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勿忘历史——参观白公馆、渣滓洞有感

人到中年

<p class="ql-block"><b>摄影&后期:</b>闫建设</p><p class="ql-block"><b>图文编辑</b>:闫建设</p><p class="ql-block"><b>文字:</b>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b>美篇制作:</b>闫建设</p><p class="ql-block"><b>时间:</b>2017.09.16</p><p class="ql-block"><b>地点:</b>重庆白公馆、渣滓洞</p> <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16日,我和朋友怀着崇敬和沉痛的心情,参观白公馆、渣滓洞,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烈士们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走进渣滓洞、白公馆,顿感一片阴森和恐怖,监狱四周的草木一片葱茏,仿佛烈士的忠魂永远焕发出盎然的生机。走进监狱,仿佛走进七十多年前那场充满血与火的战场。烈士们亲手绣下的五星红旗仍然放射出不灭的光芒,那沾满革命烈士血迹的种种刑具正向你诉说着这里曾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故事。敌人用鞭子抽,用烙铁烫,用一根根竹签钉手指,可得到的结论是“竹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毅志是钢铁。”我仿佛看到了共产党员临刑前的平静、坚毅和威严,仿佛听到了特务绝望的咆哮。</p> <p class="ql-block"><b>宋振中</b>(1941-1949),男,解放战争时期的小烈士。</p><p class="ql-block">宋振中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他也被带进了监狱。 宋振中从小跟着母亲在女牢中长大,一直到四五岁还没有见过关在男牢中的父亲。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6日,宋振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歌乐山下的松林坡,年仅8岁,为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在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和歌剧《江姐》里绣红旗是最感人的,绣红旗并不是发生在渣滓洞的女牢,而是发生在白公馆的男牢,曾关押的是《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和丁地平、陈然、刘国鋕[zhì],当他们得知新中国成立之后,按捺不住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并坚信重庆即将解放,他们用一床红色的被单和几个纸剪的五角星作了一面红旗。红旗做好以后被藏在牢房的地板下,但是,在“11.27”大屠杀那天,只有罗广斌一人虎口脱险。</p><p class="ql-block">重庆解放的第三天,众人在罗广斌的带领下,重新回到白公馆,在木板里取出了这面五星红旗。这面红旗后来交给了党组织,至今还保存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希望组织上注意整党整风,清除非无产阶级意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许晓轩临刑遗言</b></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在溃逃前,对关押在军统集中营的政治犯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文泽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大屠杀前在牢中写下了《天快亮的行凶》黑牢诗篇。记录下敌人最后的疯狂和狰狞,记下难友们面对腥风血雨的悲壮时刻。</p><p class="ql-block"><b>《天快亮的行凶》</b><br></p><p class="ql-block"><b>黑夜是一张丑恶的脸孔,</b></p><p class="ql-block"><b>惨白的电灯光笑的象死一样冷酷。</b></p><p class="ql-block"><b>突然,一只粗笨的魔手,</b></p><p class="ql-block"><b>把他从恶梦中提出。</b></p><p class="ql-block"><b>瞪着两只大眼,定一定神,</b></p><p class="ql-block"><b>他向前凝望:</b></p><p class="ql-block"><b>一张卑鄙得意的笑脸,</b></p><p class="ql-block"><b>遮断了思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立刻,他明白了,</b></p><p class="ql-block"><b>是轮次了,兄弟,不要颤抖,</b></p><p class="ql-block"><b>大踏步跨出号门——</b></p><p class="ql-block"><b>他的嘴咧开,轻蔑地笑笑:</b></p><p class="ql-block"><b>“呵,多么拙笨的蠢事,</b></p><p class="ql-block"><b>在革命者的面前,</b></p><p class="ql-block"><b>死亡的威胁是多么无力……”</b></p><p class="ql-block"><b>记着,这笔血债,</b></p><p class="ql-block"><b>兄弟们一定要清算:记着,血仇。</b></p><p class="ql-block"><b>呵,兄弟,我们走吧,</b></p><p class="ql-block"><b>狗们的死就在明朝!</b></p> <p class="ql-block"><b>“越是关键时刻,我们越要叫敌人知道,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b>这是许晓轩烈士留给后人的铮铮誓言。</p><p class="ql-block">许晓轩烈士是长篇小说《红岩》里许云峰的主要原型,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33岁。许晓轩牺牲后三天,重庆解放。</p> <p class="ql-block">陈然英烈,是红色经典小说名著《红岩》里成岗的原型,在狱中写下的《我的“自白”书》已是广为流传的不朽诗篇。</p><p class="ql-block"><b>《我的“自白”书》</b></p><p class="ql-block"><b>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b></p><p class="ql-block"><b>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b></p><p class="ql-block"><b>我不需要什么“自白”,</b></p><p class="ql-block"><b>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b></p><p class="ql-block"><b>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b></p><p class="ql-block"><b>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b></p><p class="ql-block"><b>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b></p><p class="ql-block"><b>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b></p><p class="ql-block"><b>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b></p><p class="ql-block"><b>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b></p><p class="ql-block"><b>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b></p><p class="ql-block"><b>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b></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看到一组组陌生的名单,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不由浮现出了革命志士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音容笑貌。上百名烈士生年不同,但是卒年确实一致——1949年。国民党特务在胜负已分的局势下,依然用机枪扫射,汽油燃烧的残忍手段进行屠杀,心中不由生出强烈的愤怒之感。</p> <p class="ql-block"><b>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竹筠</b></p><p class="ql-block">江姐,家喻户晓的名字;</p><p class="ql-block">一位来自四川自贡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随夫一起参加下川东武装起义;</p><p class="ql-block">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p><p class="ql-block">当城门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时,身为妻子的她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她“坚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去继续战斗”!</p><p class="ql-block">酷刑,摧不垮她钢铁般的意志!</p><p class="ql-block"><b>她是“丹娘的化身,苏菲娅的精灵”!</b></p><p class="ql-block"><b>她,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b></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4日,她长眠于电台岚垭,时年29岁。</p> 女牢内展示的江姐等烈士的遗物 <p class="ql-block">江竹筠针对丈夫彭永梧被敌人抓到并被残忍杀害后自己也可能被捕的状况,写给她堂兄的托孤信,希望他能收留并养育自己两岁多的幼子。</p><p class="ql-block">信中的一句话掷地有声:“我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一句话:<b>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b>”。<br></p> 1948年4月1日,受“红色特务”欺骗,秘密传递《挺进报》的地下党员陈柏林将其上级任达任哉[zāi]带到红球坝与“红色特务”见面作考察,陈、任二人遭秘密逮捕,特务由此撕开了破坏重庆地下党组织的缺口。<div><br><div>陈柏林,四川苍溪人,中共党员;<br>1948年4月因《挺进报》事件被捕;<br>1949年11月27日在渣滓洞大屠杀中殉难,时年19岁。<br></div></div> <p class="ql-block">在渣滓洞监狱的刑讯室里,我们看到了用来关押、迫害革命志士的数十种刑具,那些脚镣、手铐、烙铁早已锈迹斑斑,皮鞭、老虎凳也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这里的酷刑、杀戮却只要一个签名就可以逃避;但英雄们为了其他人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的性命,甚至不奢望人们记住他的姓名。这是何等的壮烈。</p> <p class="ql-block">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审讯室。外院墙上写有讯示特务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等标语。</p> <p class="ql-block"><b>再读《红岩》</b></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月,疫情期间在整理这些照片的同时,又阅读了《红岩》这本书,再次重温这本述说着革命先烈为理想与信仰,为自由解放而奋勇抗争的血泪史。我不由得为里面的人物所具有的精神所打动和震撼。</p><p class="ql-block">《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p><p class="ql-block">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hú lì]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窑铁门走去。</p><p class="ql-block">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p><p class="ql-block">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p>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div><br>“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抓住了一只……</div><div>……</div><div><br>“飞吧,你飞呀!”</div><div><br>虫子终于轻轻煽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br>“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div><div>……</div><div><br>“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br></div> <p class="ql-block">最令我难忘的情节是江姐被捕后第三次受刑的场景,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场面……</p><p class="ql-block">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尽管他们从叛徒口里,知道她做过沙磁区委书记,下乡以后可能担任更负责的工作,了解许许多多他们渴望知道的地下党线索,可是毒刑拷打也不能使江姐开口。</p><p class="ql-block">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p><p class="ql-block">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p><p class="ql-block">一次次的拷打,江姐不知经受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属于我们。</p> 每读完一遍,我都在想,是什么样的精神让这些志士们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令人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搜的食物,拖着遍体鳞伤的身体,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并且还禁锢着沉重的手铐和脚镣……,还能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div><br><div>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的精神,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昂扬起来!<br></div></div> <font color="#ed2308"><b>“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b></font>让我们一同去感受英雄们那种不可思议的精神所带给你的震撼,去体会今日幸福生活的不易。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b>烈士,为壮烈之士,忠诚,乃是壮烈之士精髓所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是因为有无数的先进分子忠诚自己的理想、忠诚自己的国家、忠诚自己的人民。</b></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b>累累忠骨,已长埋于歌乐山下,但烈烈忠魂却永远驻留世间。即使时间流逝、岁月变迁,也丝毫无损于“红岩魂”给人的震撼,因为那是支撑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魂!</b></font></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摘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6期<br></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摄影:</b>闫建设</p><p class="ql-block"><b>网名:</b>人到中年</p><p class="ql-block"><b>微信:</b>RdznYjs</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2工厂退休工程师</p><p class="ql-block">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陕西艺术摄影学会会员</p><p class="ql-block">陕西省旅游摄影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