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 李金霞</p><p class="ql-block"> 1、汉山简析</p><p class="ql-block"> 汉山 位于秦、晋、豫金三角腹地,河南省灵宝市故县境内,总面积2190.5公顷。东至枣香峪,西至正南沟,南与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接壤,北至河西村汉山东峰,2013年4月25日正式揭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海拔2413.8米的老鸦岔为河南省第一高峰。</p><p class="ql-block"> 汉山距灵宝市区50公里,南依蜿蜒巍峨的秦岭山脉,脚踩流水潺潺的枣香河畔,陇海铁路、三一〇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在汉山北通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离西岳华山60公里,旅游区位优越。</p><p class="ql-block"> 汉山植物数量繁多,约有144科、780属、2100种。数量众多的森林植被涵盖了水生植被型、落叶阔叶林植被型、常绿针叶阔叶林混生植被型、中高山灌丛植被型、稀树草地植被型等多种类型。森林公园内动物资源丰富,被称为“生物资源的天然宝库”,共有陆栖脊椎动物240余种,其中兽类52种、鸟类158种、爬行类24种、两栖类11种,隶属于27目,73科。公园森林风景资源在数量和丰度上都极为优良。</p><p class="ql-block"> 汉山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王莽撵刘秀传说被省政府首批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地区唐时儒、佛、道三教并立,山内名胜古迹众多,真武大帝的“仙人脚”、鲁班建造的“祖师庙”、诸葛亮临风对弈处、杨四郎奉旨灭佛地等至今留有印迹。“三皇洞”、“三官洞”、“玉皇阁”、“祈雨潭”等古迹保存完好,“一线天”、“通天梯”、“五乳峰”、“吊夫崖”和“汉山石虎”等自然景观惟妙惟肖,“斩龙脉”、“照妖镜”等传说故事引人入胜,令人神往。汉山之巅的大将军松,树龄已逾六百,临空耸立,胸围达2.8米,三个人合抱不严,为中原之最。</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人文资源与汉山的自然生态在品位上构成主从关系,在类型与区位上构成互补关系。众多的历史遗存,使得公园成为豫西少有的融自然与山水,人文与历史与一体的森林旅游区。</p><p class="ql-block"> 每年春夏之际,小溪潺潺,鸟语花香,到处一派生机,是登山觅千年杜鹃的最好时机。老鸦岔比西邻的西岳华山高出约200米。临顶极目,40余平方公里林海尽收眼底,给人以云雾脚下风,一览众山小的仙境之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汉山的传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丽富饶的豫西边陲有一个名曰“河西”的村子,她安静地屹立在秦岭脚下,枣乡河畔。村子南边,有一座雄伟挺拔的大山,那就是享誉古今的历史名山——汉山。</p><p class="ql-block"> 山上云雾迷离,峰峦叠嶂,风光旖旎,实乃修心养性、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汉山也不例外,她以其无数神秘的面纱向世人昭示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烈的宗教气息。</p><p class="ql-block"> 汉山,最壮观的当属汉山极顶。这里是观赏日出、日落的绝妙境地,也是求神拜佛的最好地方。山顶的真武庙和祖师庙相传是鲁班师傅的杰作。整座寺庙全为石块砌筑,不用一砖一瓦,一钉一木,虽已坍塌,但从残垣断壁中仍能看出它的神功。庙门口的“大将军松”四个人合抱不拢。庙后的这座祈雨潭无比神奇,一旦动了它,汉山周围当天就会雷雨交加。笔者老家离汉山很近,舅舅家就就在河西,小时候常跟随大人祈雨。说来也怪,当敲锣打鼓之后,果然降雨。那天,和几位朋友去汉山游玩,我告诉他们谁若搅动这祈雨潭,天空必降雨也。一位友断然不信,遂拿木棍搅动。不料,我们行至山脚下时大雨降至,个个成了落汤鸡。</p><p class="ql-block"> 在《后汉书》的“王莽传”以及《阌乡县志》等诸多文献资料中,都有刘秀在汉山活动的记载。汉山境内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与真武修道、刘秀避难有关的地名、沟名、山名、水名。因此,汉山的传说故事在秦、晋、予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 汉山原名喊山,因真武大帝在山中修炼而得名。相传古代的净乐国太子真武大帝在中条山修道时,其母善胜皇后寻找儿子继位。真武不愿继承皇位,只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他一步跨过黄河,踩陷了这里的一个山头,母亲在黄河北面大声喊叫,引起南岸群山回荡,所以人们称这里为“喊山”。真正得名汉山,则是在我国历史上的东汉之初。</p><p class="ql-block">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用毒酒害死了汉平帝刘衍,自己摄政,称作皇帝,独揽了西汉的政权。他,横征暴敛,诛杀忠良,种种倒行逆施,遭到汉室后裔刘秀的坚决反对。王莽为了消除隐患,便传令诏见刘秀,准备加害于他。刘秀闻风后,连夜骑着一匹枣红马,只身逃出东都洛阳,沿着崤函古道,披星戴月,向西逃命。王莽一听刘秀逃走大喊不妙,此人不除,后患无穷。带着一队兵马穷追不舍。</p><p class="ql-block"> 可怜刘秀被追得筋疲力尽,转身向后一看,天哪!大队人马向他奔来,所过之处尘土飞扬,刀光剑影。此刻行至盘豆驿(今灵宝市故县镇盘东村西部),出村之后该往何处走呢?若走管道追兵一定束手就擒。他灵机一动,勒转马头向南一拐,沿着弯弯曲曲的枣乡河逆流而上,逃进了枣香峪,进入了莽莽大秦岭。突然,他发现头顶盘旋着一只大乌鸦,他走乌鸦走,他停乌鸦停。顾不得多想,扬鞭吆喝道:“枣红马,枣红马,感谢你陪我拼命奔跑。今天若能逃过追兵,来日一定封你为御马。”那枣红马似乎能听懂他的话,跑得越发起劲儿。</p><p class="ql-block"> 跑到一片林子,发现此地无兵追赶,心轻松了许多。翻身下马稍作休息。刚坐定,有个樵夫背着一捆干柴从山沟走过来。他赶紧上前施礼:“这位兄台,此地叫什么名字?”</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真武大帝学道修仙的喊山啊。”哦,原来是神山!</p><p class="ql-block"> 谢过樵夫,他想起刚才进山时的那只乌鸦,这乌鸦许是真武大帝安排为他引路的吧。一定是真武大帝显灵保佑自己,看来,大汉有望啊!日后若夺回江山,定要封诏这座山。(因为当地人称“乌鸦”为“老鸦”,所以这道沟岔就被称为“老鸦岔。”)他在心里暗暗感激是老鸦让他突出重围。</p><p class="ql-block"> 正在刘秀想入非非之时,只见那匹枣红马前蹄乱刨,眼睛似乎都冒出了火星,紧接着又是一阵嘶鸣。刘秀侧耳细听,喊杀声越来越近。他赶快翻身上马,对着大山双手合十,虔诚地说道:“真武大帝,刘秀感动您的保佑,我若逃过此劫,来日为你重塑金身。”说来也神,枣红马似乎找到了一条平安路,半个时辰后来到一个深谷里,消失在漫漫的夜色之中。</p><p class="ql-block"> 再说王莽顺着崤函古道一路追杀,过了盘豆驿却不见黄袍枣红马,猜测刘秀另择它路而逃。赶紧思量,发现南边有一山沟,带着人马顺着枣乡河一路向南搜寻。</p><p class="ql-block"> 莽莽秦岭横亘在中州大地,弯弯枣香盘旋于秦岭之中。王莽入了枣香就开始打听,一打听这“喊山”就有一百道沟岔。他灵机一动,把兵马按10人10马为一组,下令要把这100道沟沟岔岔搜个遍,不信他刘秀有三头六臂,活要见人,死要见尸。</p><p class="ql-block"> 这时,一个士兵发现地下有马蹄印,忙向王莽禀报。王莽一看,好啊,天助我也!这马蹄印一定是刘秀那黄袍枣红马所留。(现在河西村马家岔口处就有几个大马蹄印,这个地方也就以马蹄印为名。)王莽和部下顺着马蹄印一路搜索,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走了两个多时辰,进入一个沟岔,此时已是深夜,黑乎乎一片,树叶铺地,杂草丛生,难辨路径。他暗暗发誓:好你个刘秀,我就不信找不到你!就这一条山沟,谅你插翅也难逃。下令休息一夜,明天继续寻找。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躺下就呼呼大睡,一霎时只听见呼噜震天。</p><p class="ql-block"> 刘秀哪敢歇息,一路奔跑。只觉得口渴难忍,可这里哪有水啊!他只好自言自语道:“真武大帝,您若在天有灵,请给我指点一下水源吧。”说吧仰头望天,跪倒祭拜。那枣红马听懂了主人的意思,前蹄在山石上乱刨,刨了一会儿,地上果然冒出一股清泉。刘秀见状大呼:“天不灭我!”捧水就喝,喝足后上马继续前行。(河西村南的马家岔口的马蹄印原有泉水,人们一直称它为“马刨泉”。这泉水遇旱不枯,遇涝不盈,四季常流。)</p><p class="ql-block"> 枣红马刨泉的声音惊醒了王莽,他立刻起来循声寻找枣红马和刘秀。士兵们忽然被湿漉漉的水惊醒,王莽立刻下令:快,刘秀肯定就在这里,我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大家一定要为朕尽忠。抓住活的,奖黄金百两,官升三级;抓住死的,奖黄金五十两,官升两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士兵们又是一阵仔细搜索。突然有人大喊:“快看,枣红马……刘秀!”大家定睛一看,果然是刘秀骑着马在山涧奔跑。一士兵立功心切,急忙搭箭拉弓,正好射中枣红马的后腿,马即刻卧倒,刘秀摔在马下,那士兵又要搭箭,王莽喝住说要抓活的。</p><p class="ql-block"> 再说刘秀摔下马就地一滚,被一块石头绊住,向前一看:好怕怕,这是一个深渊啊!他眼睛一闭:天要灭我,前是深渊,后有追兵,哪有我刘秀的活路。我死可以,但不能灭我大汉。我身上的汉室黄袍要留下,我赤身而去。于是,他脱下黄袍,双眼一闭,纵身下跳。此时,一股旋风刮来,黄袍刮至沟底,挂在一课树梢上,随风飘扬,甚是耀眼。</p><p class="ql-block"> 王莽带人追过来一看是深渊,又见黄袍落到沟底,心想这刘秀一定是跳崖而亡了。但他还不死心,让士兵绕到沟底找尸首。</p><p class="ql-block"> 话说刘秀跳下时觉得有一双大手接住了自己,恍惚中他看到了真武大帝。当他睁开眼睛时却发现自己架在一棵树杈上,旁边正好有一堆杂草,掀开杂草里面却是一个窑洞。他赶紧爬了进去。这窑洞不大不小,正好容纳下他。外边王莽大声喊叫:“勇士们,死要见尸,活要见人!”他躲在窑洞里听得一清二楚却不敢喘气。心中暗暗祈祷: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喊山呀喊山,你们只要帮我逃过这场劫难,我刘秀如能登基,一定封喊山为汉室之山,为真武塑造金身。说完屏住呼吸等待命运……</p><p class="ql-block"> 王莽带人寻找,山下大雾弥天,不能辨认任何东西,好久也没有点滴收获,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 刘秀经过传奇般的围追堵截和拼死躲逃,终于躲过了这场劫难。公元前25年,刘秀登基立了东汉王朝,为了感念喊山的救驾之功,亲自颁发诏令,封阌乡县的“喊山”为“汉山”,意寓汉室之山也。</p><p class="ql-block"> 在这陡峭的绝壁之上,修筑了一座山寨。这座镶嵌在白云之中的山寨叫“四郎寨”。相传宋时,有一伙恶人在此占山为王。他们抢占民女,劣迹斑斑,当地百姓身受其害。因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多次攻打都无功而返。大宋名将杨四郎闻讯后,主动请缨,带领宋家军一举攻破山寨剿灭了土匪。这个为民除害、除暴安良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人们便改称这座山寨为四郎寨。</p><p class="ql-block"> 河西的五里村,从古到今地图上都有这个名字。这名字也是刘秀遇难时被一片大雾罩住,听人说这里叫“雾里存”。后来刘秀大悟“雾里存,雾里存,是老天不灭我才让大雾救我啊!”后来这里住了人家,才叫“五里村。”五里村人在村头盖有三间大庙。庙里敬奉的是娥皇女英,人称“娘娘庙。”</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汉山的传说故事和历史印痕在岁月的长河中被人们不断演绎着。在汉山沿途不足50平方公里的山岭沟壑中,修了祖师庙、真武庙、瓦罐庙、青龙寺、白龙寺、铁脚寺、鸡笼庵、百石庵、玉皇洞、三观洞等数十座寺庙道观,形成了“七寺八庵九道观,四十里竹林不见天”的人文景观。这座道教名山,也因佛教与儒教的融入,成为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而声名雀起,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近十几年来,河西村两委多次组织村中老人开座谈会,抢救、搜集整理汉山的传说故事,并请有关专家学者前来指导工作,他们为挖掘、整理汉山民间传统文化付出了大量心血。关于汉山的书籍、影视作品、乡土教材等文字资料相继问世。如今,汉山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故事已被河南省首批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继函谷关景区之后,我市第二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相信智慧的灵宝人一定会以汉山为品牌打造适宜的文化产业,为构造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此文作于2017年7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