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隶书《长恨歌》(10)

隶书学友会

<p class="ql-block">文章赏析</p><p class="ql-block">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p><p class="ql-block">共3张</p><p class="ql-block">诗歌《长恨歌》诗意图</p><p class="ql-block">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p><p class="ql-block">诗人开篇即借“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交代了唐朝祸乱的原因,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后面之事皆由此而来。之后诗歌逐步展开,层层叙述:先讲唐玄宗重色,百般求色之后,终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揽入怀中。接着,对杨贵妃的美貌进行刻画,写出她如何的妩媚,并因此得宠于后宫之中。“姊妹弟兄皆列土”,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因杨贵妃而变得权势逼人,不可一世。得到杨贵妃的唐玄宗,过上了纵欲、行乐的生活,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至于“从此君王不早朝”。诗人对此进行了反复地渲染,从而点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整个爱情悲剧的基础,是“长恨”的内因之所在。“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p><p class="ql-block">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p><p class="ql-block">風吹仙袂飄飄舉,</p> <p class="ql-block">猶似霓裳羽衣舞。</p><p class="ql-block">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p><p class="ql-block">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p> <p class="ql-block">天旋地转战乱平,君王起驾回京城;到了马嵬车踌躇,不忍离去断肠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萋萋马嵬山坡下,荒凉黄土坟冢中,美人颜容再不见,地上只有她的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君看臣来臣望君,相看个个泪沾衣;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长安进宫看,荷池花苑都依旧;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宫中垂杨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芙蓉恰似她的面,柳叶好比她的眉;睹物怎能不思人,触景不免双目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