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手中藏有一枚正面满文,背光版无币文图案的红铜古币。因对满文白痴,不认识它,一直未加以重视。最近整理藏品时才学习知晓,原来是一枚历时400余年前的满文“天命通宝”大样。据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p> <p class="ql-block">另见黄铜阔边大样,有母钱、样钱,均仅见,背穿上有日纹者,珍。</p><p class="ql-block">辽宁泉友冯继钦、吴振强先生在辽宁金融•钱币专辑8, 1991年第8期上撰文《试分后金年号钱版别》,列出图例15展示的一枚直径仅30mm的钱,认为是大钱,并说“仅发现一枚”为珍品。</p> <p class="ql-block"> 查阅史料记载,满文“天命通宝”铜钱为清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在“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铸造。材质有赤铜、黄铜两种;币文有满、汉文两种。 满文又有老满文和新满文之别。</p><p class="ql-block"> 通常的满文钱径在2.7--2.8厘米,重5.464克,外郭不规整,是女真族第一代贷币。径28mm以上者即为大样。大样少见,华谱载一品径29mm者,定为二级钱。</p><p class="ql-block"> 汉文钱径在2.6厘米上下,重4.6--6克,面文真书,直读光背。</p><p class="ql-block"> 老满文的读法由穿左读起,至穿右,再上下读。穿左为"阿甫开依",译为“天”;穿右为“福令阿”,译为“命”;穿上为“罕”,译为“汗王”;穿下为“几哈”,译为“钱”,合译为“天命汗王之钱”,满文读音为:"阿甫开依福令阿罕几哈"。今泉界统称“天命通宝”。</p><p class="ql-block"> 有关老满文和新满文的来源据说如下:</p><p class="ql-block"> 据《满洲实录》载:“时满洲未有文字,文移往来,必须习蒙古字,译蒙古字通之。”努尔哈赤感到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很不方便,于是令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位大臣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以蒙文字母为基础创制本族文字,用蒙古文字母拼写女真语音,创造了满文。这种草创的满文,没有圈点,后人称为“无圈点满文”,又称“老满文”。</p><p class="ql-block"> 此种文字仅通行三十余年,现仅存《满文老档》、《满文木牌》等档案。</p><p class="ql-block"> 后因老满文弊病多,字音易相混,形体不规范,不便学习使用,于天聪六年(1632)太宗又命达海加以改进,在原字母旁增加点或圈,又增补新字母和新拼写形式,史称“新满文”,又称 “有圈点满文”。</p><p class="ql-block"> 由此判定本人的藏品确实是老满文书写,其铸造年代应在1816年-1846年之间后金入关南下”前所铸。</p> <p class="ql-block"> 本藏品来源于东北伊春地区正五黄旗世家老藏家之手。实测直径38.8mm,厚度2.2mm,穿6.5mm,廓1.2mm,外缘5.0mm,重15.06克。</p><p class="ql-block"> 赤铜质,表面似有鎏金。铸工精湛,包浆自然,地章上有细密的结晶颗粒。满文线条细挺,立面挺拔,流畅清晰,转折之间也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毫无含混之处。 穿内壁精修,内廓有锉痕,光背无文字。</p><p class="ql-block">其直径已创纪录地远超30mm,估计是当年的呈样钱币,存世真品,当然更为珍贵!</p><p class="ql-block">新浪泉友劭兄藏有一枚,其币文与我的藏品相似:</p> <p class="ql-block"> “后金入关南下”前所铸的“天命通宝”钱,诸多“钱谱”多有著述。但大样钱脱谱。超大直径的满文天命通宝铜币更是少见!必然具有相当的收藏价值。</p><p class="ql-block"> 据《满汀州收藏》载出的一枚所谓目前仅见,极珍罕,美品。直径 30mm 的“后金努尔哈赤铸天命通宝满文阔缘黄铜样钱”参考价: RMB 20,000-30,000元 成交价 RMB 22,400元。可见是收藏价值。如您也有,当好好保藏之!</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0日撰稿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