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清澈的九寨水

千山暮云

如今九寨沟已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是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之美誉。作为川西旅游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九寨沟被世人所知而成为一个景点的历史却不长。 <p class="ql-block">  九寨沟位于岷山腹地,地处川北之甘川交界处,无论对于四川还是甘肃,都是“边陲”之地,区域内山大沟深、人烟稀少,交通极不便利。四九新政之前,大约属于政府不管的藏番吐司之地,归属不明。我们甘肃这边有这样一种说法:新政建立之初,厘清甘川藏区隶属时,九寨沟一带本应是归甘肃,但甘肃当作包袱甩给了四川;等九寨沟声名鹊起时,甘肃人后悔莫及。当然这一说只是民间传闻,我没有见到任何官方资料。据资料,九寨沟所在的南坪县(今九寨沟县)西汉时即纳入到中原王朝的版图,隋文帝时在县境置扶州,历唐至元、明,皆为扶州。雍正三年清政府设松潘厅南坪营,选城址于扶州之南、白龙江畔的南坪坝。</p> 1949年底南坪境和平解放,1953单独建南坪县,1998年更名为九寨沟县。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九寨沟内只有骊道及各山间小径,藏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与外界交往,因而九寨沟一直不为人知。1966年大队人马开进九寨沟,成立林场开始砍伐森林,直至1978年底。所幸当时伐木技术比较落后,所以九寨沟的环境虽然遭到破坏,但总算没有毁坏性破坏。 终于在1975,年有一个农牧渔业部工作组对九寨沟进行了综合考察;同年中国林科院院长吴中伦教授对九寨沟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后,随即上书四川省政府和省林业厅,要求很好地保护这里的自然景色。1976年8月16日松潘发生7.2级地震,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蔡文彬率解放军星夜出发奔赴地震灾区。完成了救灾任务后,蔡文彬根据县委介绍,安排全体救灾人员到九寨沟旅游。见到九寨沟美景后,蔡文彬向四川省委汇报了九寨沟的情况,接报后四川省委向国家旅游总局写报告,申请开发九寨沟。1977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韩克华带队到九寨沟考察,正式定九寨沟为国家级旅游开发项目。1978年底停止在九寨沟伐木,建立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1982年底国务院批准九寨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4年景区正式对外开放。自此九寨沟进入世人视野,并迅即成为热点景区,到1990年游客数就突破15万,其中外宾和港澳台游客逾7000人。1991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把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次年底九寨沟“申遗”成功。 <p class="ql-block">  非常幸运的是,我在景区开放不久的1987年5月就得以一览九寨美景,而且是与一位女同学同去。那时我在陇南教育学院进修,前一年秋季这位初中女同学卫校毕业分配武都。当时徽县刚由天水地区划归陇南地区不到两年,加之当年路况极差,从徽县到武都坐班车要整整一天,所以武都对我们算是异地他乡。我作为早一年到异地的男生,自然就有照顾女同学的义务,而这次同游九寨沟几乎可以说也是一种照顾。</p> <p class="ql-block">  当时有一位在地区行署农口某单位工作的小伙子,非常热情地与我的同学接近,而我的同学则没有同样的热情、或者说没有多少热情,只是不知如何拒绝而不得不应付而已。这年五一节时,小伙所在单位组织本系统县区人员去九寨沟,作为联络人的小伙见大巴车尚有空位,就邀请我同学前往。推辞不掉,虽则一行自然有女士同吃住,但毕竟是陌生人,而且同学也不想与小伙有过多相处机会,于是她就约我同行。之所以说“几乎可以说也是一种照顾”,一是我确实非常渴望去九寨沟一游,然而当时却没有班车前往;其二作为“少男少女”的我们,不能不说在纯洁的同学情谊中,就没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其它情愫,只是我们当时没有、其后也一直没有想清楚、自然也就没有说出来。</p> <p class="ql-block">  当年已经二十岁出头的我们,单以年龄而论,自然不能算是少男少女。但在那个年代,无论在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绝大多数学生与异性没有任何交往---包括语言的交流。我们与异性的交往是从离开才学校开始,所以从情感上说,我们都还算是刚从懵懂中走出来的“少男少女”。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难理解、也很难相信,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同在一个校园、同处一间教室,竟然会没有任何交流,男女同学之间连话都很少说、或者几乎不说。当然任何情况下异类总是存在的,禁不住荷尔蒙胀溢而私下交往、甚至偷尝禁果者不是没有,但绝对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则是心中有朦胧的想往、甚至有爱慕的对象,但是整个青春期却与异性没有任何交往。不仅仅我们所在乡村中学如此,整个社会均是如此。之所以形成如此严苛的社会风气,既有“男女授受不亲”的所谓封建传统影响,更有号称彻底反封建的新传统影响。这种新传统的顶峰是十年文革,那时的官方话语中剔除了所有关于“性”的内容。典型的例证就是当年的“八大样板戏”中竟然没有一对夫妻,比如《红灯记》中铁梅一家是奶奶、爸爸、女儿三代单身者、《白毛女》中只有杨白劳和喜儿父女、《沙家浜》中只见阿庆嫂却不见阿庆。夫妻之间的性都讳莫如深,夫妻之外的性与爱根本就是“洪水猛兽”,而不以婚姻为目的的任何异性交往当然是耍流氓---这绝没有一丝调侃的意味。这种主流意识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中期,迟志强案就是典型的例证:八十年代初与唐国强、刘晓庆齐名的男演员(那时还没有明星一词)迟志强,因在朋友家跳贴面舞、看內部小电影,于1984年以流氓罪被判刑4年。</p> <p class="ql-block">  也许正因为成长于这样的社会环境,我们才有了一段纯洁到几乎没有瑕疵的异性友情。一年的相处,不知不觉间彼此有很深的情谊与一种依恋,但却没有任何逾越友情的言语和举动。这次九寨之行后不到两月,我就结束两年的进修离开了武都。临别前的那个晚上,两人在白龙江畔一直坐到很晚很晚,久久不忍别离。那个晚上的记忆与这次九寨之行的记忆一同,成为我青春岁月中永远不会褪色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从武都出发到九寨沟,必须经过高楼山,而高楼山险峻的“十二道拐”往往让过往者谈而变色。20世纪80年代,“十二道拐”全程都是砂土路面,并且会车必须寻找比较宽的路段,上下高楼山50公里路程车辆要翻越5个多小时。记得当年天不亮就从武都城出发,尚未翻过高楼山就已是将近中午12点。山中恰有一农场,而一车人除了我们俩,都是农口的“自家人”,所以就在此处安排了中饭。吃的什么早就忘记,只清楚记得饭后与同学院外散步,遇见一条清澈的小渠,同学就在水中把我们两人的手帕都洗了,而且是用香皂洗的,此后几天手帕上都有好闻的香味。说起随身带手帕,又是年轻一代不理解的事。那个年代没有餐巾纸一类的东西,吃饭时擦手擦嘴都得用自带的手帕,不然就只好用袖口或手背了---这也就是俗语中“你吃席也该带块手帕”的来由。我之所以记住这件事,不知是因为我第一次知道用香皂洗过手帕如此好闻,还是因为第一次有女生给我洗手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重游九寨时拍的高楼山“十二道拐”</p> <p class="ql-block">  前年春节时同学聚会,那位同游九寨的同学也在。酒后写下一首名曰《少年游》的绝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犹记当年九寨游,青春年少不知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楼山里共浣帕,阴平城中疑危楼。</p><p class="ql-block">第三句“高楼山里共浣帕”便指此一事。而尾句“阴平城中疑危楼”则记述借宿文县城时的一件趣事。当年游罢九寨夜宿文县,住城北某宾馆。次日临晨,天光未明时即醒。隔窗望去,有危楼迎面倾来,似触手可及。顿时心生诧异:前夜入住时,对面并无高楼,怎地一夜之间,凭空飞来此楼?晨曦渐明,高楼渐退。待天光大亮时再看,不觉哑然失笑:临窗乃高山耸峙,夜色朦胧中,似危楼逼面。此所谓“疑危楼”也。</p><p class="ql-block"> 所谓“当年”,已是三十五年前。这些年走过了不少地方,九寨沟也曾重游,文县城却再未到过,记忆中的文县,依稀当年旧貌。</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寨县城,过而不入</h3> 再游九寨沟在2012年7月,已是初游后二十五年,我早就是大腹便便的中年人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单是路况就有了质的变化,比如高楼山,虽仍是“十二道拐”,但经过改建拓宽,翻越仅需2个小时---如今在修武九高速,据说修通后从隧道走,只需十几分钟就可穿越高楼山。这次我们是从徽县出发的,到晚上也赶到漳扎镇住宿了,而且到达时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而前次从武都出发,到时天已全黑。那时九寨沟刚刚开放,还允许游客开除进入景区、住在景区的,所以就直接进入、住在诺日朗。九寨沟是由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沟形成一个Y形景区,诺日朗是三条沟交汇处。 此次是单位工会组织的自费根团游,同行既有同事也有家属,我是与妻同游的。现在游客只能住在景区外,景区也只能乘观光大巴。旅游旺季为了分流游客,大巴下车地点是随时变动的。我本打算乘车则查洼沟底下车,然后往回走,可是乘的车却在树正寨就到站,只好由此往前,所以最先看到的是树正海和树正瀑布。 九寨沟景区内分布100多个湖泊---藏民所说的“海子”。这些海子有地震后的堰塞湖,也有喀斯特溶蚀作用形成的钙华湖。钙华湖是流水中的碳酸钙遇到障碍物时,与土壤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沉积下来凝结成堤埂,使流水蓄积堤内形成堰塞湖,这类湖泊以树正群海最具代表性。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树正瀑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虎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执勤的武警,示意不能拍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犀牛海</h3> 沿溪流走到诺日朗,再乘车来到日则沟底的原始森林,然后沿谷而下,一路走过芳草海、天鹅海、箭竹海、五花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芳草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箭竹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熊猫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熊猫海瀑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花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铃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珍珠滩</h3> 九寨沟从海拔1800米的沟口到海拔3100米的沟顶,巨大的高差自然就会形成众多的瀑布,其中有名的有珍珠滩瀑布、诺日朗瀑布、树正瀑布等。这是珍珠滩瀑布。 <p class="ql-block">  游玩珍珠滩瀑布就又回到诺日朗,于是由此乘车去则查洼。则查洼的景点主要是长海和五彩池。长海在则查洼沟最深处,是九寨沟最大、海拔最高的海子,它在海拔3100米的深山密林中,汇集雪峰融化的雪水和周围山岭的流泉,形成长约7公里,宽约1公里的不盈不消的巨大堰塞湖。湖面蓝得炫目,水波浩淼,是一个十分幽静的人间仙境。《南坪县志》记载的“羊峒番部内,海峡长数里,水光浮翠,倒映林岚。”便是指此处。</p> 当年游览九寨,只留了一张照片,就是在长海边这棵名曰“独臂老人”的柏树下拍的。独臂老人柏又称为旗树,因其枝叶向一边伸展,象迎风飘扬的旗帜而得名,有一千年以上的树龄。关于独臂老人柏,有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长海有一条恶龙,经常出来危害附近寨子的居民,有一个老人,勇敢地站出来,和恶龙博斗了三天三夜之,老人的一条臂膀被恶龙抓断,恶龙也最终负伤,潜入长海,老人怕恶龙继续出来为害人间,守候在长海边上,最终化成了独臂老人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一地点的两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湖依旧树依旧,少年不再韶华逝</p> <p class="ql-block">  五彩池在长海堰塞湖坝下面,从长海下行1公里即到。五彩池是九寨沟最小、最艳丽的海子,犹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一样藏在密林之中。五彩池是长海水渗透而形成,水质特别清澈,湖里生长着水绵、轮藻、小蕨等水生植物群落,还生长着芦苇、节节草、水灯芯等草本植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俯瞰五彩池</p> <p class="ql-block">  清澈的湖水在天光映射下,似乎变成了一层薄薄的玻璃纸,蒙在水草上;而山峰阴影中没有阳光反射的湖面,则像根本没有湖水一样,水底的草叶碎石直如裸露在空气中,纤毫毕现。</p> <p class="ql-block">游罢五彩池,则查洼沟就算结束了,于是在此乘车返回诺日朗,去看诺日朗瀑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诺日朗瀑布</p> <p class="ql-block">  九寨沟因区域内有九个藏民寨子而得名,但旅游线路上只看到则查洼寨和树正寨,其中树正寨要热闹得多,游客多于此逗留游玩,我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  游过树正寨后再次步行,经过火花海、芦苇海、盆景滩出景区。这样树正沟、则岔沟算是徒步走过全程,最长的则查洼沟主要乘车往返。两次游览几乎是这样的行程,只是初游时树正沟也大多路段是乘车走过。</p> <p class="ql-block">  在前年春节期间的那次同学聚会后的沉醉中,觉得那首七绝还不尽意,又随口诌出一首四言古诗。现抄录于此,算是这个美篇的结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酒后犹记,某年月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偶得机缘,幸游九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朝发阶州,午歇高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食罢闲暇,山溪浣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车过兰坪,临城未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晚至漳扎,直入仙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夜宿日朗,晓游长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何碧碧,山峰耸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树正瀑喧,箭竹海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彩池浅,珍珠滩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谷底林中,漫步而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依稀晚春,残雪未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行人多,留影照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绝佳山水,唯存心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有同窗,相伴携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春年少,初涉世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情窦未开,时值懵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纯净情谊,犹如是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今再相逢,卅几年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席间诸友,渐染白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载同窗,半生交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生苦短,情谊悠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