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敬业的月琴师老刘</p><p class="ql-block"> 今天刚出院第二天的月琴老师老刘在群里发了他弹奏西皮小开门的视频,请了个弹京胡的和他配合,说让我们学员们加深印象。他的弹奏一如往常行云流水,一泻千里。今天气温异常寒冷,刮着风,他又大病初愈,跑到河边去找京胡师配合演奏并请人录下来,真的又辛苦又用心。同学们担心他的身体,说了些感恩的话,让他一定要保重身体。</p><p class="ql-block"> 我在省老大报了三门功课,分别是月琴、鲁绣和形舞, 老刘是我在省老大学习期间最敬业的一位老师。他60开外,身材瘦削,头发花白而稀疏,看上去一脸沧桑,据说身体不大好。每次课前老刘总要拿个调音器逐个检查一遍,有的琴弦松了,有的音域不准,他立马帮你拔弄好。一个男老师这样细心,实在难得。课间总有学员们或拿着月琴请刘老师调试,或问一些音调的指法,或聊一下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老刘总能不厌其烦地详细解答并加以示范。</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便于学员掌握,老刘每节课前都要给大家分发准备好的资料,一张或几张,手写后复印件。每份资料上乐曲的音高、指法、弹挑……等都标记得详细且一目了然。每个符号都在诠释着老刘的用心!不好好学有时真的感觉对不住他。</p><p class="ql-block"> 看,一学年下来,我从老刘那得到的手写稿复印件有了一大缧!</p><p class="ql-block"> 逐节示范,逐行训练,重点难点反复指导,是老刘的教学导路。感觉知识性的东西还是很好把握的,可是,我的技艺却迟迟难提高,有时把自己弹的录下来听一下,跟老刘的比起来,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暗地里想:我就是学上一千年,也达不成老刘的技艺。我的问题是月琴太难了?自己太笨了?努力不够?这些问号困扰了我好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和田同学坐一起学琴。</p><p class="ql-block"> 上学期中段,一个长期坐后排,长相清秀,打扮优雅的田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老刘每节课的开头都要复习一下前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后排总有那么几个人的弹奏又整齐又熟练。是谁?或者哪几个人弹得这么好?用心观察了一下。后来发现,课间,其它同学都在喝水的喝水,闲聊的闲聊,总有个同学在认真练习,她的弹奏听上去很流畅,纤细的指头在琴弦上跳跃自如,熟练得像个老手,不像我五指生硬,弹奏结巴又断续。后来得知她姓田,她一定练了很久,至少两年以上吧?直到有一天不经意和她坐一起学习,我的琴弦又松了,很纳闷同学们的琴弦总好好的,而我的为何老松弛?正准备再次请老刘给弄弄好,田说:“你搬琴的方法不对,挪动时应该拿着琴身,不能提着上边连着弦的把手。”原来如此!连拿琴都有技巧,真是隔行如隔山啦!她教我调弦,我顺便问她:“你弹得这么好,学习月琴几年了?” “我这学期新入学的,以前没学过。”起初我怀疑自己听错了,确认后真的很吃惊。她说月琴是技术活,光靠一周一节课的学习肯定难有长进,主要还是依靠课后多练习。 “熟能生巧,没有别的捷径可走!”老刘经常这样告诫我们。看来,他说的确实没错! 记得去年一节月琴课上,老刘问我在家练习没有(可能觉得我的弹奏太难听了),我说这些天忙别的事去了,忘了练习。他笑着说:一个星期不摸琴,不说是你,就是我也生了!大家都噗嗤笑了起来。他语气温和,我知道并没有责备我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熟能生巧,没有捷径可走!”我把老刘这次网课的教学内容手抄下来,打算每天至少练习一小时,期待有所收获!</p> <p class="ql-block">老刘在用心地示范《西皮小开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