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唐诗找一位形象代言人,呼声最高的肯定是一位肆意豪迈的潇洒文士,这位文士就是李白。李白素有“诗仙”的美誉,他的很多诗句已经成了我们文化里的一种基因,跨越几千年仍然铭记不忘。<br><br>据专家考证,李白的父亲李客因为犯了人命案逃到了西域,和西域的一名女子生下了李白,李白是在碎叶城出生的,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所以这样看来李白应该是个混血儿。少年的李白对求仙问道有很大的兴趣,后来李客举家搬到四川绵竹,这里山高林密,山上有好几座道观,这可乐坏了李白,后来李白直接隐居到了岷山里,在那里肆意享受山林的安淡恬静,这种物我两忘、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奠定了李白自由浪漫、洒脱飘逸的性格底蕴。<br><br>20岁那年,李白离开了自己生活多年的深山老林,辞别亲人踏上了游仙行侠的征程,开始游览四川境内的山山水水。经过大自然的熏陶,李白的心胸更加开阔、见识也更加的丰富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相互交融,让他的诗形成了自然豪放、瑰丽奇幻的特点。<br> 26岁的李白,看遍了四川的山水风情,他想去到更远的地方走一走,于是又一次辞别亲人,离开四川去了远方,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去。28岁的李白,走到了湖北安陆,多年的旅途奔波也有点累了,经过朋友撮合,和一个女子成了婚,新婚燕尔暂时让李白安定了下来,日子过得倒也平安顺遂,但是李白是不安分的,他不可能在一个地方长期居住的,30岁那年,李白离开了安陆,又开始了他的游侠生活。<br><br>不停地走,不停的写,李白通过诗歌俘获了不少粉丝的心,其中就包括孟浩然、贺知章。但是李白不愿意一辈子只是做个诗人让人敬仰,他最大的梦想还是入仕,他始终心怀天下,一直想走进官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br><br>李白素来相信一个人的才华可以把他送到更高的位置,这个信念也把他的理想撑得无限大,他的追求向来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种认知对他此后的仕途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br><br>李白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实现功名但是因为家里有经商的嫌疑(唐朝的时候,经商之家是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最终没有成功。无奈李白开始写推荐信,四处向高官推销自己以谋得一官半职,但是由于写的太狂妄了,很多推荐信都石沉大海。<br><br>李白在游侠途中,写了很多的诗,也积攒了很多的粉丝团,最终在四处求职无果的时候,还是他的粉丝团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公元742年,游览到杭州的时候,李白和道士吴筠交情颇深,通过吴筠又结识了出家当道士的玉真公主,唐玄宗和这位公主的关系非常好,最终在玉真公主的帮助下,唐玄宗下旨让李白进京入职。42岁的李白,兜兜转转终于接到了进京的通知,玄宗授予他“翰林供奉”一职,主要负责拍皇上马屁,以李白的文采写这类文章那简直是手到擒来,但是这跟李白的理想差的也太远了。没事的时候,李白喜欢到长安街头溜达,心底的那些梦想抱负又都涌了出来,写了很多反映现实、讽刺奸佞小人的诗歌,李白心里舒畅了,但是却得罪了杨国忠、李林甫等皇帝身边的奸臣。加之李白爱喝酒,喝了酒又乱说话,惹得更多的人开始对他不满,时间久了就有闲言碎语传到了玄宗耳朵里,玄宗就开始冷落李白,被冷落的滋味太不好受了,一气之下,李白选择了辞职。 <br><br>长安的三年,是李白政治生涯中唯一的高潮,也是李白人生中的最低谷,在这三年里他对社会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此后余生,他离长安越来越远,再也没有回去过。<br><br>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即位即唐肃宗,但是玄宗的另一个儿子永王李璘心有不甘,图谋篡位,他就拉拢李白做他的笔杆子,毫无政治敏感性的李白欣然答应,结果很明显,永王最终以反叛的罪名被镇压,李白也因为受牵连锒铛入狱,肃宗本来要杀了李白的,最后得益于大将军郭子仪的从中斡旋,才免了死罪。虽然被免了死罪,但是已接近暮年的李白还是很伤感,本想济天下,不曾想最终却落了个反叛的罪名。被放出来之后,李白回到浔阳住了一段时间,随后又开始了四处游览的日子。<br><br>晚年的李白,因为有了反叛的罪名,周围很多人都避而远之,李白甚至连喝酒的钱都没有了,他只有厚着脸皮去跟别人借。公元762年,已经61岁的李白,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再加上身体又生病,就去投奔了在安徽当涂做县令的叔叔李阳冰,路途颠簸,病情更加严重了,他把自己所有的诗稿都交给了自己的叔叔。不久,这位伟大的诗人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br><br>唐朝是独一无二的唐朝,李白是独一无二的李白,他的诗被很多人模仿,但从未被超越。他是中国一个庞大的文化符号,是中华诗坛千年第一人!<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