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冀东是父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工作过的地方。我曾听当地百姓讲述当年父亲所在的敌后武工队传奇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渴望了解那段历史,我的父辈曾经经历过什么?父母在世时没有具体讲过,我知道的不多。他(她)们的老战友也都相继故去,无从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记得宁河县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1982 年编著了《宁河革命史》天津东丽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著了《金钟河畔的烽火》(东郊党史汇编1927—1949)。当年在此参加革命的老同志都收到了这两本书。我在家中找到了这两本珍贵的历史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2年父亲收到东丽区委的信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马良叔叔 张继光叔叔为《金钟河畔的烽火》一书题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书中详细介绍了那段革命史及党史、人物简介、革命烈士简介。看后我的心灵被震撼!残酷的战争、恶劣的环境、军民鱼水情深深地打动着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后,遭到惨败的日本侵略者调集重兵于1941年连续在华北地区进行三次治安强化运动。我党政军民浴血奋战彻底粉碎了日军的扫荡,使敌人三次治安强化运动都以失败告终。1942年日军调集其27团、独立15团、伪治安军计三万人北起长城、南至北宁、东到滦河、西自运西,同时向我冀东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带进行包围扫荡,即所谓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此时敌人步步为营、层层封锁、挖壕沟、建碉堡、制造无人区,严密保甲连坐(一家有问题全保甲人负责)广设情报网(村村有情报员 每天向据点报告)实行蚕食政策。在此情况下,我根据地被逐步压缩,主力部队暂时转移到山区,基层组织受到严重损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面对残酷的斗争形式,中共冀东地委根据上级关于挺近敌后的战略思想,指示丰玉宁联合县组织敌占区武工队进入宁河、武清、宝坻,建立游击根据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2年6月刘征受上级党组织派遣带领马良等五人组成武工队,化妆进入蓟运河西部执行开辟新区的任务。由于敌人统治严密难以立足,被迫返回原地。同年7月刘征、马良、孙英三人再次进入宁河一带开展工作。由于新开辟地区不断扩大三人难以顾及。1942年十三专属专员焦若愚派佐天(父亲的化名)等人至蓟运河西部工作。1943年12月18日 党组织在乐善庄召开会议,有各区领导干部参加。因汉奸告密21日凌晨驻芦台的日本守卫队、警备队、新民会人员共300余人包围了乐善庄进行大搜捕,在突围中寒松、云鹏、志英三同志壮烈牺牲,陆英、高英被捕。日伪抓住此事大造舆论,进行反共宣传。当天将寒松的遗体拉到芦台游街示众,扬言八路军、共产党已全部被消灭,妄图杀一儆百,扑灭人民的抗日烈火。但适得其反,血债激起了人民对日伪更大的仇恨!马良,佐天根据地委指示,组织武工队杀了给敌人通风报信的三个汉奸,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大长了革命群众的志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6年4月21日,天津赤土发生了一起震惊津东地区的惨案,区长建夫、区粮财助理李愚在惨案中不幸牺牲,区妇救会干部王秀臣被捕,凶恶的敌人把建夫的头和李愚的耳朵割下来 先是挂在村中的戏台上示众,而后又用铁丝挂在大车上,押着王秀臣及赤土妇救会主任游街示众,群众惨不忍睹,无不义愤填膺!武工队和赤土的老乡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把建夫、李愚的遗体安葬在金钟河岸边。惨案发生后武工队很快将告密者抓捕枪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宁河县的抗日武装在残酷的斗争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主力部队密切配合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势力。武工队神出鬼没、英勇善战、经常把敌人打得蒙头转向,措手不及。当地群众有很多流传:八路军会飞檐走壁,来无影去无踪,抓汉奸如取物,对穷人亲如兄弟。他们是千里眼、顺风耳,谁是坏人千里能见,谁说坏话千里能听。这些传说使群众精神振奋,使汉奸胆战心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书中有父亲最亲密的战友马良的回忆录,他在文中写到:开展宁河及天津近郊的敌后斗争是异常艰苦、曲折、复杂的。日伪和流、地主豪绅与反动会门狼狈为奸,特务横行可谓犬牙交错,斗争形式不断变化。当时武工队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工作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数年中我们无论严寒酷暑,日晒雨淋,忍饥挨饿,晓行夜宿,常年睡眠于野草荒冢间,即使有时住宿在群众家中半夜也要转移,稍有不慎就会惨遭不幸。宁河人民(包括津东人民)为抗日为解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房屋被烧、财产被查抄、妻离子散、流离失所,仍是坚定不移地终于革命事业。宁河儿女前仆后继,不畏牺牲有数百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宁河人民是勤劳勇敢伟大的人民。他们那朴实诚恳、忠厚坚强与我们心连心的形象永远铭记在我心中。他们白天探听敌情传递信件,晚上与我们野外同眠,即使在家属遭杀害的情况下也从不动摇变心。我们在多次与敌遭遇以及突围中都是群众掩护而脱险。在大邓庄我与李志(父亲的化名)在白天与敌百余人遭遇,群众围住敌人阻止射击,我俩幸免遇难。在王家台为掩护同志们脱险,通讯员吕荣牺牲。我突围吐血,群众护送我到南北大份养伤,在米厂我与李志误入敌伪大队长田德寅住地,群众用船送我们渡过蓟运河。在帮道沽,夜晚除奸被敌告密,敌包围数十个村庄,群众冒险送我俩偷渡敌伪据点江洼口安全转移。梁家沽战斗,我军把日军大量杀伤后夜间突围,次日凌晨敌刚撤退,我和李志到该村,为掩埋牺牲的同志,群众献出寿材,由于是夜间突围,同志们的鞋袜都被芦苇扎破,群众不避风险陪我化妆进入宁河镇,抓住伪镇长强征鞋袜保证了部队的正常行军。为了保护同志,群众在自己家里挖了地洞,让同志们躲避敌人清剿。为了保守秘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在南大份曾多次与敌人遭遇,由于群众巧妙的掩护从未发生过意外。类似这样的事不胜枚举。使我感受最深的是金钟河两岸人民在我突围养病期间,为保护我日夜站岗守护,并以有限的口粮偷换点儿大米为我养伤(大米当时定为军粮不准中国人食用,如被发现就要被杀头,坐牢)更应该提出的是我们在开展天津东郊军粮城附近的工作中,以及粉碎扫荡的艰难时期,这里成为我们隐蔽的堡垒。群众数年如一日的带路、送信,一夜奔波数十里。还有金钟河渡口的两位老人,不辞辛苦日以继夜,不论什么时候只要轻轻把门一敲,就立即起床。默默无闻的做出无私贡献。我每想到此就深夜难眠,多么深厚的感情,多么坚强的斗志,多么可敬可爱的人民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力量的源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就能无坚不摧无敌不克,就能冲破任何艰难险阻,我们的革命事业就能胜利前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马良叔叔的这段回忆录我流着泪看了多遍,更加深了我对冀东百姓的深厚感情。我现在才理解父亲为什么会对来我家的乡亲们那么热情的招待,提供食宿,以至我家买了三张折叠床多套被褥备用。有时我家一天会来五位老乡,时间长了我们有些厌烦,这时父亲就会大发雷霆,骂我们:“以后你们过日子都房顶开门吗?没有老百姓怎么会有你们的今天?”现在我多了一些对父母的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历史需要了解,父辈的经历需要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父辈们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鞭策,激励着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解放后父母的老战友因革命工作需要有的南下有的北上或在津京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介绍一下与父母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石青 伯文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马良 安平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顺华 高明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铁峰 杨伯光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赵晓光 李敬南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劳动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强夫妇(姓名不知是否准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的父母 李志 刘凤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母与老战友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亲与马良叔叔(左)唯一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您们与青山同在 您们与大地永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后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稀之年以美篇的形式发布此文只为完成我的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不忘初心 ,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缅怀革命前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希望对晚辈有所教育,代沟是有的 ,若他们能够关注与共鸣 我深感欣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2.3.17.</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