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卢浮宫,穿过卡鲁索凯旋门,漫步完美丽的杜乐丽花园,正准备迈出花园去协和广场时,靠塞纳河这边一条造型别致的圆弧形上坡路,把人们带到一座浓密绿树丛中、看起来比较普通的欧式建筑面前。这幢建筑就是橘园美术馆。它位于塞纳河的右岸,在杜乐丽花园的西南角,与奥赛博物馆隔河相望,与协和广场仅一墙之隔,与香榭丽舍大道几步之遥。<br> 【橘园美术馆】<br> 橘园美术馆的这栋建筑建于1852年,建它的初衷,是培育杜乐丽花园所种橘树的温室。<br>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74岁的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为抒发捍卫和平的情怀,在他位于巴黎西北远郊小镇吉维尼的家里,开始创作巨幅睡莲画作。四年之后的1918年,世界大战结束,莫奈把他创作的八幅巨幅睡莲作品捐赠给法国政府。<br> 1921年,作为培育橘树的温室被改造成艺术展览场地,命名为橘园美术馆,馆内按照莫奈的想法和布局,安置了他的八幅巨幅睡莲画作。1927年橘园美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莫奈的巨幅睡莲作为镇馆之宝,展示在全世界喜欢莫奈作品的爱好者面前。<br> 莫奈的巨幅睡莲,在美术馆一楼的两个椭圆形展厅里。展厅的背景是干净、纯粹的白,在光影的作用下,白色呈现着淡淡的、温暖的黄。 【作者拍摄的椭圆形展厅】 2米高的巨幅睡莲组画,在婉约的睡莲、摇曳的柳枝、灵动的水草、和煦的阳光、梦幻的倒影中,不断地变化场景,环椭圆形展厅绕场一周。进入展厅,特别的布局,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把视线停留在不同的场景,每个细节都会打动人心,让人浮想联翩。<br> 【作者拍摄的椭圆形展厅内《巨幅睡莲》】 【作者拍摄的椭圆形展厅内《巨幅睡莲》】 【作者拍摄的椭圆形展厅内《巨幅睡莲》】 【作者拍摄的椭圆形展厅内《巨幅睡莲》】 【作者拍摄的椭圆形展厅内《巨幅睡莲》】 参观者或立或坐于屋子中央,巨幅睡莲环绕在周围,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围绕自己,那种体验很特别。稍变换角度,目光与不同的光影交集,心灵与眼前之物在交流中碰撞。所有画面没有地平线,没有大气的、广袤的天空。但在水的倒影之中,分明看到了深邃的、湛蓝的、变化无穷的、让人遐思的天空和流动的、丰富的、色彩斑斓的、风云变幻的云彩。天和水及水中睡莲,在池塘中相互交融,合为一体。<br> 【作者出个镜】 【作者拍摄的巨幅《睡莲》部分细节】<br> 【作者拍摄的巨幅《睡莲》部分细节】 【作者拍摄的巨幅《睡莲》部分细节】 【作者拍摄的巨幅《睡莲》部分细节】 【作者拍摄的巨幅《睡莲》部分细节】 【作者拍摄的巨幅《睡莲》部分细节】 莫奈的巨幅睡莲是他晚年之作,70多岁的莫奈深受白内障的困扰。即使这样,他也不愿放下画笔,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晴天、阴天、雨天,或者早上、中午、傍晚,他都会到自己家的池塘边观察光与影的变化,并进行临摹。他说他画的不是睡莲,是时光。 <br> 除了莫奈的巨幅睡莲,橘园美术馆还收藏了其它画家的杰作,比如塞尚、雷诺阿、乔治.修拉、保罗.西涅克、郁特里罗、高更、毕加索等人的作品。还有一些非洲雕像等等。<br> 【作者拍摄的馆内展品,法国新印象派画家保罗.西涅克的名作《菲尼翁肖像》】<br> 【作者拍摄的馆内展品,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乔治.修拉的作品】 【作者拍摄的馆内展品,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乔治.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br> 这里不仅有永久藏品的展出,还时不时有临时展品的展出。它吸引着热爱艺术的巴黎人常常过来参观,也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爱好者,慕名前来一睹珍贵艺术大作的风采。<br> 【作者拍摄的馆内看展游客】 【作者拍摄的馆内看展游客】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撷光弄影</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2年3月18日</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写于武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