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借用唐弢先生的“琐忆”,补录一段回不去的的快乐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题记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八〇后发的“抖音”“快手”,发现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学校,模样大致相同。正如我的初中——常家坪中学,地处偏僻农村的偏僻地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历史并不悠久,却人才辈出有着非常包容和惬意的文化氛围的乡村学校,(并不起眼的一所乡村学校曾孕育出通渭仅有的两个中国科学院院士)。进入古老的歇顶式木质校门,是一条甬道,甬路两侧,几排整齐的土墙青砖瓦房教室,甬道尽头是一个很大的台阶,台阶上面是一排教师宿舍(后来改建成教学楼),台阶下面甬道两侧是两个红砖砌成的花园,花园里花草很多,印象最深的是甬道旁的花园角落处有两棵对称的弯弯的垂柳和两棵很大的牡丹花,这里是学校里最怡人的风景,有一个很美的名字——中南海。前排教室的前面栽种着并不高大但很密的白杨,稍微远一点的学校围墙下面是一棵棵很粗的柳树,这些树下面都是一个个晨读的身影。操场除了一两副木制篮球架之外,其他都是原生态的名副其实的草场。篮筐下经常被碾踩,光秃秃的一片;跑操踩出的跑道上,偶有几丛野草坚强地匍匐着,如果从空中看,所谓的跑道就是一个不规则的圆圈。至于操场的其他地方,野草萋萋。雨季到来时,操场更是水湾浅浅,水草青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条件简陋,但校园生活却充满快乐。没有写不完的作业,也没有考不完的试。即便考试不好,回家也不会面对家长的疾风暴雨。农村孩子,多数都是放养的。地里的农活,父母一天到晚都忙不完,哪有时间顾得上孩子的学习。因为他们知道,绝大多数孩子念完初中还得回到祖祖辈辈劳作的土地上,接过代代相传、木柄都被手磨得光滑锃亮的农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偶有一句说教,就是在田间累得挺不直腰的时候,唠叨几句类似“地里的活不好干,书要好好念”“能像谁家谁一样吃公家饭就好了”之类的话。所以,那时候父母眼里的孩子,就像撒满山坡随便撒欢儿吃草的羊,勤奋一些的,在青草地使劲吃饱肚子,肚子填得滚滚圆圆;那些偷懒贪玩的,只能在傍晚归圈的时候,冷不丁地窜出羊队,啃几口路边被践踏的老草,又在牧羊人的吆喝中急急忙忙撤回,夜深羊静之时,独自聆听肚子咕咕叫的声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候,经常期待的就是周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学校的老师,有公办的,也有民办的,公办的多,民办的少。每逢周末,民办老师就急忙往家赶,帮助家人打理地里的农活。公办老师,也多是相邻村镇的,周末也少有留在学校的。那时学校还附设了中医学中专班,中医班的学生也有比较远的,远一点的有邻近县的,周末基本待在学校。于是,一到周末,整个校园也不怎么空荡荡,反而快乐起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九十年代,南海边上的那个圈画了没几年,偏远的农村还是很穷。仓廪实而知礼节,穷,就意味着事多。平时谁家丢鸡丢狗的,秋收地里丢个十穗八穗苞米和洋芋的,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学校处在村子中间,值周老师就安排村子附近的男生周末在学校待着,负责巡逻校园,称之为护校。说真的,梁上君子基本上不会光顾除了几本书什么都没有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护校这个活,大家还是比较乐意干。因为可以凑在一起自由地玩,当空旷的操场上没人和你抢地盘的时候,篮球怎么玩都行,那是多么的开心;那时候,娱乐方式也比较匮乏,打乒乓球就是比较流行的大众娱乐工具。参与的人可以多,玩的花样也不少。特别是人多的时候,胜者留,败者下,大家轮流上场,玩得不亦乐乎。输了的,惩罚巡逻一次校园。当然有时玩玩扑克,下下象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常坪初中的生活似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时而欢快的奔流,时而泛起一朵朵晶莹的浪花,在无声的岁月中为我点缀了一幅幅人生画面,最使我欣喜和充实的是那每天放学后的空闲时间和晚上的自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没有双减,放学是比较早的,近处的学生回家后还能帮大人干一会农活,最回味的是那放学哨后,陆陆续续飘来的各种声音,中医班学生的竹笛声,时高时低的流行歌曲声,老师房间的乐器声,打球吆喝声……时而还有那忽高忽低的喝酒的划拳声,伴着那住校生煤油炉上浓浓饭香,让人特别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校近村的学生,放学后早早吃过晚饭,就作伴陆陆续续回到学校。人差不多到齐以后,如果天气尚早,就先去操场打一会篮球,直到大汗淋漓,光线昏暗。然后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到水窖旁边打一桶水,洗一把脸,消一消汗。然后回教室自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时候,上自习会突然停电,那就需要煤油灯上场了。这种灯具,现在已很少见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顺便说一下,那个年代,电力还特别紧张。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们村是全县最迟通电的。停电,是常有的事。考虑到正常生活的需要,家家都还保留原来的煤油灯。学校为了保证学生晚自习正常的学习(当然,有时候停电赶上下雨就会提前放学),要求每个同学还都准备一盏小煤油灯,以备不时之需。制作小煤油灯,可以就地取材,用墨水瓶充当油库,瓶盖当绝缘门,用铁皮卷一细筒,撕一条破布捻成灯芯,自下而上破门而出,一盏油灯就做成了。墨水瓶做油库的好处是,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油量的多少,随时加油而不至于突然油枯灯灭。如果某天晚上燃烧时间长了,灯芯顶端便会出现一个漂亮的灯花。对于女生,可能会欣赏一会儿;对于男生,多数就用圆规或者小刀把它拨弄掉。如果学习特别投入,有时候脑袋不自觉地前倾,一不小心,头发吱啦一声,那是飞蛾扑火的模拟现场。一个晚上的灯前学习,还有一个收获——鼻腔内被熏了一层淡淡的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次打篮球或者玩象棋扑克,总有几个在教室或柳树下努力吃草的“羊”,背书,写作业,目不窥园。如果实在缺人,就勉为其难,临时充个人手;一旦有人围观,就立刻退场,继续吃草去了。年少不懂未来事,当年努力吃草的羊,从初中到高中或中专,或大学,一路前进,衣食无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灯火阑珊,铃响课下。有人敢做最后一道习题,有人赶回宿舍忙着整理“床铺”,准备就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九十年代,学校住宿条件也很差,学校西北高处有一排土墙青瓦宿舍,宿舍很小,一个房间三张单人木板床,住七八个人,木板用红砖撑起,上面再铺上褥子、被子,就成了农村版的席梦思。为了节约资源,充分利用空间,一般铺成通铺,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抱团取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住宿条件的简陋,决定了卫生状况也不会很好。当年生活在农村的八零后,应该还记得一种叫“虱子”的小虫。这种小虫现在早已绝迹,今天的孩子恐怕对这个名字都很陌生。这种小虫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强,很多人和它打过交道。它经常躲藏在衣服、被褥的缝隙中、头发中。所以,只要一有太阳,被褥就抱到外面嗮一下,但每次都还是被小虫缠身,住校生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换洗衣服,用各种方法消灭这外来物种。(上了岁数的人可以回忆一下,在此就不让大家倒胃口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铺好床,熄了灯,聊着天,不知不觉地就进入睡眠状态。如果赶在冬天,外面北风呼呼,小股冷风从窗缝飕飕钻入,那就只好多压几床被,蒙头缩脚,老老实实做一回缩头乌龟,度过寒冷的一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岁月是风,往事如烟。风把八〇后吹向了不惑之年,曾经消散的烟却一团团地在记忆的天空重新凝聚。条件苦一些,快乐多一些;压力不大,更谈不上抑郁,在被体罚中(那个时候,哪个孩子尤其是男生没被体罚过?)天真健康地学习,尽管很多人很多时候成绩很糟糕;没有各种家长签字,也没有完成各种app关注。今天的孩子不懂彼时物质生活的匮乏,但他们也不会再拥有那代人的快乐。因为风是流动的,烟却是风的跟屁虫。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