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新冠大流行进入到了第三个年头。新冠病毒本身和我们的防疫心态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h3></br><h3>新冠病毒从原始毒株,到阿尔法、贝塔、伽马变异株各领风骚,到德尔塔一家独大席卷全球,到奥密克戎抢班夺权,再到今天的奥密克戎 BA.2 亚型逐渐占据优势。今天的新冠病毒跟当初比起来有了很大不同,感染的病死率较当初下降了很多。</h3></br><h3>看到了病毒这些变化,越来越多「新冠不就是大号流感嘛」这样的声音在传播。似乎病毒已经不再是面目可憎,绷紧的弦可以放一放了。</h3></br><h3>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目前的新冠新增病例已经主要是奥密克戎 BA.2 亚型。我们就来正式聊聊看,BA.2 是不是能算作大号流感?</h3></br><h3>但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想要先纠正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h3></br><h3><strong>别把流感不当回事儿</strong></h3></br><h3>当我们说 BA.2 是大号流感时,潜台词是:流感大家都熟悉,每年都得流行那么一回,不是什么危险的情况。新冠也同样是呼吸道病毒,传播途径类似,也跟流感一样不危险吧。</h3></br><h3><strong>或许,这是你低估了流感。</strong></h3></br><h3>流感病毒本身可分为三个型,可以在人类、禽类和猪等多种动物身上传播,还能根据它上面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分为不同的亚型,比如 H1N1、H7N9 等一大堆。</h3></br><h3>不同流感病毒之间的差异很大。某些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人之后,病死率高达 60%,好在是这些禽流感不容易传染给人,并且也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所以,它们是离普通人很远的超级杀手。</h3></br><h3>离我们更近的流感就是更常见的季节性流感,冬春季会局部流行。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实是不太一样的,同样会变异差别。大多数年份里,季节性流感的多数感染者不至于住院甚至死亡。即便如此,季节性流感每年在中国也会差不多会造成 8.8 万人的相关超额死亡。</h3></br><h3>而且,这其实是在严防死守之后才换取的结果。</h3></br><h3>针对季节性流感,人类每年都会预测流行的毒株生产相关疫苗及时用给危险人群,并且还有相对特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是人类的努力,才把流感控制成了一种相对不那么危险的疾病。</h3></br><h3>早年没有疫苗,或者预测失败估计错了可能流行的毒株,也就是疫苗没了效果,流感马上又会成为凶神恶煞。历史上有过很多次波及全球的大流行,杀死过很多人。</h3></br><h3>近代以来有过 6 次致命性全球流感大流行。</h3></br> <h3><strong>流感不是感冒,在今天看上去比较温顺,只是因为医学把它们尽量「关进笼子里」,限制了发挥。</strong></h3></br><h3>如果是类似于 1918 年流感那样的情况,还要再「大号流感」的话,我们真的能顶住吗?</h3></br><h3><strong>跟流感比比传染性、致病力</strong></h3></br><h3>先说传染性。<strong>BA.2 的传染性碾压流感。</strong></h3></br><h3>目前各国的研究数据都表明,BA.2 的传染性比最早的 Omicron BA.1 高出 30%~40%。英国最新的数据表明 BA.2 的增长率比 BA.1 提高大约 80%。这些数据还比较初步,但已经可以看到 BA.2 更强传染性的端倪。甚至在一些观察研究当中,观察到 BA.2 的 R0 高达 12。</h3></br><h3>R0 指的是在没有免疫力和防护的情况下,病原体能从一个感染者传染给几个人。数字越高传染性越强。上面的表格中,我们能看到流感的 R0 大约只有 2,完全不在一个级别。</h3></br><h3>如果 BA.2 的 R0 最后测算真的是12,那就是说传染性已经接近麻疹级别,成为地表最强呼吸道传染性病毒之一。</h3></br><h3>走出实验室,来到真实世界里。看看世界各国的疫情曲线,我们也能看到 BA.2 和之前同为它家的奥密克戎 BA.1 亚型在全球造成的疫情巨浪,远高于之前任何一波浪潮(包括原始毒株、Alpha或Delta),这就是它强大传染性在真实世界的表现。</h3></br> <h3>图片来源:微博@扬子晚报</h3></br><h3>好在,<strong>BA.2 的致病性在降低。</strong></h3></br><h3>真实世界里,病毒致病性的高低并不是完全由病毒的毒性决定,还取决于外在因素,也就是我们的预防和治疗措施。</h3></br><h3>先看内生毒性,相对于原始毒株,奥密克戎两个亚型 BA.1 和 BA.2 在上呼吸道复制能力更强更易传播,但在肺中的复制能力大幅下降。而新冠重症主要是对肺的影响带来的,所以,BA.2 不太引起肺部病变,也就是更少引起重症了。</h3></br><h3><strong>外因,也就是非常重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在今天也大大影响了致病力。</strong></h3></br><h3>疫苗接种以及抗病毒药物在 BA.2 时代仍然体现出了非常强的作用,尤其是前者,比如 90% 以上毒株都是 BA.2 的新加坡,新数据表明在 80 岁以上老年人当中,未接种疫苗的病死率约 19%,接种两针为 3%,接种了加强针则降至 0.45%。</h3></br><h3>不光是新加坡,多数国家在奥密克戎流行后都出现了住院率、监护室入住率的下降,中位住院时间也在缩短了。</h3></br><h3>国内目前有限的数据也是如此。地坛医院副院长蒋荣猛教授公开说过,近一个月来地坛医院收治的 400 多例感染者,绝大部分症状都非常轻,没有发烧超过 3 天的,也没有重症病人。只从感染后症状角度说,甚至轻于流感,接近普通感冒水平。</h3></br><h3><strong>但是,我们仍要看到一点,BA.2 的症状大幅减轻,疫苗大规模接种是相当关键的。</strong></h3></br><h3>这里的一个反面例子是中国香港,同样是 BA.2 的肆虐,香港目前每天有超过 200 例死亡病例,中位死亡年龄 85 岁,其中九成未接种疫苗。中老年疫苗接种率低,成为了压垮香港防疫的重要因素。</h3></br><h3><strong>完全放开的伤害我们还承受不起</strong></h3></br><h3>当我们谈论新冠逐渐 BA.2 化,危险是不是在下降时,我们要从它的传染性和致病力两个方面充分考虑。</h3></br><h3><strong>即便其致病力大幅减弱(病死率降低),但当有极速传播的能力,疫情大规模暴发,死亡人数也会显著升高,而死亡会高度集中在老年人这里,尤其是那些未接种疫苗又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strong></h3></br><h3>他们将是放松警惕后被伤害的那些人。</h3></br><h3>这也是我们今天还不能放松警惕,轻松说出「新冠是大号流感」的原因。我们还缺乏手段像管控流感一样的管控新冠病毒。</h3></br><h3>-- 我们国家还有不少老年人没有接种疫苗;</h3></br><h3>-- 目前我们的疫苗对 BA.2 的防护力有限;</h3></br><h3>-- 口服抗病毒药物的供应有限。</h3></br><h3>而且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医疗储备(包括重症医疗救治能力)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是弱得多的,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我们的人民也没有像欧美等国一样已经经历过一轮轮的疫情,很多人获得了感染带来的病毒抵抗力。</h3></br><h3>一旦 BA.2 在中国大规模暴发,我们可能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痛苦,付出惨痛的代价。客观的说,香港的医疗条件比内地好很多,过去两年防控也做得很不错,病例一直很少,但突然的 BA.2 暴发让前期的优势荡然无存,每百万人每日新增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国了。</h3></br><h3>即便面对的是流感,没有充分的准备也打不赢这场仗。</h3></br><h3><strong>踏实走好每一步</strong></h3></br><h3>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真的可以称新冠为「大号流感」,甚至是大号感冒。我们也坚信国家会逐步放开,逐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不需要严密封控也能对抗病毒。但这一天不是今天,因为我们在疫苗和药物上仍然需要加强。</h3></br><h3><strong>就像你在战场上开着一辆坦克,你可以完全无视手枪向你射来的子弹。但是你要知道,还有一些战友是在坦克外面的,一些人甚至没有穿防弹衣。</strong></h3></br><h3>对于大多数中青年人来说,如果已经打过加强针,确实不用太担心 BA.2 的影响,不要过于恐慌。但你应该保护好你的家人,遵守防疫措施,尽可能避免自己被感染,并让他们尽快接种疫苗。</h3></br><h3>面对病毒的变化,国家也在努力作出与时俱进的调整。</h3></br><h3>新版的新冠肺炎诊疗指南已经根据当前感染症状轻微的现状,允许轻症患者在集中隔离点隔离,而不是必须住院;在局部疫情地区进行抗原快速检测;推广效果更显著的新冠疫苗序贯加强接种;增加新的治疗药物进入指南,首批辉瑞公司的 2.12 万盒 Paxlovid 昨日已经办理完毕进口通关手续,火速运往全国抗疫一线……</h3></br><h3> <h3>图片来源:微博@澎湃新闻</h3></br><h3><strong>「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strong></h3></br><h3>变化在一步步踏实地进行中。配合做好我们该做的,保护我们所有的人。</h3></br><h3>本文合作专家<br></br></h3></br><a data-miniprogram-appid="wxffc1051032845ffa" data-miniprogram-nickname="丁香医生" data-miniprogram-path="/pages/pu/index?pu_id=257&dxa_adplatform=dypuzslh1&dxa_third=dypuzslh1" data-miniprogram-servicetype="" data-miniprogram-type="image" href=""> <h3>本文审核专家<br></br></h3></br><a data-miniprogram-appid="wxffc1051032845ffa" data-miniprogram-nickname="丁香医生" data-miniprogram-path="/pages/pu/index?pu_id=1841&dxa_adplatform=dypuzlz1&dxa_third=dypuzlz1" data-miniprogram-servicetype="" data-miniprogram-type="image" href=""> <h3>策划制作<br></br></h3></br><h3>策划:Eric | 监制:Feidi<br></br></h3></br><h3>封面图来源:站酷海洛</h3></br><h3> <h3>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丁香医生 App</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3iZbuNYqyeC8yPgbiZ-s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