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雷锋精神处处传

白水泉

<p class="ql-block">三月的春风吹绿大地,箭竹溪初中开展系列活动,掀起了学习雷锋精神的新高潮。</p><p class="ql-block"> 2月27日,党支部和德育室向全校师生发出“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的倡议,号召全体师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乐于奉献、品德高尚的人。</p><p class="ql-block"> 3月1号,各班主办学习雷锋的黑板报,利用班谈讲雷锋故事,营造氛围;</p><p class="ql-block">3月14日,全校师生观看学雷锋视频,感悟雷锋精神;</p><p class="ql-block">3月15日,落实“学雷锋见行动”,全体师生按照活动方案,开展募捐活动;</p> <p class="ql-block">3月18日进村入户送爱心,20名师生代表用募捐资金购买的生活用品,前往白竹坝、水田坝、金凤村看望困难群众,与此同时还帮助困难群众整理内务、彻底打扫室内外卫生。</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我们身着统一服装,在校门口集合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来到水田坝村屙米洞,慰问重病在床的村民蒋福明。</p> <p class="ql-block">送上用慈善捐款资金购买的爱心礼物,略表绵薄之心。</p> <p class="ql-block">志愿者们不怕累,不怕脏,急忙整理内务,打扫卫生。</p> <p class="ql-block">附近村民介绍,蒋福明勤劳善良,孝老爱亲,是家庭的顶梁柱。大力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修缮羊圈时,不幸从楼顶摔成重伤,经历几次大型手术,几乎花光了积蓄,至今不能起床,要完全恢复健康,还要做几次手术。</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的岳父也病了,仍在住院。</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丈夫都病了,可苦了这位优秀而坚强的女子,作为女儿,孝敬父母;作为妻子,患难与共;作为母亲,操心子女。面对困难,用柔弱的肩膀勇挑重担,为家人撑起一片天。</p> <p class="ql-block">好人必有好报,希望蒋福明早日康复。我们相信,他一定能够站起来!</p> <p class="ql-block">胡有贵老人居住在村级公路边的扶贫房里,我们到达时,他正在菜地里劳动,也是一个闲不住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老人家的环境卫生不是很好,志愿者们帮忙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p> <p class="ql-block">门前有青苔,志愿者们从井里提水清洗。</p> <p class="ql-block">老人行走不便,志愿者不忘帮他的提回饮用水。</p> <p class="ql-block">王永浩是金凤村民,已搬迁到箭竹溪集镇的安置小区,因此他白天在十里之外的黄连基地忙碌,晚上才带着疲劳回到小区的家里。听说我们要去慰问,他丢下紧张的农活随金凤村委回到家里欢迎我们。这是一个普通而温馨的家庭,2019年被评为恩施州最美家庭,央视也报道过他家的感人事迹。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王永浩,我转发澎湃新闻客户端的文章,感受这个最美家庭的价值。</p> <h1><b>敬老孝亲类·王永浩家庭</b></h1><p class="ql-block">三个子女先后夭折,这是命运沉重的打击;年少幼子高烧致疾,这是生活无情的磨难。面对多舛命运,你们用孝道传承,向命运谱写出一首顽强的诗歌;陷入生活泥淖,你们树仁义典范,用生活演绎出一场不屈的话剧。</p><p class="ql-block">王永浩是利川市建南镇1850户贫困户之一,家里极为贫困,为给儿子、妻子治病欠外债18万元。勤劳能吃苦的王永浩从不向贫困低头,看准了发展黄连、贝母的前景,他一头扎根大山,用金融扶贫贷款的10万元作为垫底资金,已发展药材30亩,养了11头牛,整天都在大山里劳作。</p> <p class="ql-block"><b>家风传承,敬老孝亲</b></p><p class="ql-block">王永浩的母亲先后照顾瘫痪在床在公公和丈夫各10多年,一个人拉扯4个孩子长大,孝顺和亲情从小在他心里扎下根。王永浩夫妻俩不但相敬如宾,还与兄长、弟弟及妯娌和谐共处。对于父母,则更是孝敬无比,用孝道将二老养老送终。</p> <p class="ql-block"><b>生活再难,也不轻言放弃</b></p><p class="ql-block">20多年里,王永浩连续遭遇三个孩子先后夭折的不幸,2000年,收养了一名女弃婴,取名王琦琪。幼子王耿三岁时因一场高烧伤累及神经系统,落下智力障碍。为了给孩子治病,夫妻俩四处寻医问药,花光了家里的积蓄。</p> <p class="ql-block">上苍并没有给这个苦难的家庭予以眷顾,厄运再次降临到王永浩家。长期劳累妻子李术英也落下病根,2015年瘫痪在床,先后多次住院手术。王永浩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扶妻子下床,洗脸、刷牙、按摩,然后煮早饭,服侍妻、儿吃完饭后,带上午饭下地里干活,经常忙得很晚才回家。农闲时,他把家里的事安顿好后,就到附近工地打零工。别人不愿干的苦活、重活、脏活他都干,累了就在工地上休息一会,饿了就用干粮充饥。</p> <p class="ql-block"><b>苦难压不垮铮铮铁汉</b></p><p class="ql-block">王永浩与妻子恩爱了34年,他用金融扶贫政策艰苦创业,力争三年内还完外债,治好妻儿的病,送女儿读完大学,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精准扶贫更是为他带来新的希望,王永浩获得贷款十万元,发展生产还可以以奖代补。他还种了近30亩的黄连和贝母,黄连每年一亩有个四五千块钱,一次性收入两三万,价钱好的时候能卖三四万元。王永浩对生活信心满满:“有压力,不过我还是觉得有希望!”</p> 王永浩是个普通的村民,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憨厚朴实,勤劳善良,他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是一笔宝贵。 王主任向志愿者们介绍了王永浩的感人事迹,大家为他不忘初心信守诺言、面对困难永不言弃、勇于担当承担责任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 <p class="ql-block">“感谢老师,你们不辞辛劳关心我;感谢同学们的爱心,希望你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王永浩激动的说。</p> <p class="ql-block">“感谢政府,感谢学校,感谢师生们,你们是我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你们是我重新站起来的动力。你们要认真读书,锻炼身体,有个美好的前途!”王永浩的妻子也说出了肺腑之言。</p> <p class="ql-block">慰问和服务三个村民,大家体验到不同的人生,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激发了热爱祖国极极向上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开展这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我校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优良风貌,师生们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树立起“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的新风尚。</p>

王永浩

志愿者

学雷锋

雷锋精神

扶贫

感谢

生活

妻子

黄连

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