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7年春上,我返里小住,寄居在朋友的小别墅。朋友夫妇在外打拼,偌大的房子只有我们夫妻俩,既清净又安逸。</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四月,风和日煦,正是钓鳜鱼的好时节。于是我约上钓友,经常到湖边去抛上几竿。面对蓝天白云,碧波万顷的千岛湖,清风徐来,即便无鱼上钩,也绝对是一种享受。然而,渔乐之隙,让我难以自持,意趣盎然的还是邻居的老木匠。</p><p class="ql-block"> 木匠也姓钱,大号富林。是我刚出五服的族兄,就居在隔壁。江南的春天,淫雨连连,钓不成鱼的我,只好窝在家里发呆。此时,老木匠经常过来叙旧。</p><p class="ql-block"> 富林兄已年过古稀,患有肺气肿,已拿不动斧头和锯子了,平日里哮喘连连,但只要一提起木匠活,他那一脸的菜色,立马灿若鲜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富林兄16岁跟随村里的老木匠钱夏苟当学徒。夏苟师是当时附近数村最抢手的木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人请他做家什得提前预约,不然很难请到他。由此,富林兄做完三年学徒,然后又给夏苟师做了三年的伙计,直至“文革”开始,夏苟师移民江西师徒俩才分手。</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木匠兄以随师六年的功底,外加其本人上过中学的文化基础和与生俱来的悟性,数年后,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小木匠。然而天不遂人愿,正当小木匠意气风发,准备大显身手之际,一场史无前例的“文革”,迫使他把斧头和锯子都挂到了墙上。那时节农业学大寨,把外出做手艺当成了资本主义的尾巴割,眼看着挂在墙上的木匠另什长出铁锈,富林兄有苦无处说,只好每天在生产队“改天换地”修理地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天傍晚,隔壁汪婶拿着一个散架的锅盖过来,让我帮忙给修一下。汪婶既是我本家又是我邻居,锅盖破了,无法烧饭,我推辞不了,只好摘下墙头的锯子,掌灯夜战。锅盖修好后,推让之下,过意不去的汪婶,硬是塞给了我两个五分钱的硬币。本来嘛,此事也就到此为止了。不想几天后,这事传到了村治保主任的耳朵里,立马带了几个吃生米的“红卫兵”,抄走了我的斧头和锯子,还把我押到村里的大会堂楼上,说我“开地下工厂,是资本主义尾巴”,要我双脚并拢面对伟人像低头向毛主席请罪,足足站了三个多小时,然后还要我写检查。所幸我家三代贫农出身,外加我老婆舅是村里的副书记,不然,上台挨斗,拔头发,甚至坐老虎凳,怕是逃不掉了”。</p><p class="ql-block"> 那天,老木匠跟我提起这件陈年往事,双手发抖,脸色铁青,冷汗不时从他沟壑交错的脸上淌下,末了还咬着他那因缺氧而发紫的嘴角问我:“咏,你读书多,见多识广,你说,天下有这么不讲理的事吗?难道老百姓只要革命,连饭都可以不吃?——世上有昏了头的政策,但怎可以昏到这个地步?——要我说呀,那时的政策,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不靠谱的政策了!”说完这些,老木匠也不等我回话,抬起屁股说了句:“我衣服湿了,回家换衣服”,然后就喉间响着咕嘟咕嘟的哮鸣声,拍拍屁股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两天后,瓢泼大雨下个不停。朋友家楼上屋檐的水管冲出碗口粗的水柱,我担心朋友家院子的水泥地会被大水冲破,就拿了只塑料桶接上,结果我数了下,也就五六秒钟,一桶水就满溢了。也就在此时,几成汪洋的院子里迎来了一躯痀瘘的身影。我定睛一看,只见老木匠打着一把近些年极少见的木骨油纸伞,走了进来。 坐定后,我给他泡了杯茶。这天,他跟我聊起了他的师傅和师爷。</p><p class="ql-block"> 他说:1961年我初中毕业,适值“三年困难时期”,那是个“光屁股等裤干,苞谷未熟等它下锅”的年月。迫于生计,我哥早就给我找好了师傅(其父早亡),让我学点手艺好填肚活命。于是,我从梓桐中学毕业回家的第三天,就去了夏苟师傅家。以前做学徒是没有工钱的,我给师傅和师娘倒了三年的夜壶和洗脚水。出师后,师傅看我手脚勤快不偷懒,再说他活计也多,就让我给他做伙计,工钱第一年打八折,第二年是九折,第三年我拿全工资。</p><p class="ql-block"> 在这三年的伙计生涯中,其间有时我也和我师傅的师傅搭班干活。我的师爷就是大名鼎鼎的金栢木匠,其时已年近花甲了。因年老体弱,手脚已慢,更因为在那个家家都穷得叮当响的年代,百姓做点家什都是只求多和快,好省点工钱和口粮。可我的师爷却是个脑子一根筋的固执老头,如果一个榫头没做到位,他是绝对不会放手的……由此,虽说他老人家的手艺家喩户晓,名声在外,却无活可接。而我的师傅做活,则能粗能细,依情行事,看东家的偏好做事。所以,有时师爷无活可做,只好屈身到徒弟这边来蹭点细活,赚口饭吃。</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木匠兄喝了口茶,翘起他那因常年推刨子而扁平的大拇指,叹道:我的师爷——金栢师,如活到现在,那可是工艺大师级的人物啊!他做的每一件东西,大到八仙桌,小到锄头柄,放到现在都是个古董和工艺品。话说到此,木匠哥指了指我身边一条满目凄惨,不堪入目的小櫈子说:你看,这条小櫈就是金栢师做的。看到我满是狐疑的眼神,老木匠又把小木櫈仔细翻转着看了一遍,然后语气肯定地说,这櫈子是金栢师的手艺,除了金栢师没人能干出这样的活。——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也只有我的师傅夏苟师能做,但因为太费工,解放后我师傅就从不做这样的活了,其他人是不可能有这等手艺的。木匠兄反复强调着他推论的正确性。</p><p class="ql-block"> 看我仍是似信非信,满是诧异的脸,老木匠又扳着他那也是扁平的食指,进一步阐述他的依据和理由: 你看这櫈子,至少也有五六十年了吧,櫈面上虽伤痕累累,但它却仍非常结实。历经五六十年的櫈子,其榫头严丝合缝,绝不是一般手艺人的活。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条櫈子的榫卯中,找不到一个倒针。这种手面功夫,除了金栢师和我师傅再无第三人。</p><p class="ql-block"> 那天,木匠兄还一脸严肃地告诫我:你不要小看这只不起眼的小木櫈,木匠的手面功夫全在这上边。你看这凳子的四条腿,上窄下宽,这就要求櫈面必然也得有相应的斜角,而櫈面一般有5至6公分的厚度,因此,这就决定櫈面的上下孔必须是个直线的斜角,而这个斜角是无法用墨线来标示的,只能凭木工的手感和经验凿这个斜角孔。此外,榫头不加倒针,特别是对斜角直孔的櫈面更是难上加难。一条好櫈子的榫头,无一个直角,而且还要做到严丝合缝,这活没有点悟性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是很难达到这个水平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木工行内有句行话,叫做“老木匠怕做四脚櫈”指的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话到这里,老木匠顿了顿,又呷了口水。少顷,颇有些自得地继续道:老话说“技不压身”,去年我这手艺还真是用上了。此刻,我明显感觉到,本来有些蔫蔫的木匠哥两眼发光,浑身来了精神。</p><p class="ql-block"> “去年十月,河对岸的沃坑村修祠堂,木头的三角架起榫卯拼头,无人敢下墨。——你知道我有个妹妹嫁在沃坑。后来他们通过我妹妹辗转找到了我,让我先去看看,工资优厚。那天,我看了看他们随身带来的图纸,心里就有了数。第二天我到沃坑,三下五除二,也就半天时间,第一屏的人字架墨线给他们划好,要他们照着做,保证没问题。后来第二屏,第三屏,那都是“裤袋里掏爆米花——手到就来的事”,我压根就没化啥大气力。这次在沃坑我呆了二十几天,每天只给他们画画墨,然后手插裤袋,轻轻松松赚了一万多块钱。说到这里,木匠哥声高八度,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连那原本蜡黄而有些虚肿的脸上也浮起了红云……”。</p> <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在村里长大,年少时曾目睹过金栢师的尊容。平时茶余饭后、柳阴树下,也常听村里的前辈们聊起金栢木匠的轶事。</p><p class="ql-block"> 金栢师有个小儿子,比我大两岁。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俩都曾在村里的林业队干活。因此,我隔三差五会上他家串门。</p><p class="ql-block"> 那年,金栢木匠刚去世,他的木匠工具都还在,我有幸亲眼看到过他家那把开锋足有三十公分宽的大板斧。斧头的刃用一个茡蔴编成的斧套套着,麻花形的套绳很长,编得很精细,挂在堂屋墙头的钉子上。据说这斧套是金柏师的独创,它是为了上山取大料时背着更安全,才特意编织的。</p><p class="ql-block"> 我让其子搬了把椅子取下斧头,只见斧头的脑部已经有了些许锈迹,但用布擦过后,斧刃露出的寒光,足以让人想起它当年的锋芒。然而,令我爱难释手的还是它那根三尺来长的斧头柄:它木质细润,呈椭圆形,发色金黄锃亮,包浆浑匀厚重,美仑美奂。</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在他家的灶膛前还看到了一把小斧头。其样式和那把大板斧如出一辙。但它小巧玲珑,光发可鉴,遗憾的是它的斧刃已豁了个口子。其子无意此行,已经把它当劈柴斧用了。</p><p class="ql-block"> 其时,金柏师的加长加宽木工座櫈还在。座櫈的左侧前后两腿之间钉了根木条,里面夹着把旧刨子。我发现刨子的两只耳朵边,各有一个深达足有半公分,颜色发白的磨痕,这是老木匠多年刨木,被他的食指磨出的印迹。它足以见证,这把刨子陪伴金栢师已经有些年头了。</p><p class="ql-block"> 日月盈亏,转眼五十年过去,儿时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晰。现在回想起来,金栢木匠家的锄头柄也格处新颖,别有创意。它除了比一般人家的更光滑之外,锄头柄的尾端,尤其别致而鲜见。它不仅每一把锄头的柄尾都利用木头的开叉,把它做成稍带点扁平、椭圆、呈猪腰形状,且略粗于握手处。这种造型,一来是为防止滑手,二来是便于挑担时临时把它当柴柱用,因为椭圆猪腰型的柄尾,不仅手握着更舒适,而且支撑时受力面积增大,更不容易滑脱。</p><p class="ql-block"> 以前,常听村里老人们说:“金栢师做的锄头柄,没人敢用,一天下来,不知要浪费多少唾沫”。其实,此话只说对了一半(即形容它太光滑),而把它更科学(舒适、增加受力面积、防脱把)实用的另一半给埋没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金栢师的奇异之处,绝不止这些。大约是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一天晚饭后,会芝兄说带我去看金柏师砍的柴,我说柴有什么好看的?会芝兄说,去了你就知道了。结果他把我带到了金栢木匠家东面的晒坦里,只见早有十几个人围成半圆,正对着靠墙撑着一担“乌骨裂”柴指指点点,口中啧啧有声。</p><p class="ql-block"> 这担柴是金柏师刚从高岭背后砍回来的。我一个农家出身的孩子,除了读书,每天不是斫柴就是看柴,然而我却从来沒见到过这么漂亮的柴担,这是我的第一印象。无论你横观直瞧,他就是一件艺术品:青一色的乌骨裂柴,沒有一根杂枝;两头划一地整齐,而且每根柴看着好像都是笔直的,无一根弯枝,即便有几根弯曲的也被他用刀砍了一半然后给拉直了夹在中间,一般人不细看,压根看不到;更让人叫绝的是,每根柴的粗细也都是挑过的,甚至连它的刀锋的斜切面都是顺着同一个方向的;稀疏的几片枝叶,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柴稍。我想,如果当时有相机拍下,我敢保证,整个柴担就是一幅精致的水墨画。今天回想起来:真不知道这老木匠当初上山,是想去砍柴,还是刻意去做一件艺术品回来的?</p> <p class="ql-block"> 异人出精品,坊间高手,往往藏于巷陌。金栢师做猪栏屏的故事,乡人妇孺皆知,如今已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今天我想也应该拿出与读者一并分享:</p><p class="ql-block"> 民国年间,具体是哪一年没人说得清了,反正这是解放前的事。一天,中村坂牛碓里的一个东家,来村里请金栢师去做个猪栏屏,也就是圈猪的木栅栏。其时,金栢师早已是远近闻名的大师傅了,碍于面子,他答应了。</p><p class="ql-block"> 牛碓里离我村有三里地。这天一早,金柏师一路自忖,他有些想不通:这种粗活,叫我徒弟的徒弟,或某某、某某木匠去做都绰绰有余,居然有人隔村跑来叫我去做猪栏屏? </p><p class="ql-block"> 来到了牛碓里,东家心想:做个猪栏屏,最多也就半天时间,为此,就又给他安排了一些下午做的其他活。没想到金栢师把猪栏屏也当成了八仙桌做,他认为:打个猪栏屏,居然隔村来请“我”做,那“我”就得做个和人家不一样的猪栏屏。下午,吃过点心,东家看看金栢师还在埋头刨他那已经光可鉴人的木栅栏,而且还边刨边不时用手去摸几下,看看是否平滑溜手。这东家虽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可人家是远近有名的大师傅,终究还是没敢开口。</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面对拉长脸的东家,金栢师却先发了话:“今天时间紧,这猪栏屏做得确实是糙了点,你呢也不要生气,工资你先付给我,过几天我有空再过来帮你刨几把,你看行不行?”此话一出,唬得东家目瞪口呆,哭笑不得。连忙付了钱,让他千万不要再来刨了,再刨下去,我那猪食桶都沒地方搁了。</p><p class="ql-block"> 此后,几经流传,“金栢师做猪栏屏”,成了威坪一带,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我却以为,这不仅仅是谈资;它是一种匠人精神,一种匠人文化,当然它也是一代匠人的典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也正是因为这个典故,去年在朋友家小住时,富林兄送给了我一个他师爷做的墨斗。今日在写这篇小文时,我再一次仔细欣赏了案头这方墨斗,它应该是樟木做的,墨斗的正面是一枝盛开的牡丹和两瓣一大一小撑开的花叶;墨斗的转轮设计成一个八卦图。整个墨斗舒展大气,雕刻精细,画面灵动,美感十足,虽历经百年仍完整而结实。</p><p class="ql-block"> 有关这墨斗的来历,富林兄是这样跟我说的:这是他的师爷于1936年送给他的第一个徒弟夏苟师的,而夏苟师又于1964年,作为出师纪念品传给了我。</p><p class="ql-block"> 如此说来,这方墨斗传承有序,历时三代近百年,当是一件弥足珍贵的老信物了。故此,今特上一图,以餐读者观瞻。</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记忆,永远的回味。 谨以此文,献给故乡的匠林高手。</p><p class="ql-block"> 壬寅孟春 若虚 修稿于斗室</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