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里的边城行

天曲

<p class="ql-block">  你读过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吗?沈从文笔下那个秀丽迷人的河边小镇就是茶峒。一条大河流经茶峒镇,在这里岔分为三,将湘、黔、川三省相连,所以人们也叫这里为“边城”。</p> <p class="ql-block">  茶峒这座小镇,靠河而上,凭山而起。酉水河碧绿清澈,倒映着远处山上的白塔和岸边的吊脚楼,不用笔绘,便天然描摹出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  在沙汀绿映中,沿着河岸旧街往里走,便是茶峒古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宿沈从文《边城》的边城~茶峒。</p><p class="ql-block">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如今,《边城》里的边城人民,仍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p> <p class="ql-block">  茶峒晨曦,边城人家,烟火之间,微风过处,城墙上的《边城》……都留在了翠翠岛上。</p> <p class="ql-block">  酉水上的拉拉渡,从湖南边城的茶峒到重庆边城的洪安。</p> <p class="ql-block">  边城洪安位于秀山县境东南,是重庆、贵州、湖南三省市交界之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一脚踏三省,三省闻鸡鸣的插花地,也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一脚跨三省,三省闻鸡鸣”。</p> <p class="ql-block">  洪安与茶峒隔水相望,由一座跨省大桥将二者连通。桥这头是重庆,那头是湖南,桥下是平静的酉水河,河上游是贵州,所以它又有“一脚踏三省”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  茶峒镇上翠翠岛是为了纪念《边城》里主人翠翠而修建的,环境清幽,四面环河,有竹林、空庭、斑斓高大的栾树,还有清丽斜卧于岸边木芙蓉。翠翠和黄狗的雕像矗立其中,凝成永恒守候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  在茶峒‘等待’是一个符号,它的化身便是留守在这儿的人。</p><p class="ql-block">他们都是“翠翠”。</p> <p class="ql-block"> 边城印象(一)</p><p class="ql-block"> 酉水河旁,茶峒小镇安静地伏在那里。它的模样浮现在沈从文的记忆里,“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场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p><p class="ql-block"> 今天,酉水河仍然静静的缓缓的流着,她带来的纯朴,洁净,安详,明亮依然温暖着南来北往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 边城印象(二)</p><p class="ql-block"> 在边城寻找《边城》,白塔是古镇著名的标志之一。它与茶峒的风水有关系,它见证了翠翠母亲与父亲的爱情悲剧。同时也承受着故事中主人公的悲欢离合,白塔守护着渡头,守护着翠翠一家。</p> <p class="ql-block">  大师早已远去,而《边城》里的故事永远留存在边城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