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兰州市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是一座历史十分悠久的城市,在秦代时期兰州地属陇西郡,西汉时期属于天水郡。兰州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地处我国陆地版图的几何中心附近,自古以来就是东部地区与西北地区,乃至中亚和欧洲地区陆地交通的要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地处两山夹一河的地理位置,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城市只能是沿黄河岸边发展,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是我国东西向铁路大动脉“陇海兰新线”的重要节点,此外还有包兰线、兰青线等铁路,兰渝高铁、兰十高铁、兰成高铁和兰新高铁正在建中,兰州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现将兰州旅游攻略——最值得看的二十八个景点整理如下:</p> <p class="ql-block">一、甘肃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甘肃省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是甘肃省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建于1956年,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1.3万多平方米。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甘肃省博物馆已经成为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先后被评选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底,甘肃省博物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2018年10月,命名为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奔马”是众所周知的中国旅游的标志,也称“马踏飞燕”,为东汉时期的铸铜艺术品,现寓意一日千里,马到成功。甘肃省博物馆因有着35万余件收藏品而备受瞩目,更因为“马踏飞燕”吸引着众多的游客。目前甘肃省博物馆分为“甘肃彩陶”、“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古生物化石”三个常设主题展览,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等,都有丰富的收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郭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郭琳</p> <p class="ql-block">二、兰州黄河铁桥,</p><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兰州黄河铁桥竣工通行。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始称“中山桥”。</p><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铁桥为四墩五孔,每孔跨径45.9米。上部结构为梯形穿式钢桁架,每一跨都是超静定结构组成桁架体系,有竖向钢架划分成五个长方形。桥长233.5米,总宽8.36米。兰州黄河铁桥作为一个交通结构工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洋务运动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流派、特征。兰州黄河铁桥是中国近代史上兰州市、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这一特殊的建设背景及建设年代使兰州黄河铁桥变成了研究近代历史的钥匙,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同时,桥梁所需物资的运输过程也创造了近代运输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兰州黄河铁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12日,入选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宣部主办“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郭琳</p> <p class="ql-block">三、白塔山公园</p><p class="ql-block">白塔山公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北部,因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该寺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寺平面呈长方形,白塔居中,塔身为八面七级,高约十七米,上有绿顶,下有圆基,通体洁白,挺拔秀丽。塔南是三大寺楼,北面是准提菩萨殿,东西各有配殿数间。登白塔山顶,可俯视兰州市容,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显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白塔与黄河上的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画面,成为兰州市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四、黄河母亲雕像</p><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雕像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黄河母亲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婴儿”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五、兰州水车博览园</p><p class="ql-block">兰州水车博览园位于黄河南岸的滨河东路上,在中山桥的东侧约2.6km。兰州水车历史悠久,是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兰州水车博览园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而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再现了50多年前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车溪水车博物馆实地集中展现了中国2000多年来经常使用的两大类16种水车。水车分类:桔槔、水碓、翻车、脚踏翻车、牛转翻车、水转翻车、机汲、拔车、风力水车、筒车、高转筒车、卫转筒车、水碾。</p> <p class="ql-block">六、兰州龙源公园</p><p class="ql-block">兰州龙源公园处在南北滨河路之间,与黄河水相邻,占地20亩,东西长300米,南北最宽处60米,于2002年3月28日正式开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龙”为主题的主题公园,</span>2006年3月18日正式向社会开放。</p><p class="ql-block">兰州龙源是对“龙图腾”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以一个独特的形神兼备的汉字书法“龙”为龙源主题雕塑,是集雕塑、文化、历史、园林于一身的园林景观,构思巧妙,设计精良,布局合理,耐人寻味,是我市园林水平的典范。龙源公园的总体布局为两部分,一是主题工程——龙园雕塑。二是相关工程,围绕主题雕塑,辅以龙文化内涵的9个方面景观,如龙文、龙诗、龙图腾、龙字书法、龙成语、龙生九子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何保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郭琳</p> <p class="ql-block">七、兰州牛肉面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兰州牛肉面博物馆位于北滨河路中段,占地面积5000平方,由牛肉面历史展览区、牛肉面创始人在民国初年第一家牛肉面馆场景再现区、牛肉面演变发展区、文创和旅游接待区、牛肉面体验区、餐饮服务区及大型铜雕等组成。</p><p class="ql-block">马路边大型铜雕拉面者、博物馆正门前巨型铜大碗“大碗传奇”、门前再现牛肉面创始人马保子早期沿街挑担卖“热锅子面”的铜质组雕……走进博物馆,从金黄的小麦到老灶台、旧风箱,以及锅碗瓢盆、调料等有关牛肉面的家什样样俱全,向游客讲述着牛肉面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建这家牛肉面博物馆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牛肉面的历史,传承发扬传统饮食文化,进一步助推牛肉面产业发展。”牛肉面博物馆负责人马有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兰州牛肉面博物馆是国内首个牛肉面专业博物馆,博物馆将在征求、采纳社会各界建议的基础上,不断升级改造,让兰州牛肉面博物馆成为黄河之滨一张旅游“新名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郭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郭琳</p> <p class="ql-block">八、兰州五泉山公园</p><p class="ql-block">五泉山公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000余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园内丘壑起伏,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庙宇建筑依山就势,廊阁相连,错落有致。</p><p class="ql-block">五泉山于1955年辟为公园,现已成为兰州人休闲旅游的首选去处,也是来兰游客值得一游的理想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郭琳</p> <p class="ql-block">九、兰州正宁路夜市</p><p class="ql-block">兰州正宁路小吃夜市位于双城门到南关十字的庆阳路的南端,整条小吃街大概有 200 米左右,主要是一些北方的小吃,大概有 20多种,主要都是炸,烤,炒,煮,之类的,例如:油炸洋芋,各式烧烤,烤羊肉,烤鱼,烤鱿鱼,山东煎饼,炒海鲜,炒面,鸡蛋醪糟,酸汤饺子,兰州凉皮,陕西擀面皮,腊肉夹馍等。</p> <p class="ql-block">十、兰州大学</p><p class="ql-block">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985)。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1954年开始研究生教育;2001年,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p> <p class="ql-block">十一、《读者》杂志社</p><p class="ql-block">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在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街道城区读者大道568号。《读者》创刊于1981年,是由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综合类文摘杂志。1980年12月,甘肃人民出版社成立丛刊编辑部,胡亚权和郑元绪正式开始此项工作。在一间大约6平方米的小屋里,开始筹备《读者文摘》杂志。</p><p class="ql-block">2006年1月18日,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暨挂牌仪式在宁卧庄宾馆隆重举行。这是甘肃省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读者出版集团也是甘肃省文化事业单位“转企”的第一家,是甘肃省出版业向产业化迈进的关键一步。《读者》杂志主要刊登其他报刊、书籍已发表的精彩文章,刊登的文章涉及到文学、艺术、评论、故事,联系生活的科普小品、心理咨询。《读者》杂志的读者对象以社会各界群众、青年和知识界为主。截至2019年8月,《读者》编辑部有责任编辑1人、编辑3人、美术编辑1人、制版1人。</p> <p class="ql-block">《读者》杂志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卷首语、文苑、社会之窗、人物、杂谈随感、青年一代、人生之旅、人世间、在国外、风情录、知识窗、生活之友、心理人生、经营之道、趣闻轶事等等。</p><p class="ql-block">《读者》杂志主要刊登其他报刊、书籍已发表的精彩文章,刊登的文章涉及到文学、艺术、评论、故事,联系生活的科普小品、心理咨询。</p><p class="ql-block">《读者》杂志的读者对象以社会各界群众、青年和知识界为主。</p> <p class="ql-block">十二、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甘南路700号,是甘肃省唯一一家抗战纪念馆。八路军兰州办事处1937年5月设立,1943年11月撤回延安,历时六年。期间,在党代表谢觉哉、处长彭加伦、伍修权等同志领导下,在开展营救被俘流落的红军西路军将士、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同苏联外交代表处和军事代表处的联系、接待我党往返苏联人员、转运抗战物资、输送进步青年到延安、指导中共甘肃工委开展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十三、兰铁泵站</p><p class="ql-block">兰铁泵站建于上世纪末,主要为原兰州铁路局提供水源。2008年兰铁局使用自来水后,该泵站被废弃。在打造黄河风情线大景区过程中,兰州市将泵站改造为观景亭,连通滨河漫步道和人行道,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十四、兰州西湖公园</p><p class="ql-block">兰州西湖公园位于七里河东侧,西津东路与滨河中路之间,原系明肃王府园林,名曰“西园”,几经战火,1880年,总督杨昌俊由浙调甘,再次重建,为寓不忘乡土之意,改名为“小西湖”,号称兰州古八景之一,又名“莲池夜月”。由于历史变迁,原“小西湖”园林已无法恢复。1982年,兰州市委、市政府为恢复古文化遗址,均衡城市绿地,修建具有地方传统风格的综合性游憩公园——小西湖公园。公园总占地面积224.26亩。现已建成湖面70亩,绿地85亩,道路广场及组景建筑25亩。公园的修建力求按原“小西湖”的布局,侧重突出江面园林风貌,开创“借景九洲,倚临黄河,湖光山色,殿阁掩映”的景观,既现北国地方风格,又效江南水乡秀美。全园以水景取胜,整个湖面大小不等、聚散有致,分为东侧、中湖、西湖和旭岛琼瑶内的莲荡池四个水面。湖面以东是大面积的草坪,植物造景以及可调式大型水幕彩灯喷泉;以北则为游览休息区,有蔷薇花墙、贺兰菊园、月季花圃、竹林、柏树台等多处花木景点,湖岸柳浪闻莺,游人纳凉垂钓、泛舟湖上,组景建筑金银交柯、华月山清、揽秀楼、柳荫馆、翠艺馆则在绿树与碧波辉映下,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旭岛、水榭式建筑卧波浪、螺亭是游人品茗赏景、赋诗作画的绝好去处。 在公园西部建成了现代化8000平方米露天游泳池,分为深水池,浅水池和儿童戏水池三部分,陆地种植草皮,没置桌凳,可供游人休息娱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杨文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杨文莉</p> <p class="ql-block">十五、兰州西固金城公园</p><p class="ql-block">金城公园是甘肃兰州一座建立了三十多年的城市公园,免费对城市内的居民还有游客进行开放。公园在建设之处叫做西固公园,公园内有着一处宽阔的人工湖,夏季乐意游湖、冬季可以滑冰,还有有840平方米的彩色电子音乐喷泉,还有独具西方风格的西班牙建筑群——碧波世界,占地1800平方米。游乐园内有各种游乐设施,如大型游乐设施、碰碰车、小型跑车、高海拔自行车、飞行椅、豪华旋转木马等,供广大游客享受娱乐。西固公园是金城公园的前身,建于20世纪80年代。30多年来,它一直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也见证了兰州发展的辉煌历史。2022年年初,西固区金城公园圆满完成全市星级公园创建工作,获评“兰州市四星级公园”。</p> <p class="ql-block">十六、兰州三台阁</p><p class="ql-block">三台阁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山之巅,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现存建筑1983年由兰州市政府出资重建。</p><p class="ql-block">三台阁始建于元朝,二次重建则是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建时完全按照《史记·集解》“魁下六星两两相比曰三台”的天象理念为建筑格局,即筑三个墩台,在中台上立重阁,由此始称为 “三台阁”。</p><p class="ql-block">十年后,即乾隆四十六年,循化苏四十三率撒拉族及清军围攻兰州,三台阁“毁于兵焚”。第三次重建是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陕甘总督杨遇春“因世民请,捐俸建”。到清穆宗同治四年 (1865年),三台阁“再毁于兵火”。第四次重建是民国七年 (1818年),兰州各界士绅倡议集资复建,年末竣工,岂料仅二年,即民国九年(1920年12月16日),甘肃宁夏交界处隆德、固原一带发生8.5 级大地震,涉及兰州,“震坏其第三层楼,逾年全楼尽倾”。第五次重建是在1983年,经过一年努力,利用仅存中台残垒,外裹青砖,上建重楼,终使这座历史文化名胜以部分再现雄姿。至此,有六百多年历史的三台阁,历经五毁六建,巍然屹立在皋兰山顶,成为观赏兰州市容市貌的绝佳胜地。</p><p class="ql-block">2020年3月,城关区出资415万元,对三台阁展开整体修缮工作,于同年9月26日竣工,位于皋兰山之巅的兰州地标性建筑三台阁以全新的面貌亮相。</p> <p class="ql-block">十七、兰州银滩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位于兰州黄河百里风情线银滩大桥安宁端两侧黄河湿地内,总规划面积53.8万平方米,实际利用面积28.64万平方米,其中湖体、水域面积5.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0.688万平方米,分两期进行建设。</p><p class="ql-block">目前一期已建成,并已向社会开放。二期工程主要是在河堤之上建设华夏始祖园和一条长约2000米的观景长廊及以雕塑小品为主的浮雕景观墙。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一期主要由“四湖(候鸟湖、鱼跃湖、玉洁湖、水禽湖)、一水(3000米水系)、一道(2000米木栈道)”构成,是甘肃省惟一的黄河湿地公园。2010年4月,兰州市对银滩湿地公园 “华夏始祖园”伏羲女娲像大型主题雕塑征集设计方案。为传承甘肃省特有的黄河古象、大地湾遗址、彩陶文明、伏羲文化等历史文脉,弘扬祭祖文</p><p class="ql-block">化,提升城市品质与内涵,拟在北滨河路以南、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一期</p><p class="ql-block">堤坝以北长约600米、宽约60~100米不等的城市绿化带内建设“华夏始祖园”主题文化公园。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二期工程主要是在河堤之上建设和一条长约2000米的观景长廊及以雕塑小品为主的浮雕景观墙。</p> <p class="ql-block">十八、兰州雁滩公园</p><p class="ql-block">雁滩公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东北隅,原是黄河中的十八个沙岛,因早年常有大雁在此栖息而得名。1958年修筑成20公里的环滩大坝和柏油马路,穿过黄河滩上支流三条,河滩乃与市区连成一体,园内辟有人工湖。后辟为雁滩公园、游泳池,为兰州的游览胜地之一。雁滩公园是一处以湖光水色、花草果木而著称的田园式公园。</p><p class="ql-block">建国后,雁滩经过规划,不断得到改造。20公里的环滩大坝和柏油马路,与市区连成一片。滩上开辟雁滩公园和游泳池。在公园建设中,人们填平沼泽、水洼,挖掘了长700米、宽80米的人工湖,湖边高堤上修建了长厅。渠水从厅前流过,清风习习,凉爽宜人。湖四周植有各种树木,枝条飘摆,倒映水中,波动影移,情趣盎然。湖中备有各式游船,供游人泛舟。湖的北面,设有图书馆、阅览室、茶园、小卖部和花房,陈设典雅。湖东边的游泳池,每当盛夏秋初,招徐更多的游人,热闹非常。 现在,雁滩公园正以十倍于今的规模进行扩建。雁滩公园南湖区正以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出现在游人面前。</p><p class="ql-block">兰州雁滩公园的五泉书院,始建于清嘉庆24年(公元1819年),在兰州地方文化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官学性质的教育机构,它与省立兰山、求古和县立皋兰书院并称兰州四大书院,且是其中唯一保留至今的文物遗存。其原址位于兰州市城关区贤后街,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重建后的五泉书院大门、倒座、讲座、讲堂、退省斋、明道厅、图书馆等7个跨院错落有致,保持了其原有建筑风格与基本内涵。</p> <p class="ql-block">十九、兰州黄河楼</p><p class="ql-block">黄河第一楼——黄河楼项目选址位于黄河兰州段大拐弯处的七里河区马滩开发区原兰州市政公司商砼站,毗邻马滩兰州老街,南靠南滨河路,北临黄河,与北滨河路黄河人文始祖园隔河相望。黄河楼项目选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设计方案。根据该方案,黄河楼分地下停车场、裙房、主楼等3个部分,地面建筑高度为93.39米,共16层。其中,地下停车场设255个车位,裙房为2层,主楼为明七暗六的塔式结构。</p><p class="ql-block">黄河楼建设项目位于七里河区市政公司采沙场,毗邻兰州老街,北面黄河,南临南滨河西路,北与兰州华夏人文始祖园隔河相望。该地段位于银滩大桥西侧约1公里处的黄河南岸边。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64018平方米,呈不规则带状分布,东西向长约600米,南北最宽处约90米。总建筑面积75503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古戍依重险,高楼接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这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题金城临河驿楼》中,描写兰州城外位于白塔山下临河驿楼的诗句。甘肃省诗词学会会长张克复介绍,据唐诗及大量史料记载,古代兰州早在唐朝前期,在黄河边上就有一座雄伟的黄河楼,大诗人岑参、高适在路过兰州时,在黄河楼上曾留下了壮美的诗篇,脍炙人口,传承千古,以致今天还为人们所传诵。黄河楼一直延续到明清。据悉,黄河楼建设项目已由兰州市发改委批准建设,已具备招标条件,中海建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受兰州市城乡建设局委托,对该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进行国内公开招标。</p><p class="ql-block">黄河楼重建是兰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发的重中之重。作为兰州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龙头项目,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节点景观。兰州市委市政府表示,黄河楼建设,既要满足功能需要,又要起到产业带动作用;既要依山傍水,地质条件好,又要方便群众,贴近百姓。要以全新的理念将黄河楼景区构筑成山、河、楼一体的大文化景观,使之成为兰州地标和山水名楼。</p><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第一楼将参照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的规模和气势,博采天下名楼之长规划建设,集文化展示、观光、旅游、游乐、饮食、民俗体验以及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建成后使之成为万里黄河第一楼,成为弘扬黄河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和黄河景观的地标,从建设文化产品链条的整体思路出发进行规划。将各条线贯穿,提供一个能够从高处把两山一河景观尽收眼底,具有鲜明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多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化地标,从而全面展示兰州作为黄河之都的风采和地位。</p><p class="ql-block">恢复重建黄河楼项目将以该楼为中心,依河临城打造黄河楼景区,带动商业文化区,与黄河楼配套的工程也将同步打造。同时,兰州将围绕该项目依河两翼延伸打造黄河文化长廊,通过诗词、书法、雕塑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龙文化、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力求在修建的同时,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二十、兰州深安黄河大桥</p><p class="ql-block">深安黄河大桥(Shen’an Yellow River Bridge)是中国甘肃省兰州市境内连接西固区与安宁区的过河通道,位于黄河水道之上。</p><p class="ql-block">深安黄河大桥于2010年9月23日举行奠基仪式;2011年11月25日动工兴建;于2014年9月30日通车运营。</p><p class="ql-block">深安黄河大桥南起西固东路,上跨黄河水道,北至银安路西段;线路全长1.32千米,主桥长156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为50千米/小时;项目总投资69511.43万元人民币。</p><p class="ql-block">深安黄河大桥采用蝶形拱“展翅”的桥型方案。该方案立意为兰州的飞速发展,富裕古老拱桥形式以新的造型,展现腾飞的动势。空间的拱肋曲面象征着腾飞的双翼,充满着时代气息;倾斜的调岗将人们的时限引向中央球体;整个结构又富有凝聚力与向心力,从侧面看去,深安大桥似张开的翅膀,宛如一只“蝴蝶”停驻在黄河上,欲乘着发展的东方,与兰州一起展翅飞翔。</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兰州榆中兴隆山</p><p class="ql-block">兴隆山是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自然森林保护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p><p class="ql-block">栖云山因清代高道刘一明的《栖云笔记》而闻名天下,刘一明(公元1734--1821),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曲沃县(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也是继王重阳、王常月后的乾隆嘉庆年间全真龙门派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精通内丹、《易》学,兼通医理,撰著有《周易阐真》《悟真阐幽》《修真辨难》《象言破疑》《修真九要》《阴符经》注等,以发挥内丹之道,后被辑为《道书十二种》,流传颇广,为清代内丹学一大家。又撰有《道德经会要》、《心经解蕴》、《金丹口诀》、《栖云笔记》,及医书《经验杂方》、《经验奇方》、《眼科启蒙》、《杂疫症治》、《沙胀眼科》等行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榆中县爱摄影学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榆中县爱摄影学会</p> <p class="ql-block">二十二、兰州西固达川三江口</p><p class="ql-block">达川三江口旅游休闲度假景区位于兰州市西固区西部的达川乡湟水河汇入黄河的三角地带区域。达川距离西固中心城区34公里,位于八盘峡库区。2009年被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旅游局、兰州日报社评为“兰州十大美丽乡村”。达川乡田园、温地风光最美丽迷人的地方称为“三江口”,因黄河、湟水河、大通河交汇而得名。三江口黄河沿岸大片温地,芦苇丛生,满目苍绿,河心鸟岛水鸟嬉戏觅食,怡然自得。岸上千亩枣园,枣花馨香扑鼻,红枣脆甜爽口,金黄的油菜花,葱绿的麦田,蝴蝶起舞,鸟儿欢唱。沿河而上游船可达盐锅峡。在三江口旅游休闲景区,开设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游客可租种土地,做现代农夫,亲身体验一下劳动的快乐,带走一份沉甸甸的收获。</p><p class="ql-block">三江口自然景观主要有:三江汇流形成壮观、悠远的水面景观;鸟岛湿地,芦苇丛生、水中绿洲;阳光河滩,绵长平滑,沙质细软,空间开阔,亲水康体旅游场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郭琳</p> <p class="ql-block">二十三、兰州西固水居丹霞</p><p class="ql-block">水居丹霞景区,位于兰州西固区河口镇咸水村北部盘古峡,占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其地容地貌丰富多彩,自然性完好,除边缘地区外基本上没有人类活动,保持着原始壮态。2020年初,水居丹霞正在有序开发中。</p><p class="ql-block">兰州西固区盘古大峡谷水居丹霞旅游景区地处西固区河口镇咸水村北部,位于古丝绸之路进入河西走廊的必经之路与唐蕃古道交汇处,全景观景点平均海拔1400米,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处于兰州树屏丹霞旅游景区总体规划范围内。</p><p class="ql-block">水居丹霞归于彩丘式丹霞地貌。彩色丘陵(简称彩丘)是近两年才出现的地貌学名词,2019年对它的研究处于才初级阶段。彩丘属于多种因素形成的以红色为基调的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因为其缤纷的色彩而被称为彩色丘陵。彩色丘陵的概念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丘陵状的形态;二是岩层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构成彩丘的红层一般是细软的粉沙岩和泥制岩,很容易被风化剥蚀,很难保持大尺度的悬崖峭壁。在风化、流水和风沙的作用下,这种红层大多形成波状起伏的丘陵状形态。</p><p class="ql-block">从兰州西固区河口古镇出发,5分钟左右便抵达盘古大峡谷,峡谷的主打景区水居丹霞很快便出现在面前。 水居丹霞的第一个景点,有一片大水塘,芦苇荡随风摇摆,鸟儿潇洒地叫唤着,一连片层次感强、色彩饱满的丹霞倒影在水中,令人称奇。 随后,不论是在车上的视角,还是散步观光的角度,甚至是航拍,水居丹霞的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而到了另一个景点更是令人着迷,只见一片小湖清澈见底,被丹霞环抱着,波光粼粼,显出“瑶池风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郭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郭琳</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兰州榆中青城古镇</p><p class="ql-block">青城古镇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是兰州市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非常难得的古镇。景区内主要是古建筑、古民居群,对研究西北民居、西北风情有一定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青城古镇名胜区风景优美,先后有《老柿子树》、《黄河浪》等电视剧在此选景拍摄。</p><p class="ql-block">据史记载,青城古镇为宋仁宗年间秦州刺史狄青巡边时所筑,所以叫青城。历史上的青城是以水烟为主的货物集散地,水陆交通发达,北京、天津、太原等外地客商云集,泊来文化使得青城古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风味,又有北京四合院的格式。</p><p class="ql-block">现存的50多处民宅四合院古建筑,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些民宅绝大多数是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城河、青城、新民三个村。其中有明代建筑一处,清代建筑33处,民国建筑15处。其中完整的四合院有12处,比较完整的四合院18处,残缺的有14处,仅存门楼的有16处这些古民居的砖木雕刻艺术也非常精湛,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肘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大多通过象形、会意、谐音等手法构求艺术语言,来托物寄情。在这里游客既可看到古香古色的明清民居,又可在动听的青城小曲《西厢调》,还可观看精彩刺激的斗羊表演,体会到独特的黄河古镇水岸民风。</p> <p class="ql-block">二十五、兰州什川梨园</p><p class="ql-block">什川梨园在位于甘肃兰州东北方向有一个被誉为“世外梨园”的古镇——什川。什川镇位于兰州东北部约20公里处,黄河穿腹而过,这里盛产瓜果,俗有塞上“小江南”美称。母亲河“黄河”在这里掉头北上,给这方水土留下亘古不变的沃野。南北有青山作屏,东西有湍流横亘,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不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里有中国规模最大的万亩梨园,被称为“世界第一古梨园”。</p><p class="ql-block">春到什川,最先看到的是沿河的梨花迎风怒放,给古老的黄河镶上两道雪白的花边,远山近野浸在一片花香中。登山远眺,只见梨花,不见古镇。金秋时节,霜叶火红,层林尽染,金黄的梨子挂满枝头,摇摇欲坠,各种载满梨子的车辆穿行其间,一片丰收喜庆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二十六、兰州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兰州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1984年8月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7年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公园十大标兵,已成为兰州市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目的地。</p><p class="ql-block">吐鲁沟曾为多民族杂居地区,这里受山地气候影响,降雨丰沛,沟内峰峦叠嶂,林木苍翠,曲径通幽,吐奇纳秀,成为一毫无人工雕凿的原始自然风景区。区内有发源于俄博峰的吐鲁河由西北向东南流过,至三岔汇合后,经前沟汇入大通河。沿河谷修有公路直通沟内,两岸步移景异,气象万千。</p><p class="ql-block">游客跨越大通河桥,即进入前吐鲁沟森林风景区。从大桥至三岔旅游村6公里,分成大小两沟,左侧是大吐鲁沟,全长14.7公里,是以奇特地貌风景为主的公园主要赏景区,共计有24处景点,峰、峦、崖、石,千姿百态。再上行,便到沟掌草原,为迷人的草原游览区。</p><p class="ql-block">从三岔右行即进入小吐鲁沟林区。沟长7公里,有12处景点。小区内有1600多种树木花草,栖息着麝、跑鹿、蓝马鸡、猞猁、石羊等数十种珍稀动物。</p> <p class="ql-block">二十七、兰州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兰州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早先为原始森林中的佛家胜地,清代以来陆续被毁。1949年后封山林,1986年夏辟为新兴旅游区,1992年9月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石佛沟森林公园位于兰州市区南16公里处,占地面积近10万亩。公园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为一东西走向的山沟,地势南高北低,海山林美景(16张)拔1950米—3124米。1992年,国家林业部批准石佛沟为国家森林公园。石佛沟发现于清初。当地农民垦荒时在山崖上发现了—个石洞,洞深数千丈,洞壁上有石佛像。嘉庆(1796—1820)时,有僧人化缘募捐,修建石佛寺,并长年住持,石佛沟也因此而得名。寺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4)和“文革”中两度被毁。</p><p class="ql-block">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植被属草原植被带森林类型,为温带阔叶林向草原过渡地带,阔叶林分布在温湿梁峁的阴坡,主要是栎树林、山杨林和白桦林。石佛沟还盛产药材,有猪苓、秦儿、麦冬等二百多种药材。鸟类众多,有锦鸡、山鸡、环颈雉、戴胜、喜鹊、山雀、乌鸦、红嘴鸦、猫头鹰、苍鹰、啄木鸟、家燕、沙燕、雉、水鸭、斑鸠、麻雀、白鹭、杜鹃等。动物有狼、狐、艾虎、黄鼠狼、野兔、跳兔、石貂、马麝、蛇、獾、鸣声鼠等。其中锦鸡、白鹭、石貂、马麝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环颈雉属三类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全园由石佛沟、天都山、大沟三个主要景区组成。石佛沟有优美的森林植被景观,金秋可赏红叶。沟底有古井七星泉,石佛沟内石崖之上有石佛洞,其内刻有石佛图像。佛洞遗迹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才被发现,并于石佛旁修一禅院,命名石佛寺,石佛沟由此得名。现于清代石佛寺原址 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上建有灵岩寺,另有观涛亭。天都山为马衔山支脉,山势自西向东逼近阿干河边,河水自南到东,复折环绕此山,远观犹如海中仙山。又因三峰耸峙, 酷如笔架,又名笔架山。山上油松林较多,灌林不少,苍翠润碧。上有天然石洞,有石似跌坐如来佛像,清道光年间辟为佛道寺观,沿山建有祖师殿、菩萨殿、吕祖殿、财神殿、鹤来亭,与青山绿水相辉映。庙宇毁于1967年,近年来部分重修。</p><p class="ql-block">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市内繁花落尽的五月中旬,是石佛沟山花烂漫的 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季节。悬泉飞瀑,溪水潺潺,山花丛中狐走兔奔,红腹锦鸡悠闲的口哨声里,莺歌燕舞。饮山泉,赏野花,看兽走禽飞:探古洞,寻幽处,任山高水阔。九月下旬到十月初,石佛沟满山红叶,又是一番好景致。</p> <p class="ql-block">二十八、兰州百合之都</p><p class="ql-block">2013年11月25日,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授予七里河兰州百合“中国优势生态区域”认定,授予兰州市“中国百合之都”称号。</p><p class="ql-block">中国优势生态区域,是指具备人无我有的,人有我优的,保持原生态独特风貌的,能代表区域地理标志的,特定优质产品或产业可持续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并形成产业集群的特色生态区域。优势生态区域以三级表示,一级称谓为“之都”、“名城”;二级称谓为“之乡”、“名镇”;三级称谓为“示范区”、“基地”等。此次,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将经过组织专家实地考察,收集大量文献史料,分析讨论评选后,将“中国百合之都”荣誉授予兰州市,七里河兰州百合获得“中国优势生态区域”认定,并颁发了“中国优势生态区域认定”证书。</p><p class="ql-block">得益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兰州百合是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种植区农民经济增收的主要渠道,特别是主产区七里河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p><p class="ql-block">兰州百合总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主产区七里河区5.2万亩。2012年七里河区百合产量达到2530万公斤,实现百合纯收入5.2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2%。</p><p class="ql-block">兰州百合产业在生产、加工、销售及新产品研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兰州百合营养粉、百合营养麦片、百合鸡、百合醋、百合芽菜、百合咖啡等新产品已批量生产。“中国百合之都”的授牌及中国优势生态区域的认定,进一步增加了兰州百合诸多研发产品的附加值,成为宣传兰州的又一张名片,兰州百合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p><p class="ql-block">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兰州百合的销售网络已遍布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而且产品远销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及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2012年,百合出口量达到289吨,出口创汇达376万美元。</p> <p class="ql-block">兰州百合,甘肃省兰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兰州百合味极甜美,纤维很少,又毫无苦味,其生产的百合个头大、味极甜美、色泽洁白如玉,兰州百合属山丹类,是百合中的上乘极品,是全国唯一食用甜百合。</p><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兰州百合”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延伸阅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图读懂兰州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兰州,简称“兰”、“皋”,古称金城,甘肃省辖地级市、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截至2020年,兰州共下辖5个区、3个县,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兰州常住人口438.43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1.29亿元。</p><p class="ql-block">兰州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位于甘肃中部,是甘肃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教中心,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西部地区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面向“一带一路”、辐射中亚西亚南亚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会。</p><p class="ql-block">兰州自秦朝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以“金城汤池”之意命名金城,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兰州得益于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商埠重镇。后成为中国最早接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成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生物制药和装备制造基地。</p><p class="ql-block">2012年,国务院批复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明确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于2020年将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2017年,《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把兰州—西宁城市群培育发展成为支撑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维护西北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城市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郭琳</p> <p class="ql-block">注:本文部分图片、文字及观点,来源于互联网、百度、头条、抖音、学习强国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立删。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