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枚彩色“去安源”像章说起

清风似巍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枚铝制的彩色去安源像章。直径7.8厘米,在毛主席像章中属于大章。去安源像章在文革像章中属于广泛的题材。这个题材的蓝本为1967年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刘春华执笔创作的一幅油画。该画的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9亿多张,被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油画的盛行带动了像章的制作。当时各大单位几乎都制作了去安源题材的像章,也造成了该类像章纷繁复杂、数量众多。当年,林彪、江青都佩戴过去安源题材的像章。</p> <p class="ql-block">此章大胆地用了红蓝两色。天空乱云飞渡,远处群山叠嶂,毛主席光辉形象居中,脚步坚定,毅然向前,像太阳带给了人民希望。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油画作者的创作意图。</p> <p class="ql-block">像章背铭文为“一九二一年秋,毛主席第一次步行到安源。敬赠,战斗在最前线三支二军的解放军同志——生产建设兵团56团全体指战*”。48个字。由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五十六团制作。</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五十六团,1968年8月,原北京市公安局所属音河农场划归兵团组建五十六团。1970年2月,五十五团分出一个营划归五十六团。1976年兵团撤销后,恢复农场建制,改称双河农场。1981年年底,双河农场重新划归北京,成为了北京最远的飞地。铭文中的“三支两军”是指1967年3月19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在1967年3月至1972年8月的5年多时间中,解放军先后派出280余万人,分赴全国各条战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是人民解放军介入“文化大革命”的标志。对于稳定“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混乱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此章材料、工艺并非上乘,却别具一格。48字的铭文比较罕见。诞生于一个北大荒的团级单位,印证了当时不惜工本制作毛主席像章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如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那些风云狼烟已经离我们远去。由弱小到强盛正是中华五千年周而复始的旋律。这枚像章静静的躺在收藏盒里,经历了历史。见证了历史,也成为了历史。 ——清风似巍 庚子年腊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