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照片 无限追思情

『自由飞翔✈️🇨🇳⛵』

<p class="ql-block">最近,从住在北京的表哥那里得到了一张翻拍的老照片。照片拍摄于民国三十年,也就是公元1941年。是姑姑和姑父的结婚纪念照。拍摄地在山西省吉县克难坡(第二战区所在地)。参加婚礼的人员很多,场面很大。</p><p class="ql-block">据说当时,延安驻二战区的代表王世英(解放后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和蒋介石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的书记胡砺斋主持婚礼,二战区执法总监谢濂证婚。</p><p class="ql-block">我的爷爷和奶奶还有父亲都参加了婚礼,都在这张照片上留下了身影。对于我们这些后辈来说这张旧照片太珍贵、太难得了。</p><p class="ql-block">当时,爷爷应该是四十六岁,奶奶也是四十来岁,父亲当时应该是八岁。</p><p class="ql-block">爷爷于一八九五年三月四日出生在山西省繁峙县砂河镇代堡村。听老人们讲,爷爷小时候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十八岁那年考取太原警察传习所,离开了家乡。在离开家乡之前,是学校的教书先生。当地的人们很尊敬他,亲切地叫他杨先生。在我小的时候,记得爷爷长得白胡子,脑门光秃秃的,眼睛大大的,很有神,长得十分气派。爱好读书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特别是小楷毛笔字写得更漂亮。逢年过节,街坊邻里都找上门来求爷爷给他们写春联对子。爷爷总是乐于帮助,来者不拒。记得家里有一个很长很大的书柜,占据了家里书房的一面墙,书柜里面全是爷爷的线装古书,在我的记忆中,还有厚厚的一摞书犒,是用毛笔小楷和钢笔书写的【杨家将考证】,用一块床单包裹着,厚厚的一摞。姑姑家在北京居住,当时爷爷带着书稿来到位于北京的中华书局联系出版事宜。中华书局已经同意出版,并收取了书稿。可不巧的是恰逢一九六六年,刚好赶上文革开始,乱了,一切都受到了冲击,书不仅没能出版,书稿都丢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家也受到了打击,当时一九六六年是我上小学的头一年,学校,家里都受到了红卫兵,街道组织,公安机关等的冲击,操家,查封,造反派横行霸道,一片乱像。爷爷受到了审查,还有更可惜的是爷爷在家里那么多的旧书收藏,被红卫兵操家,封查,收缴,最终副之一炬,化为了灰烬。</p><p class="ql-block">爷爷非常疼爱我和我的哥哥。无论去那里都一手一个地紧紧拉着我们哥俩的手,一刻也不松开,生怕被别人抢了去似的。我们哥俩一出生,为了让我们能够无灾无难,健康成长,起乳名天保和地保。这个名字在我们杨家家谱中都有记载,一直用到上小学才作为曾用名,又起了新的名字。</p><p class="ql-block">记得有时下大雨,我们住的屋子漏雨,爷爷深怕房子倒塌,把我们砸伤,就领着我们哥俩躲到院里房子结实不漏雨的邻居家,一直等雨停了,保证没问题之后才领着我们回家。</p><p class="ql-block">爷爷身患高血压,买不起药,有偏方讲,芹菜的根,用水煎服能治高血压,我们小的时候就到街上去捡别人扔了的芹菜根,捡回家洗干净,煎了给爷爷喝。我记得我刚上小学,我那时应该是六七岁,有些事情记忆深刻。爷爷特别善良虚心,为人处世总是十分和善可亲,与邻居相处的很好。</p><p class="ql-block">因为爷爷在旧政府时,曾当过县长等,家庭成份为旧官吏。解放后算是有历史问题,受到了迫害,曾经被赶回了老家,在家乡呆了一年多,受尽了精神和肉体的折磨,身体每况愈下。后来为了躲避,去了北京的姑姑家,在从北京回太原的火车上中风瘫痪。回到太原卧床不起,一病就是四年。四年来,我的母亲和我们全家给予爷爷精心照料,无微不至的关爱。但是,在缺医少药和精神打击的无奈条件下,1969年春夏之交,我当时上小学二年级当时十岁,我的爷爷去世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我并没有见过我的奶奶,只是听说她姓于名静诚,四十七八就病故了。家里有一张她的照片。</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四日出生在太原。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入侵华北,十月下旬,娘子关失陷后,日军进占阳泉、寿阳,逼近榆次,威胁太原。十一月八日太原沦陷。阎府南撤,先到临汾整肃军政,一九三八年二月临汾失陷,一九四零年五月二十五日,阎锡山率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负责人及工作干部,由秋林镇东渡黄河,向西到吉县,在吉县克难城---克难坡安营扎寨,直至一九四五年十月才全部撤回太原。 </p><p class="ql-block">在此抗战时期,爷爷任省政府第二战区蒲县购销处主任,负责抗战时期为政府采购物资,保障生活供应工作。姑姑当时是山西大学妇运会成员,负责抗战妇女联合会工作,为了抗日救亡,我的家人先辈们都参加了抗日工作,在国家危难时刻,不做亡国奴,尽心尽力,共赴国难。</p><p class="ql-block">我们全家都随政府南下来到了西北地区,参加了第二战区抗日救亡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当时六,七岁,在山西省蒲县城关小学读完了小学。爷爷一边忙工作,一边带着家人颠沛流离于山西省临汾地区,吉县,蒲县,隰县等各地,为抗日工作忙碌着,直到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结束,到了十月,我们全家才从晋西北返回到了太原。</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张发黄了的老照片,百感交集。照片上爷爷、奶奶、姑姑、姑父、还有父亲都曾在抗战时期的第二战区生活工作战斗过,现在都已驾鹤西去,离开了我们,成为了历史。留给我们后人的只剩下无尽的哀思和永久的怀念!</p><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岁月如歌。</p><p class="ql-block">对于今天我们这些后辈家人们,要不断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传承先辈的伟大精神,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要永葆先辈们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战斗精神,为国争光,为国家出力。</p><p class="ql-block">让先辈们曾经奋斗的光辉历史在我们后代的不断拼搏奋斗中发扬光大,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先辈们的光辉思想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