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影像展-收获·也懵了!

空靈

<p class="ql-block">  一周前,得到群里发的消息,成都当代影像馆公共教育平台“光场讲堂”,邀请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新华社系列微纪录片《国家相册》图片主编及讲述人陈小波来到影像馆,展开《左图右史——影像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讲座。</p><p class="ql-block"> 《国家相册》早些时间我看了N集,很不错,能现场听小波老师讲,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于是即刻抢订了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光场讲堂”,是成都当代影像馆面向公众进行影像艺术传播的平台,他以影像为起点,邀请包括艺术、设计、建筑、教育、文化、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卓越专家、学者、艺术家等,在“光场“发生连接,分享他们各自与影像的故事,让思维的光聚焦于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小波作为新华社的高级编辑,在中国照片档案馆浩瀚的影像中穿行二十余年,2007年起,为四十余位老摄影家做“口述新华”;</p><p class="ql-block"> 2011年起,主持“新华典藏”项目;</p><p class="ql-block"> 2016年起,担任新华社微纪录片国家相册”图片主编及讲述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6年,中国舞剧团在吉林省农村冒雨演出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 新华社记者摄</p> <p class="ql-block">1973年,内蒙古牧民在去那达慕大会的路上 / 新华社记者 宝音朝克图摄</p> <p class="ql-block">1958年,首都艺术家冒着严寒访问了京西矿区。图中左起第三人是京剧艺术家梅兰芳 / 新华社记者吴化学摄</p> <p class="ql-block">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图为登山队队员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坡上前进 / 新华社稿</p> <p class="ql-block">1954年12月 ,河北满城县白菜大丰收。合作社的女社员抱着大白菜 / 新华社记者袁浩摄</p> <p class="ql-block">1962年,中国杂技团演员在天安门广场 / 新华社记者摄</p> <p class="ql-block">1962年1月北京孩子们逛厂甸市场</p> <p class="ql-block">1939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教小八路认字</p> <p class="ql-block">长江上第一位女船长王嘉玲近照;下图:1990年,王嘉玲(右)的船航行在长江上(新华社记者 刘前刚 摄)</p> <p class="ql-block">1952年,天津一个剧团的演员在后台习字(资料照片)</p> <p class="ql-block">一名德国摄影师1911年拍摄的从四川到湖北宜昌之间纤夫拉纤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我们国家珍贵的影像文献,堪称历史影像秘境。</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1000万幅照片是什么人拍的?拍的是什么?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后人得以见到的?</p><p class="ql-block"> 通过《国家相册》数百万幅照片</p><p class="ql-block"> 人们默然相对,</p><p class="ql-block"> 追寻横穿命运的老摄影家的背影,</p><p class="ql-block"> 并寻找与之相关联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学习、继承、研修、敬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完小波老师的的讲座,看看离闭馆时间还早,于是便台步到了光场”图像·关系”、“建造幻像”等展馆观展。</p><p class="ql-block"> “光场”,影像学中的定义是“光在每个方向通过每个点的光量”。而在影像艺术中,光是创作之源,是影像的灵魂,也是人与空间、实体、自然连接的纽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没有记忆与学习,就没有人类文明的未来。在《左图右史—-影像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讲座中,小波老师将从历史、文献、人文的角度进入中国照片档案馆,在历史记忆与当代人感受中找到契合点,带我们走进从未见过的历史现场,目击现场,解开谜团。</p><p class="ql-block"> 在影像馆,让我看到了新的视角,更大范围地纪录城市、记录生活、记录事件、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p><p class="ql-block"> 用不同的观看角度,捕捉、储存并索引所记录的影像,原来还能这样、那样随心而致,我懵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