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梅随感--《梅花三弄》

摄行远方

<p class="ql-block">  连续拍了三年的梅花,今天把图片和这篇拙文与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蔓延,我从外地过年回锡,被要求14天居家医学观察,天天吃饭、睡觉、看电视,偶尔翻翻感兴趣的书籍,很是惬意;但几天下来,老是坐着躺着,又感不爽。一天突然看见楼下的梅花开了,本就爱好摄影的我,于是在小区里拍起了梅花,顺便活动筋骨,打发时间。我拿着相机在小区里转悠,看见一团团,一簇簇白似瑞雪,青如碧玉,红如朝霞的梅花,有的含苞遮面,有的笑颜竞放,有时含露晶莹,有时灼灼其华,身临其中,沁香袅袅,如浴香海,赏心悦目。相机在梅树下不断地咔嚓着响,近一个月的拍摄下来,也就收获一、二张糖水片,不免有些失望,多年的摄影经历告诉自己,还没有得法。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春节,又到拍梅花季,有了上年的浅尝,懂得了拍梅应该知梅的道理。闲暇时光,我一边在网上查看资料,品赏佳作,反观自我;一边不断摸索尝试,几次拍摄下来,感到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如何构图上面,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过去眼睛老盯在一朵朵美丽的花上,忽视了作为陪体的枝干。此后,我在拍摄的时候,不急于按下快门,而是上下左右,一前一后,反复观察,渐渐地体会到,花是主体,枝是陪体,主体是点睛,陪体是烘托,主体宜实,陪体宜虚,主体宜明,陪体宜暗,主体宜小,陪体宜大,主、陪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幅好的梅花图片,陪体很重要。遵循这样的基本拍摄方法,照片的美感有了大幅提升,去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在贵阳举办了“2021年中国(贵州)摄影艺术大展”,有幸4幅梅照入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2年的春节又到了,今年的梅花咋拍呢?想起小的时候,家里挂有一幅《迎春图》,画的是梅花,很喜欢,还临摹过多次,作者是我国当代有名的画家、书法家冯建吴,他送我父亲有一幅画和一幅字,何缘相送,也许是同乡的缘故。我想,现在的数码相机有了多重曝光的功能,何不把过去实拍,改为使用多曝功能虚拍,以直接呈现画意效果。动于心,悦于行,一开始试了试,不如我意,但可以看出多曝是完全能拍出画意来的,以后的过程就是大家通行的做法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结果正如哲学书上说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总的来看,画意味道有了,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至于具体的拍法,写出来篇幅有点长,不赘述了,有兴趣的摄友可私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拍梅花,书上网上读梅,公园路边赏梅,日久生情,梅花的色,艳而不妖;梅花的姿,苍古而坚韧;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而我却有摄影外的感悟。自古中国人喜欢梅花,咏梅赞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有“暗香疏影”,也有“俏也不争春”等等,我更欣赏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绽放,不正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吗,我们生活在岁月静好的国度,我们又处在苍黄翻覆的世界,这种精神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屹立世界的强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摄影:摄行远方</p><p class="ql-block">撰文:摄行远方</p><p class="ql-block">地点:江苏无锡</p><p class="ql-block">时间:2022.3.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