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探访临港

沽上闲人

<p class="ql-block">春雪探访临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天一场不期而遇的桃花雪扮靓了津沽大地。今天正值公休日,安耐不住对雪的钟爱之情,几经忖度我选择了驱车探访百里之外的位于渤海之滨的临港,因为我知道临港人口较少,这场大雪过后到哪里应该依旧能够看到原始雪原的模样,特别是那里的临港湿地公园,一定装扮一新等待着我的到来。</p><p class="ql-block">据气象预报称昨天市区的降雪量足足有120毫米,达到了大雪级别,清晨起来看到积雪依旧很多,只不过三月里的雪好像很害羞的样子,阳光下的雪更是选择了首先悄悄退场。我估计这场雪到今天的下午恐怕就会无影无踪了。那么临港湿地公园内的春雪也不会例外,我只好抓住这短暂的实际和她见上一面,也算是和2022年最后的一场春雪做最后的惜别吧。</p><p class="ql-block">汽车在津晋高速行驶了二十多分钟后便下了高速,拐过一个弯就来到了临港工业区。刚一进工业区就看到了管委会那栋高大的办公楼,同时想起了去年春天看油菜花的情景。</p><p class="ql-block">津门种植油菜花的地区很少,而南方的春天,漫天遍野开放着金灿灿的油菜花。自打去年起,芜湖的朋友就和我预定了今年花期的邀约,我们要相约去看油菜花。可是疫情当前也是万般无奈的事情,邀约只好改期。去年开春的时候,我随便在网上搜索天津油菜花字样,就发现了这个地方,于是开车过来赏花,只因已过花期,所以没能看到盛花期的美景。眼下依旧春寒料峭,不知道这里的油菜花是否开放了?抱着好奇心我将车子拐向那片油菜花地。</p><p class="ql-block">这片油菜花是种植在临港工业区管委会正南方,与管委会隔路相望。油菜花种植在一个面积大约肆万平米左右的公园内,种植面积不算太大,估计在30到40亩地的样子。走进公园看到它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它只有不到一尺来高的样子,油菜花顶部零星的结了一些淡黄色的花苞,看样子今天是来早了。我俯下身子用手轻轻抚摸着那些细小的花苞,查看一下它们是否被昨天的春雪冻坏了,从外观来看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一直悬着的那颗心终于落了下来。</p><p class="ql-block">这片油菜花种植的非常具有艺术性,整个油菜花田被一条小径分割成为两部分,整个构图呈现着太极图的形状,这种颇具匠心的造型大大提升了有才华的观赏效果。小径对面的那片油菜花好像要比这边的高了许多,但是全都耷拉着脑袋,背阴一侧依残雪尚未消退。仔细观察菜发现,这些油菜花应该是从花椒种移植到这里来的,绝对不是春天撒下种子后自己长出来的,再一细看发现了端倪。撒下油菜花种子种出来的油菜花疏密不定,而这里的油菜花却是一株株距离相等,人工味道十足。这时我才意识到,这个天津季节里,只有那些向阳而生的小草才刚刚发芽吐翠,这里的油菜花都一尺高了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从这一点也让我们感受到临港人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p><p class="ql-block">沿着公园内的小路顺时针游览,公园内的地面上的土壤已经被园林工人反动得十分疏松,上边还覆盖了一层薄薄的农家肥。</p><p class="ql-block">我和夫人正走在公园内一条环形甬道上,用到呈红色,是一条不规则的椭圆形甬道。道路两侧栽种着粗大的法国梧桐。夫人的眼很尖,发现了树上的果实,惊喜地问我:“你看,书上有这么多核桃。”</p><p class="ql-block">抬眼望去,法桐树的枝干上挂满了一树的果实,像风铃一样随微风左右摆动着。我笑着告诉她说,这不是核桃,这是法国梧桐树的果实。</p><p class="ql-block">走了一半路时候我忽然发现,道路外侧那一片片大小不一的被疏松的每块土地上都竖着一块小牌子,上班写着那块地上植物的名称,并且每块指示牌上还有一个独立的二维码,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你就可以了解每种植物的具体详情。这些指示牌应该是去年就已经设置在那里了,只是因为当时没注意才忽略了这些细节。我用手机分别为它们进行拍照,同时扫描着二维码,认真地学习着有关植物的知识。尽管这些植物的身影还隐藏在土层之下,但是百度早已经它们的模样丝毫不差地介绍给我们。为了将园内的这些植物都认识一遍,我重走了一遍,这一圈下来我发现这里足足终止了三十多种植物,大多数都是我不曾见过的,甚至有些名称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如耧斗菜、荷兰菊、大花飞燕草、鼠尾草、紫松果菊、美国石竹、委陵菜、百日草和荷包牡丹等等,接受了一次植物百科的学习教育。这些植物外侧被一株株桃树杏树包围着,枝丫上已经长出了细密的花苞。想象着一周之后我再到这里来看到的景象,眼前油菜花遍地开放,桃花杏花竞相吐芳争艳,花开蝶舞,满园春色,徜徉在花海中,将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p><p class="ql-block">临港湿地公园和这个公园仅隔一条街,就像是兄妹俩。这个公园以花作为主题设计,突出表现着一种温柔妩媚之美,如果说她是妹妹的话,那么临港湿地公园就是名副其实的哥哥了。</p><p class="ql-block">临港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以水为主题兼具景观效果的生态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秉承生态环保、生态修复、环境休闲的理念,采用国际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引种、栽植到来那个可修复水质的植物,并结合现有绿化带,构建起有效的湿地生态链,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设计过程中,采用蝶变的设计理念,打造了八个自然景点和三个人文主题区,依据各个景区景点“荡、滩、堤、圩、岛”等自然条件进行地形处理,本着以园路、桥梁并点缀不同特色人文小品,形成了自然与人文、乡野与雅致、西方与东方园林之美相结合的人文生态景观。</p><p class="ql-block">湿地公园呈南北狭长的走向,东西宽在400米左右,南北长月1500米。内部共有3条线路可以环绕以湖为中心的景区游览。一条是靠近公园最外侧的道路,这条道路可以供汽车通行,用于园林工人运输物品使用,有人也可以沿着道路欣赏园内风景。第二条也是环湖而建的道路,靠近水岸。第三条道路则位于湖中心,通过无数座形态各异造型独特的桥连接起来。如果用无人机从高空俯瞰整个公园,应该呈现出一幅优美的画面,两条环形通道犹如两个精美的项圈,牢牢锁住一湖风光,路与湖相互照应,带给人和谐安宁。而中间的那条逶迤的曲径则像一条舞动在碧水之间的彩色飘带,带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曲径上一座座拱桥恰似一棵棵珍珠被串联在一起,为景区增添了一份高雅的贵族气息。</p><p class="ql-block">说起临港湿地公园的桥可谓是设计精美、独到。整个公园内的三条通道上都是被一座座桥连接起来的,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地区是出于展现效果而设置的。悬索桥,斜拉桥,梁桥,拱桥,组合桥,吊桥等 ,另外还有石桥,木桥,铁索桥等待,种类可谓繁多,然而,在湿地公园你能看到的桥几乎都有出现,“恰似万桥博览会”。其中以拱桥居多,因为拱桥造型灵巧,形态飘逸,在任何一处景色中都能起到点睛之功效。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整座公园内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氛,从散布在一处处密林中的亭榭到一座座小桥,从一处处景点的设计到人文景观的创造,处处展现着浓重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每一座小桥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而且每座桥的命名都有出处,将文字刻写在指示牌上供游客驻足品味。以“烟水雾林”、“棠海寻幽”、“柳影婆娑”等为主要的八个景点,每个景点都按照现场主题给它们取出恰如其分的名称相对应,让游客能够心领神会。让游客循迹而至,尽享幽思之境。站在这些景点前,你会不由自主地闭目遐思,这里没有刻意的雕琢,岸边各类高大的乔木郁郁葱葱,杆枝林林,横枝拂过水面,撩起几层清波向湖心荡漾开去,增添了几分飘逸灵动。暮色将至,几抹夕阳斜射下来,形成一幅烟水雾林的框影,美轮美奂,精妙无双。再去看看那些精致的小桥吧,每个名字都充满诗意。</p><p class="ql-block">“清风桥”让你感受到站立桥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月当空,月光如水,仿佛置身世外。“星波桥”,会让你联想到身处浩瀚的星河,星光熠熠,仙人依依。心映星月,相对成景。在这些桥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座“卧波桥”了,站在湖的东侧远眺五孔卧波桥,宛如一道彩虹斜挂湖水之上,立刻让我想到唐代大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那是我最喜欢的文章了。“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我想,每一个知道桥名来历的人都会驻足此前,轻声吟咏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以表达对前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会为今人将古之幽美与现代巧妙融合后所呈现给世人的那种超越远古的大美而感动!</p><p class="ql-block">只要你稍加留意的话不难看出,湿地公园南半部主要以人文景观为主,而北部景区体现了现代人充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聪明才智。</p><p class="ql-block">夏秋季节到此赏景你会发现,景区里的芦苇生长旺盛,成了这里不可或缺的主角。北部地区主要以芦苇为主,沿着湖岸搭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人行步道,一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一边是遍地栽种的芦苇。芦苇地里灌满了水。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水储存在最北端的窖池中,随着库容的需要缓缓排放到周围的芦苇丛中,经过芦苇的吸收利用和分解过滤后,从栈道下预留的细小缝隙间流到湖中,让源源不断的水源补充着湖水,营造出湖光掠影的美景。</p><p class="ql-block">据说芦苇根系十分发达,具有过滤水中有害物质的功能,对于水源污染的治理具有非常独特的功效。前些年看到一则报道介绍说南方某城市有一道被严重污染的水源,政府投巨资改建治理无果后,请到以为留学国外的专家帮助治理。这位专家经过多日调研和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拆除护坡垒石,还河渠本来面目,然后大力种植芦苇,依靠芦苇净化水源的能力解决这一难题。当地政府听说专家要拆掉投巨资整修的河堤护坡坚决反对,但是面对科学,最后还是按照专家的意见投入再治理。专家种植芦苇治理河道的的同时,还在沿岸湿地上搭建起了木栈道和长廊亭榭等景观,两年后,污染的河水逐渐变成清澈见底的清源,而河岸和湿地则成为市民晨练休闲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实践证明,当自然受到人为破坏时,最好的修复方式就是还自然以原始面貌,只有自然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p><p class="ql-block">在我们来此赏花赏景的同时,最让人惬意的还是那份走进自然,被大自然拥抱的欣慰。当我们享受这一切美好的同时,我们不会忘记改造这一切的人们。昔日的盐碱滩涂,今日被智慧的临港人打造成为宜居佳地,令人钦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