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书院瘦金兴趣班课件20220320

花咪鼠

<p class="ql-block">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通过临摹《千字文》对瘦金体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秾芳诗帖》。</p> <p class="ql-block">《秾芳诗帖》是一首五言律诗:</p><p class="ql-block">秾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p><p class="ql-block">零露沾如醉,残霞照似融。</p><p class="ql-block">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p><p class="ql-block">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全能型的文艺皇帝,赵佶书法和绘画足以开宗立派,至于写诗填词,还达不到“绝”的水平,“三绝诗书画”算是略微瘸了一条腿。</p><p class="ql-block">具体到这首《秾芳诗》,水平也很一般,算是四平八稳,表达出一种闲适而惆怅的贵族情调,这与《簪花仕女图》的意境非常相似。据传现存这幅画就是赵佶临摹唐代画家周昉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赵佶其他的作品,如《瑞鹤图》《祥龙石》《五色鹦鹉》的题诗,以及《中秋》《夏日》等诗的风格亦可作如是观,折射出他的出身和审美情趣。</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单独来讨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秾芳诗帖》</span>呢?因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帖</span>是传世所见赵佶书法字迹最大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存世的唯一一幅瘦金大字作品。整幅字宽27.2厘米,长265.9厘米,每个字则近五寸,而《千字文》的字约一寸左右。</p><p class="ql-block">自赵佶创立瘦金一体至今,瘦金作品一般都以小字为主,这是字体的特点决定的。瘦金最直观的特点是什么?就是笔画比其他体的楷书要细很多,甚至很多小楷的笔画都比瘦金的中楷笔画粗,所以它更适合作小字。</p><p class="ql-block">大家知道,一般来说,写大字或写小字,不仅对工具——比如说纸、笔——有不同要求,在笔法上也有所区别。下面我们先通过《千字文》与《秾芳诗帖》<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共有的18个字的</span>对比,来直观地看一下两者的异同:</p> <p class="ql-block">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下,《千字文》末标注的时间是甲申,也就是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这时赵佶只有22岁,他的瘦金体应该还处在初创时期,所以与他之后的作品比起来,《千字文》可能还稍显稚嫩,不那么完美,它与《秾芳诗帖》的差别,既有字体大小造成的,也有一个字体的不同发展时期导致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千字文》和《秾芳诗帖》</span>的共同特点是字体间架开阔,结体偏长,重心多居于字的中上方,左右及下方开张,长画较为舒展,这些特点在瘦金初创时期已经被固定下来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同之处也很明显。整体气质上,《千字文》偏文雅,《秾芳诗帖》偏豪迈。</span>《秾芳诗帖》要比《千字文》成熟,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刚劲挺拔,一气呵成,运笔大都直来直往,干净利落,劲疾如风,多处可见行草般的飞白牵丝,充分体现出瘦金的速度感和力量感。如“难”、“霑”、“似”、“照”、“霞”、“风”等字:</p> <p class="ql-block">因为是大字,笔画不再一味求细,比如“下”“中”的一竖,粗细的变化就不是那么悬殊,显得更加结实。</p> <p class="ql-block">瘦金的书写特点和节点,如藏锋、露锋,连转、提顿等都强化地表现出来。</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举几个最具特色的笔画,具体地谈一谈。</p><p class="ql-block">一、横</p> <p class="ql-block">“翠”“笔”字中的长横是典型的“瘦金式”的横。</p><p class="ql-block">笔锋直切入纸,触纸后顺势而行,中锋,逐渐提笔,至收笔处略向左上方提起而迅速以按笔向右下一顿收住。</p> <p class="ql-block">“一”字由于是单体,需要体量,更加粗壮,反而不那么典型。</p><p class="ql-block">这个长横在许多字中是最重要、最醒目的一笔,类似诗的“诗眼”,是瘦金标志性的笔画之一。</p><p class="ql-block">当然,在同一个字中,可能会有不止一横,这就需要每一横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难”字:</p> <p class="ql-block">右半部上下那两横,可视为上面那个长横的微缩版;</p> <p class="ql-block">“庭”中的长横,弱化了中锋提笔的幅度;</p> <p class="ql-block">“笔”的竹字头的两横是尖锋入纸,逐渐加力直接一顿;</p> <p class="ql-block">“如”左边的一横则去掉了收笔的一顿;</p> <p class="ql-block">“霑”的第一笔,露锋入笔,逐渐铺毫,轻顿收住,短短胖胖的,“青”的前两横也与此类似。</p> <p class="ql-block">另外,我们认真读帖还可以发现,即使在同一字中的两横采用了同一种写法,赵佶也会在行笔的侧重上有所不同。比如“残”字右边的两横,都可以视作长横的微缩版,但长短、粗细以及顿笔的轻重都有细微的差别,从而在和谐中产生变化,避免呆板。</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的是为了避免重复,比如“青”;有的是书写动势的需要,比如“如”。因势利导,字就灵动起来了。</p><p class="ql-block">二、竖</p><p class="ql-block">标准的“瘦金式”竖的写法与横类似,只是方向不同,收笔处略提向左上方,然后向右下顿笔收住。</p><p class="ql-block">竖的变体较横少,一种也是标准竖的微缩版,如“庭”的一竖。</p> <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短竖,直接入笔,力道或渐轻或一致</p><p class="ql-block">大家看下这几个字中的竖的不同处理:</p> <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把竖处理成竖勾的,比如“迷”:</p> <p class="ql-block">三、撇</p> <p class="ql-block">“丹”“风”等字中的这种撇也是瘦金书的标志性笔画之一,有人称之为柳叶撇。写时起笔处多“S”形绞锋落下,尖锋入纸,由轻至重,然后略转侧势提锋收笔。</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笔锋切入,向左下甩出,重起轻收,爽快锋利,被称为匕首撇。比如人字旁的撇一般都是这样写法。</p> <p class="ql-block">再有就是“香“字这种,极细,几乎完全用笔锋完成。</p> <p class="ql-block">四、捺</p> <p class="ql-block">瘦金体的捺很有特色,最明显的特征在首尾处,起如凤头,收如柳叶。有教程讲解的写法是“轻落入笔至三分之二处压锋捻转成柳叶状出笔”,不过我体会不捻笔、全靠提按也可以。</p><p class="ql-block">以上我们列举了几种瘦金最具代表性的笔画,希望大家从中体会瘦金的用笔特点,举一反三。另外瘦金笔画露锋多,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露锋”不能“漏风“,力量要饱满地留在笔画里。</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再说一下笔画中转折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一种是方折,最典型的是“门“”口“字右边的这种:</p> <p class="ql-block">笔锋到方折处向右下倒笔,出方肩后再转锋直下,要干脆劲健。</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横要轻提,之后再压锋形成方折直下。这种在肥体题跋里更常见,很灵动妩媚。大家可以联想一下,国画中写意兰花叶子的转折画法。</p><p class="ql-block">以上我们简要分析了一下《秾芳诗帖》的写法,希望对大家后续的练习有所助益。</p><p class="ql-block">有的同学初期临习效果不够理想,很大程度上就是还没有抓住瘦金的笔画特点,掺杂了一些其他字体的书写痕迹。每个笔画都写得似是而非,字的整体就出入很大了。</p><p class="ql-block">大家临过了《千字文》,对瘦金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但因为字数比较多,可能临过一通后,觉得“水过地皮湿“,真正记住的东西不多,不要紧,这对初学者来说很正常。</p><p class="ql-block">《秾芳诗帖》因为是大字,字的结构和笔画的特征、还有我从第一次课就强调的力量感和速度感,都更加鲜明,字数也不多,大家可以逐字精临,加深对瘦金体的认识。</p><p class="ql-block">同时,我们可以用这种写法来写个小匾额、对联这类需要字型稍大的作品,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因为大家可能还同时在学习其他书体,分给瘦金的练习时间也有限,对瘦金的书写方式一时不太适应。没有关系,多少了解一点,也许某一天就融会贯通了。各个书体之间其实没那么壁垒森严,都是考验我们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还是欢迎大家多多练习、多发自己的作品,有问题提出来,一起讨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