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到中年,再读经典,会有很多感悟。前几天读《论语 学而》,感觉曾经背得滚瓜烂熟的东西,用起来居然那么艰难,观察周边的朋友、审阅平日的自己,感觉能够真正理解而又身体力行的,或许也是不多的吧。</p><p class="ql-block">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p> <p class="ql-block">孔子是一个非常豁达乐观的人,所以开篇就教人要“悦”、要“乐”、要“君子”,或许孔子也觉得做到这一点会很难,才会开宗明义,对大家谆谆教诲:要开心工作,真心待人,理解万岁。</p> <p class="ql-block">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p><p class="ql-block">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见解是: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用白话解释是:学过的知识,经常在实践中运用,越用越顺畅,从而使自己更进一步,这是一件开心的事!读书时,偶遇试题都是曾经学过而且练习过的,考试得满分,那种开心快乐,多年以后想起,还忍不住要自我表扬一番。生活中,当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避开一个个坑,内心的喜悦也是无以言表,我们与朋友分享解决问题的快乐时,不忘告诉大家学而时习之,才会熟能生巧。</p> <p class="ql-block">可是,我们也经常会这样:教育孩子“食不言,寝不语”,自己却在餐桌前高谈阔论,睡觉时还喋喋不休;指导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自己却总是浑浑噩噩,稀里糊涂又一天。我们有多久学而未习之了?</p> <p class="ql-block">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说的话。人到中年,你已经有多久没有朋友“自远方来”看你了?</p><p class="ql-block"> 远方的朋友为什么会来?要么是你能在物质上帮到他,要么是你能在精神上鼓舞他,漂洋过海来看你,有些为情义,有些为借钱。你能给到朋友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兵,上世纪60年代,他的战友从很远的地方来看他,我父亲高兴坏了,满村子借鸡借酒,还就近约了其他战友相聚,临走时,凑了一袋米送给远方来的战友。母亲说,我们家足足用了一年时间才还清那一次的招待费用,但父亲很高兴,因为“有朋自远方来”。</p><p class="ql-block"> 孔子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要热情招待,要开心快乐,孔子同样含蓄地告诉我们,如果自己没有实力,远方的朋友也不会来。因为给予是一种快乐,有能力给予才会让我们更快乐!</p> <p class="ql-block">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p><p class="ql-block"> 人不知而不愠 ,有人理解为“别人没有智慧,自己不要生气”,有人理解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但无论哪一种解释,都表达了不生气、有修养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君子。</p><p class="ql-block"> 孩子反应较慢,一道题讲几遍还听不懂,好的老师不会生气,而是因材施教,耐心讲解;一项工作,安排甲去,做不好,安排乙去,做好了,好领导不会因为甲没有做好而生气,而会反省自己没有“知人善任”,自己应该“日三省吾身”。</p> <p class="ql-block">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开心源于不被理解而产生的愠怒。加班到深夜,第二天迟到几分钟被领导批评,你是否感到有些委屈甚至怨恨?做了好事被人误会导致经济或名誉受损,你是否感到忿忿不平从此不想再做好人?有人因为一首诗是否合乎平仄韵律争得面红耳赤,从此老死不相往来;有人因为吃饭时没坐到上席,从此郁郁寡欢觉得主人看不起自己;有人因为被同事言语轻慢而心怀恼怒,小事也会趁机报复……</p> <p class="ql-block">台湾作家古龙有段时间经济拮据,朋友想接济他,直接送钱怕他没面子,于是故意跟他玩牌,输钱给他。古龙手气好赢了朋友很多钱,他内心就想,等手气稍差时再把赢了的钱故意输一些回去,不让朋友输得太难看。但朋友的亲人却开始抱怨古龙,怪古龙贪心下注大而让朋友输太多,言语间充满轻蔑。古龙不爽,一怒之下把本金和赢了的钱都不要了,拂袖而去,从此与朋友心存芥蒂。多年以后,古龙非常后悔,觉得自己修养不够,枉费了朋友一番好意。</p> <p class="ql-block">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干事的态度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多学习常实践,开心上班,不断进步,这是工作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是待人的态度和实力,待人以诚,对人有礼,仗义疏财,八方来朝,能够给予是人生一大乐事!</p> <p class="ql-block">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的是为人的胸怀和格局,不埋怨,不抱怨,理解别人而不强求别人理解自己,修身养性,克己复礼,能够做到这样,这又何尝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呢?</p> <p class="ql-block">我想这或许正事孔夫子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