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p> <p class="ql-block">鱼鳞洲灯塔</p><p class="ql-block">鱼鳞洲耸接云天,策枚登临别有天。怪石回环看不厌,奇峰重叠翠相连。泉流一井清如许,浪击千层势欲颠。海上仙山何处觅?分明此景是神仙。</p> <p class="ql-block">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一曲清歌无误顾。绕梁余韵归何处。尽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p><p class="ql-block">(照片承蒙成都张大姐提供,春分日拍摄于成都人民公园)</p> <p class="ql-block">清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p><p class="ql-block">(照片承蒙成都张大姐提供,春分日拍摄于成都人民公园)</p> <p class="ql-block">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p> <p class="ql-block">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四季瓜果飘香,四季花开不败。</p> <p class="ql-block">山路试登鱼鳞角,一望东方海苍茫。玄鸟呢喃知多少,平分春色又何妨。</p> <p class="ql-block"> 今日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自此,自然界进入惠风和畅,山花烂漫万紫千红、莺飞草长之时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春分日,阳在正东,阴在正西,昼夜平分,冷热均衡,为一年中最好的气候。读过许多描写春分时节有关景色、气候特征的作品,不乏大家的经典之作,最喜欢的是元稹的《春分二月中》: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应季的雨中行走,词人通过看和听,用“雨来”、“云过”、“电影”、“雷声”等词句向人们准确的描述着春分的气候特征,雨过天晴的景色是这样的:连绵起伏连接天际的青翠山峰、阳光透过稀疏错落的枝叶洒满林间的野花绿草之上…一副春机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堂前屋后,燕子绕梁飞舞,呢喃发声,相互说着悄悄话,仿佛在猜测着人们对春分的“人情”。诗词完整的表达了春分的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我认为这首词最高明、最动情最有深意的应该是末尾“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两句。那欲似解的“人情”到底是什么呢?是“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淡淡春愁?是少女怀春的萌动?还是孩子们放飞梦想的期待之情?抑或是农民的春播农耕之情?燕子的呢喃之语说的什么人们听不懂,词人充分利用这一点,给我们构筑了一个完美、多情、幻化的遐想空间。</p><p class="ql-block"> 想必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春分时节踏青赏春的经历,那种美妙的感受令人难忘。用文字记录、有诗词流传下来、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我推崇欧阳修的《春分》: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风和日丽的春分时节,芳春过半,踏青赏游;青梅纤柳,蝴蝶翩翩;秋千,帘幕,飞燕…;动静相宜。读来仿佛时空转换,宛如亲身经历,这种感受令人陶醉。细品此诗词您会发现,其实在如此妙曼的时空踏青赏春的并不是欧阳修本人,而是另有其人。原来六一居士所描写的是别人的感受,怹只是个旁观者。能以观察者的角度写出如此美妙的春分感受,真不愧是诗词大家,值得人钦佩。</p><p class="ql-block"> 时光回到现在,今年春分日我在鱼鳞洲游览。漫步在宁静的海滩上,沙滩松软,岸滩礁石多姿,色彩斑斓;海边的礁石上、浅浅的海水中有诸多垂钓者舞杆甩线;海水中的泳者,岸边沙滩上信步闲庭的游客,嬉戏的孩童…遥望大海深处,海面碧波万顷,小船像棋子一样点缀在平静的海面上,有海鸥飞翔;在海边有一座突兀的岩石岛礁,上面建有一座灯塔,据说该灯塔是北部湾最重要的航标,当然也是东方市的地标建筑,远看岛礁灯塔巍峨屹立,近看礁体四周用铁网紧围。礁体破碎严重,正在加固施工,据说礁体的破碎和当年侵华日军的破坏有关。岛礁无言,静静地记载着那段峥嵘的烽火岁月。回到岸边的带状公园,行走在翠绿葱葱的环境中,绿草埔地如茵,鲜花绚丽摇曳,不知名的鸟儿们在啾啾鸣唱。伴着优美的音乐,穿着五颜六色的人们在起舞、在唱歌…,这是一幅海南特有的春分景象,徜徉其中很是惬意,忽悠间有几只燕子在眼前掠过,呢喃之声回味在耳畔。玄鸟们在说什么?元稹的词句再次从记忆中跃出:玄鸟们说的,欲似解的“人情”里还应该包含燕子们想和人类分享这美妙的春光吧?是应该共同分享,不,我们平分吧。对,平分春色!什么?平分春色?没有这个成语,生编乱造,等着挨老师的尅吧!怎么?秋分可以叫平分秋色,春分叫平分春色就不可以?理论上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春天是可以平分的。真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