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老鹰茶,巫溪人的最爱,尤其是我的最爱!初识老鹰茶,还得从孩提时候说起。我的老家在大宁河边曾经与宁厂古镇同样繁华的谭家墩老街,我母亲在双河造纸厂上班,老街与造纸厂隔着一条大宁河,以前没有桥梁,过河全靠一条渡船,两岸居民白天上街购物、就医、上学走亲访友等都是“肖老汉”撑着渡船接送,夜晚不行船。</span></p><p class="ql-block"> 便于妈妈上夜班,在我一岁半时我们全家都跟着妈妈住到造纸厂分给的狭小而拥挤的宿舍,爸爸在宁厂区供销社工作,由于工作太忙,很少回家。</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物资匮乏,什么都是凭票供应,更多时候是有票也买不到东西,妈妈一个人带着我们姐弟三人又要上班,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抢购物资,我们日常的生活需要大多都是爸爸带回来的,随着我的年龄慢慢长大,搬运的任务就落到我的肩上,遇到寒暑假或星期天,妈妈就安排我“出差”去宁厂爸爸那里背回家里急需的生活资料。</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大约十岁出头,一个炎热的夏天,我跟随弟弟的干妈一路去宁厂古镇,那时候没有公路,连汽车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来回都是双脚丈量着路的长度。下午走路回家,烈日当空,树上的知了被太阳☀️烤得咧着嘴撕心裂肺的拖着长调,大宁河边河坝的鹅卵石上几尺高的火🔥焰清晰可见。我的头部及全身的汗水💦汇成“小溪”从上而下,嗓子似乎也在冒烟了,口干舌燥合不拢嘴。我弟弟的干妈姓纪,我也跟着弟弟喊她纪干妈。我俩走到“观音阁”,街边屋里一老太太,坐在大门口摇着蒲扇歇凉,她认识纪干妈,她俩打过招呼,便说,“楞个热的天,歇会凉喝口茶了再走嘛!”纪干妈看我一眼,我点头,示意可以歇一会再走,于是跟随进到屋去。老太太的房屋是依山而建的木板瓦房,门口一条大路,路坎下是河坝,待我们坐下,老太太进到里屋,出来时右手提着一个土陶三耳罐,左手拿着两个土碗。</p> <p class="ql-block"> 她将两个土碗放在一个小木桌上,双手抱起土陶三耳罐倒满两碗茶水递给我们,我双手接过土碗,咕咚咕咚下去,暑气顿消,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在争先恐后的争抢着这点水分。就像预制厂的水泥砖在阳光下暴晒后,工人拿着水管往上面洒水养护时他们发出的呲呲啦啦的声响,一个嗝上来,一股浓香沿着喉咙上行至鼻孔串出,那香味太好闻了!太舒服了!我拿着土碗舍不得放下,老太太问“是不是还想喝啊?”我点头,她又给我倒满一碗,这哈我是小口喝慢慢吞,慢慢体会享受这茶香!晚上回到家,我向妈妈描述了感受,妈妈问:“么里茶呀这么好喝”。其实我从小就喝茶,而且喝好茶,只是没喝过这种茶,我是奶奶带大的,奶奶是个讲究人,她是我们家族的老祖宗,她辈分最高,晚辈们也经常给她“进贡”我跟着她也享受了当时当地一般人没有享受过的美食美味。</p> <p class="ql-block"> 1988年,我从宁厂区农机站调到县农机监理站工作,一次去县交警队联系工作,看见门口几个家属在分茶叶,便问我要不要,“什么茶叶呀?哪里的,好不好喝哟?”“好喝,蒲莲的老鹰茶,我们请人帮忙买的”,“没喝过”,“给你匀点你拿去喝了就晓得了”,“先要一斤尝一下嘛”,回到家就泡了一壶。</p> <p class="ql-block"> 那茶汤橙黄清亮,香气四溢,闻着这茶香似曾相识,在脑海中快速搜索着记忆,想起来了,想起来了,这是我十多年来苦苦寻求的味道!在那个炎热的夏天给我留下永恒记忆的原来是蒲莲的老鹰茶!哈哈,我终于找到你了!但又发现,尽管是那熟悉的味道,但总感觉似乎还有点美中不足,玻璃壶泡的老鹰茶没有土陶三耳罐泡的味道醇厚,为什么当年喝的老鹰茶能让暑气顿消,再次搜索记忆,原来那老太太房屋的后面有一个岩洞,洞中冬暖夏凉,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冰箱,洞中存放的老鹰茶水冰冰凉凉的,所以能快速消暑!没有岩洞,但是有冰箱啊!把茶水放在冰箱里冷藏了再喝不是有同样功效吗!</p> <p class="ql-block"> 2021年秋受蒲莲镇邀请,县文联、辞赋协会一行前去采风,亲眼目睹了传说中的百年古茶树。</p> <p class="ql-block"> 他们将古树作为母本培育了新的茶园,</p> <p class="ql-block"> 蒲莲老鹰茶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革新了制作技术,品种多样化,包装精美,是馈赠亲友之佳品!</p> <p class="ql-block">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第一次喝老鹰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也将成为我永恒的记忆!自那以后我就爱上了她!至今都是我的最爱!</p><p class="ql-block"> 吃重庆火锅,喝巫溪老鹰茶已成为一种时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