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做饭,赴一场人生的修行

吟风弄月

<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我总是自嘲自己是个没有什么追求的人,尤其退休以后,只忙着吃喝玩乐,其他皆不放在心上。</p><p class="ql-block">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还有什么比天更大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篇文章,说做饭就是一场修行,可以把别人眼中的苟且,过成自己的诗与远方。</p><p class="ql-block">非常认同这个说法。</p><p class="ql-block">学会做饭,学会好好做饭,也许就是人的一生中最平凡但也最不凡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我小时候并不会做饭,那时家里有阿姨,大院里也有食堂,而且有专门的儿童食堂,对我们来说,吃饭根本就不是个事。</p><p class="ql-block">当兵后,虽然值夜班需要自己做一顿夜班饭,但那个年代吃饭简单,填饱肚子就好,何况还有会做饭的老兵,基本不用自己动手。</p><p class="ql-block">真正感到做饭是件棘手的事,是在结婚以后。那时,我和先生常常为谁做饭这样的小事而争吵不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不知是从哪一天起突然醒悟,饭是要天天吃的,与其这样争争吵吵凑合日子,干嘛不学会好好做饭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真应该感谢我的父母,虽然他们戎马半生,并不会做饭,但他们对美食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走南闯北之际,他们也有意无意地吃过了各地的特色美食,风味小吃,到北京安定后,更是在休息日,不时领着我们品尝大到王府井、西单、前门的名店名厨。小到胡同里名点小吃,给我们的舌尖味蕾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明白了就付诸行动。我买来各种当时可以买到的菜谱、食谱,按照我味蕾的记忆,照猫画虎地学习做饭炒菜,慢慢地,居然也做的味道不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切还都是计划供应,食材有限,但这并不妨碍我可以把菜做的精细一些,味道可口一些。而最大的收获是,儿子在我的影响下,爱上了美食,三岁时哄他睡觉,他要求我讲的,并不是童话故事,而是读菜谱,他在“盐五克,味精少许……”的枯燥讲述中,安然入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儿子成了我们家做饭的“大拿”,家里但凡复杂些的饭菜,都是他亲自掌勺。而从他上大学起至今,常有同学同事来我家品尝他的手艺,过年过节给值班的同事带几个他做的菜,更是家常便饭,成了名副其实受人欢迎的大暖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子是不屑于做饭的。他们认为做饭是低级劳动,是“黄脸婆”才干的事。甚至就在我们这一代人中,也有许多人把做饭当成了负担,如我年轻时那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班的时候,有时同事们一起聊天,总有人抱怨说不知回家做什么饭。我很奇怪,现在物质这么丰富,做什么都很方便呀。这时就会有人叹谓一声:哎,太麻烦了!</p><p class="ql-block">可是,连吃饭都嫌麻烦的人,还能做好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有时随口问同事:今天回家吃什么呀?也会有同事回答:哎哟,凑合一顿吧!</p><p class="ql-block">可是人生有多少日子经得起“凑合”呢,一桌两人三餐四季,饭吃一顿少一顿,吃饭凑合,其实凑合的是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记不得看过一部什么电视剧了,故事情节基本都已忘记,但一个细节却使我记忆深刻:一位落魄的八旗子弟,沦落为拉洋车维生,食不果腹,一次得到了一个玉米面窝头,他高兴的捧回家,找出盘子,郑重地摆上窝头,洗手更衣,端端正正坐好,翘着兰花指拿起窝头,虔诚地、仔细地品味。</p><p class="ql-block">所以,认真吃饭并不是锦衣玉食,不是山珍海味,而是对所有食物怀有的那份敬畏之心,是对生活怀有的敬畏之心,是在做饭吃饭过程中享受的那种仪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我逐渐体会到做饭的乐趣,同时也看到,做饭其实也是许多真诚生活的名人的爱好,甚至成就了许多名人。如张大千、汪曾祺、包括古代的苏东坡,都是美食大咖,苏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食诗篇,而汪老更是有多部有关美食的著述流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年我去单位的一位院士老先生家里探望,院士夫人曾任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副院长,获得过国际南丁格尔奖章,事业有成。头发花白的阿姨拉着我的手,笑眯眯地带我参观她家厨房,当我由衷赞叹厨房烟火气浓,温馨暖人时,阿姨一脸的得意,温柔地说:一定得好好吃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一年台湾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冯明珠女士到京,我和一位朋友前去拜访。冯院长的先生戴博士是台湾大学的历史教授,也是美食家,甚至曾被邀请去张大千家里做客,品尝他家独特的四川风味。戴先生津津乐道地向我传授茶叶蛋的正宗做法,从茶叶的选择,到制作的程序,那复杂程度,直听的我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我的一位战友小兄弟,转业后在一个城市的特警队当队长,威严果敢,一身英气,破获大案要案无数,曾是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在省的十大杰出青年。然而,从他退休的那一天起,立马转换了角色,彻底回归家庭,把他的铮铮铁骨,化作了如水的万般柔情。他甚至去考了二级厨师证,每天乐此不疲地为老婆女儿做饭。他觉得,过去忙工作,欠她们娘俩的太多了,要用给她们做饭补回来。“看着她们津津有味地吃我做的饭,就是我最大的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做饭,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技能,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的艺术,是最深切的爱的表达。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是人生旅途中,一场最漫长,最美好的修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退休的我,闲暇日多,没事就去逛街,而我最喜欢逛的就是超市和农贸市场,有时在超市的调料区,我会反复浏览,碰到新出的调料常常会买一份回去尝试。这种时候总是我最快乐的时候,脚步轻盈欢喜四溢。</p><p class="ql-block">我还喜欢买精致漂亮的餐具,美食配美器历来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那些细腻温润的瓷器,总是让我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学会做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在这个温柔与残酷并存的世界里,用美食治愈自己,使自己的内心变的强大。这不是夸大其词,食物中确实蕴含着大千世界,烹饪里隐藏着万种乾坤。</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厨房的烟火气中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在煎炒烹炸中千锤百炼,也在与食物的相看两不厌中,慢慢度过自己的百味人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图片来源:手机拍摄</b></p><p class="ql-block"><b>文字、制作:吟风弄月</b></p><p class="ql-block"><b>背景音乐:悠然自得</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r></p>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