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杂记之漩涡梯田一日游</p><p class="ql-block"> 漩涡梯田之美,人所共知者:春天美在菜花灿烂,夏初美在白水映月,盛夏则是荷香蛙鸣,秋天之美是千层稻浪,冬天则肃寒霜白,油菜碧绿。站在不同的观景台,变化自己的视角,或眼底奔云,脚下层田,公路如带,屋宇俨然;或时花在旁,果实累累,童稚斑白,怡然自得;或翩翩舞蹈,别语呢喃,游客农夫,宾主无间。这是勤劳与天然的结合的美景。美丽的漩涡,春天又来了。</p><p class="ql-block"> 早晨干完活,报备出门。通衢大道,一路之上凤凰山。山顶浓雾缭绕,仿佛大雨滂沱。行车能见度不足三米,车子打着双闪,摸索在盘山公路的悬崖峭壁间。山顶峭风梳骨,奔云滚滚,在自助望远镜前站了一会,啥也看不见。驱车开始下坡,倒挂的浓雾翻过山顶如同瀑布流泻,山下的浓雾又蒸腾上涌,车子行进在瀑布与腾云中,妙不胜言。同行的周老师说,“难怪这里的梯田能修道山顶,水资源太丰富了!”从山顶云层出来之后,就见峭岩与环状梯田相间在沟底次第衍展。衍展的层田盛开着明黄色的菜花。人家的地畔沟边,桃花嫣红,紫薇深紫,李花嫩白,其他杂花乘时得意。很快就进入景区。</p><p class="ql-block"> 景区第一印象是周老师冲口的称赞:“这里人让畔!民风好。”侵邻侵公在很多地方主要表现在公路设施和地畔水沟的的小事情上。这里的人家虽然都建在公路边,大公路水沟通畅,公路界畔分明。人家的院子都与公路地畔等平,车可以在人家的院子里调头错车,这就与很多山区公路边居住的人家有区别。让畔是邻居间不侵占对方田坎地角的互相尊敬与规矩。这个地方层田磊磊,用水的次第,排水的走向,上下地坎之间的维护,地头人行路的宽窄,虽然有祖先旧有规矩,人们依旧守规守矩,成习惯,这就是好民风。</p><p class="ql-block"> 景区的第二印象是教育。景区开发者非常注意景区的教育功能,这是汉阴旋涡梯田美景之美的最美者。在冯家堡展览区,农耕文明教育展厅的九行十八匠,图文并茂;堡寨文化展厅分别介绍漩涡附近的八大堡寨,图文讲解堡寨文化的兴起原因,尤其是战乱、匪事、列强等因素,极有警世教育意义;日常生活厅展示有序的桌椅,等级分明居室,族长出门的排场:马车、便轿、服饰等,说明复原过去的规矩与奢侈。家族议事厅展示古代家族管理制度的历史文化,对于古代宗法制度的图表式说明,简便而快捷的给游览者上一堂生动的伦理兼历史课。寨堡的防御体系,则兼具双重意味,一是历史的财富防御,一是当下百姓的安居乐业。宽大厚实的石头围墙寨堡,与墙外山间散布的楼宇别墅对比之下,教育意义不待言说。</p><p class="ql-block"> 景区的第三印象是感恩。我们在这里游逛了大半天,与当地老百姓交流闲话,不见这里人有怨气或者希望外地游客为他们发声诉说的,倒是听见不少的感恩之说。我们在一个叫做:“健康山庄”的农家乐吃饭。院子干净,门前花草众多,大院子直接和公路相接,院子边的大牌子显示附近景点的距离及方向。我们站在院里时,看见一位妇女正在端菜,六菜一汤。我们以为是游客在吃饭,过一会儿才看见进来了四位干活的农民,他们和农家乐主人一起吃饭,我好奇,就问:“他们干活也在这里包席?”“那不是,他们是帮我干活的。都是乡亲邻居,吃喝不算啥,招待好点是互相的。”接着他又说:“多亏国家投资,路修好了。景区建设也好。从汉阴过来的隧道打通,这里来的人更多。真的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山里人带来这么大的方便。”老板中等个子,衣着朴实,长相憨厚,其自发的感恩感谢真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说好去吴家花屋逛逛。冯家堡是商人起家的农商文化遗存,吴家花屋的耕读起家的农官文化遗存。二个文化遗存都离不开这里的农业。开行到了吴家花屋展览馆前,已经闭馆。几位农妇在广场前闲话,几位游客绕着花屋探窥,真有:“夫子之墙万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宫室之富也”的感叹。</p><p class="ql-block"> 人杰地灵,地灵还需安定的社会。这里民风厚道,知恩感恩,教人育人,来这里游玩的人一定收获满满,振作励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