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非常时期,上海采取48小时闭环式管理措施,实行区域性、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为社会层面科学精准防控清零而守住你的健康绿码。小草宅家整理资料,不经意中翻阅到了杨团于2001年春节前夕发来的恭贺新禧贺年卡,上面写道:“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向你祝福”。</p> <p class="ql-block"> 杨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于1966年冬步行串联从北京走到延安,是“CCTV年度十大慈善人物”、《中国慈善家》杂志“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等获得者。当小草回想起杨团母亲韦君宜当年来沪采访时的情景,心情怎么也平静不下来。</p> <p class="ql-block"> 韦君宜是属于“一二九”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那一代人。先后担任过《中国青年》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作家出版社总编辑等。1984年3月的一天,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的韦君宜,在上海文学出版社编辑何凝白陪同下,来到上海凤城街道福利工场,主要是了解康复的精神病患者和残障人士的生活、工作情况。</p> <p class="ql-block"> 小草起初在想,如何能帮到韦君宜解决好她心头之痛的事,也就是能为她有个精神障碍的儿子做点什么。(后来看到杨团有篇「纪念我的母亲韦君」文章中有描述“文革期间弟弟成了精神病”)。</p> <p class="ql-block"> 当浦锡根得知悉韦君宜来沪实地考察的信息后,便于3月29日在《文学报》头版发表了图片新闻,报道了韦君宜在福利工场了解康复的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人的生活工作情况。</p> <p class="ql-block"> 韦君宜很赞同把这些残疾人组织起来,参加身体力行的劳动,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有时候做件事,当时想得并不那么多,也不完美,但有人鼎力相助,谁知将小事也能成就大事业。《文学报》的报道激起了小草心愿的力量,发愿要为残疾人干好一件事。于是把自己一些想法写信告知何凝白, 很快在7、8月间收到了2封来信。</p> <p class="ql-block"> “韦君宜同志昨天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赞扬您们的褔利工场,关于您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对于您的盛情,韦君宜非常感谢!她现在集中在党校写一二•九运动回忆录,很忙。她要我代她向您致谢,就不另给您写信了”。</p> <p class="ql-block"> 1984年7月4日,韦君宜总编在《人民日报》连版载文「一个革命人道主义的事业——访上海凤城街道福利工厂」。她赞誉道:“这个工厂的成就使我震惊,我看他们的工作对于搞民政福利事业的,搞教育的,搞精神病学的,以至搞心理学、社会学的,都是一个重要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 “你看有多少家长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你们的事业上啊!这是真正革命人道主义的事业”。后来小草遇到杨团时还提及过此事,真忘不了大作家为公益事业奔走宣传的深深情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小草与浦锡根李禾禾在家中合影</b></p><p class="ql-block"> 直接和有效的信息传播更具影响力,《解放日报》整版刊载了樊祥达的‘‘一朵缺萼的花朵’’报告文学,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导孙鑫源等人深入凤城福利工场,大胆启用智障和精障人士作基本演员,拍摄电视剧《她们也需要爱》(上下集),在香港、上海等地26家电视台播放,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美图中沙丘鹤均为钱卫忠大师摄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