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库艺术 2022-03-14 17:50</p> <h3><strong>古根海姆是如何建成的?</strong></h3></br><h3>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h3></br>纽约中央公园以东,沿第五大道北行,便逐渐离开终日喧嚣拥挤、游人如织的中城(Middle Town),步入了这座城市的艺术心脏——位于上东区(Upper East Side)的博物馆大道(Museum Mile)。从82街漫步至110街,一座座世界顶级艺术殿堂鳞次栉比,即便如此,艺术朝圣者们依然不会错过<strong>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下文简称古根海姆)</strong>。 博物馆大道示意图(来源:网络)<h3><strong>最重要的“馆藏”</strong></h3></br>位于第五大道和89街交界处的这一白色螺旋形大楼,与上东区最常见的新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的联排别墅(Townhouse)的气质相去甚远,亦与传统博物馆方正雄伟的宫殿式造型大相径庭。这就是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主体建筑就像镶嵌在中央公园绿荫旁的一颗白色海螺。站在其脚下,眼光追随那“永不断裂的连绵曲线(a curving wave that never breaks)”上行,流动轻灵,不言而喻。 Solomon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Photo: David Heald <strong>这里是古根海姆博物馆群的总部、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strong>在落成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旧令人一见难忘。<strong>它的建筑者正是被誉为“最伟大的美国建筑师”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strong>步入馆内,赖特独具匠心的螺旋坡道设计让参观者彻底告别了徘徊于传统博物馆“迷宫”中的困扰。只要沿着缓坡,身侧展品便一览无遗。如若停步转身,凭栏回望,他人闪烁于对面纯白坡道间的身影,与展品交相辉映,又幻化成另一幅瞬息万变的当代艺术风景。 Photo from tripsavvy从1943年接受委任,直至1959年美术馆落成,赖特将“有机建筑”理念与当代建筑的几何美学融合,历经16年反复打磨,最终向世人呈现了臻于完美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它是赖特建筑生涯的至高点,是古根海姆美术馆传奇的起点与支点,也开创了现代美术馆建筑的一个新方向。 左图为1959年建设中的古根海姆( Photo: William H.Short)右图为1959年10月21日开馆日( Photo: SRGF)<h3><strong>故事线上的名字</strong></h3></br>在古根海姆近80年发展历程的“故事线”上留下了一连串响亮的名字。<strong>所罗门·R·古根海姆(Solomon R. Guggenheim)</strong>,1861年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瑞士血统家庭,前半生专注于煤矿、冶金等家族事业,并作为热心的艺术赞助人与藏家,收藏了许多18世纪前古典大师的作品。然而,这一传统的收藏方向在古根海姆于1927年遇到<strong>抽象艺术家希拉·瑞贝(Hilla von Rebay)</strong>之后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古根海姆办公区中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肖像图片来源:乔志兵 <br></br>瑞贝1890年出生于斯特拉斯堡的德国贵族家庭,颇具艺术天分。20世纪初,她便将兴趣转向了欧洲新兴的非具象艺术。<strong>与古根海姆相识后,瑞贝成为了他的亲密朋友与艺术顾问,并不断鼓励其收藏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非具象艺术”</strong>——一种舍弃了对经验世界具体形象的表现,而专注于色彩、线条、空间与纯粹精神性的崭新艺术形式。 <strong>Hilla Rebay and Solomon Guggenheim</strong>, Charleston, South Carolina, ca. 1930s. Photo courtesy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Archives, New York <strong>在瑞贝的力荐下,古根海姆开始了对非具象艺术家作品的系统性收藏,也奠定了此后古根海姆的馆藏基础。</strong>如今回望这份艺术家名单,可谓星光熠熠——<strong>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鲁道夫·鲍尔(Rudolf Bauer)、埃尔伯特·格莱茨(Albert Gleizes)、费尔南德·莱热(Fernand Leger)、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strong>……到1937年古根海姆基金会成立时,其馆藏已达600余件。<strong>两年后,由瑞贝担任策展人与馆长的“非具象绘画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前身)在曼哈顿东54街一间旧汽车展示厅中诞生</strong>,开幕展为“明天的艺术”(Art of Tomorrow),清晰地传达了古根海姆充满前瞻性的愿景。 Museum of Non-Objective Painting, New York. Photo courtesy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Archives, New York<strong>另一个与古根海姆紧紧相连的名字是佩姬·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所罗门·R·古根海姆的侄女。</strong>佩姬的艺术收藏之路与叔叔大相径庭,她自称“艺术成瘾”(art addict)——其对现代艺术的狂热喜爱,放纵高调的行事作风,与众多艺术家过从甚密的复杂关系,为她赢来了“现代主义的情妇”之名。 Peggy Guggenheim in Paul Poiret couture and Vera Stravinsky headdress, Paris, 1924. Photo: Man Ray, courtesy private collection<strong>与佩姬相关的名字足以支撑起整个20世纪欧美艺术史</strong>——<strong>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康士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strong>……涉及包括达达主义、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几乎所有的重要流派。 Peggy Guggenheim and Jackson Pollock in front of <strong>Mural</strong>(1943), New York, ca. 1946. Photo: Gorge Karger佩姬不知疲倦地流连于巴黎艺术圈广交朋友,在伦敦与纽约先后开设画廊介绍现代艺术,二战结束后又携收藏前往威尼斯,并自1951年起在毗邻威尼斯大运河的私人宅邸<strong>“迎狮宫”(Palazzo Venier dei Leoni)</strong>向公众展示这些杰作。<strong>1976年佩姬将其毕生收藏悉数赠予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strong>填补了之前古根海姆美术馆收藏的诸多空白,也因此成就了基金会前所未有的国际化收藏体系,为古根海姆走上“国际连锁美术馆”的道路预设了方向。 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 Venice. Photo: David Heald ©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New York<h3><strong>古根海姆与中国</strong></h3></br>如今,古根海姆也在积极推进与亚洲的紧密合作。<strong>正如古根海姆三星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孟璐所言</strong>:在21世纪,仅仅专注于西方艺术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国际性的博物馆,我们必须扩大范围、拓宽视野,以适应西方以外世界卓越发展的创意产业。 左二:孟璐图片来源:乔志兵2006年展开的“亚洲艺术项目”,使古根海姆成为全美首家设专业亚洲艺术策展人的现当代美术馆;2014年,古根海姆与何鸿毅家族基金会合作,推出“中国当代艺术计划”;<strong>2017年,古根海姆历经多年筹备,呈现了美国境内迄今最大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strong><strong>(Art and China after 1989: Theater of the World)</strong><strong>”。</strong> Installation view:<strong> Art and China after 1989: Theater of the World. </strong>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October 6, 2017–January 7,2018. Photo: David Heald1997年,位于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开幕。古根海姆开始在纽约以外建立“全球连锁美术馆”。 从左上方顺时针方向: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佩吉古根海姆收藏(威尼斯);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位于阿布扎比的古根海姆所用图片除特别声明均来自古根海姆网站(www.guggenheim.org)*来源:本文转载自「乔空间QIAOSPACE」<h3><strong>从摩登到当代:走进纽约的艺术生态圈</strong></h3></br><h3>(课题节选)</h3></br><h3>主讲人:时向东博士</h3></br><strong> 20讲了解纽约艺术生态圈 </strong> 以一本书的价格 <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获取书中没有的现代艺术课程 <a data-miniprogram-appid="wx49125bb77b6bf881" data-miniprogram-nickname="库艺术+" data-miniprogram-path="lib/webview/dist/pages/index/index?url=https%3A%2F%2Fh5.weidian.com%2Fm%2Fgroupon%2Fdetail%2Findex.html%3FitemId%3D4509081606&title=" data-miniprogram-servicetype="" data-miniprogram-type="image" href="" wah-hotarea="click"> <h3><strong> <strong>获取国内外艺术教育资讯及课程</strong> </strong></h3></br><h3><strong> 请关注“库艺术教育”服务号 </strong></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55-soLvy4YqEFPpnhOoR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