语言全方位铺垫,写作任务---描写大明湖的方方面面,角度很好,贴近生活,最后还给出了优美精彩的表达和范文供大家欣赏模仿,很赞!还给学生精心制作了学案,涵盖语言输入和评价量表等,科学周到!一点小小的遗憾:如果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升华,就更完美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济南西城实验中学 侯苓</span></div></h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br></p> <h5></h5><h3 style="text-align:right;"><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授课教师充分挖掘教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成一整体,实现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有益实践与探索。</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共同点1:“读文本、析结构、学生仿架构”,读写并进。</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共同点2:“情境闭环、主题风暴、学生悦读写”,学用结合。</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共同点3:“解构文本,赏析语言,学生快准写”,读写双赢。</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除了上述共同特性之外,本次读写课的课堂实施中也呈现了新特点:</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亮点一:写作与阅读之间的主题关联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亮点二:语篇分析以写作为导向。</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亮点三:课堂设计目标更具针对性,教师的角色更明确。</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亮点四:阅读与写作的时间分配比例得当。</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济南一中 李娟</span></div></h3><p class="ql-block"><br></p> <h3></h3><h3 style="text-align:right;"><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对于既读又写或者叫读后才写的课堂教学,一堂45分钟的英语课恰当地时间分配是很有挑战性的。究竟如何让写作真实发生,我现在就回顾两位老师的实际呈现(片段)。</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一、教学目标定位具体,教学活动扎实有效</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两位老师都在教学目标中确立了从结构到语言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抓取到“引人入胜的开头-五感丰富的主体-难以忘怀的结尾”这样的结构,文老师还拓展了学生更多的写开头(如a striking image, a quote等)和结尾(如inspirational words等 )的方式;张老师在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地提出“collect expressions”,因为最终她让学生写作的是:describe a place of China, 写作选择的自由度大。</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二、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写作有了灵魂</span></div><span style="font-size:18px;"><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文老师和张老师的前后情境创设方面真实有效,充分利用新媒体微信、时下疫情、录音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让读写在“活”中进行。</span></div></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我个人感觉,关于写和评,还可以更加深入和具体,自我批改、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让写作不仅真实地发生,而且可以更持续地提高。</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br></span></div></span><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济南中学 郑丹丹</span></div></h3><h3><br></h3> <h5></h5><h3 style="text-align:right;"><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两位老师目标设置和陈述简洁明确,有很强的可达成性。文海霞老师的“experience、analyze、appreciate、describe”, 张萍老师的“read、 appreciate、 identify 、collect、describe”这些目标词汇指向性具体明确,学生能从中迅速获取本节课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为整节课的任务达成提供了保障。</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以读促写,读时刻在为写做铺垫。两位老师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了解写作手法和好词好句,接着让学生模仿造句,学以致用,学生欣赏了异乡美景,知道了句型和写作技法,又接着通过练习内化了,那接下来的篇章的写作就容易多了,学生愿意写、有的写。</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莱芜一中 孟琳</span></div></h3><p class="ql-block"><br></p> <h5></h5><h3 style="text-align: left;">  “胜日寻芳天山中,无边光景一时新”。四位老师,如春日中美丽的花朵,带给我们美的感受,也激发我们不断地思考。在四位精彩的展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UBD(逆向教学设计)的影子。大家都以终为始,从 “writing” 出发,回看整节课想要学生实现的每一个环节和实现表现性理解的学习活动。<br> 在反复回看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想跟大家一起探讨:第一,本节课是读写课,读与写的时间安排怎样是合理的?第二,在备课阶段,老师需要预判学生在读和写之间的难点是什么,这是本节课的突破点;课堂上解决的难点可能要有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支撑。第三,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提炼基本框架,之后该如何高效地组织语言表达?第四,组织语言阶段,是否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口头复述,大家通过听其他同学的表达能够开阔自己的思路和表达的丰富性,然后再写呢?第五,写完了师生共评典型案例前,可否增加一个小组内互评?第六,通过仔细评阅学生习作展示,我们能否反思这节课是否达成了预期目标?</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山大附中 张静</span></div></h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br></p> <h5></h5><h3 style="text-align: left;">  四位老师的课堂“同题异构”,各具特色,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br>一、英语教学应聚焦核心素养<br> 许多英语教师都积极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将读和写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往往出现读写“两张皮”,生搬硬套等情况,反而可能增加了学生畏难情绪,使学生英语学习信心受挫。<br>二、无语境,不课堂<br> 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同时,通过中外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构建多元文化视角。<br>三、将语篇意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br> 基于主题语境下教材文本和拓展文本的阅读和深人挖掘,学生不仅掌握了主题词汇,而且围绕主题形成了系统的思想和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进行输出,从而形成完整的读写结合模式,将学生的主题词汇和思想进一步内化。<br>四、利用微写作多角度巩固语言能力<br>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篇章中提炼出话题语言,布置学生根据语境自主选取部分词汇分层次进行组段或组篇练习,有效地帮助学生有意义地运用话题语言,促进语言词汇的巩固内化。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语篇特点,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在句法和篇章结构意识方面做出突破。</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山师附中 杨阳</span></div></h3><p class="ql-block"><br></p> 结语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本次优质课比赛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为形成新型的“以读促写,读写深度融合”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是济南市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同时,此次活动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学术展示、学习交流的平台,愿培训班的每一位学员能够借此契机改进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素养。</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br></h5><h5 style="text-align: left;"><br></h5><h5 style="text-align: left;"><br></h5><h5 style="text-align: left;">通讯员:徐汉东、祝瑞龙、张 静、杨 阳、李 娟</h5>

学生

写作

老师

教学

读写

文本

语言

高中英语

教师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