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的美篇

飞雪

<p class="ql-block">先简单了解一下词的起源和发展。</p><p class="ql-block">一、词的起源和发展,词本是为乐府歌曲配的歌词,是唱的,而不是吟的。然后慢慢的脱离了歌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有关词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王步高教授通过自己的研究觉得有可能从六朝就开始了。词,即所谓的长短句,其实从六朝时期就有。所以,他认为词和近体诗同源。至于个别人认为起源《诗经》,认同的人很少。</p> <p class="ql-block">主流观点一般认为是起自隋唐,至中晚唐开始,白居易,刘禹锡就有了起端,至晚唐的温庭筠,韦庄等,作品开始多了。五代时期有了发展,标志性的是花间集的出版。后来出现了《敦煌曲子词》,出现了很多唐早期的作品。所以现在认为词起源於隋唐之际,发展于五代,昌盛于两宋,衰微于元明,中兴于清代,这样的观点,就基本定型了。</p> <p class="ql-block">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等人的努力,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词的其主要成就集中在两宋,故此我们通常有“宋词”一说。</p> <p class="ql-block">二、词的分类词,以字数长短,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长调(90以上)。最长的词可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词,如果按音乐性质分,又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p> <p class="ql-block">但常见的有四种:令,也称小令,为拍节较短的词;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词,如果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p> <p class="ql-block">三、填词与词的发展概述: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倚声,也称依声”,按乐谱来填合适的词再去传唱。是先有曲,后填词。后来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文体(长短句)。但仍带有音乐文学的特色,可以唱。</p><p class="ql-block">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p> <p class="ql-block">词与格律诗的同异:五、七言格律诗是齐言体诗,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则是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并且可以随音乐而吟唱。</p><p class="ql-block">两者相同的地方是字数固定,格律固定。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贤、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p> <p class="ql-block">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 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 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p><p class="ql-block">四、词牌浅释填词,需按词牌词谱来填。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词牌的来历,大约有下面四种:</p> <p class="ql-block">1. 本来是乐曲名称。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代宣宗时,女蛮国进贡,她们高髻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带的珠宝),形如菩萨,于是,时人有作菩萨蛮一曲咏之的,以后就成为词牌。西江月、沁园春等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2. 取词中几个字做词牌的。如忆江南,即因白居易的“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而来。而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即因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句而来。</p><p class="ql-block">3. 原来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是咏渔家生活的,浪淘沙是咏大浪淘沙的,更漏子是咏夜的。凡是词牌下注明“本意”的,那词牌也就是题目了。但大多数词牌不是词的本意,而只是一种词谱的代号,词题和词牌不发生关系。一般人填词要另立题目或在下面注引小字以言其所咏之志。</p><p class="ql-block">4. 一些词牌是由一些民歌、俗语和方言等演化而来的,不过这类词牌已经不过见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词谱:词谱,就是一个词牌对平仄,句式,体格的规定格式。比如,常用的白香词谱,钦定词谱,龙榆生词谱,等。宋词小令,中调,长调。目前网上的检测大部分用的是钦定词谱,和龙榆生词谱。</p> <p class="ql-block">五、词的特点: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为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首先是一种诗体,因為它所遵循的语言规律,与近体诗有很大的共性,如平仄格律,押韵,对仗,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禁忌等等。所以,我们要学填词,必须先学会近体诗,最起码对近体诗的基本概念和规范、规律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可,否则,我们很难成为真正的填词高手。</p> <p class="ql-block">但是,写诗写久了的人,也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诗写得好,填出来的词却缺少词味,受囿於诗体的束缚,或者,也有的人擅填词却不甚長於作诗。这说明,词虽多少脱胎於诗,但它作为我国古代诗歌一种独立的体裁,和我们已经学过的近体诗有着很大的区别。严格意义上讲,古時候的诗歌,都带吟诵性质,都带有一定的音乐性,但吟诵与歌唱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走向成熟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而词是一种合乐的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号称曲子词,即使在南宋后,由于曲谱的散佚,词不再完全入乐而唱,成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一种文人词之后,它仍是要按词谱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不可抹煞。所以,很明显,词的音乐性是近体诗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创作近体诗,叫“吟诗”“作诗”,而创作词令,叫“倚声填词”,所谓“倚声”,就是根据已有的曲调词谱,协音而填词。</p> <p class="ql-block">但由于词的曲调已经失传,所以我们当今就只能倚谱填词了。词有词牌曲谱调,如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等,称为词调。词调之名本是曲调之名。曲名除了表明其音乐内容,有时还表明曲调的性质和令、引、近、慢等乐曲类别。词调就以曲为名,而不根据词意另立词题篇名。每个词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各各不同,这也是因所有曲调的节奏旋律各不相同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词谱曲调所表达的声情是不尽相同的,有适宜於抒发悲伤情感的,也有适宜填写豪迈豁达的。我们不能拿来词牌就随意填写,要在填词之前先确定你所填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定位后再选择合适的词牌,或者说以词牌来确定你所填的内容。词,因曲调可反复咏唱,故有段落之分。当然,词的段落,不叫段,而叫“片”“遍”或“阙”,一词可以是单片,也可以双片,乃至三四片的,或更多。</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词谱曲调所表达的声情是不尽相同的,有适宜於抒发悲伤情感的,也有适宜填写豪迈豁达的。我们不能拿来词牌就随意填写,要在填词之前先确定你所填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定位后再选择合适的词牌,或者说以词牌来确定你所填的内容。词,因曲调可反复咏唱,故有段落之分。当然,词的段落,不叫段,而叫“片”“遍”或“阙”,一词可以是单片,也可以双片,乃至三四片的,或更多。</p> <p class="ql-block">我们所熟悉的《九張机》就有九片。视情感的处理和曲调的需要而分片填写。近体诗句式整齐划一,而词的句式参差不齐,長短不一,故亦称長短句,近体诗一般为五言,七言句,而词句中,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字都有,如一字句,“莫,莫,莫”“错,错,错”;二字句,“如梦,如梦”;三字句“村舍外,古城旁”;四字句,“风也潇潇,雨也飘飘”等等,我们不一一举例。</p> <p class="ql-block">一阙词中,句式的長短通常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也是取决於乐谱的轻重缓急和声情表达的需要。以后学到具体的词牌,会一一的细细的讲解。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近体诗一般押平声韵,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而词的押韵更加灵活多变,韵脚通常疏密不定,不同的词谱有不同的押韵要求,有的押平,有的押仄,有的平仄通押,互押,有的还一词多韵。关於词的用韵要求,我们在具体审词牌時,还会再详细讲到。</p> <p class="ql-block">词在对偶,对仗上的要求,也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讲近体诗中律诗的中二联要求工整对仗,但词的对仗灵活得多,没有统一要求,可对可不对,一般是按多数例词的习惯,前人大多对仗的,我们尽量也去对仗,该对偶的地方,按词谱对偶,或对仗。即使要求对仗的地方,规则上有要求工整的,也有不要求绝对工整的。词的对偶,对仗比楹联和诗的要求,要宽的多。这在以后也会再详谈的。</p> <p class="ql-block">词在对偶,对仗上的要求,也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讲近体诗中律诗的中二联要求工整对仗,但词的对仗灵活得多,没有统一要求,可对可不对,一般是按多数例词的习惯,前人大多对仗的,我们尽量也去对仗,该对偶的地方,按词谱对偶,或对仗。即使要求对仗的地方,规则上有要求工整的,也有不要求绝对工整的。词的对偶,对仗比楹联和诗的要求,要宽的多。这在以后也会再详谈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词的字声,基本上和近体诗相近似,但是变化更多,而且有些词调还必须分辨四声和阴阳。作词要求“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在音乐吃紧的地方,更须严辨字声,以求协律和动听。关于声律,严格的说失传已久了,因为南宋灭亡后,由元取代,曲谱散佚了,只文人词存了下来,曲那部分失传了,声律也随之哑然。现在的声律皆是后人的研究成果,尤其用工尺谱对白石道人留下的作品宫调进行解读翻译,在进行演绎后,对于理想中的词印象大打了折扣。这样,我们现在实际已经做不到以声填词,在词的写作上,押韵和平仄安排要符合词牌词谱规定即可。</p> <p class="ql-block">当然,按王步高教授的说法,我们填词时,尽量按词谱来,但在词谱标为中(可平可仄)的地方,要尽量按律句来填,不仅忌孤平、忌三平三仄尾,甚至还要忌“拗救”。声韵上对四声要求比较严格。下面简单说一下诗,词,在风格上的不同:我们常说,诗言志,词表情。不同的文学体裁都应该有不同的适宜书写的内容范畴。诗所体现的往往是一种观点,一种取向,重在言志,其特点以“严谨、严肃”为要,体现的是庄字。无论畅叙感怀,亦或吟咏风月,均岸然庄重,一派肃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其取向都可以诗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词重言情,其特点偏重“自然、简朴”,词味更多凸显在语言的生活化上,缠绵柔婉,少事雕琢,自然感发。诗词语言有别,导致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亦折射出写作者不同的创作及生活态度。当然,这是诗词各自风格的侧重,并非绝对不可逾越。一直都有诗庄词媚这个说法。文能说理叙事,言情写景;诗则言情写景多,有时仍可说理叙事;经、史、子、集、及佛书中辞句,皆可融化于诗,至于词,则更偏重于能言情写景,而说理叙事绝非所宜。此因调律所限,也与词体之特性有关系。</p> <p class="ql-block">苏轼,辛弃疾为运用词体能力最大者,苏词有说理之作,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满庭芳》)辛词亦有说理之作,如:蜗角争斗,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喻此理,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稊米。嗟小大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记跖行仁义孔丘非,更殇乐长年老彭悲。火鼠论寒,冰蚕语热,定谁同异。</p> <p class="ql-block">但我们一般不以个案为主,特别是初学者,否则容易使得读之索然无味,以理入词也容易写成老干体哦。辛弃疾镕铸之力最大,其词中,用典如诗中的李商隐,这个也不可一味的滥学之。因为我们功力所限,容易弄成典故堆砌。下面再简单说一下词创作中雅俗程度的把握问题:</p><p class="ql-block">与诗相比,词更通俗一点。前面说到过,我國古代文体演变的总体趋势就是逐渐通俗化市民化的。这与文化教育的受体逐渐下移和商品经济的渐趋繁荣有直接关系。也因为最早的词来源于民间歌词。其体裁刚刚出道的时候,庙堂之上专业人士其实本瞧不上这种新型的门类。后来也是由文人写来给歌妓们演唱的,听众三教九流。所以要求通俗易懂,而且表现范围也就在一定的区域内,至于后来者打破这种习惯,扩大了表现范围,则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但我们一般不以个案为主,特别是初学者,否则容易使得读之索然无味,以理入词也容易写成老干体哦。辛弃疾镕铸之力最大,其词中,用典如诗中的李商隐,这个也不可一味的滥学之。因为我们功力所限,容易弄成典故堆砌。下面再简单说一下词创作中雅俗程度的把握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词可以填一件小事情,一段小情调,但是要美,细腻,让听的人喜欢听,给人美的感受。因为词歌唱性,要求只凭听,不用看文字就能理解,所以与诗相比,词更通俗一点,大部分民间流传较广的词用典也少。举个例子,前蜀后主王衍的醉妆词,“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内容是什么,写王孙公子寻花问柳,贪恋杯中物的,语言甚而接近口语或民谣了,没有一点诗的庄重。但大家注意,这个俗,是通俗,不是粗俗,更不是庸俗。口语可入词,但如果一味追求通俗,填出来的词,又难免会流於粗俗直白,要做到俚而不俗,俗中透雅,这个尺度的把握最是填词的关键。当然,与词相比,诗不是更雅,而是更庄重一些。中规中矩。此所谓诗庄词雅。</p> <p class="ql-block">下面再简单说一下词的章法特点:诗词之章法有别,虽然诗词有依存关系,两者却存在很多差别。诗句之间存有固定的起、承、转、合关系,这是诗特有的章法定规,亦即句子成双,两句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而词,虽然也有起承转合的,大致规律,但由于词的句式多种多样,模式千差万别,以致词之章法灵活多变,加之节奏配合,片阙层进,形成与诗迥异的章法结构特征。</p> <p class="ql-block">这点我们在以后也会详细讲到。再说一下词的写作手法特点:诗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区别,但我们基本不说诗存在豪放派婉约派的差异,放浪如李白,其诗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直抒胸臆,其豪迈之情直接铺展於字面之外。但词不同,词素来以婉约词见長,苏轼辛弃疾改革拓展了词的内容,形成豪放派之后,但其词意较诗也往往稍显委婉。故而有词评家说:诗好比一个男子汉,有阳刚之气,即使写点柔情蜜意,也是一个男子的温存淳厚,而词好比一个江南女子,軟身细步,款款而来,即使有横眉怒目的時候,也藏于豪端之间。</p> <p class="ql-block">很多词学大家都从诗词区别的角度去总结归纳过词的特点,其中缪钺先生将词不同与诗的特征总结為四点较为多数人认可:一曰其文小,二曰其质轻,三曰其径狭,四曰其境隐。什么意思呢? 一曰其文小,意思是 : 词,文体短小简炼, 故而在写法上多以比兴為長, 宜用具体可捕捉的事比兴旷然幽緋的抽象情思;二曰其质轻,意思是 : 词较之於诗更显轻巧空灵, 点到為止, 摇曳妍美, 不若诗之凝重。三曰其径狭,意指词之主旨上相对较狭, 不象诗可言事可抒情也可阐理, 词只宜於写景抒情! 其体精,故其径狭,王国维所谓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也。四曰其境隐。言其词之境界往往隐约凄迷, 曲折委婉。</p> <p class="ql-block">关於诗词之间的区别,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异,比如:诗一般不会有领字,但词不仅可以有一字二字三字领,有些词还规定必须使用领字;诗一般要求避免重韵连韵,但词可以,有的词,用重韵才特别出彩。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大体上总结出这么几条出来就可以,以后的讲授中,再继续详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五音十二律,给大家附上,做个参考便可。附:五音十二律五音十二律,是古时倚声填词的基础,我们学习填词应该知道其基本概念。简述如下:五音又称五声。是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音级,有时用以借代 “五音”。声韵学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宫、商、角、徵、羽,相当于12356,即:do、re、mi、sol、la。分别与喉、齿、牙、舌、唇的不同发音部位相配。</p> <p class="ql-block">戏曲演员准确地掌握了五音的部位,再配合“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的运用,即能做到吐字准确,称为五音齐全,而不能准确掌握五音的演员,被称为五音不全。十二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 “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p> <p class="ql-block">由于音律与一年中的月分恰好都定有十二个,于是在中国上古时代,人们便把十二律和十二月联系起来。五音与106平水韵对应表:宫上平:一东、二冬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商上平:三江、九佳(半)、十三元(半)、十四 寒、十五删下平:六麻、七阳、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上声:三讲、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七感、二十八俭去声:三绛、十卦、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角所有入声字(闭口呼部):</p> <p class="ql-block">【入声 一屋】、【入声二沃】、【入声 三觉】、【入声 四质】、【入声 五物】、【入声 六月】、【入声 七曷】、【入声 八黠】、【入声 九屑】、【入声 十药】、【入声 十一陌】、【入声十二锡】、【入声 十三职】、【入声 十四缉】、【入声 十五合】、【入声 十六叶】、【入声 十七洽】徵上平: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十一真、十二文,下平:一先、五歌、八庚、九青、十蒸、十二侵上声:四纸、五尾、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二十哿、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六寝去声: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二十一个、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七沁羽上平:六鱼、七虞、十一尤、下平:二萧、三肴、四豪、五歌上声:六语、七麌、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五有去声:六御、七遇、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六宥五音的各种对应特征:宫(阴平),商(阳平),角(入声),徵(上声),羽(去声)。宫 = ong/一东、二冬。商 = a/an/ang/角 = 所有的入声字。徵 = i/in/ing/e/en/eng/(三声)ui(半)一半是的意思。羽 = o u iu u/iu/ou/ao/o发音特征:由长到短依次为:羽、徵、宫、商、角。词性特征: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宫:中性(不悲伤)四呼:齐齿呼:对应五音之徵。 带e、i的音节,表微笑或伤或中性的情感开口呼:对应五音之商。 带a的音节,表大笑或略伤的情感撮口呼:对应五音之宫、羽。带ong、o、u的音节,表伤,根本笑不出闭口呼:对应的是五音之角音。入声。 五音与五行的关系:宫属喉音,五行为土,为五音之首,其音极长极下极浊;商属齿音,五行为金,其声次长次下次浊;角属牙音,五行为木,其声长短高下清浊之间。 (不能作主音)徵属舌音,五行为火,其声次高次短次清;羽属唇音,五行为水,其声极短极高极清;</p>