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旧景

江东樵人

<p class="ql-block">景泰县位于河西走廊的东端,它北临腾格里沙漠,西南为祁连山余脉,处于甘肃与宁夏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九曲黄河在景泰县龙湾镇来了个90度大转弯,流向宁夏河套平原,岸左就是百里景泰川。</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山地向戈壁的过渡带,由于山水的冲刷和黄河的切割,雅丹地貌被剝蚀的支离破碎,千沟万壑,形成了慰为奇观的黄土石林。</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景泰就是边御之地,距宁夏贺兰山不到300公里,万里长城穿境而过,是古代历史上北方的草原民族南犯的边垂要冲。</p> <p class="ql-block">景泰境内有一条横旦在甘、宁边界的山体,叫一条山,凭险据要。此地距中蒙边界蜂腰部仅800公里,中苏关系紧张时,兰州军区21军驻守于此,一条山是重要的国防工事,山体都掏空了。据说一旦战争爆发,苏军坦克一天即可抵达兰州。</p> <p class="ql-block">景泰自古就扼古丝路要冲,历史上曾被匈奴、吐蕃、西夏、蒙古人占据。明代时建有一座军事城堡,因其形如龟,谓永泰“龟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永泰古城建有城墙、烽火台、瓮城、炮台,是明代的军屯重地,长年驻守民军2000多人,战时戍边,平时农耕,七十年代还有人居住,现已荒废,弃为遗址。</p> <p class="ql-block">由兰州北驶100多公里便可抵达景泰,包兰铁路径由此地。景泰以北便进入了戈壁、沙漠地带,与著名的风口沙坡头相邻。我70年代在景泰插队,曾多次到过沙坡头、甘塘一带,那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狂风飞沙,渺无人烟。九十年代我又曾重游,这里已今非昔比,成了著名的石林、沙漠景区了。</p> <p class="ql-block">我青春之年,曾经在这里插队落户两年,那个贫瘠的村落,却有一个清美名字“芳草村”。一片沙梁荒丘,一条干调的河道,树木稀少,屋舍破败,在我的记忆中总是一片苍黄的色调。</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东端,冬季严寒,夏季燥热,季风性强,常年风沙不断,现在的气象新词“沙尘暴”,早几十年前我就领略过了,每年春秋之季,经常是从早到晚,整天敝日风沙,暗无天日。</p> <p class="ql-block">我当年所在的那个“芳草村”,其实也是一座古城堡,夯土筑的城墙,土坯的民房,全村没有一个水井,饮用的就是一个“涝坝水”,既苦又咸。一条坑洼的土路通往村外,路旁除了乱石就是蒿草。</p> <p class="ql-block">当地主产小麦,但全村有80%都是沙土地,靠天吃饭,收下的粮食一半还要交公粮,老百姓的口粮只够吃半年,半年只有吃糠咽菜,我只不过是呆了两年,那老百姓真不知道祖祖辈辈是怎么熬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70年代,当地启动了黄河提灌工程,当地开始用黄河水浇灌土地了,我插队的时候正赶上工程开工,我参加过民工队开挖渠道,引水进村,由于有了水,大部分的土地都变成了水浇地,这大大的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状况,当二期提灌工程开始的时候,我已经被招工离开了那里。</p> <p class="ql-block">93年我旧地重游,景泰已发生了今非昔比的变迁,变化之大令我惊叹。丘山已变的葱绿,黄河已变的清澈,长城虽已塌圯,但给人以一种遗存的壮观,城堡虽更破残,但给人有一种远古苍凉的感慨,物换星移的是岁月,永恒存留的是时空。</p> <p class="ql-block">龙湾古村仍在,山形依旧,古渡空废,既是现今的居民,也说不清它的古往今来了,而那慕名而至的游人,更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导游所诉说的,多是一些神奇的传闻和史话。</p> <p class="ql-block">其实风物也罢,史迹也罢,都是历史的孑遗,只不过是前人所经历的,被后人所延续着,这代以继代的传承,就是所谓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我意外见到了一个当年一起劳动的农村青年李尚仁,如今已成了全国闻名的文化人,他独特的树皮画已成了国家级非物质保护遗产,我怎么也想象不出一个当年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农村孩子已变成了一个文质彬彬,衣着考究的民间画家。他给我看了一幅画作,款题是:时有四节,花开一季。</p> <p class="ql-block">是的,四季轮换,周而复新,这世事变幻的叫人昨事今非。我站在破败的芳草村头,眺望着那远处现化的楼宇,深感时光倏忽,真不知道该为昨日叹息,还是为今日赞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