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师范美术班记略

姜耀南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1971年,宜昌师范文革后第一次招生,我在这一年元月,荣幸地踏入校园。</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学校本无美术班,一天,时任军分区政委的王群到师范视察,他找到吴章采老师,说:老吴啊!你是美术专家,我们现在急需美术方面的人才,你能不能办一个美术班。并说,他们部队原来送一名战士去学美术,后来画得很好,天安门广场上的马克思像就是他画的。当时实行军管,王政委就是地区一把手,他说的话学校马上照办。立即在学校各班挑选有美术特长的学生。</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从小喜欢画画,但是因为生在农村,从来没有受过美术方面的训练。到宜昌师范后,看见吴老师在八栋二楼画画,觉得非常新奇,只要不上课就跑去看。这次要办美术班,吴老师首先想到我,因为我是中文班的团支部书记,吴老师要我去美术班当班长。</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当时一共挑了六个人,有一个女同学来上了几天课就走了。所以一个美术班也就五个人:赵泽波、熊朝望、王大贵、黄显本和我。我们除了每周有一节政治课在数学班旁听,其余时间都画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吴老师每天搬一把拐手椅,坐在讲台上看我们画画或讲课,或下位辅导、改画。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吴老师给我们讲中外美术史和艺术概论,也是随便讲,我们照样画画,也不用看书、记笔记,也不考试。由于都是零基础的学员,第一学期以临摹为主,先临线描。在图书馆借来几本人物线描和连环画报杂志,照着临。第二学期开始学习素描,先画石膏,从几何体开始。后来画一些静物,再画人物写生。每次写生,都是吴老师先示范,然后我们再开始画。第二年才开始色彩写生。由于我们原来所在班已经毕业,美术班请示教育局,又将学制延长了一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美术班在当时是一个新生事物,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一天教育局高科长来美术班视察,当时军管,高科长是军队职务,是实际上的教育局长。高科长指示,要送我们出去开开眼界。当时武汉展览馆正在举办湖北省美术作品展,高科长找来校长管先润,要他送我们去武汉看展览。有一次在地区礼堂听报告,碰到高科长,问我们去看展览了没有,我们说没有,可能经费有困难。过了几天高科长在管书记陪同下来到美术班,高科长说,他们去看展览了没有?没有钱局里拿! 为此管书记专门把我叫到办公室狠狠批了一顿,说我越级告状!很快,学校安排我们师徒六人到武汉看了展览。</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吴章采老师是武昌艺专毕业。当年徐悲鸿在北京开办北平艺专(即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刘海粟在上海开办上海美专,唐一禾和大哥唐义精在武汉开办武昌艺专,当时全国只有这三所艺术专科学校。湖北艺术院院长杨立光、油画系系主任刘依闻都和吴老师是同班同学。吴老师出身名门,父亲是晚清进士,任过两任知府,家学渊源深厚,对古典文学、诗词、书法、篆刻都有很高的造诣。杨立光十分欣赏吴老师的才华,经常将吴老师的诗作谱成曲在全校传唱。在艺专杨立光油画写生第一,吴章采素描写生第一,俩人同时入选第一届全国美展。唐一禾老师也特别喜欢吴章采,经常把他喊到家里打牙祭。不幸的是唐一禾、唐义精两兄弟在赴重庆参加全国美协会议途中沉船遇难。为了艺术传承,唐一禾夫人熊明谦,将老师的油画箱郑重交给吳章釆。这个油画箱设计十分精巧,比一般油画箱小,调色板折迭之后插在箱盖上,装调色油的小油壶有一个卡口,画画时卡在调色扳上,这是唐一禾在法国留学时从欧洲带回来的。吴老师画画都是使用这个油画箱。</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到武汉看展览时,正好碰见杨院长在展览馆改画。杨院长带着我们看展览,一幅幅的讲解,使我们获益终生!后来,杨院长到三峡写生时,又专门到师范美术班看望我们,鼓励我们好好学习,为国家作贡献!</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美术班学习期间,学校经常安排我们出去写生,深入生活。有人打趣说这是几个研究生。我们去过秭归云盘郑家让家乡院子五队。还去过远安模范教师的家乡。那时交通没有这么便利,我们去远安还要在当阳转车。记得我们到当阳后,没有赶上到远安的车,师徒六人挑着行李步行(那时出门都要自己带被子),走到洋坪就天黑了。我们找到一所学校,在一个教室里借宿。第二天继续赶路,又走了一天才到目的地,住在一位农民家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下乡,按照一般干部的标准,每顿交五两粮票,一角二分钱。那时候肚子特别大,半斤根本吃不饱,我们平时早上在食堂都吃五个馒头一两稀饭,二两的大馒头!每天吃饭时,老板盛饭都用小碗,我们添三次就不好意思再添了!每天饿得要命,除了写生,还要参加劳动,没有办法,只有在小卖部买一袋饼干藏在枕头下,夜里偷偷吃一点。也不敢嚼,怕有响声,含在嘴里闷软了吞下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经过两年的学习,我们顺利毕业。我留校任教,赵泽波分配到地区文化馆工作,其他三位同学回原籍。</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76 年,我的第一套连环画《山乡新社员》在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出书是非常难的,记得定稿时省委宣传部部长王重农亲自作了批示,出版社专门指派连环画专家查家伍住在出版社帮我改稿。《山乡新社员》收录进当年的全国出版年鉴,我的作品在全国展览中也时有获奖。我虽然在恢复高考以后考入湖北美术学院继续深造,但感觉还是在宜昌师范跟随吴章采老师学习获益最大!</p> <p class="ql-block">姜耀南简介&nbsp;</p><p class="ql-block">姜耀南,1951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画院执行院长 ,中国观音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企业书画院副院长。姜耀南擅长人物画,是我国当代最具实力的人物画家之一,与范扬、马海方、王西京并称四大家,中国人物画徐蒋体系传承人。</p><p class="ql-block">出版有《山乡新社员》《黑娃照相》《五二班日志》《南昌起义》《三十三观音》《怎样画观音》《姜耀南画集》《姜耀南人物画》《姜耀南水墨人物》《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姜耀南》等多部连环画及画集、画册。</p><p class="ql-block">作品《歧路亡羊》《荆山遗韵》入选第七、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集贸市场图》获全国群星奖,《故事》获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老班子》获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优秀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守望》获第四届“汝瓷杯”全国中国画大展金奖,《大堰牛》获“鸣凤山杯”全国书画大奖赛金奖,《子龙街的黄昏》入选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大展并被深圳画院收藏,《守望》获“盛世丹青”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优秀奖并被厦门美术馆收藏。《仕女》入选“翰墨春晓”全国当代著名国画家精品全国巡回展,《咱爹咱妈》入选“锦绣中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许家湾的狮子班》入选2012全国中国画作品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