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神农故郡仁山乐水的安仁县城香草坪去外婆故乡的洋际桐岗有一条淹没在农田稻海和山间老林中的乡村小路。儿童、少年乃至成年时期,每次踏上这条路,心中总有种近乎朝圣般的感觉,充满了欢乐与激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乡与外婆,是我一生中心灵深处最不可触及的柔软,他们与我犹入嵌入灵魂里的生命中的图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一岁多的时候从清溪田中坎奶妈家被送到外婆家撫养,外婆待我恩重如山。在远离父母的岁月里,慈祥、善良、温暖的外婆是我的守护神,不是母亲,胜似母亲! 祖孙俩建立起延绵终生的至情至圣的深厚情感密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外婆的家乡在湘东南的安仁与耒阳马水坪田贺塘相界的一个小山村。这儿山清水秀,青山环伺,山里长滿了翠竹青松贱栗树。这儿的民风古朴,淳厚。人心善良,温暖。因为我父母不在身旁,孤独的孩子自然招人怜,乡亲们便对我多了一层关切与友好。一块玩的小朋友们也对我多了一层友谊与关照。在裹滿阳光与爱意的环境里,我活成了一个幸福满满的小蜜糖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为什么在我五岁离开外婆家随母亲去远方的时候哭闹得撕心裂肺,心中有万般个不愿意。离开外婆与家乡很多年之后,外婆和家乡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座高耸入云的圣殿。每每有机会返回故乡,那便是我精神上的一顿开胃盛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乡之路的车舟劳顿止于县城香草坪。从县城到外婆的家乡之间那二十余里路程在很多年里全是靠步行来完成的。虽然这不容易,但它是充满喜气洋洋之旅。没有什么能比去外婆的故里更令人开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早的探亲之旅我还是个儿童。长途汽车到达的县城汽车站位于永乐江县城一侧,外婆的家乡在永乐江的另一侧。回乡之旅是从坐着渡船横渡过清清的永乐江开始。水碧碧,船悠悠,船工号声入云天,家乡行程一开始便充满诗情画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渡过永乐江之后,我们走在一马平川的清溪洞平原上,经过清溪、红光、红星等村落向洋际进发。清溪是安仁农业发展最好的区域,一直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夏天一路金黄稻海,冬天一片紫红紫云英花乡,让人心胸开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清溪茅坪到洋际桐岗之间横亘着一座大山~牛丘坳。一条山间石板小路从山底蜿蜒拾级而上。陡峭的山路两旁分布着鳞次栉比的水田和山塘。山塘的塘水或许是在长期隐藏深山之故显得格外蔚蓝幽深。山间非常寂静,罕见行人。小路的两旁山峦长满了古树与青青的灌木。近看似画,远望似锦,既神秘又秀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条小路上攀行几里地之后,我们已是气喘嘘嘘,这时来到了山顶。山顶上有一座青砖建造、年代久远的古老亭子,小路从亭中贯穿而过。我们在亭子里停下来坐在板橙上稍事休息。环顾古亭上下周边,因为人烟稀少,岁月给它留下厚重的痕迹到处可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越过山顶的亭子,下山的小路两旁又是另外一番景像。少有绿色植物植被,满目是红壤山包。石板小路直接沿山坡而下,无遮无拦,就像在一片巨大的赤缎上蜿蜒着的一条皱褶,从天洒下。而山下洋际公社桐岗大队的牛丘湾生产队已是遥遥在望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达山底后,我们走进了桐岗湾。一条乡村小路在垅里穿行,连接到外婆的家乡村庄。步行两里地后,我们来到了桐岗小学所在学文生产队地段。小路上有一棵参天大枫像一把巨型大伞,树冠悬空在乡村小路上。炎热的夏天走累的路人们在树下乘凉,让凉爽的微风尽情地吹拂,帮助恢复体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前行两三里,外婆的小山村已经清晰可见。我不禁雀跃起来,仿佛依稀看见外婆站在大门外,手搭凉棚远望,盼望着我们的归来。~剩下的路不再有辛累,而只有甜蜜与充滿激情的飞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条与我充滿甜蜜温情的通往故乡的小路也是随着时代在慢慢变化。最早是大约在六十年代中晚期,在永乐江上建起了第一座大桥。从此由县城汽车站去外婆家乡不再是靠乘渡船过河,而是由永乐江上的大桥步行过河。开启了汽车行人横渡永乐江的新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在社社通汽车的努力中,县城去洋际乡的沙子公路也开通。由县城经洋际公社去桐岗多了一个选择。尽管路程达到三十华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经清溪枫树去洋际的公路去外婆家转了大弯比较远,后来又从清溪洞里的现有小路为基修建出一条简易沙石小马路,并从牛丘坳的外侧山脚绕过去,与桐岗陇里那条小路联成一线。于是去外婆家的路有了第三个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长一段时间返乡,我们一直走在包括牛丘坳这段崎岖山路的最短的回乡路上。每次行走在牛丘坳的山间小路上总有一种苍凉奇持,又如诗似画的另类世界的感觉。缺少人气,让单人行走充满些许惊悚。我外公一生为生活故,曾做挑夫,遍走天下。牛丘坳是他一生行走过无数次的大山。外公说有一天傍晚,他独自行走在牛丘坳,路过山顶时,听见一阵不知是什么东西发出令人心悸的惨叫声。"别装神弄鬼唬悠人" 他怒骂了一声。可话声才落,只觉得一股冷风拂面而过,感觉脸上热辣辣的。到家后照镜子,发现脸上竟然赫然有几个指引,说来令人毛骨悚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高中毕业后下放到家乡的农场种西瓜。有一年西瓜的收获季节,下午收工后,我抱着一个大西瓜去外婆家看望外公外婆。路过牛丘坳时,已是月上东山。一个人独自行走在寂静的牛丘坳上确实感到氛围肃杀,但我一直胆大,并没有因此而害怕。但真正令我胆寒的是进入到桐岗陇里后路过一个晒禾坪突然看到一个模糊的白影子站在路中间,我顿时毛发倒竖。这时没有选择,我只好抱紧西瓜作武器,硬着头皮走上前去一探究竟。原来是一件晒着未收的衣服与下面的三脚架搅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吓人的影子,这时才松了一大口气。可见,人最怕的还是自己吓自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七十年代,父母都从外地回到家乡的县城工作。但我却因招工和上大学离家愈走愈远。而回乡的路也在随着时代慢慢的变化。八十年代,从清溪洞经洋际去桐岗的那条小路被拓宽并在路基下埋覆了块石,这段简陋的乡村之路开始拥有行驶手扶拖拉机和自行车的能力,尽管它颠簸崎岖。这期间回乡我有时也骑自行车走这条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经济的发展,从安仁洋际经桐岗去耒阳坪田的道路被升级拓宽成为一条正规的县际公路,还有专业人员维修。这条道路正好从外婆的家乡村庄经过,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九十年我出国留学之后,这条道路又被升级成水泥马路,运行条件日益改善。在升级水泥马路时,工程还向当地社会各界募捐,远在澳大利亚的我也为家乡的这条路的建设尽了自己一份心意。到二十一世纪后,当地的路建目标是个个村民小组都通水泥马路,使得户户居民的家都与水泥公路干线连接起来。这个工程的部分资金也是从社会募集的。年迈的母亲与在远行北美万里之遥的我再次为这个工程慷慨解囊。看到故乡的出行路况日益改善,我在天涯海角之远能尽微薄之力,心中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乡的路,随着时光,过去几十年里已是苍海桑田般的变迁。当年的乡村小路,如今已被条条宽畅,四通八达的水泥公路网络所取代。当年回乡步行之劳已被快捷的公共汽车和私家汽车交通所取代。而那条蜿蜒于牛丘坳之间的山路更成为绝唱,难得再有机会亲临,只能封存于遥远的记忆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的变化与交通的便利给故乡带来的变化是深远的。交通的方便给家乡的经济带来活力,各种农作物产品、柑桔水果和竹草乡土产品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输往各地。而生产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需要用品从各地带往乡村。居住的房屋条件日益改进更新和现代化。随着时代的变更,原来囿于一方土地的乡亲们或因读书跳出农门,或因奔向沿海打工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日益流动起来。故土还是那方故土,路已不是当年的那条路,故乡的人新旧接替,后浪推前浪,已不全是当年囿于土地的那些前辈,他们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远大目标的追求。不变的是,故乡人放飞追求美好幸福的理想如日辉天,绵绵长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最后一幅,图片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