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飞快,冬去春来,圆通山的樱花又开了。</p><p class="ql-block"> 今年昆明的春天象一阵风,说来就来,前几天才下了一场大雪,转眼间西南方向印度孟加拉湾呼喇喇一阵热风吹来,冰雪融化,万物复苏,鲜花盛开,昆明各大公园已是花团锦簇。</p><p class="ql-block"> 早些年在昆明,每年到了“三•八”妇女节这一天,老昆明人,不论男女,就象参加一个仪式一样,总要去圆通山溜一趟。一时去不了的,早几日或晚几日,也总要去一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因为每年到了“三•八”妇女节,圆通山的樱花正是开得如火如荼的时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昆明人才承认,春天真的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时的圆通山突然间人潮如涌,摩肩接踵,挤得水泄不通 ,妇女节也变成了樱花节。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家则是年年都要去,似乎</span>不去,这一年就缺了点什么。</p> <p class="ql-block"> 但对我来说,自从好上摄影这一口,每年这个季节去圆通山,就又有了一个新的理由,除了踏青赏花,就是拍花。</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间,我拍下的樱花、海棠图片,连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幅。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加起来至少也是几千、上万吧。尤其到了数码时代,不用花钱买胶片,拍照片简直就是打机关枪,可以肆意挥霍。</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每年到圆通山拍樱花,对我来说已经是毫无新意。但还是要拍,而且是百拍不厌。因为这是一种玩法。呵呵,摄影就摄影,没有那么庄严神圣,别什么采风啊创作的,就是玩嘛。</p><p class="ql-block"> 早些年我对摄影还有一种功利心,想成为一个什么家啊什么师的,但拍了几十年后算是想明白了,什么家什么师有那么重要吗?活得自在点不好么?</p><p class="ql-block"> 因此,拍什么,拍到什么,都不重要了,快乐就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但话虽如此,可我发现,每次来到圆通山,我就变得身不由己,总有一种莫明的冲动。经过一个漫长无聊的冬季,当满园盎然的春花潮水般湧现在眼前,海棠的身姿妙漫,樱花的花团锦簇,每次都撩拨着我的神经,蛰伏了一个冬季的我,还真就有了苏醒的感觉。这是一种诱惑啊。</p><p class="ql-block"> 眼前这些娇嫩欲滴、晶莹剔透、迎风摇曳、风姿绰约的花儿,每次都会让我心醉神迷,情不自禁。哪还管什么“新意”不“新意”,忍不住举起相机就围着花儿找感觉,接着就是赏心悦耳的“咔嚓”声。</p><p class="ql-block"> 而且,我每张照片都拍得非常认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不摄影,当然就体会不到赏花还摄影的乐趣。要知道,两者都是玩,但情趣是不同的。前者叫赏花,后者则是用相机的镜头去细细品花;前者只是一种游历玩耍,而后者却是一种情调。赏花是走过路过,品花则是在寻找花之精华,品味花之韵味。赏花摄影让赏花这个过程具有了一种文化意味。</p><p class="ql-block"> 但不包括手机摄影哦。呵呵,胶片时代,圆通山拍樱花的人凤毛麟角,摄影人自认为是精神贵族。摄影是要掌握技术的。可如今,人手一部手机,人人都在拍照,乡下来的大爹大妈都在拍照,我家请的保姆也能拍照。有的人甚至还嘲笑摄影人,嘲笑专业相机。</p><p class="ql-block"> 笑吧,笑吧,说你无知、审美格调低,把垃圾也当作美图,你还不服气。</p><p class="ql-block"> 专业摄影是一个经验加审美加技术的复杂过程,手机摄影是混混沌沌的“傻瓜”操作;专业相机镜头的体积和重量是手机的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相机摄影可以包罗万象,手机只能简单记录,两者拍出的照片就没有可比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手机用来摄影只是一个玩具,而相机则是一个工具。手机怎么和相机比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格调不同、追求的品质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没有共同语言,懒得理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习惯上都说是去圆通山拍樱花,但比起花团锦簇、大红大紫、粗壮肥硕的云南早樱,我更喜欢拍圆通山枝条纤细、花色淡雅、婀娜多姿的海棠。 </p><p class="ql-block"> 不同于北方的海棠,南方的海棠只是一种观赏植物,只开花不结果,而圆通山的海棠一般都开在樱花季,甚至比樱花还要早一些,所以云南人又称其为西府樱花。这大概是来自四川的物种。不过,我的记忆中,西府樱花在昆明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p><p class="ql-block"> 西府樱花还有一个名称叫垂丝海棠,这应该才是西府樱花的本名。花如其名,树龄到了一定年限的垂丝海棠如同水边的杨柳,身形婀娜,发丝细密,枝叶倒垂,随风摇曳,如同少女的披肩长发,配上花朵,形如仙女,韵味十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拍了几十年圆通山的樱花,这几年却变得越来越挑剔,举起相机比来比去,围着花儿转来转去,就是按不下快门。因为找不到感觉。这就如同美女看多了,审美疲劳,围着一群美人不知如何是好。</p><p class="ql-block"> 花季拍花,每到一处都是一片花海,拍什么,怎么拍,这里我真想得瑟几句。我以为,就摄影而言,拍什么,怎么拍,考验的是你的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审美的品味和审美情趣(审美取向)是一种修养。换句话说,这与你读过的书、见过的作品、喜爱的音乐及其格调、看过的书法和绘画、对诗歌散文的喜爱,以及你的成长环境等等有关。</p><p class="ql-block"> 你按下快门时的用光、构图、焦距、景深、影调、色彩(搭配)、意境等等,这些都是由品味和审美决定的。你的审美格调决定了你作品的格调。</p><p class="ql-block"> 因此,摄影的首要问题还不是工具和技术,而是培养和提升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拍花如此,拍风光亦如此。</p><p class="ql-block"> 因此,这些年我拍花,已经不追求形式的美,与其说是拍花,不如说是在寻找一种拍花的氛围和意境,找不到,还可以不拍。</p><p class="ql-block"> 当然,你也可以盲拍,不用动脑筋,站在花海中,360度,按下快门都是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每年上圆通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来怀旧。</p><p class="ql-block"> 说起圆通山,我的记忆中,这样的樱花时节,当我还在上幼儿园时,母亲就带我来了。那时候,除了樱花,圆通山还是昆明的动物圆。在那个年代,没有现代那些充满商业化气息的眼花缭乱、光怪陆离的游乐场,圆通山就是孩子们的天堂乐园了。</p><p class="ql-block"> 六十多年过去,圆通山陪伴着我走过孩提、少年、青年、中年,进入老年。而六十年的变迁,昆明市已是面目全非,人口从五十年前(文革期间)的50万增加到现在的800多万!城区面积增加了几十、上百倍。走在街上,抓十个人来问问,可能十个都是外地人口音,土著居民成了少数民族。二、三十年前出国的昆明人,如今回到昆明找不到回家的路。整个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除了一些重新建起来的假古董,如今你找不到从前的踪迹。罪孽啊。</p><p class="ql-block"> 但老昆明人你发现没有,大部分是建立在昆明古代城墙上的这座圆通山至今依保留着原来的样貌,没有变?除了那些该死的商业化的游乐场,圆通山没有变,樱花还是古老的樱花,海棠还是古老的海棠,终究没人敢对她们下手,还有那一排排上百年古老的滇朴都见证着昆明城市和圆通山的过去和现在……</p><p class="ql-block"> 昆明人去一次圆通山,不仅是迎春,而且是怀旧,这是老昆明人的传统仪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