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书告身》,楷书纸本, 凡三十三行,二百五十三字,结衔小字十三行,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自书告身》为内府旧藏之物,前有纯庙前有御书十余行,隔水绫上复嵌御书数小行,后有米友仁、蔡襄、董其昌三跋,又朱朗白一跋,颜书墨彩已脱。后为清宫石渠宝笈之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自书告身》是颜真卿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委任为太子少保时自书之告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文凭,相当于后世的委任状,颜真卿72岁高龄这一年他还书写了《颜氏家庙碑》是他晚年的力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蔡襄跋:“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莆阳蔡襄斋戒以观,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友仁跋:“右颜真卿自书告。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恭览、审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其昌跋:“官告世多传本,然唐时如颜平原书者绝少。平原如此卷之奇古豪荡者又绝少。米元晖、蔡君谟既已赏鉴矣,余何容赞一言。” </p><p class="ql-block">《自书告身帖》曾收入宋内府,后又曾为韩 胄、贾似道,明韩逢禧,清梁清标、安歧以及清内府收藏,后赐与恭亲王奕訢。而从《翁同龢鉴藏大系略稿》知,此件为1861年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之后散出宫外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凝聚了颜真卿一生书法艺术的精华,在笔意、笔法、章法上都达到了人书俱老的艺术境界。赏析《自书告身帖》的艺术特点,通过对此帖的分析和研究,或许会对我们当下进行楷书的创作有些新的启示。 </p><p class="ql-block">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著称,尤其是其晚年的代表之作《自书告身帖》更是精美绝伦,堪称经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自书告身帖》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其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通篇文字自然天成,结字稳中求险,巧里藏拙。尤能反映出颜书的丰采。詹景凤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 研究分析《自书告身帖》的笔意、笔法、章法: </p><p class="ql-block">自由、灵动、雄浑、洒脱的笔意。 </p><p class="ql-block">笔意,指书画、诗文中表现的作者的风格、意趣,详细解释指书画或诗文所表现的意态情致。</p><p class="ql-block">楷书发展到唐代,已经是万法具备,无论是在用笔还是在字形上都达到了极其完善的境地。在书法的发展进程中,唐代是一个极其“尚法”的时代,尤其是楷书的书家和楷书的书写,无一不具备森严的法度。颜真卿作为书法大家,他当然知道“法度”在书写当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从《多宝塔碑》《颜勤礼碑》和《自书告身帖》三者的对比上可以看到,在总体风貌上,《自书告身帖》在用笔的形态和意趣的表达上显得更加轻松、洒脱、自如。</p><p class="ql-block">“不同才是艺术”,《自书告身帖》以其自由、散漫、不拘一格的章法布局,充分展现了颜真卿作为一代书法大家在艺术创作上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今人,不同于自己的超凡的艺术水平和艺术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 以曲代直。</p><p class="ql-block">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曲线相比较直线而言更富有变化和具有动态的美感。那么,《自书告身帖》在点画的写法上,更多地运用了曲线的柔美流畅代替了直线的硬朗挺直。《自书告身帖》,横无行,虽纵有列但每列当中字的重心又有所摆动,近乎于行书所固有的“行气”。这种完全打破了楷书传统的由界格所分的字字独立的章法布局,不但体现出颜书行笔气韵、结体动势的微妙变化,又表现了通篇文字自然天成,结字稳中求险,巧里藏拙,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的整体风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 以圆代方。 </p><p class="ql-block">在《自书告身帖》当中不乏方笔和折笔的出现,但是总体来看,方折的用笔已经成为圆浑用笔的点衬,或者说有些字已经在起、转、收笔中将方折的东西去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三, 以欹代正。 </p><p class="ql-block">《自书告身帖》中,每个字的趋势基本是左低右高,而不像其他碑帖那样取中心为准的稳势。这样,就无形当中增加了运笔书写方向上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四, 自由、 散漫、 不拘一格的章法。 </p><p class="ql-block">楷书的章法历来并没有太多新奇的地方可以探究和讨论。一般来讲,横成行竖成列已经是楷书排布的常规,相对宽松活泼一点儿的章法,我们常在小楷当中可以见到。但就唐楷而言,在楷书章法上以散漫形布局的鲜有其人。颜真卿和他的《自书告身帖》以其布局的灵活、自由、连贯而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颜真卿墨迹不同于碑刻之处:</p><p class="ql-block">首先,笔画取势相对于碑刻作品当中更加丰富,不管是在起收笔或者笔画的俯仰向背上,都非常讲究,趣味横生。</p><p class="ql-block">其次,字的疏密变化更加明显,夸张。真正做到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p><p class="ql-block">最后就是字形的变化和倚侧的应用,在打破碑刻作品固定章法的同时又把每个字的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正如人们所说的“人书俱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