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之旅:寻找魂牵梦萦石嘴山铁路家属院的记忆(46)

曹奶奶

<p class="ql-block">文章可以分享转载,严禁剽窃</p> <p class="ql-block"><b>孙景芝:</b>人生路上遇到你真好,每天睁开眼便有你的一篇好文章陪伴着我,让我一天的心情都特别的好。我们人生路上各个时期一个个的故事都被你保留下来了,让我们一次次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我妈64年也参加了干打垒农业队,天天去大荒滩开荒种地,最初的开荒活多累呀,她天天头上系条头巾,顶着寒冬酷暑和大家一起干活,累的精疲力尽的回来了,还要准备一家人的饭。儿女们心疼她不让她出去干,可是她喜欢和大家一起干活。每到领工资那天,老妈拿着她挣的10块钱,感觉是那样的能耐和自豪,她也能往家拿钱了。我妈挣的那十元钱有多不容易呀,你妈和崔玉香的妈是解放脚,干活时还好些,我妈那是地地道道的三寸金莲,天天颠着小脚去地里,比别人更艰辛。</p><p class="ql-block">家里没钱买糖,妈妈把坐月子剩下的红糖在铁锅里熬成糖稀,案板上沾点油,把熬好的糖稀倒上一长溜,再抹点油,用刀拍匀实,切上六块,姐弟一人一块。几十年过去了,这是一幅定格在脑海里的画面,没有任何东西能取代当时吃妈妈熬的糖的味道和快乐。</p><p class="ql-block">看了你一篇篇父亲的回忆,羡慕极了,你爸是工厂维修火车头的,留下了那么多在火车头跟前的照片,我爸开了一辈子火车,没有为我们留下一张火车头跟前的照片,遗憾极了。我爸是石嘴山机务段有名的孙大车,他的车号1796,车上插着红旗,是红旗机组。我每次去二楼运转室,看到墙上先进栏目里爸爸的名字,都会感到特别的骄傲和自豪。如今,咱们的父母都已经长眠在宁夏贺兰山下,留给咱们的是无尽的思念。</p><p class="ql-block">看到你对羊拐的描述和渴望,我从小不缺羊拐。在打柴沟的时候没有房子住,两家合住一节车皮,大姐经常带我们去附近的大骨头山捡拐,一个牛拐就有我们的手大。家搬到张掖时分到了房子,和曹利民家是邻居,我们两家又是一个车皮搬到石嘴山的,我俩的友谊是从童年开始的。大姐那时候带我们捡的拐不论家搬到哪里我们都随身携带,我们同样也会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和凤梅喜欢吹笛子,我俩骑着自行车到市里买笛子,先去黄河渡口转,黄河边可荒凉了,看着岸边的羊皮筏子,谁也舍不得钱坐,只能在河岸边走走看看。回来路过瓷厂,总愿意进去看看,没想到石嘴山瓷厂的历史和左宗棠还有牵扯,更佩服左宗棠这个历史人物了。瓷厂已经成为历史了,瓷厂烧制出来的瓷器还在多少人家的餐桌上,我家姐弟现在用的盘子碗都是石嘴山瓷厂的。离开了瓷厂,我和凤梅找到商店每人花7毛钱买个笛子,再买上贴笛子的膜,两人高高兴兴的骑着车子回家,从那时起,老六院后面的大荒滩就是我俩学习吹笛子的快乐天堂。</p> <p class="ql-block"><b>曹桂菊</b>: 六子,那天我写了参观玻璃厂、瓷厂文章后也心血来潮,查看了我家的石嘴山瓷器,还有好些盘子、碗、三件套盖碗、鱼盘,有的底下有落款,有的没有落款,瓷厂已经消失了,这些瓷器把它们留好,也是咱们的一个念想,特别是两个三件套盖碗,我一定会把它们收藏好。</p> <p class="ql-block"><b>邓凤梅</b>: 我家现在也还有好多石嘴山的盘子碗,想想那时候。还真的挺怀念的。桂菊你的记性真好,写的真实。给你点赞。 2022年3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