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著名的龙门石窟南,伊河东岸,万安山下,是个典型的中原聚集型村庄。70年代农村老家,那土路土墙、砖瓦草房,田地庄稼、水渠河塘,树木花草、鸡鸭牛羊,太阳月亮、风雪雨霜,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自然清新、洁净清爽。至今回忆,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春天</b></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天气一天天变暖,暖风吹进村里、田野,只见道路边、大渠边的枯草间渐渐冒出尖尖的青草芽,田地里的麦苗一天天挺拔翠绿,洋槐树、榆树、桐树也渐次开出白色的洋槐花、绿色的榆钱、紫色的桐花。</p> <p class="ql-block"> 一只只燕子飞进院内屋檐下开始筑巢。我开始在院内大门前石榴树下、皂角树下挖一小片土地,种上丝瓜,天天看着发芽开花、直到秋天结出橘黄的的瓜蒌。</p> <p class="ql-block"> 上学路上,大渠西边一片竹林,看着枝叶稀疏的林间空地发出小竹笋、飕飕的长高、一天一个样,不几天已是满园翠绿。</p> <p class="ql-block"> 三月春光明媚,万象更新,气温回升,大地变暖,除了树上洋槐花,榆钱,桐花竞相开放,还有地里的面条菜,刺脚芽风长,至今很稀罕的野菜,那时却很平常,到处都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晴日里,我曾自己用竹条、白纸糊了一个方形风筝,用钓鱼线拉着到麦地里跑,虽没有放飞起来,但奔跑在麦田,呼吸着和煦清新,带点麦苗味道的春风,暖胸入胃,沁人心脾,啊!春天真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夏天</b></p><p class="ql-block"> 春天很短,很快到了夏天,五黄六月正是麦收大忙季节,大人忙着割麦、收麦、拉麦、打麦扬场,我们小孩子到地里拾麦,每天给记5分。回家路上拾的麦就拿回家,让奶奶搓成麦粒,搓一碗麦子那可能蒸不少白馍花卷馍啊,因为队里一年下来给我们全家只分100多斤麦子,后来分了责任田,第一年就收了300多斤。</p> <p class="ql-block"> 夏天草木茂盛,我们下地割草,背回来交给队里给牛当饲料,割的草按斤记工分。星期天,赶着家里的两只羊到村北边一条小沟里放羊,随身拿一本书(印象最深的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旗谱》</span>)坐在田埂下边看书,边放羊。</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最喜欢夏天的是游泳(我们叫洗澡,凫水),到五六月水还有点凉开始,我们就在大渠里、水塘里,还到河滩水坑里游泳,直游到九月中旬后水凉不敢下水为止。</p> <p class="ql-block"> 夏天的夜晚,到哪里乘凉?平时就在家里的平房上,有时还到大队的打麦场,中午会到大队挖的土窑洞里乘凉。一般在天黑后吃过饭,我们家人就上家里的平房上,躺在凉席上听爸爸和哥哥讲故事,看萤火虫在周围飞来飞去,闪着亮光。</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 有时和爷爷又到队里的大打麦场上,看到一躺躺两三排人,每人一条凉席,一条单子,仰头看星星,月亮,在漆黑的大地、墨兰的天空、繁星闪烁,偶尔听到晚归的牧羊人赶着羊群进村的吆喝声和羊叫声,给那静谧的夏夜增添一丝生机,在夏夜微风吹拂下进入梦乡,至今回忆,凉爽惬意。 一天傍晚,我们村西兵营几个军官太太散步到我们村,估计是想到村里看看,有人介绍到我们家,我们家热情接待到家,引到平房上坐下来聊天,发现我后说,曾在部队小卖部看见过我,就觉得这孩子文质彬彬的,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月明星稀的夜晚,大地一片明亮的银色,我们小孩子们在街上玩捉迷藏,先是藏在邻居的玉米杆后,一般也找不着,待一会只得出来跑,再次跑到大渠翻水洞下的雨水洞里,等大半天也没人来,还是自己出来回到家。<div> </div> 最快乐的是村西边兵营放电影,吃晚饭时一听说有电影,三口两口吃完,丢下饭碗就快速出门去兵营看电影,搬个砖头坐下全神贯注的看,至今回味快乐无穷,每每和同龄人说起来,我看过的电影最多。 <p class="ql-block"> 夏末梅雨季节,闲来无事坐在临街屋的前沿下,看着平整的院子内雨水集聚一寸多深,雨水打在水面溅出一个个小水凹,此情此景用宋朝赵师秀的<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约客》</b>最应景:<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span></p> <font color="#ff8a00"><b>秋天</b></font> <p class="ql-block"> 夏末初秋,庄稼逐渐成熟,大地到处是能吃的庄稼以及瓜果蔬菜,有玉米、绿豆、芝麻,红薯,萝卜白菜。</p> 雨天没事,我和小朋友冒着小雨跑到萝卜地的庵子(玉米杆搭建的三角形草庵子)内,趴在厚厚的麦秸地上,吃着青萝卜,看着外面的小雨,那份感觉很是幸福惬意。 <p class="ql-block"> 立秋后,天气转凉,一场雷雨后,大渠上的草丛中,会爬出一种我们叫水牛或叫水吽(ou欧,学名土居天牛)的小昆虫。我们小孩子会冒着小雨奔跑在大渠上在草丛中检拾或抓捕在空中飞舞的水吽,不一会就可抓大半缸子或瓶子,回家让奶奶炒炒吃,真香啊!至今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农历八月十五后,红薯已成熟,队里就让每家人挑着担子拿着耙子,到地里刨红薯,每家先分两筐,大约几十斤,先吃着。</p> <p class="ql-block"> 新鲜红薯,清脆爽口,早上奶奶先给我捞一碗清水煮红薯,再搅面做成红薯汤全家吃。</p> <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p class="ql-block"> 深秋霜降后,坡上的红薯开始全面成熟,那是全年的大忙季节,全家上阵,先是白天分地块刨红薯,每一百斤一堆,下午或傍晚再按从东到西顺序抓阄分红薯,每家按人口大约分一二十堆,分完后开始刨红薯片,摆红薯片,一摆摆到大半夜。</p> <p class="ql-block"> 大晴天晒3 、4天即可收了,最怕的是遇到下雨,晚上听到雨声,我和大哥马上起床,拉上架子车就上坡收红薯片,可待收完后拉到家,天又放晴了,只得再把红薯片摊到房顶。深秋再收的红薯是下窖红薯,每年全家大约分4000多斤红薯,一半刨成红薯片,一半下窖。</p> <p class="ql-block"> 最难忘那年收花生,70年代后期上级提倡种粮油作物,队里在坡上大麦平种了花生,待到秋天该收花生时,队里让全队人不论大人孩子都可以到地里收花生,明摆着让大家一边收一边吃,可以随便吃,放开吃。收完后堆到一起,然后按人口再分,全家能分五六十斤,拉回家摊到房顶上晒,晒干后收起来,那可珍贵了,大部分要到大队油坊换油,仅留少量吃。</p> <font color="#167efb"><b>冬天</b></font> <p class="ql-block"> 秋末冬初,庄稼已经全部收完(所有秸秆都拉回家或集中在场院里),除了麦地一片绿色外,坡上红薯地一片空白,只有队里的牛在饲养员的吆喝下在地里犁地。星期天,我们小孩子就到坡地遛红薯,或拾点地里的干红薯瓤子点着火埋进红薯,烧红薯吃。</p> <p class="ql-block"> 进入腊月,很快就该准备过年了,年二十三前我到龙门山下草店村背柏树枝,每次都是到大姑奶家,大姑奶不仅给我砍好捆好一捆柏树枝,还亲自给我送到火车站才让我背回家。</p> <p class="ql-block"> 再逢过年下雪,大年初一一起床,看到满院白雪,房顶上、碾盘上厚厚的一层雪,爷爷在前院点一个火盆,我们一起把柏树枝点燃,柏枝香烟缭绕满院,香气四溢,然后开始放鞭炮,白天太阳出来,房檐雪开始滴水,经过一夜,滴成一排冰凌柱。</p> 有一年大雪天,不知为啥我生气了,晚上一个人外出躲到大队部磨坊,可看了一会,也没啥玩又回来了,回来了也不想让家人知道,一个人蹲到平房屋内的角落,爷爷踏着冰雪外出寻找了一圈也没找着,回来后到平房屋内看见一个黑影,问:是小卫不是?我“嗯”了一声,看到我在家,家人这才放心了,至今很后悔当年为啥要外出,劳烦爷爷恁大年纪还踏着冰雪外出找我。 <p class="ql-block"> 晴日里,在学校下课后,同学们穿着蓝黑棉袄,为了取暖也为了玩,就一排人挤到墙角玩“挤脓包”游戏,看把谁挤出来,再拍到后面往前挤。还有推桶箍、叨鸡(对拐)、打纸面包、打玻璃球,在水泥台子上打乒乓球。在那比如今气温低的多,又没有暖气的年代,却从来没有感到过寒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叨鸡(对拐)</p> <p class="ql-block">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日月如梭,转瞬即逝,回味快乐,难忘乡愁。如今虽时代发展,生活富足,但不忘过去,感悟幸福!</p> <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